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古诗的韵脚有哪些(诗词里的韵脚是什么意思)

古诗的韵脚有哪些(诗词里的韵脚是什么意思)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6-05    点击:  426 次

古诗的韵脚有哪些

网上有关“古诗的韵脚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诗词里的韵脚是什么意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韵脚是每一句诗中押韵的字的韵母,也就是汉语拼音中的韵母,比如

枯藤老书昏鸦ya

小桥流水人家jia

古道西风瘦马ma

夕阳西下xia

断肠人在天涯ya

可以看到,每个拼音的后面都会有a的韵母,这就是韵脚

这个知识上初一就学了

一、韵脚是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一篇(首)韵文的一些(或全部)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采用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这就叫做押韵。因为押韵的字一般都放在一句的最后,故称“韵脚”。

二、“十三辙”是明清以来北方戏曲、曲艺等通俗文学押韵字的归类。它以北方话为基础,把汉字按字音的韵母归纳为十三类,称为“十三辙”。各辙的名称在记载中有所不同,如“也斜”辙也有称“乜斜”辙的,“衣期”辙也有称“一七”辙的。等等。韵母有韵头、韵腹、韵尾之分,凡韵尾相同、韵腹相同或相近的,不管韵头是什么,都归为一类。这样,每一辙就可能包括一至五种韵母的字,情况如下:

⑴发花辙 包含韵母为 a、ia、ua 的字,如“发、家、花”。

⑵梭波辙 包含韵母为 e、o、uo 的字,如“哥、波、梭”。

⑶也斜辙 包含韵母为 ê、ie、üe 的字,如“唉、斜、约”。

⑷姑苏辙 包含韵母为 u 的字,如“姑、苏”。

⑸衣期辙 包含韵母为 i、ü 的字,如“衣、十、鱼”。

⑹怀来辙 包含韵母为 ai、uai 的字,如“来、怀”。

⑺灰堆辙 包含韵母为 ei、uei(ui) 的字,如“悲、灰”。

⑻遥迢辙 包含韵母为 ao、iao 的字,如“高、遥”。

⑼由求辙 包含韵母为 ou、iu 的字,如“由、求”。

⑽言前辙 包含韵母为 an、ian、uan、üan 的字,如“班、前、端、冤”。

⑾人辰辙 包含韵母为en in un ün的字,如“人、亲、春、君”。

⑿江阳辙 包含韵母为 ang、iang、uang 的字,如“刚、江、荒”。

⒀中东辙 包含韵母为 eng、ing、weng、ong、iong的字,如“灯、丁、翁、中、穷”。

另外还有一道小辙儿:er 。用于儿化合辙。

三、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前五句韵脚:号、茅、郊、梢、坳。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几五个韵字虽然与“十三辙”的“遥迢”辙相合,但杜甫诗歌并不是按照“十三辙”去押韵的,而是按照他们那个时代的韵书(《切韵》或《唐韵》等)去押韵,因为“十三辙”形成于杜甫之后的明清时代,杜甫此诗下面部分以及其他诗歌的韵脚,多与“十三辙”不合。

三言两语说不完的,建议你买本王玉树先生的《浅谈诗与写诗》,还有《人间词话》看看

诗词里的韵脚是什么意思

黄金级:a an ang eng ong(宏亮级)

白银级:ui yi u ye ing(细弱级)

红铜级:ao on ai uo(柔和级)

押韵是在诗文中,把同韵字放在不同句子的相同位置上,一般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句子押韵,不仅便於吟诵和记忆,更使作品具有节奏、声调谐和之美。

例子(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王之涣

例子(2):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槟榔。《月光光》(童谣)

例子(3):不因气压摇摆,只因有你拥戴。《我的骄傲》歌词 Anders Lee、黄伟文

例子(4):你「精」我都「精」,饮杯竹叶青。「竹叶青」广告语

把同韵的字有规律地配置在诗词等韵文的句尾。各句押韵的字叫做韵脚或韵字。押韵是诗词等韵文的语言特点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使声音和谐优美,吟诵顺口悦耳, 便于记忆流传。“韵”和“韵母”是两个并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所谓同韵,指韵腹相同或相近的韵母,如有韵尾则韵尾相同,韵头可以不同。为了便于押韵,人们把同韵的、可以相押韵的字归纳为若干韵部,根据现代北京语音的音系归纳的韵部,最常见的有十八韵和十三辙(附:十八韵、十三辙跟普通话韵母对照表)①。

简介

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

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比较常用的是108部平水韵②。

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对于押韵十分讲究。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颁布的专门指导押韵的书,如《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最为流行,即世人所谓之108部平水韵。

但是需要明白,并不值得为迁就押韵而破坏诗句的自然,除非是参加科举,否则即使偶尔一两句出韵,古人也是允许的。

规则

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③

1、偶句押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例如:

寄扬州韩祚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第一二四句押韵。又如: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首句并不入韵,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关于首句押韵与否的平仄规律请参照平仄简表④

2、只押平声韵:

近体诗规定,只能押平声韵,这几乎是一条死规矩,事实上以近体诗的体例假如押仄声字会感到非常拗口,所以古人都能自觉遵守这一规则。记忆中也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的反例,所以这里就不另举例。

3、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古诗(古风)允许中途换韵,但近体诗不允许这样。

首句押韵可借邻韵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

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

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能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是近体诗的大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

酒渴爱江清,余甘漱晚汀。

软沙倚坐稳,冷石醉眠醒。

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

数杯君不见,都已遣沈冥。

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

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请参照通转古韵、108部平水韵

避忌

1、忌重韵

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忌。

2、避免同义字相押

如一首诗中同时使用“花”、“葩”,“芳”、“香”等。

3、避免出韵

古人写诗多依官韵,而许多我们认为是同韵的字在官韵中被分别列入不同的韵部之中,如“冬”与“东”之类,如果在同一首诗中相押,即为出韵。这主要是因为古今语音变化的原因,今天已没有必要再强调这一点了。

唱和

唱和就是依照别人诗中所使用的韵字来押韵做诗,叫做“和韵”或“步韵”,主要有三种方式:

1、次韵:又称步韵,即用原诗相同的韵字,且前后次序都必须相同,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2、用韵:即使用原诗中的韵字,但不必依照其次序。

3、依韵:即用与原诗同一韵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①十八韵、十三辙跟普通话韵母对照表

十八韵:

一麻,新华字典里的韵母 a、ua、ia 同属一个韵部。

二波,韵母 o、uo。

三歌,韵母 e。

四皆,韵母 ie、ue。

五支,韵母 i (属 zh、ch、sh、z、c、s 声母,与七齐有别)。

六儿,韵母 er。

七齐,韵母 i (属声母 b、p、m、f、d、t、n、l、j、q、x、y,有别于五支)。

八微,韵母 ei、ui。

九开,韵母 ai、uai。

十姑,韵母 u。

十一鱼,韵母 v。

十二侯,韵母 ou、iu。

十三豪,韵母 ao。

十四寒,韵母 an、ian、uan。

十五痕,韵母 en、in、un、vn。

十六唐,韵母 ang、uang、iang。

十七庚,韵母 eng、ing。

十八东,韵母 ong、iong。

十三辙即十三个通押韵部,分别是:

一发花,十八韵的一麻。

二梭波,十八韵的二波三歌。

三乜斜,十八韵的四皆。

四衣欺,十八韵的五支、六儿、七齐。

五灰堆,十八韵的八微。

六怀来,十八韵的九开。

七姑苏,十八韵的十姑。

八衣欺,十八韵的十一鱼。

九由求,十八韵的十二侯。

十遥条,十八韵的十三豪。

十一言前,十八韵的十四寒。

十二人臣,十八韵的十五痕。

十三汪洋,十八韵的十六唐。

十四中东,十八韵的十七庚和十八东。

因为十三辙的七姑苏和八衣欺对应十八韵的十姑十一鱼通韵,合并就是十三辙。

③近体诗基本规律

我们以最简单的方法,来看看如何构成一首完整的今体诗。

基本句型“逢双必反”

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

五言律句的基本句型是: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如上面的“空山新雨后”,“明月松间照”。

七言律句的基本句型是:仄仄平平仄仄平或平平仄仄平平仄,如上面的“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第四字的平仄和第二字相反,第六字又与第四字相反,但是逢单却可反可不反,这是因为重音落在双数音节上,单数音节就相比而言显得不重要了。这就是所说的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我们写诗的时候,很难做到每一句都完全符合基本句型,写绝句时也许还办得到,写八句乃至更长的律诗则几乎不可能。如何变通呢?那就要牺牲掉不太重要的单数字,而保住比较重要的双数字和最重要的最后一字。因此就有了这么一句口诀,叫作“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第一、三、五(仅指七言)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而第二、四、六以及最后一字的平仄则必须严格遵守。这个口诀不完全准确,在一些情况下一、三、五必须论,在特定的句型中二、四、六也未必分明,在后面的“拗句”里我们会具体谈到。至于最后一字的平仄押韵则是

句脚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

句脚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

除了第一联,其它各联的上句不能押韵,必须以仄声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韵,必须以平声收尾。首句可押可不押,押韵则平声收尾,不押韵则仄声收尾。(这是基本规律,实际上也有许多仄韵诗)

句型平仄“对句相反,邻句相粘,首末相应”

律诗每一联为两句,同一联的上句与下句称为对句,上一联的下句与下一联的上句称为邻句。

对句相反:指同一联上下句平仄相反,如上句是平平仄仄平,下句为仄仄平平仄。

邻句相粘:指上一联的下句起句平仄,与下一联的上句起句平仄相同。如山居秋暝第二联的下句天气晚来秋,是仄仄仄平平,仄仄起,则第三联的上句明月松间照,应也是平平起,所以是仄仄仄平平,但是因为句脚必须以仄声收,便变成了头粘脚不粘,是仄仄平平仄。

首末相应:首句平仄与末句平仄相同。如山居秋暝首句空山新雨后,平平仄仄仄,末句王孙自可留,平平仄仄仄。

符合了以上这四条基本规律,中规中矩,就是一首合格的律诗。

但是事实上并没有这么简单,要想进一步了解其规律,请看“平仄”“押韵”“对仗”。

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

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

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

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

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五律平起首句押韵

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律平起首句押韵

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律仄起首句押韵

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诗之有韵,犹屋之有柱;柱不稳,则屋必倾圮。韵不稳,则诗必恶劣。故押韵之所当戒者,初学亦不可不知,兹试分述于下:

一、戒凑韵

俗亦称挂韵脚。

谓所押之韵,与全句意义不相贯串,而勉强凑合也。如唐诗“黄河人海流”句,若易“流”字为“浮”字,便为凑韵,初学最易犯此,所当切戒。

二、戒落韵

落韵者,出韵之谓也。如一首诗中通体全押一东韵,而一字忽押二冬韵,一东与二冬虽古韵可通,然用诸古体时则可,用诸今体诗,即为落韵,学者宜慎之。

三、戒重韵

一字两义而并押之,谓之重韵。

如耳为五官之一,又为语助辞;干为干涉之义,又可作干戈解。一诗中两义同押,前人间亦有之,但初学终以不犯为是。

四、戒倒韵

倒韵者,将二字颠倒以就韵之谓也。如古诗“新书置后前”句,易前后为“后前”,即所谓倒韵也。然此二字于词义尚无碍,不妨倒用。若强山林树木等不可倒用之字而倒用之,便觉不通矣。

五、戒用哑韵

作诗当择声音响亮之韵押之,自然音调高超。若用哑韵则非但词句不挺,即全诗亦因之萎弱矣。

六、戒用僻韵

僻韵又名险韵,如一先韵之*字,训轻举。二萧韵之钊字,训远;单字只义,用之易近凑合。但有二字三字之古典,与题适相切合音,则亦不妨押之。

七、戒用同义之韵

一韵中有数字同义者,如六麻之花葩,七阳之芳香,十一尤之忧愁,意义皆同,若一首诗中并押之,未免重复可厌。

八、戒用字同义异之韵

字有实字虚用者,亦有虚字实用者。如一东韵之风字,不当作讽刺之风字押;四支韵之思字,不当作意思之思字押。若误用则便有出韵失黏等弊。初学最宜审慎。

在“韵文”里,用同一个“韵”的字放在句尾,使之产生一种声音回环的和谐感,这就叫“押韵”。由于押韵的字放在句末,所以又叫“韵脚”。押韵时可以每句都用(指句号,含叹号、问号,为一句),也可以连分句也用韵,还可以隔句或隔几句才用韵。这叫押韵方式,或称“韵律”。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古诗的押韵是怎么一回事。

韵脚是每一句诗中押韵的字的韵母,也就是汉语拼音中的韵母。

比如枯藤老书昏鸦ya 小桥流水人家jia 古道西风瘦马ma 夕阳西下xia 断肠人在天涯ya 。可以看到,每个拼音的后面都会有a的韵母,这就是韵脚。

一篇(首)韵文的一些(或全部)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采用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这就叫做押韵。因为押韵的字一般都放在一句的最后,故称“韵脚”。引这些字的韵母要相似或相同。

韵脚分类

⑴发花辙 包含韵母为 a、ia、ua 的字,如“发、家、花”。

⑵梭波辙 包含韵母为 e、o、uo 的字,如“哥、波、梭”。

⑶也斜辙 包含韵母为 ê、ie、üe 的字,如“唉、斜、约”。

⑷姑苏辙 包含韵母为 u 的字,如“姑、苏”。

⑸衣期辙 包含韵母为 i、ü 的字,如“衣、十、鱼”。

⑹怀来辙 包含韵母为 ai、uai 的字,如“来、怀”。

⑺灰堆辙 包含韵母为 ei、ui 的字,如“悲、灰”。

⑻遥迢辙 包含韵母为 ao、iao 的字,如“高、遥”。

百度百科——韵脚

 古体诗押韵:古体诗押韵较宽。可转韵,或邻韵通押;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仄声韵中,要区别上、去、入声,不同声调一般不相押,只有上声韵和去声韵偶然可以相押。

伤 宅

[唐]白居易

谁家起甲第,朱门大道边?丰屋中栉比,高墙外回环。

累累 六七堂,栋宇相连延。一堂费百万,郁郁有青烟。

洞房温且清, 寒暑不能干。高堂虚且迥,坐卧见南山。

绕廊紫藤架,夹砌红药栏。攀枝摘樱桃,带花移牡丹。

主人此中坐,十载为大官。厨有腐败肉,库有朽贯线。

谁能将我语,问尔骨肉间:岂无穷贱者?忍不救饥寒?

如何奉一身,直欲保千年?不见马家宅,今作奉诚 园?

(“边”、“延”、“烟”、“钱”、“年”,先韵; “园”,"干”、“栏”、“丹”、“官”、 “寒”,"环”、“山”、“间”,押an。)

在我们汉语拼音中有四种音调,分别为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其中第一、第二声为平声,第三、第四声为仄声,在古诗中的押韵病不是很讲究平仄,在对联中才比较讲究平仄。你可以看一下这首诗,都是仄起平收的。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词义

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末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押韵

所谓押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

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比较常用的是108部平水韵。

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对于押韵十分讲究。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颁布的专门指导押韵的书,如《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最为流行,即世人所谓之108部平水韵。

但需明白,并不值得为迁就押韵而破坏诗句的自然,除非是参加科举,否则即使偶尔一两句出韵,古人也是允许的。

规则折叠

古体诗押韵较为宽松,可以换韵,可以押邻韵。

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③。但仍有例外情况,如柳宗元的《江雪》。

偶句押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例如: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第一二四句押韵。又如: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首句并不入韵,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关于首句押韵与否的平仄规律请参照平仄简表④

一般押平声韵

近体诗为了声韵和谐,一般押平声韵,大多数近体诗也遵守这个要求。但仍有押仄声韵的典范之作,比如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全文押入声(短促音):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无论以古入声韵尾还是以今普通话ie、ue韵朗读,均没有拗口之嫌。

一韵到底

原则上,近体诗中间不能换韵,尤其是在科考考场上的试帖诗、应制诗和限韵诗。但由于科考使用的《切韵》体系已经不完全符合唐代口语声韵,部分韵母已经合并或分离,更可能有诗人乡音难改,使用方音作诗,因而仍有在诗中更换为邻韵的作品,如杜甫的《吾宗》:

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耕凿安时论,衣冠与世同。

 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语及君臣际,经书满腹中。

 注:二、四、八句的“风”“同”“中”是平声“东”韵,第六句的“丰”是平声“冬”韵,“东”与“冬”通押。

日常作诗与应试不同,不应用应试的要求苛刻地对待作者,尤其是后世使用古韵书作诗的作者。

首押韵借邻韵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原则上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应参杂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

酒渴爱江清,余甘漱晚汀。

软沙倚坐稳,冷石醉眠醒。

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

数杯君不见,都已遣沈冥。

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

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请参照通转古韵、108部平水韵

避忌

1、忌重韵

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忌。

2、避免同义字相押

如一首诗中同时使用“花”、“葩”,“芳”、“香”等。

3、避免出韵

古人写诗多依官韵,而许多我们认为是同韵的字在官韵中被分别列入不同的韵部之中,如“冬”与“东”之类,如果在同一首诗中相押,即为出韵。这主要是因为古今语音变化的原因,今天已没有必要再强调这一点了。

唱和

唱和就是依照别人诗中所使用的韵字来押韵做诗,叫做“和韵”或“步韵”,主要有三种方式:

次韵

又称步韵,即用原诗相同的韵字,且前后次序都必须相同,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用韵

即使用原诗中的韵字,但不必依照其次序。

依韵

即用与原诗同一韵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对照表

十八韵:

一麻,新华字典里的韵母 a、ua、ia 同属一个韵部。

二波,韵母 o、uo。

三歌,韵母 e。

四皆,韵母 ie、ue。

五支,韵母 i (属 zh、ch、sh、z、c、s声母,与七齐有别)。

六儿,韵母 er。

七齐,韵母 i (属声母 b、p、m、f、d、t、n、l、j、q、x、y,有别于五支)。

八微,韵母 ei、ui。

九开,韵母 ai、uai。

十姑,韵母 u。

十一鱼,韵母 v。

十二侯,韵母 ou、iu。

十三豪,韵母 ao。

十四寒,韵母 an、ian、uan。

十五痕,韵母 en、in、un、vn。

十六唐,韵母 ang、uang、iang。

十七庚,韵母 eng、ing。

十八东,韵母 ong、iong。

十三辙即十三个通押韵部,分别是:

一发花,十八韵的一麻。

二梭波,十八韵的二波三歌。

三乜斜,十八韵的四皆。

四衣欺,十八韵的五支、六儿、七齐。

五灰堆,十八韵的八微。

六怀来,十八韵的九开。

七姑苏,十八韵的十姑。

八衣欺,十八韵的十一鱼。

九由求,十八韵的十二侯。

十遥条,十八韵的十三豪。

十一言前,十八韵的十四寒。

十二人臣,十八韵的十五痕。

十三汪洋,十八韵的十六唐。

十四中东,十八韵的十七庚和十八东。

因为十三辙的七姑苏和八衣欺对应十八韵的十姑十一鱼通韵,合并就是十三辙。

十三辙

又称“十三道大辙”,指在北方说唱艺术中,韵母按照韵腹相同或相似(如果有韵尾,则韵尾必须相同)的基本原则 归纳出来的分类,目的是为了使诵说、演唱顺 口、易于记忆,富有音乐美。十三辙的名目是:发花、梭波、乜斜、一七、姑苏、怀来、灰堆、遥条、由求、言前、人辰、江阳、中东。特别指出的是,十三辙中每 一辙的名目不过是符合这一辙的两个代表字,并没有其他的意义,所以同样也可以用这一辙的其他字来代表该辙,如“梭波辙”也可以叫做“婆娑辙”、“言前辙” 也可以称作“天仙辙”

1、 发花辙:韵母包括a、ua、ia。

举例:打南边来了个(喇)(嘛),手里提拉着五斤(鳎)(目)。打北边来了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注:带括号的字为合辙的字〕 〔注:绕口令〕

2、 梭波辙:韵母包括:e、o、uo。

举例:襄阳府东阳县名叫罗(德),那本是奴的前夫名叫蒋兴(哥)。 〔注:出自评剧《珍珠衫》,曾被马三立先生在《三字经》中当作学校的校歌〕

3、乜斜辙:韵母包括ê、ie、üe。

举例: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 耻,犹未(雪);巨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注:岳飞《满江红》〕

4、 一七辙:i、ü、er。

举例:龙游浅水被虾(戏),虎落平阳受犬(欺)。 〔注:俗语〕

5、 姑苏辙:韵母是u。

举例:出南门,走七(步),拾块麂皮(补)皮(裤)。是麂皮,(补)皮(裤),(不)是麂皮,(不)必(补)皮(裤)。 〔注:绕口令〕

6、 怀来辙:韵母是ai和uai。

举例: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 [注:刘若英《后来》]

7、 灰堆辙:韵母是ei和uei(ui)。

举例:你的心情总在(飞),什么事都要去(追),想抓住一点安(慰)。你总是喜欢在人群中徘(徊)〔注:在流行歌曲中“徊{huai(二声)}”有时唱作“hui(二声)”〕,你最害怕孤单的滋(味)。 〔注:《当你孤单你会想起谁》〕

8、 遥条辙:韵母是ao和iao。

举例:(一)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 (二)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酒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注:《天安门诗抄》中的两首诗〕

9、 由求辙:韵母是ou和iou(iu)。

举例:六十六岁的刘老(六),盖了六十六间好高(楼),买了六十六篓桂花(油),养了六十六头大黄(牛),栽了六十六棵垂杨(柳)。 [注:绕口令]

10、 言前辙:韵母是an、ian、uan、üan。

举例:我的儿汾河湾前去打(雁),天到了这般时,不见回(还)。将身儿坐至在窑门以外,等我儿他到来同把饭(餐)。 〔注:传统相声《汾河湾》〕

11、 人辰辙:韵母有en、in、uen(un)、ün。

举例: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 〔注:《唱支山歌给党听》〕

12、 江阳辙:韵母有ang、iang、uang。

举例:梦下园林草木(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黛玉回到潇湘馆,一病奄奄不起(床)。 〔注:京韵大鼓《黛玉焚稿》〕

13、 中东辙:韵母有eng、ing、ueng(weng)、ong、iong。



古诗的韵脚有哪些

韵脚是每一句诗中押韵的字的韵母,也就是汉语拼音中的韵母,比如

枯藤老书昏鸦ya

小桥流水人家jia

古道西风瘦马ma

夕阳西下xia

断肠人在天涯ya

可以看到,每个拼音的后面都会有a的韵母,这就是韵脚

这个知识上初一就学了

一、韵脚是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一篇(首)韵文的一些(或全部)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采用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这就叫做押韵。因为押韵的字一般都放在一句的最后,故称“韵脚”。

二、“十三辙”是明清以来北方戏曲、曲艺等通俗文学押韵字的归类。它以北方话为基础,把汉字按字音的韵母归纳为十三类,称为“十三辙”。各辙的名称在记载中有所不同,如“也斜”辙也有称“乜斜”辙的,“衣期”辙也有称“一七”辙的。等等。韵母有韵头、韵腹、韵尾之分,凡韵尾相同、韵腹相同或相近的,不管韵头是什么,都归为一类。这样,每一辙就可能包括一至五种韵母的字,情况如下:

⑴发花辙 包含韵母为 a、ia、ua 的字,如“发、家、花”。

⑵梭波辙 包含韵母为 e、o、uo 的字,如“哥、波、梭”。

⑶也斜辙 包含韵母为 ê、ie、üe 的字,如“唉、斜、约”。

⑷姑苏辙 包含韵母为 u 的字,如“姑、苏”。

⑸衣期辙 包含韵母为 i、ü 的字,如“衣、十、鱼”。

⑹怀来辙 包含韵母为 ai、uai 的字,如“来、怀”。

⑺灰堆辙 包含韵母为 ei、uei(ui) 的字,如“悲、灰”。

⑻遥迢辙 包含韵母为 ao、iao 的字,如“高、遥”。

⑼由求辙 包含韵母为 ou、iu 的字,如“由、求”。

⑽言前辙 包含韵母为 an、ian、uan、üan 的字,如“班、前、端、冤”。

⑾人辰辙 包含韵母为en in un ün的字,如“人、亲、春、君”。

⑿江阳辙 包含韵母为 ang、iang、uang 的字,如“刚、江、荒”。

⒀中东辙 包含韵母为 eng、ing、weng、ong、iong的字,如“灯、丁、翁、中、穷”。

另外还有一道小辙儿:er 。用于儿化合辙。

三、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前五句韵脚:号、茅、郊、梢、坳。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几五个韵字虽然与“十三辙”的“遥迢”辙相合,但杜甫诗歌并不是按照“十三辙”去押韵的,而是按照他们那个时代的韵书(《切韵》或《唐韵》等)去押韵,因为“十三辙”形成于杜甫之后的明清时代,杜甫此诗下面部分以及其他诗歌的韵脚,多与“十三辙”不合。

三言两语说不完的,建议你买本王玉树先生的《浅谈诗与写诗》,还有《人间词话》看看

关于“古诗的韵脚有哪些”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nmgx.cn/zhishi/30233.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