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李煜的《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虞美人古诗原文译文)

李煜的《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虞美人古诗原文译文)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6-07    点击:  363 次

李煜的《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

网上有关“李煜的《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虞美人古诗原文译文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②春意阑珊。③

罗衾不耐五更寒。④

梦里不知身是客,⑤一晌贪欢。⑥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

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②潺潺:形容雨声。

③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④罗衾(音亲):绸被子。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⑤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⑥一晌(音赏):一会儿,片刻。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②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③

相留醉,

几时重,④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谢:凋谢。

③胭脂泪: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④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虞美人古诗原文译文

李煜的虞美人全诗如下:

全文如下:《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诗人李煜的作品。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的相关知识

1、李煜,字重光,号钟隐,南唐最后一位皇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皇位的巅峰跌落到阶下囚,再到被宋太祖赵匡胤毒死,他的生平经历充满了戏剧性。

2、李煜出生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李璟的永宁元年(937年),他的母亲是南唐皇后周娥皇。李煜自幼聪颖过人,文才横溢,尤其擅长诗词创作。他的诗词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词中之冠”。

3、李煜在位期间,南唐国家政治动荡不安,北方的后晋和后汉等国家不断侵扰。在这种情况下,李煜虽然努力振兴国家,但终究无法挽回南唐的颓势。公元975年,北宋军队攻破金陵(今南京),李煜被迫投降,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

4、在囚禁期间,李煜的文学创作并未停止。他在诗词中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失去皇位的痛苦。他的诗词作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如《虞美人》、《浪淘沙·北戴河》等,都是千古传颂的佳作。

5、然而,李煜的命运并没有因为他的文学才华而有所改变。公元978年,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决定铲除南唐皇室。他派人将李煜毒死,时年仅42岁。李煜的离世,使得南唐这个曾经辉煌的国家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6、李煜的诗词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词作以豪放、奔放、清新、高远著称,被誉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词作在形式上突破了前人的束缚,开创了新的风格。同时,他的词作在内容上也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最著名十首虞美人词

导语:李煜写的虞美人这首诗可谓是千古绝唱。以下是我为大家分享的虞美人古诗原文译文,欢迎借鉴!

虞美人

作者: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 项羽 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 《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 韵转两平韵。

②了:了结,完结。

③砌:台阶。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 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④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⑤君: 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译文:

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

小楼上昨夜又刮来了春天的东风,在月明中对已亡的本国不忍回首去想念。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

问您能有多少愁?正象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李煜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诚然,他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李煜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李煜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李煜“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李煜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说,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李煜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1

[唐]

李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

[唐]

李煜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风回小院庭芜绿,

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

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

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

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3

[唐]

冯延巳

《虞美人·碧波帘幕垂朱户》

碧波帘幕垂朱户,

帘下莺莺语。

薄罗依旧泣青春,

野花芳草逐年新,事难论。

凤笙何处高楼月,

幽怨凭谁说?

须臾残照上梧桐,

一时弹泪与东风,恨重重。

4

[唐]

冯延巳

《虞美人·春山拂拂横秋水》

春山拂拂横秋水,

掩映摇踵对。

只知长坐碧窗期,

谁信东风吹散,绿霞飞。

银屏梦与飞鸾远,

只有珠帘卷。

杨花零落月溶溶,

尘掩玉筝弦柱,画堂空。

5

[唐]

冯延巳

《虞美人·画堂新霁情萧索》

画帘新霁情萧索,深夜垂珠箔。

洞房人睡月蝉娟,梧桐双影上珠轩,立阶前。

高楼何处连宵宴?塞管声幽怨。

一声已断别离心,旧欢抛弃杳难寻,恨沉沉。

6

[唐]

冯延巳

《虞美人·玉钩弯柱调鹦鹉》

玉钩鸾柱调鹦鹉,宛转留春语。

云屏冷落画堂空,薄晚春寒无奈、落花风。

搴帘燕子低飞去,拂镜尘鸾舞。

不知今夜月眉弯,谁佩同心双结、倚阑干。

7

[唐]

冯延巳

《虞美人·玉钩鸾柱调鹦鹉》

玉钩鸾柱调鹦鹉,宛转留春语。云屏冷落画堂空,

薄晚春寒、无奈落花风。

搴帘燕子低飞去,拂镜尘莺舞。不知今夜月眉弯,

谁佩同心双结、倚阑干。

春风拂拂横秋水,掩映遥相对。只知长作碧窗期,

谁信东风、吹散彩云飞。

银屏梦与飞鸾远,只有珠帘卷。杨花零落月溶溶,

尘掩玉筝弦柱、画堂空。

8

[唐]

顾_

《虞美人·晓莺啼破相思梦》

晓莺啼破相思梦,帘卷金泥凤。宿妆犹在酒初醒,

翠翘慵整倚云屏,转娉婷。

香檀细画侵桃脸,罗袂轻轻敛。佳期堪恨再难寻,

绿芜满院柳成阴,负春心。

触帘风送景阳钟,鸳被绣花重。晓帏初卷冷烟浓,

翠匀粉黛好仪容,思娇慵。

起来无语理朝妆,宝匣镜凝光。绿荷相倚满池塘,

露清枕簟藕花香,恨悠扬。

翠屏闲掩垂珠箔,丝雨笼池阁。露粘红藕咽清香,

谢娘娇极不成狂,罢朝妆。

小金__沈烟细,腻枕堆云髻。浅眉微敛注檀轻,

旧欢时有梦魂惊,悔多情。

碧梧桐映纱窗晚,花谢莺声懒。小屏屈曲掩青山,

翠帏香粉玉炉寒,两蛾攒。

颠狂年少轻离别,孤负春时节。画罗红袂有啼痕,

魂销无语倚闺门,欲黄昏。

深闺春色劳思想,恨共春芜长。黄鹂娇转泥芳妍,

杏枝如画倚轻烟,锁窗前。

凭阑愁立双蛾细,柳影斜摇砌。玉郎还是不还家,

教人魂梦逐杨花,绕天涯。

少年艳质胜琼英,早晚别三清。莲冠稳_钿篦横,

飘飘罗袖碧云轻,画难成。

迟迟少转腰身袅,翠靥眉心小。醮坛风急杏枝香,

此时恨不驾鸾皇,访刘郎。

9

[唐]

毛文锡

《虞美人·鸳鸯对浴银塘暖》

鸳鸯对浴银塘暖,水面蒲梢短。垂杨低拂曲尘波,

蛛丝结网露珠多,滴圆荷。

遥思桃叶吴江碧,便是天河隔。锦鳞红鬣影沉沉,

相思空有梦相寻,意难任。

宝檀金缕鸳鸯枕,绶带盘宫锦。夕阳低映小窗明,

南园绿树语莺莺,梦难成。

玉炉香暖频添炷,满地飘轻絮。珠帘不卷度沈烟,

庭前闲立画秋千,艳阳天。

10

[唐]

阎选

《虞美人·粉融红腻莲房绽》

粉融红腻莲房绽,脸动双波慢。小鱼衔玉鬓钗横,

石榴裙染象纱轻,转娉婷。

偷期锦浪荷深处,一梦云兼雨。臂留檀印齿痕香,

深秋不寐漏初长,尽思量。

楚腰蛴领团香玉,鬓叠深深绿。月蛾星眼笑微频,

柳夭桃艳不胜春,晚妆匀。

水纹簟映青纱帐,雾罩秋波上。一枝娇卧醉芙蓉,

良宵不得与君同,恨忡忡。



李煜、李商隐属于哪种风格那种流派各自出名的有哪些代表

李煜作品风格比较婉约,缠绵悱恻。属婉约派。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超过前期”。代表作包括《虞美人》、《浪淘沙》、《 相见欢》(又名《乌夜啼》)、《望江南》、《子夜歌》、《破阵子》等。个人觉得李煜是脱离花间派的!特喜欢下面三首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李商隐其诗构思新奇,好用典,风格秾丽,属婉约派。尤其是一些爱情诗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代表作有《锦瑟》《无题》等。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无题也很不错,如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煜词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他对词的发展有何贡献?

李煜词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⑴善于运用白描手法,传达人物的情态和心理,于平淡中见新奇。白描手法杂塑造形象方面要求以简练的笔墨来勾勒鲜明可感的艺术形象,这就注定了用来表现这些形象的语言也必须是明净、单纯、精练的。如《浪淘沙》:

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⑵善于借助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段将抽象的难以言状的心理活动,化成具体可感的形象,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的自然、真切,感情像喷泉般地迸发,不可遏止。李煜词不但写哀愁任纵奔放,表现欢乐亦是极任纵放浪的。

⑶语言朴素生动,而耐人寻味,达到直白通俗与形象精练统一的完美境界。李煜运用白描手法确有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的高超功力,它与花间词所用的语言有明显不同。

他对词的贡献在于:突破了晚唐五代词的传统,使词由花前月下娱宾遣兴的应歌之具,发展为歌咏人生的独立抒情文体,开文人抒情词的先河。正如王国维所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

关于“李煜的《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nmgx.cn/zhishi/31159.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