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刘邦和项羽的诗句(与项羽和刘邦有关的诗词)
-
关于刘邦和项羽的诗句
网上有关“关于刘邦和项羽的诗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与项羽和刘邦有关的诗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 与项羽和刘邦有关的诗词
一、《题乌江亭》,作者唐代诗人杜牧,该诗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
原文: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译文: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
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二、《焚书坑》,作者唐代诗人章碣,该诗以刘邦年青时是市井无赖,项羽年青时习武,两人都没读多少书来反讽秦始皇以为焚书压抑民众思想就能阻止亡国命运的举措。
原文: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译文:竹帛燃烧的烟雾刚刚散尽,秦始皇的帝业也化为空虚,函谷关和黄河天险,也锁守不住始皇的故国旧居。焚书坑的灰烬还没冷却,山东群雄已揭竿而起,灭亡秦国的刘邦和项羽,原来并不读书! 三、《夏日绝句》,作者宋代词人李清照。
该诗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原文: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生时应当作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扩展资料 项羽勇猛好武,跟随叔父项梁发动吴中起义,反抗秦朝。
项梁阵亡后,率军渡河援救赵王歇。巨鹿之战,击破章邯和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杀死秦王子婴,自称西楚霸王,虽在正面战场屡破刘邦。
但刚愎自用,猜疑亚父范增,终为刘邦所败。公元前202年,项羽退守垓下,突围乌江,最后霸王别姬,自刎于乌江。
刘邦年龄稍长后,也不喜欢下地劳动,所以常被父亲训斥,大人们都认为刘邦没有大志,不能干活,没有收入。称帝以后,他认为自己是马上得天下,《诗》、《书》没有用处。
陆贾说:“马上得到天下,能马上治天下吗?” 刘邦于是命陆贾著书论述秦失天下原因,以资借鉴。
百度百科-项羽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刘邦。 2. 和项羽、刘邦有关的唐诗(绝句或律诗)5首参考资料:
1说刘邦项羽的 唐朝 章碣 《焚书坑》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赏析: 这首诗就秦末动乱的局面,对秦始皇焚书的暴虐行径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谴责。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采纳丞相李斯的奏议,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搜集焚毁儒家《诗》、《书》和百家之书,令下之后三十日不烧者,罚作筑城的苦役,造成中国历史上一场文化浩劫。 焚书坑据传是当年焚书的一个洞穴,旧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的骊山上。
章碣或者到过那里,目之所触,感慨系之,便写了这首诗。 诗一开始就接触主题。
首句用略带夸张的语言揭示矛盾:竹帛化为灰烟消失了,秦始皇的帝业也就跟着灭亡了,好象当初在焚书坑里焚烧的就是他的嬴氏天下。这一句夹叙夹议,明叙暗议,有实有虚。
“竹帛烟销”是实写,有形象可见。“竹帛”是古代写书的材料,这里指书。
“帝业虚”是虚写。这种虚实相间的表现手法极富韵致。
次句就“帝业虚”之意深进一层,说是虽然有关河的险固,也保卫不住秦始皇在都城中的宫殿。“关河”主要指函谷关与黄河,当然也包括其他关隘、河流,如散关、萧关、泾河、渭河、崤山、华山等。
贾谊《过秦论》:“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说“关河”,便概括一切可以倚恃的地理险阻。
秦都咸阳四周虽有这许多关山河川包围着,但仍然锁守不住,所以《过秦论》又说:“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阖,长戟不刺,强弩不射。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艰。”
再坚固的“篱笆”也挡不住起义军队的长驱直入。诗以“关河空锁祖龙居”一句总括了整个秦末动乱以至秦朝灭亡的史实,言简意深;并且以形象示现,把“帝业虚”这个抽象的概念写得有情有景,带述带评,很有回味。
“祖龙”指秦始皇。这里不用“始皇”而用“祖龙”,决非单纯追求用典,而是出于表情达意的需要。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一项传说:始皇三十六年,有神人对秦使者说:“今年祖龙死。”使者回报始皇,始皇听了,好久不讲话,过后自作解释说:“祖龙者,人之先也。”
秦始皇一心要做子孙万代诸“龙”之祖。而今江山易主,“祖龙”一词正话反用,又添新意,成了对秦始皇的绝妙讽刺,而且曲折有文采,合乎诗歌用语韵味。
第三句点题,进一步用历史事实对“焚书”一事做出评判。秦始皇和李斯等人把“书”看成是祸乱的根源,以为焚了书就可以消灾弭祸,从此天下太平。
结果适得其反,嬴秦王朝很快陷入风雨飘摇、朝不保夕的境地。“未冷”云云是夸张的言辞,旨在突出焚书行为的乖谬,实际上从焚书到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首举义旗,前后相隔整整四年时间。
末句抒发议论、感慨。山东之乱持续了一个时期,秦王朝最后亡于刘邦和项羽之手。
这两人一个曾长期在市井中厮混,一个出身行伍,都不是读书人。可见“书”未必就是祸乱的根源,“焚书”也未必就是巩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过秦论》)的有效措施。
说“刘项原来不读书”,而能灭亡“焚书”之秦,全句纯然是揶揄调侃的口吻,包含着极为辛辣的讽刺意味。从“竹帛”写起,又以“书”作结,首尾相接如环,显得圆转自然。
议论性的诗歌,既要剖析事理,又要显示意象,委实很不容易。这首诗采用了近乎喜剧的表现手法:揭示矛盾,使秦始皇处于自我否定的地位。
这样写表面似乎很委婉,很冷静,其实反对的态度和憎恶的感情十分鲜明。如果说这就是“怨而不怒”的表现,那么,它也不失为一种成功的艺术手法。
2说项羽应该过乌江的 唐朝 杜牧《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赏析: 杜牧会昌中官池州刺史时,过乌江亭,写了这首咏史诗。“乌江亭”即现在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旧传是项羽自刎之处。
项羽溃围来到乌江,亭长建议渡江,他愧对江东父兄,羞愤自杀。这首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同时暗寓讽刺之意。
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儿”呢?“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能拔山,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
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
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力。
与项羽和刘邦有关的诗词
楚霸王的诗句有:西楚霸王贵州死。
楚霸王的诗句有:西楚霸王贵州死。拼音是:chǔbàwáng。结构是:楚(上下结构)霸(上下结构)王(独体结构)。注音是:ㄔㄨˇㄅㄚ_ㄨㄤ_。
楚霸王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西楚霸王的省称。指项羽。
二、引证解释
⒈西楚霸王的省称。指项羽。引元马致远《清江引·野兴》曲:“楚霸王火烧了秦宫室,盖世英雄气。”明夏完淳《博浪沙歌》:“垓下乌_楚霸王,镐池白璧秦始皇。”《说唐》第四三回:“强邻压境谁堪恃,不及当年楚霸王。”
三、国语词典
秦末项籍的称号。参见「项籍」条。
关于楚霸王的诗词
《西楚霸王庙二绝》
关于楚霸王的成语
称王称霸楚楚谡谡清清楚楚楚楚动人霸王别姬楚楚不凡霸王风月楚得楚弓楚楚可怜
关于楚霸王的词语
霸王别姬霸王之资图王霸业霸王风月
关于楚霸王的造句
1、爱面子的楚霸王,因此失去了他的千秋伟业。
2、,自然应该与楚汉相争之时西楚霸王项羽有关了,父亲大人已经故去,母亲又不可能会武功,那么传给自己的必定是一本记载着招式的秘笈无疑。
3、他此时才收起轻敌之意,便暗自心想此人勇毅如西楚霸王再世,只可智取,不可力敌。
4、楚霸王岿然不动,手指勾画,铁笔银钩,苍劲古朴,一笔一划之中透露着澎湃的神念之力。
5、楚霸王项羽虽有拔山盖世之勇,由于刚愎自用,最后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
点此查看
历史上关于谈论刘邦项羽的诗词,知道的可以说下吗??
刘邦成事后回乡诗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项羽自杀前诗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从这两个人的诗歌可以看出两个人迥然不同的性格,甚至可以据此推断出其命运的必然性。
先看看项羽在诗中流露出的性格:
力拔山兮气盖世——自大虚夸不要说拔山了,你把我家门口才长了5、6年的还不到碗口粗的水杉木拔出来试试?还气盖世呢,你见过气是什么样子吗?气是怎么去盖世的呢?
时不利兮骓不逝——怨天尤人、情绪化 把失败归结到时不利,有点精神不正常的表现;对这一匹马感叹,情绪化严重,情绪化严重的人往往被情绪绑架,自己不能控制自己,容易做事失败。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自私、妇人之仁 作为统帅一方的王侯,此时还在关心着自己的马和女人(由于自身的自大性,所以也没有朋友可以依靠),这是很自私的。看起来重感情,其实这种妇人之仁的优柔寡断的性格是很害人的。总的来说就是他容易被情绪绑架,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不能理智地处理事情,意气用事,如果他不失败,天理难容。
对项羽分析时,我不禁想起来另一个人--蒋中正先生。蒋公的日记我拜阅过,总体感觉是性情中人,常常被情绪绑架,常在日记中骂人,骂政敌骂鬼子。日本军队攻打上海南京时,抵抗甚少,原因是蒋公居然没有有计划地积极安排抵御,这与蒋公性格的固有缺陷分不开的,就是常常被自己的情绪(恐惧、抱怨、等待)绑架,在精神上不是十分的正常,不能理智地做事,常常指望上帝的帮助,在日军顺利地攻占上海南京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来。 蒋公的失败也具有其性格的必然性,好在最后上帝还安排了一个美丽的地方让他安度晚年。
项羽和蒋公的一个共同点是情绪化严重,常常被自己的情绪绑架,不能理智地处理各事 另一个重要共同点就是喜欢怨天尤人。怨天尤人必然会耽搁做事情,而且在对待人才这件重要的事情上也将有重大过失。看看人家刘邦吧,“安得猛士兮”是如何的大气啊,我觉得刘邦也会骂人但是不会以骂人为乐事,而是以求才为乐事。
评分:项羽同学诗在文学上给个正90分,在做事上给个负100分。
再看看刘邦同学的诗: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大气而实在,并无任何浮夸自大之语气。假设这件事要是搁在项羽身上,相信他的诗恐怕就不止是力拔山兮了,大概可以翘起整个地球了。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求才若渴。前面是写实,然而话锋一转归到正题:求才,说明刘邦同学即使在荣归故里的日子里,小脑袋瓜里面想的还是人才人才人才!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评分:刘邦同学的诗在文学上得分正65分(太没水准啦),在做事上的得分为正100分。
给我的启示:
自我批判——1 性格上兼有项羽、韩信、周公等几个同乡的特征, 而与刘邦的性格却相差甚远。
2 主要体现:
其中最大的缺点为容易被情绪绑架,自己不能控制自己,影响理智的做事和做判断。人们很容易被恐惧、胆怯、贪婪、自大、自私、恼怒、愤恨、嫉妒等待负面情绪绑架,能克服之,积极理性地做事的,即使不能成为大家,也不至于成为败者。要向刘邦同学学习现实主义的手法积极做事。
怨天尤人的性格。以前受传统文学的影响常常多愁善感(怨天),现在是改正了。但是尤人的性格还需改正,这里的尤人并非是恨谁,而是理想主义地以完美主义的标准去发现别人的缺点,这是很要不得的性格。应改为积极发现别人的优点,欣赏之并为我所用。要向刘邦同学学习“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实用主义性格。
自大浮夸。 这个特征具有地区特性。Baltasar Gracian 同学在智慧书里面很智慧地指出了这一点:一个人的缺陷常常带有地区特性。 经上说:遇亨通的日子你当喜乐;遭患难的日子你当思想。感谢上帝,让我认识到自身的缺陷,而且要在内心与这些缺陷隔绝,在本质上回归到较完善的人格上来。这是多么大的乐事呢!这也将使我在所经营的事情上遇亨通,在所经营的事情上享乐。
改正性格:向刘邦同学学习--随需而变,虚己求才;写实实用,杜绝浮夸;理智无情(绪),驾驭自己;不拘小节,一点点小自私(会生活,能理解人);心怀天下,没有文化(忘掉那些文字吧,要有文盲的理智判断力)。
操作: 把刘邦项羽的诗打印出来挂在案头,警醒自我。
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这首诗叫什么名字?
出自《和垓下歌》,相传是虞姬和霸王项羽《垓下歌》而作的诗歌。
全诗表达了对与项羽爱情的忠贞和对生命的诀别,并以誓同生死为言,直以一片晶莹无瑕的情意奉献,以断项羽后顾之私情,激项羽奋战之斗志,希冀胜利突围。
原文如下:
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译文如下:
汉王刘邦的军队已经攻占了楚国的土地,四面八方传来令人悲凄的楚国之声。
大王你的英雄气概和坚强意志已经消磨殆尽,我为什么还要苟且偷生!
词句注释如下:
①略:侵占,占领。
②四面:一作“四方”。
③意气:意志和气概。
虞姬常随项羽出征。楚汉相争后期,项羽趋于败局,于公元前202年,被汉军围困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兵少粮尽,夜闻四面楚歌,哀大势已去。
面对虞姬,在营帐中酌酒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史称《垓下歌》)歌罢,虞姬和歌而做此曲。
项羽和左右士兵听了都忍不住泪流不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和垓下歌
关于“关于刘邦和项羽的诗句”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nmgx.cn/zhishi/26477.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谁怜散髻吹笙,天涯芳草关情
- 兽炉沉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写入相思传
- 城外萧萧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
-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
-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