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天涯碧草话斜阳出自哪一句古诗词-(10首古诗词忘尽天涯路)

天涯碧草话斜阳出自哪一句古诗词-(10首古诗词忘尽天涯路)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9-13    点击:  128 次

天涯碧草话斜阳出自哪一句古诗词?

网上有关“天涯碧草话斜阳出自哪一句古诗词?”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10首古诗词忘尽天涯路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出自老舍的《草原》释义: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能忍心马上分别!大家在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迎着斜阳,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老舍,作者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1899~1966,满族人,笔名老舍。

全诗:

主人好客手抓羊,乳酒酥油色色香,祝福频频难尽意,举杯切切莫相忘。老翁犹唱当年曲,少年新添时代装,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意思:

蒙汉两族人民情谊深厚,和睦相处;离别之际,共同在夕阳下的草原上细谈,不忍心分别。

深意: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此句中多处运用了“借代”期望傍晚时分。这些借代,意思完备而又深刻。

这句话所描绘的意境:自古以来,蒙古与汉族就是好朋友。今天我们在这里相聚,不仅是朋友的聚会,更是两个民族友谊的见证。在这一碧千里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夕阳西下,希望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

这一余味不尽的特写镜头与“蒙汉情深”的全篇之旨紧相扣合,收到了揭示题旨、深化文意的效果。

老舍的作品风格:

1.创作题材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

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

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

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

作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辽阔,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却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

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这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作出的特殊贡献。

老舍的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表现出鲜明的反帝爱国的题旨。老舍的作品中往往直接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从不同侧面描写它们的经济、文化、宗教渗透和种族歧视所给予中国人民种种伤害。

他表现民族觉醒、表彰民族气节,同时抨击在这些侵略和渗透面前卑躬屈节、为虎作伥的洋奴汉。1960年是义和团起义的六十周年,于是写出了话剧《神拳》,再现了北京居民抗击八国联军的壮烈情景。

2.语言风格

老舍的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老舍说:“没有一位语言艺术大师是脱离群众的,也没有一位这样的大师是记录人民语言,而不给它加工的。”因此,作品中人物语言是加提炼过的北京白话。其作品语言的“俗”是建立在精细的思考与研究的基础上。

他的“白”,让读者易于理解却又颇有深度。用通俗、平白的文字来反应时代和生活,这才是老舍作为语言大师的境界,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然而另一方面,老舍又使用语脱去自然形态的粗糙与随意,炼成金子,使现代的北京口语显出朴素精致如同一具精雕细刻的瓷器。

同样老舍的作品也追求幽默,一方面来自狄更斯等英国文学家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深深地打上了“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形成了更内蕴的“京味”。幽默风趣,是老舍作品语言的总体风格特色。

他认为:“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假荇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幽默便有了很大的重要。”因此,老舍的小说、戏剧,散文等也都充满了幽默风趣色彩。

他的作品字里行间无不闪现着他的幽默才华:把“想得深”的思想内容,用“说得俏”的语言表达出来,含蓄隽永,充满浓郁的幽默色彩。从《老张的哲学》问世起,老舍就开始被人称为“幽默小说家”。

老舍先生更是潜台词运用的大师,其代表就是《茶馆》。《茶馆》凭借深刻含蓄的潜台词,有力地丰富了语言的内涵。最经典的例子就是第一幕庞太监与秦仲义的“舌战”。

这两个人一个是西太后的宠奴,一个是讲维新的资产者,二人不期而遇表面上客客气气,骨子里却是兵刃森森。《茶馆》中像这样的台词比比皆是。它引而不发,以弦外之音调动人们的兴味与深思,耐人咀嚼。

老舍作品成功地运用了富有生命力的北京口语词汇,使作品语言透露着独特的京韵,作品生活气息醇厚,地方风物、民情风俗真实感人。

同时用地道的北京话写北京人,本土本色,活泼有趣、质朴自然,生活气息迎面扑来,具有独特的魅力,透出了北京话的神韵,显示北京话活泼的生命力和老舍驾驭北京口语的能力。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10首古诗词忘尽天涯路

《游天涯海角诗三首》

其一

海角尚非尖,天涯更有天。

波清湾面阔,沙白磊头圆。

劳力同群众,雄心藐大千。

南天一柱立,相与共盘旋。

其二

海日曾相识,重逢已隔年。

字蒙刀作笔,诗累石为签。

红豆春前发,青山天际燃。

临风思往事,犹有打鱼船。

其三

去年助曳网,今日来何迟。

访古字方显,得鱼人正归。

点头相向笑,举手不通辞。

有止甜逾蜜,惠予以此诗。

———郭沫若

天涯羁旅古诗词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赏评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破阵子·春景》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赏评这首词轻淡的描写了古代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小小片段,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副情趣盎然的图画。上片写景。点明了季节,写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下片写人。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调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赏评此词是晏词中脍炙人口的篇章。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上片思昔;下片伤今。全词语言流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耐人寻味。词中对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启迪和艺术享受。

《清平乐·红笺小字》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缘波依旧东流。

赏评此词以斜阳、遥山、人面、绿水、红笺、帘钩等物象,营造出一个充满离愁别恨的意境,将词人心中蕴藏的情感波澜表现得婉曲细腻,感人肺腑。全词语淡情深,闲雅从容,充分体现了词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

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

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赏评这首词借青春和爱情的消失,感慨美好生活的无常,细腻含蓄而婉转地表达了作者的复杂情感。这是一首优美动人而有寓有深意的词作。

《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

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

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

歌长粉面红。

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

多少襟情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

此情千万重。

赏评这是一首秋日席间赠妓之作。全篇代歌妓述事言情,先写这位歌女对“时节”的感受,次写她在筵席上与情人“小会”的欢欣及她的即席演唱,最后写她与情人依依惜别的种种情状。

《玉楼春·春恨》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赏评此词抒写人生离别相思之苦,寄托了作者从有感于人生短促、聚散无常以及盛筵之后的落寞等心情生发出来的感慨。整首词感情真挚,情调凄切,抒情析理,绰约多姿,有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清平乐·金风细细》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赏评这首词写初秋时节的哀愁。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词人闲雅的风格。结构紧凑,布局天成。一系列色彩词的运用,色彩斑斓,透露出词人对其中许多颜色将在秋风中暗淡,消失而表现出内心的感伤。

《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

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

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

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

赏评这首词,上片以景衬情,下片则描绘人物时蕴情会意。全篇借春风杨柳绘写浓春美景,衬比香阁女子的绰约风姿,曲传离思别意,景与情谐,物与人合,宛转含蓄,情致缠绵。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一向年光有限身,

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

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赏评该词是宴会上即兴之作。下片首两句虽然仍是念远伤春,但气:度较大,从放眼河山到风雨惜别,引出眼前人,并与上片别宴离歌前后呼应。

天涯散淡人诗词

《天净沙 秋思》

年代:元

作者: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品赏析:

马致远,元代杰出的戏剧家、散曲家,他的《天净沙?秋思》历来被人们推为小令中出类拔萃的杰作,被誉为“秋思之祖”,几百年来,它以其“深得唐人绝句妙境”(王国维《人间词话》)的艺术魅力而脍炙人口,久诵不衰。

马致远少年时曾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在初期执行着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可以说,作者一生几乎都过着一种漂泊无定的羁旅生活,他终生也因之被注定为郁郁不志,困窘潦倒的一生。

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子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

咫尺天涯 诗词

关于天涯散谈人的诗词如下:?

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赏析:这句诗的艺术表现十分出色。诗人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将自己的情感直接表达出来,使得诗句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同时,通过对比“仰天大笑”和“岂是蓬蒿人”这两个形象,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既豪放又自负的形象,使得诗句具有很强的视觉和情感冲击力。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

赏析:这句诗充满了豪迈、奔放的情感,表现了诗人自信、豁达的人生态度。诗人认为,人生短暂,应该抓住每一个美好的瞬间,享受生活中的美好时光。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酒的热爱,用金樽象征着友情和美酒,用明月象征着美好时光。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李白对自己的才华和人生道路的自信和乐观态度。诗人认为,自己有着非凡的才华,一定能够在某个领域发挥自己的价值。即使失去了所有的钱财,也不会影响到自己的未来,因为自己的才华和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4、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写怀》

赏析: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句话的意思是,岳飞有着强烈的壮志,即使饿了也要吃敌人的肉;有着豪迈的气概,即使口渴了也要喝敌人的鲜血。这句话表达了岳飞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敌人的仇恨。

5、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赏析: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于心灵相通的向往和追求。在爱情中,这种心灵相通是非常珍贵的,可以让两个人在精神上产生共鸣,相互理解和支持。虽然身体上不能像彩凤一样飞翔,但是心灵上却可以像灵犀一样感知到彼此的思念和情感。

《秋日偶题》

年代:?明?作者:?叶纨纨

一番摇落一番嗟,咫尺天涯梦里家。

莫道秋来不憔悴,满庭都是断肠花。

《闺怨》

年代:?宋?作者:?胡仲弓

君居楚尾妾吴头,咫尺天涯作许愁。

多谢有情江上月,夜深分照两家楼。

《致方曦》

年代:?近代?作者:?萧红

高楼举目望,咫尺天涯间。

百唤无一应,谁知离恨多。

《临江仙 寿周景纯》

年代:?金?作者:?段克己

仲蔚门墙蓬 * 满,幽居不用声华。丑妻恶妾胜无家。学须勤苦就,富贵岂天耶。

鼻垩未除斤未运,相望咫尺天涯。芹溪犹有折残麻。此心终莫展,迟汝对岩花。

《永遇乐·鄞有壶天》

年代:?宋?作者:?史浩

鄞有壶天,景传图画,声著海县。四面攒峰,皆七十二,各在窗中见。祥云拥蔽,飞泉缭绕,咫尺天涯远。如今向、仙家觅得,挈来十洲东畔。虚无缥缈,蓬莱方丈,所喜只居隔岸。羽幰垂珠,琼车织翠,长是陪嘉宴。豺狼远迹,风波不作,日月御轮须缓。且衔杯、称贤乐圣,度兹岁晚。

《宫词二首》

年代:?作者:?李中

门锁帘垂月影斜,翠华咫尺天涯

香铺罗幌不成梦,背壁银缸落尽花。

金波寒透水精帘,烧尽沈檀手自添。

风递笙歌门已掩,翠华何处夜厌厌。

《月来高》

年代:?明?作者:?唐寅

烟锁垂阳院,日长绣帘卷。

人静莺聱细,花落垂门掩。

薄幸不来,羞睹画梁燕。

天涯咫尺,咫尺情人远。

只怕路阻蓝桥,无由得见天。

天若肯周全,除非是梦里相逢,把奴衷肠诉一遍。

《过莆城怀别刘后村中书因以奉寄》

年代:?宋?作者:?胡仲弓

村在山边云半遮,怀人咫尺天涯

眼前不见玄都观,空岁碧桃千树花。

《送计祖仁雒县丞》

年代:?宋?作者:?李流谦

青青杨柳灞桥斜,满酌清樽莫叹嗟。

可是因循成别绪,只应咫尺便天涯

未论流水千竿竹,且看春风一县花。

渺渺故园情最苦,不知归梦属谁家。



草原的一文中你喜欢哪句,为什么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出自老舍的《草原》。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是指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能忍心马上分别!于是,大家在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望采纳 ,谢谢 您!~

关于“天涯碧草话斜阳出自哪一句古诗词?”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nmgx.cn/zhishi/38539.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