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最惊艳的五首诗(温庭筠的诗词温庭筠的诗词是什么)
-
温庭筠最惊艳的五首诗
网上有关“温庭筠最惊艳的五首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温庭筠的诗词温庭筠的诗词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温庭筠最惊艳的五首诗如下:
1、《更漏子》: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中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赏析:这首词刻画了一位彻夜不眠、为离情所苦的女子形象。上阕前三句室内的奢华富贵反衬了女子精神.上的空虚寂寞,接下来“薄”“残” 两字写女子妆容的凌乱,可能彻夜难眠,衾枕寒冷之时,更觉离情之苦。
下阕由室内转到室外,写夜雨梧桐,情景交融,将“秋思”之深和“离情”之苦巧妙地表达出来,一泻千里。最后三句写听到雨打梧桐,滴在空阶直到天明,将离情之苦推向高潮,表现得酣畅淋漓,耐人寻味。
2、《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3、《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4、《新添声杨柳枝词》: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5、《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的诗词温庭筠的诗词是什么
《望江南·梳洗罢》《商山早行》《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送人东游》《利州南渡》《菩萨蛮·满宫明月梨花白》《瑶瑟怨》《苏武庙》《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_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温庭筠诗句
温庭筠的诗词有:《观棋(一作温庭筠诗)》《归国谣·温庭筠》。
温庭筠的诗词有:《观棋(一作温庭筠诗)》《汉宫冬词拟温庭筠》。拼音是:wēntíngyún。结构是:温(左右结构)庭(半包围结构)筠(上下结构)。注音是:ㄨㄣㄊ一ㄥ_ㄩㄣ_。
温庭筠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属山西)人。曾任方城尉,官止国子助教。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所作词大多收入《花间集》。有诗歌《商山早行》、词作《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等名篇。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
二、国语词典
人名。(西元812~870)_本名岐,字飞卿,唐太原人。少敏悟,有天才,能走笔成万言,亦善鼓琴吹笛。工诗词小赋,与李商隐齐名。因才思敏捷,作赋押官韵,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时人称为「温八叉」。著有《温飞卿诗集》。
三、网络解释
温庭筠(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约812年—约866年),本名岐,字飞卿,唐代诗人、词人。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温庭筠是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得罪权贵,屡试不第,一生坎坷,终身潦倒。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温庭筠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_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文笔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三人都排行十六,故称“三十六体”。其诗今存三百多首,有清顾嗣立重为校注的《温飞卿集笺注》。其词今存七十余首,收录于《花间集》《金荃词》等书中。
关于温庭筠的成语
过庭之训鸾鹄在庭门庭赫奕松筠之节郗家庭树门庭如市大有迳庭庭无留事发言盈庭
关于温庭筠的词语
大有迳庭温柔乡发言盈庭郗家庭树门庭赫奕大相径庭过庭之训门庭如市虚庭一步玉除彤庭
关于温庭筠的造句
1、不承想温庭筠年纪轻轻就不学好,钱一到手,全都拿来花在三陪**身上了。
2、但是,温庭筠执著于“诸行无常”的“生灭法”,始终无法臻于“寂灭为乐”的禅理的终极境界。
3、温庭筠的诗词多丽词艳曲,生香活色,绣绘字句,镂金错彩,炫人眼目。
4、此举虽在当时被传为美谈,然而又给温庭筠带来了麻烦。
5、温庭筠憋了这一肚子气,正没地方发呢,现在正好借势大闹起来,沈询被闹得焦头烂额又无可奈何,眼看着场屋要大乱了,只能向温庭筠妥协,这样他才答应坐下来考试。
点此查看
温庭筠《嘲春风》原文及翻译赏析
嘲春风原文:
春风何处好?别殿饶芳草。苒嫋转鸾旗,萎蕤吹雉葆。扬芳历九门,澹荡入兰荪。争奈白团扇,时时偷主恩。
嘲春风鉴赏古今多数文学史家和舆论家们,他们把温庭筠的词嗤之以为梁陈余风,视为靡靡之音,不信他能有什么政治寄托。几乎等于把美人香草要从《离骚》中赶了出来。这对于温庭筠是有欠公正的。
温庭筠的这一首诗,他自己首先就署上了一个「嘲」字。嘲者,讥笑也。然而从他的诗里看,他把春风写得又是非常好。好而要受到讥笑,就不能不说是在「指桑骂槐」。因此,可以把此诗作为一首有寄托的诗来读。
此诗开门见山就提出了「春风何处好?」接着他列举了五种春风的行动,来证明春风之好。换句话说,这五种行动,就是温庭筠理想中的「风」。好而遭到遗弃,就是盲目讨好,这所以是该予以嘲笑的。那么嘲风之盲目,也正是嘲皇帝之不识好坏。评论界有人总是认为温庭筠不配《离骚》,其实他的这首诗可以说正是继承了楚风的「骚」意,因为它很容易使人想到了宋玉的《风赋》:
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宫。邸华叶而振气,徘徊于桂椒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将击芙蓉之精,猎蕙草、离秦蘅、概新夷、被荑扬。回穴冲陵,萧条众芳。然后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跻于罗帷,经于洞房,乃得为大王之风也。故其风中人,状直憯凄惏栗,清凉增欷。清清冷冷,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宁体便人。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
温庭筠在这里,正是师承了此意的。试来解读风的好处:
第一种好处:「别殿饶芳草」,「饶」有丰、饱的意思。这里作动词用,可以理解为因「春风」而使芳草茂密丰盛起来了。芳草,就是香草,古人常常用它来比喻忠贞的美德。刘攽说:「自诗人比兴,皆以芳草佳卉为君子美德。」(《秦州玩芳亭记》)而这正是《离骚》的手法。如果用代数的方法,把这代了进去,那么等式就是说:春风有什么好处呢?它可以使君子具备着更多的美德。而这正是子夏在《诗序》中说的:「风,风也;风以动之」的本意。
第二,「苒嫋转鸾旗」,「鸾旗」是皇帝鸾舆前面仪仗队所举的彩旗,用以显示仪表的威严的。春风能使它得以舒展,显得更生动勃郁。这正是杜甫的「致君尧舜」的意思。
第三,「萎蕤吹雉葆」,「萎蕤」,旗名,也是卤簿中的一种。但萎蕤也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葆」,就是羽葆,古时用鸟毛装饰的车盖;也就是指皇帝所坐的车子「鸾舆」。张衡《东京赋》:「羽盖威蕤」。雉,是野鸡。是用野鸡尾巴的毛作装饰的一种宫扇,也是皇帝近前的仪仗。「萎蕤吹雉葆」,是说春风吹动着这些仪仗,就像吹动着茂密的青草。不仅写出了皇帝仪仗队伍之浩荡,更写出了春风的质感。可以说,这些葆羽,正是因春风才显得这样流动而有生气的。
以上两句从远一直写到近,写春风能使皇帝的仪仗显得更为显赫。可以试想,这样长长的仪仗队在春风中飘拂着前进,与在夏日无风的蔫搭搭地前进,则这有风与无风的气像是完全不同的。
第四「扬芳历九门」,九门,指天子之门,是说春风把芬芳的气息吹进了天子的宫廷。如果没有春风,则纵有九门,也是没有生气的。
第五,「澹荡入兰荪」,淡荡是水波荡漾的样子。这里也是形容风,如水波之荡漾,似乎这春风飘举升降入于深宫,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跻入罗帷之后,终因无所是事,而不得已又钻入芳草丛中的了。因为「争奈白团扇,时时偷主恩」,尽管它如何的想为皇上振兴威仪,无奈皇帝还是只喜欢那种虽无好风,却能经常出入怀袖的小团扇子。小人在位,是以君子只有入于兰荪,与草木为伍了。
值得注意的是,他把春风写得是十分生动。风本是没有形质的东西,但是由于他抓住了风的特性,如「饶」、「转」、「吹」、「扬」、「历」、「澹荡」等,或写风的自动,或因物以显形,都莫不富有特性。因而使人处处感到风动,而且,他写春风而已,却又是故意地把它放在庄严、芬芳的处所。它虽也接近皇帝,但只止于威仪,而不及怀袖,正如宋玉说的:是「愈病析酲,发明耳目」而不是使之更加沉溺,昏昏欲睡。因此,这样的风,清醒者喜欢,而欲昏聩以终的是不高兴的。这令人想到了唐宣宗与李德裕的故事。宣宗刚即位,「德裕奉册太极殿。帝还谓左右曰:『向行而近我者,非太尉耶?顾我毛发为森竖!』翌日,罢为荆南节度使,俄徙东都留守。」这里的春风多像李德裕,当李德裕扶助武宗时,唐室几乎中兴,可惜为时不久,宣宗即位,又复重用竖宦与小人,把一个「几使唐室中兴」(王夫之语)的大臣,一贬再贬,直至送至天涯海角以致死亡。那么,这一首诗当是写于李德裕遭贬,然而还没有到崖州之时。因为如果李德裕贬死,温庭筠哭尚且来不及,决不可能用现在的这种嘲笑的态度。
置春风于不顾而恋小巧团扇的,这是时代的悲哀。这里的「嘲」,实际是赞美,赞美春风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然而不论怎样努力,终于还是贬了下来,和芳草们在一起。这是诗人在为春风作不平之鸣,哀皇帝之昏而憎团扇之佞。然而如此爱,如此哀,如此恨皆不可能,是以只有反其意而将爱以「嘲」出之。嘲者,亦有哀其不识不知之过也。温庭筠之自哂,也许他是悟了,所以历史上说他流落江湖,「不知所终」,则为仙为道,为贼为寇皆不可知。只留下个当朝称他的儿子为「孽子」,则终是反朝廷也为可知矣。
诗词作品: 嘲春风 诗词作者: 唐代 温庭筠 诗词归类: 春天、写风、赞美
很小众却很惊艳的诗词
一、《清平乐·画堂晨起》
唐·李白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译文:清晨刚刚起床来到堂舍,家丁来报外面已是雪花飘坠。高卷窗帘看瑞雪飘飞,白雪渐渐弥漫了庭阶。雪花狂舞的气势如炉烟蒸腾,白色花草寒光闪闪挂一身玉琨。该不是天上的神仙狂醉,胡乱把洁白的云彩揉碎。
二、《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译文:灯火将熄一片昏暗物影在摇漾,今夜忽然听说你被贬谪到九江。大病中我惊得蓦然从床上坐起,暗夜的风雨吹进窗户,感觉分外寒冷。
三、《梦江南·千万恨》
唐·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译文:虽有千头万绪之恨,但恨到极点的是那远在天涯的人儿久不归来。苍山上空悬挂的明月不知我心中愁事。水面上低吟的风吹落水旁花瓣飘落眼前,远空摇曳的碧云在晚风的吹拂下微微斜行。
四、《台城》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译文:
江面烟雨迷濛,江边绿草如茵,六朝往事如梦只剩春鸟悲啼。
最无情的是那台城的杨柳,依旧像清淡的烟雾一样笼罩着十里长堤。
五、《苔》
作者袁枚 朝代清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译文
春天和煦的阳光照不到的背阴处,生命照常在萌动,苔藓仍旧长出绿意来。
苔花虽如米粒般微小,依然像那高贵的牡丹一样热烈绽放。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的名句
千古名句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诗人来到院子里,远处传来雄鸡的啼鸣,看看天色,一弯残月还高悬于幽暗的天际;收拾行装上路,路上十分空旷、沉寂,板桥上铺满白霜,留下行人的踪迹作者选取了鸡鸣、残月、茅店、寒霜、板桥等富有特征的景物,极其生动鲜明地描绘出一幅立体的荒山早行图凄清、寂寞的环境,有力地烘托出出行的艰辛,衬托出思乡的深切此联每字一种物象,合在一起意蕴无穷,真正达到了“状难言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境地,而且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是千古名句沈德潜曾以“早行名句尽此一联”给予了高度评价
附诗及赏析: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赏析
《商山早行》是温庭筠的一首比较着名的写景抒情诗商山,又名尚阪、楚山,在现陕西省商州市东南这首诗大概是作者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在商山途中所作全诗紧扣“早行”二字,写景抒情,表达了羁旅中无限的愁思和人生的失意
首联提挈全诗清晨起来,院子里已响起了车马的铃铛声,旅客们要驾车上路了他们可能一夜都没休息好,想到新的一天的奔波又要开始,心中不免又升起了一阵思乡的悲苦之情作者紧扣题目,写出早行情景后,接着点明了旅途中思念故乡的心绪一个“悲”字定下了全诗的基调
颔联全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诗人来到院子里,远处传来雄鸡的啼鸣,看看天色,一弯残月还高悬于幽暗的天际;收拾行装上路,路上十分空旷、沉寂,板桥上铺满白霜,留下行人的踪迹作者选取了鸡鸣、残月、茅店、寒霜、板桥等富有特征的景物,极其生动鲜明地描绘出一幅立体的荒山早行图凄清、寂寞的环境,有力地烘托出出行的艰辛,衬托出思乡的深切此联每字一种物象,合在一起意蕴无穷,真正达到了“状难言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境地,而且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是千古名句沈德潜曾以“早行名句尽此一联”给予了高度评价
颈联仍是早行中商山路上的自然景色路边槲树的叶子落满山径,枳树的白花把驿站的墙照得亮亮的叶花本无情,但叶落归根撩人思乡之情;枳花让驿墙更醒目,使羁旅之人又倍感异乡奔波的劳顿之苦和思乡之切“落”、“明”二字,生动传神,点染事物,赋情于景此联对仗工巧,进一步充实了上联所描绘的典型环境,使气氛更显寂静、悲凉
尾联所写乃是清晨在征途中回忆昨晚的梦境早行的情景使诗人想起昨晚梦中的故乡杜陵,那里已是春光满园了,成群的野鸭、大雁挤满了暖暖的池塘,嬉戏游玩这些残留的印象,更衬托出诗人对长安的留恋,对人生之路的无奈因为昨晚的他在茅草砌成的房子里歇脚,此时的他正在凄清的山路上奔波此联的梦境与前面所写的现实相映,以乐景反衬哀情,同时“思杜陵”又巧妙地同首联的“悲故乡”相应,首尾圆合
统观全诗,不过是抒写旅途景物和个人的生活感慨,但表现精巧,不仅每联都紧扣了“早行”的主题,而且语言明净,情景交融,对仗工整,结构严谨巧状早行难言之景,尽抒羁旅思乡之情,不愧为古典文学中羁旅诗、乡愁诗的上乘之作
温庭筠最着名的一首诗
温庭筠最着名的一首诗: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
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是唐代诗人温庭筠最着名的一首诗,原诗为: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翻译
一个美女,睡在水晶帘里面玲珑的颇黎枕上,在这上面睡觉的女人干什么呢相思怀念呢,屋里并不冷,暖暖的,香炉上焚着香,连绣着鸳鸯的锦被都是香的,这样的环境下少不了惹梦。
江边那绵长而细软的柳丝,刚刚发新芽,看上去朦朦胧胧,像笼罩在一片烟霭之中。春天来了,大雁开始向北飞了,大雁一字飞过时,天上那一轮残月就要消失了。
赏析
这首词所写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轻女子。水精,就是水晶。颇黎,就是玻璃。门窗上挂着水晶制成或者晶莹透明赛似水晶的帘子,床上放着玻璃制成或滑润细腻如玻璃般的枕头。
第一句虽仅举出两件器物,但女子房中其他陈设的精致讲究由此便可想见。更重要的是,房主人情操的高雅美洁,也就可以借此窥见端倪。
关于“温庭筠最惊艳的五首诗”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nmgx.cn/zhishi/37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