秋季唯美诗句(银河怅望两相怜——咏七夕节古诗词赏析(六))
-
秋季唯美诗句
网上有关“秋季唯美诗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银河怅望两相怜——咏七夕节古诗词赏析(六)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秋季唯美诗句如下:
1、《满庭芳·渔父词》——乔吉
秋江暮景,胭脂林障,翡翠山屏。
译文:秋天大江傍晚的景色,枫叶色如胭脂,树林如同屏障,青绿的山峦像—面翡翠屏风。
2、《酒楼秋望》——华岳
秋水碧连天一色,暮霞红映日三竿。
译文:秋水和远天连在一起,颜色也都是碧蓝的,傍晚的霞光,映照着即将落下的太阳,一片鲜红。
3、《秋晚登古城》——李百药
霞景焕余照,露气澄晚清。
译文:远处高空的彩霞折射出夕阳的余照,原野的露气洗净了傍晚的昏暝。
4、《点绛唇·金气秋分》——谢逸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
译文:金秋已到了风清露冷、秋季过半的秋分时节。在凉凉的月光下,桂花香气飘得很远。
5、《渔歌子·荻花秋》——李珣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
译文:潇湘的静夜里,清风吹拂着秋天的荻花,橘子洲头的美景,宛如屏上的山水画。
6、《山寺秋霁》——张仲素
水落溪流浅浅,寺秋山霭苍苍。树色尤含残雨,钟声远带斜阳。
译文:清浅的小溪,流水潺潺,秋日的寺院被山中云气环绕,苍茫一片。秋雨初晴,草木上还残留着点点雨露,夕阳西下暮鼓声阵阵。
7、《湘妃怨》——马致远
爱园林一抹胭脂,霜落在丹枫上,水飘着红叶儿。风流煞带酒的西施。
译文:喜爱园林中枫林红得像一抹胭脂,霜染在丹枫上,水上飘着红叶,真是可爱。秋天的西湖就像是风流至极且带着微醉的美人!
8、《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苏轼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译文:月光皎皎如霜,秋风送爽犹如流水一般清凉,这清秋的夜色令人如此沉醉。
9、《苏秀道中》——曾几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译文:我想,那千里平野上,喝够了水的稻子一定是葱绿一片;于是觉得,这五更天雨水敲打着梧桐,是那么的动听。
10、《秋词二首》——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译文: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有开始降下白霜;满树的叶枝现在已经有红有黄。
银河怅望两相怜——咏七夕节古诗词赏析(六)
1.关于秋天思念的诗句
1.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释义: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2.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释义: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3.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刘禹锡
释义: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4.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秋思》张籍
释义:
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
5.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秋风词》李白
释义:
秋风凌清,秋月明朗。风中的落叶时聚时散,寒鸦本已栖息,又被明月惊起。朋友盼着相见,却不知在何日,这个时节,这样的夜晚,相思梦难成。
6.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杜甫
释义: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7.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怀旧》范仲淹
释义: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才能得到片刻安慰。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
8.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月夜忆舍弟》杜甫
释义: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9.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夜泊枫江》张继
释义: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10.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秋歌》李白
释义:
长安城内一片月光,千户万户都在捣衣。秋风吹送捣衣声声,家家怀念戍边之人。何时才能平息边境战争,让我丈夫结束远征。
2.关于秋天思念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
冷秋的思念 一个人徘徊在爱的十字路口 身旁的路灯散出柔柔的灯光 笼罩着身旁两棵大树 同样.照着那寂寞的思绪
想变得坚强 坚强地走开 坚强地忘却 可目光始终停留在你曾出现的方向不曾转换 没有你手的温度 这样的秋 这样的夜 好冷。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
秋的思念 文/晚秋 秋天的雨滴, 打湿了我的双眼, 伴着心儿的沉重, 带去了对亲人的思念。 几年里, 我尝试了 一次又一次生与死别的黑暗, 无情的病魔, 无法逾越生命的险滩。
你们 带着亲人的不舍, 带着人生的眷恋, 永远离开了这无情的世间。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
3.写秋天思念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写秋天思念的诗句
1、清景难逢宜爱惜,白头相劝强欢娱。——《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客玩月》白居易
2、气冷鱼龙寂,轮高星汉幽。他乡此夜客,对酌经多愁。——《中秋夜南楼寄友人》无可
3、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早寒江上有怀》 唐·孟浩然
4、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游休禅师双峰寺》 唐·刘长卿
5、含情不得语,频使桂华空。——《秋夕望月》张九龄
6、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咏月》李建枢
7、夜深高不动,天下仰头看。——《中秋夜君山脚下看月》无可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
冷秋的思念 一个人徘徊在爱的十字路口 身旁的路灯散出柔柔的灯光 笼罩着身旁两棵大树 同样.照着那寂寞的思绪
想变得坚强 坚强地走开 坚强地忘却 可目光始终停留在你曾出现的方向不曾转换 没有你手的温度 这样的秋 这样的夜 好冷。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
4.关于秋天思念的古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秋思》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李白《长相思.其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韦庄《章台夜思》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山醉亦休。衣杵相望深巷月,井桐摇落故园秋。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陆游《夜思》
5.思念秋天的诗句思念秋天的诗句举例: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
3.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
5.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
6.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
7.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
6.描写秋天的诗句思念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 唐·来鹄。
7.关于秋天思念的古诗大全1、清景难逢宜爱惜,白头相劝强欢娱。——《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客玩月》白居易
2、气冷鱼龙寂,轮高星汉幽。他乡此夜客,对酌经多愁。——《中秋夜南楼寄友人》无可
3、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早寒江上有怀》 唐·孟浩然
4、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游休禅师双峰寺》 唐·刘长卿
5、含情不得语,频使桂华空。——《秋夕望月》张九龄
6、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咏月》李建枢
7、夜深高不动,天下仰头看。——《中秋夜君山脚下看月》无可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
8.描写秋天思念的句子《秋》胡秉言
秋雨秋露秋风狂,秋枝秋叶秋草黄。秋云秋月秋冷霜,秋菊秋雁秋收忙。
秋情秋意秋恩长,秋思秋念秋心芳。秋冷记得添秋装,秋天千万别着凉。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
冷秋的思念 一个人徘徊在爱的十字路口 身旁的路灯散出柔柔的灯光 笼罩着身旁两棵大树 同样.照着那寂寞的思绪
9.表现秋天思念的诗句表达“秋天思念”的诗句如下;1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李商隐 2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寄人》张泌3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节妇吟》张籍 4泪纵能干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寄外》 陈端生 5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1、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chūn xīn mò gòng huā zhēng fā ,yī cùn xiàng sī yī cùn huī 渴望爱情的心切莫同春花去争荣竞放,要知道一寸寸相思都会化成灰烬!2、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duō qíng zhī yǒu chūn tíng yuè ,yóu wéi lí rén zhào luò huā梦中故地重游,眼前的情景如此熟悉,却已物是人非。故人已远去,花儿自开自谢,只有朦胧的春庭月色笼罩着深夜。
3、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hái jun míng zhū shuāng lèi chuí ,hèn bú xiàng féng wèi jià shí终于又把明珠还给他,是表示自己既已结婚,就不应当背弃丈夫,改适他人。
4、泪纵能干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lèi zòng néng gàn zhōng yǒu jì ,yǔ duō nán jì fǎn wú cí就算眼泪被风吹干还是会有痕迹,有太多话想要说,欲寄锦书时反而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5、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liǎng qíng ruò shì jiǔ zhǎng shí ,yòu qǐ zài cháo cháo mù mù 相爱,我们就得暂忍着为彼此的孤寂,不为朝暮,不为夕阳,只为我们相信着深爱着彼此。
秋分思念的诗句
银河怅望两相怜
——咏七夕节古诗词赏析(六)
王传学
宋代以后,七夕节仍为历朝所重视。表现七夕风俗的作品形式多样,诗、词、曲、戏剧、小说等,都有不少佳作。
元代诗人卢挚的散曲《沉醉东风·七夕》,描绘了七夕风俗:
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蛛丝度绣针,龙麝焚金鼎。庆人间七夕佳令。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
卢挚(公元1242—1314年)字处道,号疏斋,又号蒿翁。元代诗人、散曲家。官至廉访使、翰林学士。诗文与刘因、姚燧齐名,世称“刘卢”、“姚卢”。与白朴、马致远、珠帘秀均有交往。散曲如今仅存小令。著有《疏斋集》(已佚)《文心选诀》《文章宗旨》,传世散曲一百二十首。有的写山林逸趣,有的写诗酒生活,而较多的是“怀古”,抒发对故国的怀念。今人有《卢书斋集辑存》,《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
此曲首二句写七夕时的环境气氛:白银烛台放射出的光线照亮了画屏,在晴朗的夜晚人们静静地坐在亭子里。接着写人们的七夕活动:妇女们用蛛丝穿过绣针在乞巧,金鼎中焚烧着龙麝香,人们都在庆祝人间七夕这个佳节。最后融情于景,写自己的怡悦心情:躺下来看牵牛织女星的鹊桥相会,月亮飘过梧桐树投下了倒影。
在这支小令中,诗人化用唐杜牧《秋夕》诗句,绘制成一幅静夜仰望天河图,并赋予新的内容、新的意境。七夕之夜,月明风清,人们焚起香来庆贺节日。渴望着心灵手巧的女子也拿出了针钱在月下乞巧,看牛郎织女相会。因此此曲具有一定的民俗学价值。
再看元代散曲家乔吉的双调《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崔徽休写丹青,雨弱云娇,水秀山明。箸点歌唇,葱枝纤手,好个卿卿。水洒不着春妆整整,风吹的倒玉立亭亭,浅醉微醒,谁伴云屏?今夜新凉,卧看双星。
黄四娘沽酒当垆,一片青旗,一曲骊珠。滴露和云,添花补柳,梳洗工夫。无半点闲愁去处,问三生醉梦何如。笑倩谁扶,又被春纤,搅住吟须。
上曲写歌女的美貌。崔徽:唐代歌妓,很美丽,善画自己的肖像送给恋人。曲子写道:无须用崔徽的画图去增添美色,你的美貌像春雨般柔弱彩云般娇媚,像碧水般秀美像青山般明丽。筷子头一样小的歌唇,葱枝一样的纤纤细手,好一个娇艳的美人。春妆整整齐齐水洒不着,身 材修长亭亭玉立,风儿一吹就会东歪西倾。她从浅醉中刚刚醒来,孤单单没有人相伴,深夜里凉意袭来,躺着仰望天上牛郎织女双星。
下曲写歌女的歌声。黄四娘:美女的泛称。歌女像黄四娘在垆边卖酒,一片青旗迎风飘展,一曲清歌玉润珠圆。滴滴清露和着乌云般的黑发,加上鲜花细柳映衬,再细细地梳洗打扮。看着歌女没有半点苦闷愁烦,我忍不住问她作了怎样的醉梦,醉笑中请谁相扶?她伸出纤纤玉手,搅着我嘴上的胡须索要赠诗。
七夕之夜,作者与美丽的歌女在一起,欣赏她的美貌,倾听她的歌声,为她作诗填曲,表现了一位戏剧家的情趣。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七夕醉答君东》,写出指导排练《牡丹亭》的感受:
玉名堂开春翠屏,
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
自掐檀痕教小伶。
汤显祖的这首写给友人君东的诗,讲的是一个教人排练戏剧《牡丹亭》的故事。
作者辞官回到家乡,在自己的家居玉茗堂,有戏台春翠屏。快到七夕,在这里,正在排练作者写的剧作《牡丹亭》。看了台上的表演,汤显祖大失所望,为演员们不懂剧中深意而栏干拍遍,懊恼不已,只好自己上台,亲自操檀板,敎小伶(演员)演出。(檀板,打击乐器,用于打拍子)《牡丹亭》是描写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爱情、反对封建礼教的杰作,明朝人吕天成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看来,要演好这出剧,必须深刻理解剧中的内容,方能掌握精髓。
在古代,封建礼教“吃人”,演《牡丹亭》不易,汤显祖尽管“亲操檀板”,但深刻领会的,能有几人?
明代戏剧家谢傥的《四喜记·巧夕宫筵》中写道:
时当七夕,天上人间。
鹊渡银河,良宵第一。
谢谠(公元1512—1569年)字献忠,号海门,明嘉靖甲辰科(公元1544年)进士,授太兴县令。他才华俊逸,工诗、古文词,善作曲,著有《四喜记传奇》等。
这四句称赞七夕为“第一良宵”的诗句,是剧中女主人公在七夕乞巧时发出的感叹,不仅是千百年来对此佳节的公正评价,更是对美好情感的热切呼唤。
晚明女诗人叶小莺的《七夕后夜坐,红于促睡漫成》,道出有情人经常分离的悲伤:
池畔芙蓉映碧萝,
岁星今又隔银河。
侍儿未解悲秋意,
明月高悬怯素罗。
叶小莺,字琼章,晚明女诗人,曲学名家沈憬的外孙女,父叶绍袁,天启进士,官工部主事;母沈宜修,字宛君,均工诗词,偕隐分湖。年仅17岁病故。清代学者陈廷焯称其“词笔哀艳,不减朱素真,求诸明代作者,尤不易靓也”。沈宜修《季女琼章传》云:“性高旷,厌繁华,爱烟霞,通禅理,自恃颖姿,尝言欲博尽古今。作诗不喜作艳语,集中或有艳句,是咏物之兴,填词之体。” 有《返生香》一卷。
红于是叶小莺的侍女。七夕过后,女诗人夜坐庭中,侍女红于催促她睡觉,于是写下这首诗。
诗写七夕前后的景色:池塘里的芙蓉盛开,红花映着绿叶,一片美景,可是天上的牛郎织女星又被银河隔开了。他们昨夜相会,今又分开,该是多么悲伤的事啊。侍女不懂得这悲伤的情感,只担心夜已深我的素衣禁不住寒意,催促我进屋睡觉。诗人抓住这一个细节,写出了自己对于有情人经常分离的悲伤心情。
晚明女诗人黄淑德的《七夕》,感叹人间长别多:
鹊驾成桥事有无,
年年今夕会星娥。
时人莫讶经年隔,
犹胜人间长别多。
黄淑德为晚明嘉兴名士黄洪宪子媳沈纫兰的从妹,字柔卿,通文史、音律,早寡,礼佛隐居。
诗人针对牛郎织女相会这一传说,将天上与人间进行对比。牛郎织女虽然一年才能一会,但这是定期的、延续的,因而充满期待与希望;而人间除了相见永无期的死别,还有一去经年杳无音信的生离,令人绝望。“犹胜人间长别多”,表达了诗人对人间夫妻长期别离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清代咏七夕的诗词比较多,特别诗众多女诗人的咏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清代词人朱彝尊的《怨王孙·七夕》,回忆了刻骨铭心的爱情:
一水填却双星如约。乞巧谁凭。诉愁君莫,知道呆女痴牛,肯怜不。
悠悠岁月辞家者,孤眠且。此夕何夕也。碧梧小院风细,露槛同凭,昔年曾。
朱彝尊(公元1629—1709年)字锡鬯,号竹垞等。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召入南书房供奉。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词中写道:天河架桥,织女牛郎七夕如约相会。谁又能凭此乞巧?七夕夜相会的牛郎织女啊,不要诉说你俩的离愁别恨,我与妻妹的分离不更为可怜吗!那离家很久的游子啊,孤零零的难于入眠。今天夜晚怎能忘记那个夜晚呢?记得当年七夕,曾与你一起凭栏远眺,那一夜晚,小院里微风习习,如碧的梧桐叶沙沙作响……
七夕本应是恋人相聚的日子,可词人与他相恋的女子天隔一方,难于相会,只得借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回忆自己七夕相聚的往事,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
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鹊桥仙·乞巧楼空》,表达了对亡妻的深切怀念:
乞巧楼空,影娥池冷,佳节只供愁叹。丁宁休曝旧罗衣,忆素手、为予缝绽。
莲粉飘红,菱丝翳碧,仰见明星空烂。亲持钿合梦中来,信天上、人间非幻。
这首《鹊桥仙》就与牛郎织女无关了,这是写于爱妻亡故之后,词中表达了楼空人去,物是人非的伤感,又进而生发出梦幻般的奇想,亦实亦虚、饶有浪慢特色。
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也有一首《七夕》绝句:
一穗孤檠对酒消,
旅怀偏是可怜宵。
人间多少银河隔,
乌鹊能填第几桥。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为国为民奔波,身处异乡而不得与亲人团聚的处境。“人间多少银河隔,乌鹊能填第几桥”,诗人感叹人间有多少“银河”把人们隔离,对人间的悲惨遭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从而反映出他的思想境界。
晚清诗人姚燮的《韩庄闸舟中七夕》,描绘了七夕的优美景色:
木兰桨子藕花乡,
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
山眉澹碧月眉黄。
姚燮(公元1805—1864年)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等。晚清文学家、画家。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七夕节晚上,诗人乘坐的小船在荷花中穿行,节日的歌声随着晚风传来,吹来阵阵凉意。轻烟笼罩着湖边的杨柳,倒映在静静的水面,青绿色的远山像水波起伏,酷似眉毛;淡**的月亮也弯弯高挂,亦似美眉。诗人把韩庄闸船中所见的湖光山色之美与七夕节的美好节日气氛结合起来,既描写了微山湖之美,又融入了节日氛围,使诗味更浓。
清代女诗人众多,她们从女性的角度看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其咏七夕诗中有着独特的感受。
江苏镇江有个王氏女,14岁那年的七夕,她作了一首诗:“四海烟沉望下方,笑他痴女忒荒唐。小仙果有无穷巧,如何一岁一见郎。”从诗中可以看出,这个少女并不相信“乞巧”,而是借用织女之口写诗,意境清新而又不落前人窠臼。
清代女词人顾太清的《鹊桥仙·云林瞩题闰七夕联吟图》,感叹人间愿望难于如愿:
新秋逢闰,鹊桥重驾,两度人间乞巧。栏干斜转玉绳低,问乞得、天机多少?
闺中女伴、天边佳会,多事纷纷祈祷。神仙之说本虚无,便是有、也应年老。
此词作于道光十七年(1837年),太清三十九岁。
这是一首题画词,画为云林所绘《闰七夕联吟图》的仕女图。
七夕联吟是画的主题,所以词人从七夕写起。七月七日是牛郎织女相会的佳期,银河的鹊桥架起来了。因为作画之时时逢闰七月,有了两个佳期,桥也再次“重驾”,而人间也有了两次乞巧活动,女子们希望乞得终生幸福,找到一位如意郎君的机会也有两次。词人问,她们在斗转星移,星光也在移动的夜晚,不知乞得了多少天机,词人对此提出了疑问。因为年年有七巧节,也年年有乞巧活动,但妇女们也未必总是幸福,原因是世间总是“多事纷纷”。神话故事本来“虚无”,“便是有”,牛郎织女“也应年老”了。词人对于男女婚姻爱情幸福的追求寄予同情,但又做出疑惑的结论,这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这幅仕女图,主在表现女性美,其中也包括了画中她们所表现出来的内心美。词人舍弃了历来对于这种美的歌颂,而别出机杼地引导出了一个富有哲理性的命题,即美丽的愿望,在人间常常是难以如愿的。它启发人思考,同时也深化了词的思想主题。
清代女僧德容的《七夕》,留心是牛女团聚之后的断肠离别:
玉露金风报素秋,
穿针楼上独含愁。
双星何事今宵会,
遗我庭前月一钩。
德容,明末清初江南女僧。俗姓朱,名又贞。家世书香仕宦,事亲尽孝。年十五,适同县张我朴,唱酬甚洽。张为科场所累,全家发遣。德容写四言长诗,记叙冤情,吁请捐躯代姑舅,未允。遂于远地边塞流放之地出家。工诗能文,尤长七言,诗风委婉含蓄,深沉悲凉。著有《璇闺诗》、《猗兰幽恨》、《归云》等集。
《七夕》是由两首七言绝句组成的组诗,此诗为第一首。
“玉露金风报素秋,穿针楼上独含愁”,七夕佳节,诗人独自一人在楼台,不免感到忧伤和哀愁。在此纯粹的妇女风俗节日来临之际,牵牛织女的团聚,别人感到欢喜,而诗人却想到短暂相聚之后的别离,她疑惑牵牛织女为什么要此夕相会。她留心的不是牛女的团聚,而是团聚之后的断肠离别。这自然与她的家破国亡,流落异乡的特殊遭遇有关。
同样写天上人间对比,清代女诗人归懋仪的《七夕和韵》其二则别出手眼:
银河怅望两相怜,
只隔形骸不隔缘。
对面恍同千里远,
人间却又羡天仙。
归懋仪,字佩珊,号虞山女史,是清代中期性灵派重要女诗人,袁枚的女弟子。她一生笔耕不辍,留下大量的诗篇,有《绣余小草》、《绣余续草》等诗集传世。是清代闺阁诗人的典型代表。其诗艺术特点鲜明,才情纵横,为人称道,著名诗人赵翼以“女中青莲”誉之。
在这位著名的随园女弟子看来,牛郎织女之间虽然隔着银河,但心灵是相通的,而人世间的夫妻,有多少是朝夕厮守却咫尺千里!相较之下,天仙之间的情缘真实令人羡慕。“对面恍同千里远”,道得此语,诗人也许是伤心人别有怀抱吧!
清代浙江秀水县的才女黄箴,著有《文韵阁诗集》,她也写过一首《七夕》:
造化玄机却总才,
名花终古少常开。
阿依不乞天孙巧,
但愿年年送拙来。
诗人说,因为上天都忌妒有才的女子,因而自古以来才女大多薄命。诗人别出心裁地写出了自己偏不向天孙(织女)乞巧,而要求乞拙的想法,这实际是对当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控诉和鞭挞。
清代女诗人姚淑的《七夕》诗,隐含着对女性命运的感喟:
徘徊云汉间,终古织机杼。
一年不得息,此夕渡河去。
姚淑,字仲淑,别号钟山秀才。她性颇明慧,善丹青,工兰竹,得北宋人笔意,每当提笔作画,有婢侍墨于旁,用墨之浓淡,恰到好处。其夫李长祥有诗赞云:“别有香在口,莫谓胭脂墨,数笔成娇姿,艳丽不可得。”著有《锺山秀才海棠居集》。
一句“一年不得息”,表面上是同情织女,实则是借织女来自叹,诉说的是绝大多数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操劳不已的辛酸。而“终古”二字,则隐隐指向数千年女性不变的命运。无尽感喟,尽在言中。
清代女诗人吴绡的《七夕》,抒发了对丈夫回归的期望:
星光历历汉悠悠,
怅望双星独倚楼。
莫谓人间多别恨,
便疑天上有离愁。
梁清谪去谁相伴,
子晋归来合公游。
惟有月娥应最妒,
一轮风露不胜秋。
吴绡,明末清初女诗人,字素公,号水仙,常熟进士巡道许瑶之妻。著有《啸雪庵诗钞》及《啸雪庵诗余》。其诗词风格多清丽,部分诗文颇有阳刚之气。
吴绡因丈夫许瑶“多内宠”,心境有异,遇七夕节,故偏多感触。首联即写自己七夕独倚阁楼遥望双星相会,而内心无比惆怅。颔联乃流水对,下句承接上句意。因为人间多别恨,于是怀疑天上神仙亦有离愁,显然诗人是有所感触的。颈联的“梁清”即梁玉清,织女的侍女,这里指其夫许瑶所宠的歌姬,诗人认为这些被逐的歌姬也值得同情。子晋,即王子晋,又称王子乔,善吹箫,能引凤,另一人萧史亦能以箫声引凤,其后与春秋秦穆公之女弄玉各自乘赤龙与紫凤飞升而去。吴绡亦期望丈夫回心转意,方能“合共游”,诗意明显。尾联写嫦娥嫉妒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故遍洒风露寒气袭人。实则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秋分思念的诗句如下:
1、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
2、淅淅风清叶未凋,秋分残景自萧条。
3、独处室兮廓无依。思佳人兮情伤悲。彼君子兮来何迟。
4、弹孤桐兮自适,思佳人兮难忘。
5、清景难逢宜爱惜,白头相劝强欢娱。
6、豆子南山熟,何年得自耘。
7、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
8、今年秋气早,木落不待黄。
9、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10、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天的诗句唯美句子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出自唐代张继的《夜泊枫江》
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出自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
译文: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3、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出自唐代李峤的《风》
译文: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4、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出自唐代杜牧的《秋夕》
译文: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5、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出自宋代陆游的《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译文:秋意来到边城,声声号角哀鸣,平安烽火映照着高兴亭。击筑高歌,站在高处把酒洒向国土,引起了收复关中的无限兴致。
关于“秋季唯美诗句”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nmgx.cn/zhishi/9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