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岳飞的诗句(岳飞的爱国诗句)

岳飞的诗句(岳飞的爱国诗句)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5-21    点击:  112 次

岳飞的诗句

网上有关“岳飞的诗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岳飞的爱国诗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岳飞诗词

《满江红·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池州翠微亭》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登池州翠微亭诗》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地陬。

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

马蹀阏氏血,旗袅可汗头。

归来报名主,恢复旧神州。

《题翠岩寺》

秋风江上驻王师,暂向云山蹑翠微。

忠义必期清塞水,功名直欲镇边圻。

山林啸聚何劳取,沙漠群凶定破机。

行复三关迎三圣,金酋席卷尽擒归。

《归赴行在过上竺寺偶题》

强胡犯金阙,驻跸大江南。

一帝双魂杳,孤臣百战酣。

兵威空朔漠,法力仗瞿昙。

恢复山河日,捐躯分亦甘。

《游嵬石山寺》

嵬石山前寺,林泉胜景幽。

紫金诸佛相,白雪老僧头。

潭水寒生月,松风夜带秋。

我来属龙语,为雨济民忧。

《寄东林慧海上人》

湓浦庐山几度秋,长江万折向东流。

男儿立志扶王室,圣主专征灭土酋。

功业要刊燕石上,归休终作赤松游。

殷勤寄语东林老,莲社从今着力修。

岳飞的爱国诗句

现在流传较广的有<满江红>和小重山》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蹄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

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

马蹀阏氏血,旗枭可汗头。

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题鄱阳龙居寺

巍石山前寺,林泉胜复幽。

紫金诸佛相,白雪老僧头。

潭水寒生月,松风夜带秋。

我来瞩龙语,为雨济民忧。

池州翠微亭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题雩都华严寺

手持竹杖访黄龙,旧穴空遗虎子踪。

云锁断岩无觅处,半山松竹撼秋风。

驻兵新淦题伏魔寺壁

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

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

过张溪赠张完

无心买酒谒青春,对镜空嗟白发新。

花下少年应笑我,垂垂赢马访高人。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题翠岩寺

秋风江上驻王师,暂向云中蹑翠微。

忠义必期清塞水,功名直欲镇边圻。

山林啸聚何劳取,沙漠群凶定破机。

行复三关迎二圣,金酋席卷尽擒归。

题骤马岗

立马林岗豁战眸,阵云开处一溪流。

机舂水沾犹传晋,黍离宫庭孰悯周?

南服只今歼小丑,北辕何日返神州!

誓将七尺酬明圣,怒指天涯泪不收。

驻军盆珠

云屯壁垒夜鸣铮,帐拥珠岗翠色萦。

但使狐鼪乞一活,何须血刃下孤城。

日连旗影蚕洲暗,光拂剑花遂水横。

虔吉未平归未得,何时廓字罢天兵?

宝刀歌·赠吴将军南行

我有一宝刀,

深藏未出韬。

今朝持赠南征使,

紫霓万丈干青霄。

指海海腾沸,

指山山动摇。

蛟鳄潜形百怪伏,

虎豹战服万鬼号。

时作龙吟似怀恨,

咻得尽剿诸天骄。

蠢尔蛮蜑弄竿梃,

倏聚忽散如群猱。

使君拜命仗此往,

红炉炽炭燎氄毛。

奏凯归来报天子,

云台麟阁高瞧嶢。

噫嘻!

平蛮易,自治劳,

卒犯市肆,马躏禾苗。

将躭骄侈,士狃贪饕。

虚张囚馘,妄邀金貂。

使君一一试此刀,

能令四海烽尘消,

万姓鼓舞歌唐尧。

关于岳家军的诗句

岳飞的爱国诗句:

1、强胡犯金阙,驻跸大江南。一帝双魂杳,孤臣百战酣。兵威空朔漠,法力仗瞿昙。恢复山河日,捐躯分亦甘。

2、湓浦庐山几度秋,长江万折向东流。男儿立志扶王室,圣主专师灭虏酋。功业要刊燕石上,归休终伴赤松游。丁宁寄语东林老,莲社从此著力修。

3、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马蹀阏氏血,旗枭克汗头。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4、秋风江上驻王师,暂向云山蹑翠微。忠义必期清塞水,功名直欲镇边圻。山林啸聚何劳取,沙漠群凶定破机。行复三关迎三圣,金酋席卷尽擒归。

5、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斩除顽恶还车贺,不问登坛万户修。

6、立马林冈豁战眸,阵云开处一溪流。机舂水沚犹传晋,黍秀宫庭孰悯周。南服只今歼小丑,北辕何日返神州。誓将七尺酬明圣,怒指天涯泪不收。

岳飞经典诗词,满江红直接封神

1.描写岳飞的诗句有哪些

吊岳飞

胡铨(宋)

匹马吴江谁着鞭,惟公攘臂独争先。

张皇貔貅三千士,搘拄乾坤十六年。

堪悯临淄功未就,不知钟室事何缘。

石头城下听舆论,万姓颦眉亦可怜。

观岳侯石像

薛季宣(宋)

万死何知狱吏尊,威名盖代古难存。

二桃岂以功高赐,一舸不容身退论。

几见饮江思道济,缪为图像肖王敦。

沉碑千古蛟川恨,付与无穷客断魂。

岳武穆王墓

叶绍翁(宋)

万古知心只老天,英雄堪恨复堪怜。

如公少缓须臾死,此虏安能八十年!

漠漠凝尘空偃月,堂堂遗像在凌烟。

早知埋骨西湖路,悔不鸱夷理钓船!

谒岳王坟

郑超(宋)

我来拜谒岳王坟,松柏苍苍上宿云。

臣子报君终一死,权奸卖国欲中分。

鹰扬当日谁能及,雁叫中原不可闻。

石马石人山寂寂,英雄于此忆将军。

金使刘祹评价岳飞: 江南忠臣善用兵者,止有岳飞,所至纪律甚严,秋毫无所犯。所谓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所以为我擒。如飞者,无亦江南之范增乎!

金章宗评价岳飞: 翼赞之功孰与岳飞?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

宋孝宗评价岳飞: 卿家纪律、用兵之法,张、韩远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

《忠愍谥议》中评价岳飞:人谓中兴论功行封,当居第一。

宋·湖北转运司立庙牒评价岳飞: 去世已三十年,遗风余烈,邦人不忘,绘其相而祀者,十室而九。

文天祥评价岳飞: 岳先生,我宋之吕尚也。建功树绩,载在史册,千百世后,如见其生。至于笔法,若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尤足见干城之选,而兼文学之长,当吾世谁能及之。

宋史对岳飞的评价: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岳飞

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

明太祖朱元璋评价岳飞: 纯正不曲,书如其人。

明神宗朱翊钧评价岳飞: 宋岳飞精忠贯日,大孝昭天。

屠立成评价岳飞: 检阅五千年之历史,能有坚韧不拔之气者,唯宋之时岳飞云耳。

2.关于风波亭的诗词

《满江红》 文征明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又堪悲,风波狱。岂不念,封疆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这阕词矛头直指宋高宗赵构,把秦桧置于从属地位,确是一语中的,让人震悚。

上半阕指出宋高宗赵构对岳飞先倚重、后残杀的事实。从出土的石碑上还可以看到当初赵构为岳飞题写的“精忠岳飞”四个字。既然当初倚靠岳家军大战金兵,为什么还要加害于他呢?难道真的是打败敌寇、取得胜利,就该死吗?岳飞入狱后,大理寺官员都认为岳飞无罪。韩世忠质问秦桧时,秦桧的回答是:“其事体莫须有。”不久,未经审理,岳飞父子即被暗杀于杭州附近的风波亭处。忠臣良将已然被杀害,再说什么话也难以挽回了。

3.表达岳飞怒到极点的诗句

岳飞的故事: 1103年,岳飞生于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一个农家,出生之时有大鸟飞鸣掠过屋顶,故取名飞、字鹏举。

少时家贫,日间耕田割草,晚上以柴照明念书习字,尤喜读兵书。岳飞体魄强健、寡言淳厚、刚直义气且勇力过人,十几岁已能拉300斤硬弓、960斤腰弩,能左右开弓射箭,枪法“一县无敌”。

岳飞20岁入伍,投奔真定(今河北正定)安抚使,但不久因父丧回乡,两年后,再投河东路平定军。1126年,金军攻汴京,朝廷风雨飘摇,钦宗弟赵构以“天下兵马大元帅”名义招募义勇民兵,岳飞投其帐下,因率百骑斩杀金军几千有功,被升为秉义郎。

不久,赵构改派岳飞至老将宗泽麾下,赴澶州援救汴京,自己却视望不前,待金军1127年4月攻入汴京将徽、钦二宗及后妃、大臣等三千人和无数财宝掳走北归后遂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高宗任命宗泽为开封知府兼东京留守,听信宠臣黄潜善等劝说,反“战”而主和。

岳飞上书怒斥议和力主回击,反被以“越职”罪免去职务。 三个月后,岳飞投奔河北路招抚使张所,颇受赏识,曾在王彦统辖下抗金,渡河收复新乡。

因与王彦不和,转战汴京,再次投奔宗泽,在黄河以南连续战胜金军。次年,曾24次上书高宗请求还都的老将宗泽忧愤成疾,临终三呼“渡河!”而亡,岳飞随接替东京留守的杜充南下,退往建康(今江苏南京市)。

1129年冬,金军由兀术(即宗弼,金太祖阿骨打第4子)统率大举南侵,渡江攻入建康。高宗辗转逃往海上,仅率臣八九人,乘楼船飘泊于温州、台州一带。

岳飞奉命收复建康,先率部在城南牛头山埋伏,深夜派百名黑衣战士混入敌营,使金军于梦中,互相残杀,又伺机捕捉敌人哨兵,获知敌北撤路线,火速赶往静安镇,横刀跃马冲入敌军,往来翻飞击毙敌军无数,乘胜进驻建康后,升任通(今江苏南通)、泰(今江苏泰州)镇抚使。岳飞由此崭露头角。

1130年,金扶植汉奸刘豫割据河南、淮北建立伪齐政权,使其牵制南宋以缓和宋对金的直接威胁。放回降臣原宋御史中丞秦桧,让他劝诱高宗称臣行南北分治。

同时由兀术率主力征服川、陕,以断南宋兵粮之援。 南宋相应在江淮之间有防,派岳飞防守江州(今江西九江)至江陵(今湖北江陵)一线,岳飞先平定叛军、游寇及农民起义,收编精兵,以后三次主动出击大获全胜。

第一次在1134年,岳飞率军从江州出征,收复伪齐占领的襄阳等六州之地。在随州(今湖北随县)岳飞的16岁长子岳云,手握各重80斤的铁锤力夺头功。

在襄阳,岳飞慧眼识破敌人以骑兵布防江岸,以步兵摆阵阔野的破绽,令部将以手持长枪的步兵攻敌骑兵,使其阵脚大乱,互相争挤夺路,落入江中。又以骑兵将敌步兵杀得丢盔卸甲,击溃伪齐主力。

仅三个月即顺利收复六州,保住了长江中游,打通了通往川陕之路,扭转了南宋的被动局面,增强了军民抗敌的勇气和信心。32岁的岳飞被破例提升为清远节度使,又进封武昌郡开国侯,享受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同等的宋朝最高殊荣。

由于高宗严令不得越界追敌扩大事态,岳飞只得率军回鄂州(今湖北武昌)驻防,期盼着“何日请缨提劲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年底,金、齐联军进逼庐州(今安徽合肥),高宗“御札”岳飞东下解围。

牛皋等13骑先遣,略展“岳”字旗,已使敌军心动摇,待援军赶到又追杀敌军30余里,以至百里外的兀术大营也闻风北逃。 1135年夏,岳飞率军镇压洞庭湖地区杨么起义,被朝廷封为开国公。

岳家军由于收编起义军人数猛增。次年,岳家军第二次北上出击,收复洛阳西南险要之地,夺取烧毁伪齐粮秣,逼近黄河。

因朝廷不供军粮,功败垂成。虽升职太尉,壮志难酬,填《满江红 》抒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137年,金下令取消节节败退的伪齐,以归还河南、陕西为条件诱使南宋议和称臣纳贡。1139年元旦,秦桧代高宗向金使跪拜称臣、接受金朝皇帝诏书,达成和议。

岳飞坚决反对,上表称“和好不可恃”,并四次奏辞因和议而赏封给他的官衔,遭秦桧忌恨。 果然,金军于1140年5月撕毁和约,四路伐宋。

高宗大惊失色,不得不下令各军分别抵抗。岳飞第三次出击,令所部一支分路进攻河南,一支重返河北,自己率主力从正面向汴京推进。

40多天,先后收复陈州(今河南淮阳)等重镇,从三面形成对汴京的包围圈。7月初,岳飞以少数轻骑驻守郾城,每天派小股人马向金军挑战。

兀术由小路进军至城北20里处与岳家军相遇。 岳飞命岳云先闯敌阵,苦战几十回合,获胜。

兀术遂以有“常胜军”之称的“铁塔兵”、“拐子马”袭来。“铁塔兵”是金兀术侍卫亲军,由三千余头戴双层铁盔、身披重甲的骑兵组成,每推进一段,后面便置障碍,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正面冲锋时,犹如一道铁墙。左右两翼配备轻骑兵一万五千,常在战斗最激烈时突然出击,称“拐子马”。

待敌军临近,岳飞指挥经过专门训练的。

4.诗句“路尽蜀道难,气增秦地雄

大散关

大散关亦称散关,是关中四关之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南郊20余公里的秦岭北麓,在陕西宝鸡县南大散岭上,扼南北交通要道,自古为"川陕咽喉"。昔日的大散关是“重门临巨墩,连栋起崇隈”的雄师关隘。它横锁陈仓古道,真是“路尽蜀山险,气增秦地雄”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宋时金兵南下,侵犯陕川,宋将吴玠、吴璘兄弟聚兵扼险于此固守,打败金兵的多次进攻。 现在散关,有关城等遗址存在,川陕公路,宝成铁路皆由此经过,天堑变为通途。山岩上所留前人镌刻的“古大散关”几字尚见。 楚汉相争时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从这里经过;三国时曹操西征张鲁亦经由此地;据陈寿《三国志》记载:“(建兴六年)春,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 特别是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吴氏弟兄与金兵在此进行了激烈的战斗,金兀术仅以身免。后人为纪念吴氏兄弟,在关西修有吴公祠,祠内有吴氏弟兄像。关下竖有“古大散关”碑石一通。今川陕公路的山岩上留有前人镌刻的"古大散关"几个大字。这里山势险峻,层峦叠嶂,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今有古散关城故址、瀑布山、宝成铁路秦岭北坡8字型盘山道等景胜,雄伟壮观。

大散关,为关中最西的一座重要关口,也是关中河川文化与秦巴文化、陇西文化的物质分野性标志。同时,军事化的命名也强调着大散关地理区划意义之外的另一种含义。北宋时岳家军在此与金兀术的兵勇刀戈相向。而南宋的陆游让散关一举成名,用"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把边关风雪的豪迈给予了意象化的表达。从此大散关成了中国人心目中最具男性气概的载体,也是千百年来无数英雄的终极梦境。

5.求:关于游长江的诗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参考资料: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唐]李白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杜甫

\"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唐]白居易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唐]李白

参考资料:

岳飞经典的五首诗词,一生一定要读

1、最慷慨激昂的词。

《满江红·写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赏析:真男儿,就要抓紧时间建功立业,莫要虚度年华,不然等年老时,白白后悔悲叹。纵横捭阖的气势和收复山河消灭敌人的决心,以及豪迈雄壮的歌声,永远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之心。

2、最有决心的诗。

《题青泥市萧寺壁》

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

赏析:我的杀敌之气直冲霄汉,发誓用坚贞的气节为君王报仇,斩杀仇敌迎回君王车驾,不图谋拜将封侯、高官厚禄。

3、最悲凉感慨的词。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赏析:经的繁华景象,如今已如烟消散,只剩满地狼藉。昔日的大好山河,变了颜色!士兵在哪里?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兵刃。百姓在哪里?尸横遍野,填满了山间沟壑。

4、最明快的诗。

《池州翠微亭》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赏析:年复一年,我驰骋疆场,战袍上落满了灰尘;今天特地骑马到达翠微亭,观赏齐山美景。祖国的大好河山怎么也看不够,在马蹄声声的催促中踏着明亮的月色归来。

5、最孤独的词。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赏析:为国建功留青史,未老已白头。家乡的山上松竹已长大变老,无奈议和声起、阻断了归程。想把满腹心事付与瑶琴弹一曲。可高山流水知音难觅,纵然琴弦弹断,又有谁来听?



岳飞的爱国诗句

岳飞的爱国诗句:

1、强胡犯金阙,驻跸大江南。一帝双魂杳,孤臣百战酣。兵威空朔漠,法力仗瞿昙。恢复山河日,捐躯分亦甘。

2、湓浦庐山几度秋,长江万折向东流。男儿立志扶王室,圣主专师灭虏酋。功业要刊燕石上,归休终伴赤松游。丁宁寄语东林老,莲社从此着力修。

3、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马蹀阏氏血,旗枭克汗头。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4、秋风江上驻王师,暂向云山蹑翠微。忠义必期清塞水,功名直欲镇边圻。山林啸聚何劳取,沙漠群凶定破机。行复三关迎三圣,金酋席卷尽擒归。

5、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斩除顽恶还车贺,不问登坛万户修。

6、立马林冈豁战眸,阵云开处一溪流。机舂水沚犹传晋,黍秀宫庭孰悯周。南服只今歼小丑,北辕何日返神州。誓将七尺酬明圣,怒指天涯泪不收。

满江红岳飞古诗原文

满江红·写怀

满江红或指《满江红·写怀》

岳飞〔宋代〕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 通:阑)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壮志 一 作:壮士;山缺 一作:山阙)

翻译

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赏析

岳飞这首《满江红》,是很引人注目的名篇。

  为什么这首词第一句就写“怒发冲冠”,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愤怒的感情?这并不是偶然的,这是作者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尖锐激烈的矛盾的结果。因此,必须对这个问题有所了解,才能正确理解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岳飞在少年时代,家乡就被金兵占领。他很有民族气节,毅然从军。他指挥的军队,英勇善战,接连获胜,屡立战功。敌人最怕他的军队,称之为“岳爷爷军”,并且传言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乘胜追击金兵,直至朱仙镇,距离北宋的京城汴京只有四十五里了。金兵元气大伤,准备逃归,还有不少士卒纷纷来降。岳飞看到这样大好的抗战形势,非常高兴,决心乘胜猛追,收复中原。就在这关键的时刻,当时的宰相秦桧,为了和金人议和,一日连下十二道金字牌,令岳飞班师回朝。岳飞悲愤万分,说“十年之力,废于一旦!”秦桧把岳飞看成是他投降阴谋的主要障碍,又捏造说,岳飞受诏逗留,抵制诏令,以“莫须有”(也许有)的罪名,将他害死。岳飞被害时,才三十九岁。了解了这些情况,对这首词中充满的强烈感情,就不难理解了。

  上片写作者要为国家建立功业的急切心情。开头这几句写在潇潇的雨声停歇的时候,他倚着高楼上的栏杆,抬头遥望远方,仰天放声长啸,“壮怀激烈”!啸是蹙口发出的叫声。“壮怀”,奋发图强的志向。他面对投降派的不抵抗政策,真是气愤填膺,“怒发冲冠”。“怒发冲冠”是艺术夸张,是说由于异常愤怒,以致头发竖起,把帽子也顶起来了。“三十功名尘与土”,表现作者渴望建立功名、努力抗战的思想。三十岁左右正当壮年,古人认为这时应当有所作为,可是,岳飞悔恨自己功名还与尘土一样,没有什么成就。“八千里路云和月”,是说不分阴晴,转战南北,在为收复中原而战斗。“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这对当时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斗争,显然起到了鼓舞斗志的作用。与主张议和,偏安江南,苟延残喘的投降派,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等闲”,作随便解释。“空悲切”,即白白的痛苦。下片写了三层意思:对金贵族掠夺者的深仇大恨;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国的赤诚之心。“靖康”是宋钦宗赵桓的年号。“靖康耻”,指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京城汴京和中原地区沦陷,徽宗、钦宗两个皇帝被金人俘虏北去的奇耻大辱。“犹未雪”,指还没有报仇雪恨。由于没有雪“靖康”之耻,所以,岳飞发出了心中的恨何时才能消除(“臣子恨,何时灭”)的感慨。这也是他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原因。古代的战车叫“长车”。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北边。

  有一种说法,认为这首词不是岳飞写的,理由之一就是根据上面这句话。因为岳飞讲“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即渡过黄河向东北进军,不会向西北进军的。“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不是岳飞的进军路线。因为对这句词的解释牵涉到这首词是不是岳飞写的问题,因而显得更为重要了。原来这是用典。《西清诗话》载姚嗣宗《崆峒山》诗:“踏碎贺兰石,扫清西海尘。”这两句诗是针对西夏讲的,所以用“贺兰石”。姚嗣宗是北宋人,岳飞借用这个典故,借用他要打败西夏的壮志来表达他要打败金兵的豪情,所以这句词没有问题。“山缺”,指山口。“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和报仇雪耻的决心。“壮志”,指年轻时的理想。“胡虏”是古代对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侮辱性的称呼。“虏”,指俘虏。这里所谓的“胡虏”、“匈奴”,皆代指金贵族掠夺者。最后“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两句说,等到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时候,就去报捷。“旧山河”,指沦陷区。“阙”,宫殿。”天阙”,指朝廷。我国古代进步的知识分子,往往都把忠于朝廷看作爱国的表现。在封建社会里,尤其在民族矛盾激化,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时期,“忠于朝廷”与爱国常常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岳飞在这首词中所表露的忠于朝廷的思想,是跟渴望杀尽敌人、保卫祖国疆土的壮志,密切结合着的。

  从艺术上看,这首词感情激荡,气势磅礴,风格豪放,结构严谨,一气呵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岳飞的诗

满江红·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关于岳家军的诗句

1描写岳飞的诗句有哪些

吊岳飞

胡铨(宋)

匹马吴江谁着鞭,惟公攘臂独争先。

张皇貔貅三千士,搘拄乾坤十六年。

堪悯临淄功未就,不知钟室事何缘。

石头城下听舆论,万姓颦眉亦可怜。

观岳侯石像

薛季宣(宋)

万死何知狱吏尊,威名盖代古难存。

二桃岂以功高赐,一舸不容身退论。

几见饮江思道济,缪为图像肖王敦。

沉碑千古蛟川恨,付与无穷客断魂。

岳武穆王墓

叶绍翁(宋)

万古知心只老天,英雄堪恨复堪怜。

如公少缓须臾死,此虏安能八十年!

漠漠凝尘空偃月,堂堂遗像在凌烟。

早知埋骨西湖路,悔不鸱夷理钓船!

谒岳王坟

郑超(宋)

我来拜谒岳王坟,松柏苍苍上宿云。

臣子报君终一死,权奸卖国欲中分。

鹰扬当日谁能及,雁叫中原不可闻。

石马石人山寂寂,英雄于此忆将军。

金使刘祹评价岳飞: 江南忠臣善用兵者,止有岳飞,所至纪律甚严,秋毫无所犯。所谓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所以为我擒。如飞者,无亦江南之范增乎!

金章宗评价岳飞: 翼赞之功孰与岳飞?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

宋孝宗评价岳飞: 卿家纪律、用兵之法,张、韩远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

《忠愍谥议》中评价岳飞:人谓中兴论功行封,当居第一。

宋·湖北转运司立庙牒评价岳飞: 去世已三十年,遗风余烈,邦人不忘,绘其相而祀者,十室而九。

文天祥评价岳飞: 岳先生,我宋之吕尚也。建功树绩,载在史册,千百世后,如见其生。至于笔法,若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尤足见干城之选,而兼文学之长,当吾世谁能及之。

宋史对岳飞的评价: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岳飞

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

明太祖朱元璋评价岳飞: 纯正不曲,书如其人。

明神宗朱翊钧评价岳飞: 宋岳飞精忠贯日,大孝昭天。

屠立成评价岳飞: 检阅五千年之历史,能有坚韧不拔之气者,唯宋之时岳飞云耳。

2关于风波亭的诗词

《满江红》 文征明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又堪悲,风波狱。岂不念,封疆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这阕词矛头直指宋高宗赵构,把秦桧置于从属地位,确是一语中的,让人震悚。

上半阕指出宋高宗赵构对岳飞先倚重、后残杀的事实。从出土的石碑上还可以看到当初赵构为岳飞题写的“精忠岳飞”四个字。既然当初倚靠岳家军大战金兵,为什么还要加害于他呢?难道真的是打败敌寇、取得胜利,就该死吗?岳飞入狱后,大理寺官员都认为岳飞无罪。韩世忠质问秦桧时,秦桧的回答是:“其事体莫须有。”不久,未经审理,岳飞父子即被暗杀于杭州附近的风波亭处。忠臣良将已然被杀害,再说什么话也难以挽回了。

3表达岳飞怒到极点的诗句

岳飞的故事: 1103年,岳飞生于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一个农家,出生之时有大鸟飞鸣掠过屋顶,故取名飞、字鹏举。

少时家贫,日间耕田割草,晚上以柴照明念书习字,尤喜读兵书。岳飞体魄强健、寡言淳厚、刚直义气且勇力过人,十几岁已能拉300斤硬弓、960斤腰弩,能左右开弓射箭,枪法“一县无敌”。

岳飞20岁入伍,投奔真定(今河北正定)安抚使,但不久因父丧回乡,两年后,再投河东路平定军。1126年,金军攻汴京,朝廷风雨飘摇,钦宗弟赵构以“天下兵马大元帅”名义招募义勇民兵,岳飞投其帐下,因率百骑斩杀金军几千有功,被升为秉义郎。

不久,赵构改派岳飞至老将宗泽麾下,赴澶州援救汴京,自己却视望不前,待金军1127年4月攻入汴京将徽、钦二宗及后妃、大臣等三千人和无数财宝掳走北归后遂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高宗任命宗泽为开封知府兼东京留守,听信宠臣黄潜善等劝说,反“战”而主和。

岳飞上书怒斥议和力主回击,反被以“越职”罪免去职务。 三个月后,岳飞投奔河北路招抚使张所,颇受赏识,曾在王彦统辖下抗金,渡河收复新乡。

因与王彦不和,转战汴京,再次投奔宗泽,在黄河以南连续战胜金军。次年,曾24次上书高宗请求还都的老将宗泽忧愤成疾,临终三呼“渡河!”而亡,岳飞随接替东京留守的杜充南下,退往建康(今江苏南京市)。

1129年冬,金军由兀术(即宗弼,金太祖阿骨打第4子)统率大举南侵,渡江攻入建康。高宗辗转逃往海上,仅率臣八九人,乘楼船飘泊于温州、台州一带。

岳飞奉命收复建康,先率部在城南牛头山埋伏,深夜派百名黑衣战士混入敌营,使金军于梦中,互相残杀,又伺机捕捉敌人哨兵,获知敌北撤路线,火速赶往静安镇,横刀跃马冲入敌军,往来翻飞击毙敌军无数,乘胜进驻建康后,升任通(今江苏南通)、泰(今江苏泰州)镇抚使。岳飞由此崭露头角。

1130年,金扶植汉奸刘豫割据河南、淮北建立伪齐政权,使其牵制南宋以缓和宋对金的直接威胁。放回降臣原宋御史中丞秦桧,让他劝诱高宗称臣行南北分治。

同时由兀术率主力征服川、陕,以断南宋兵粮之援。 南宋相应在江淮之间有防,派岳飞防守江州(今江西九江)至江陵(今湖北江陵)一线,岳飞先平定叛军、游寇及农民起义,收编精兵,以后三次主动出击大获全胜。

第一次在1134年,岳飞率军从江州出征,收复伪齐占领的襄阳等六州之地。在随州(今湖北随县)岳飞的16岁长子岳云,手握各重80斤的铁锤力夺头功。

在襄阳,岳飞慧眼识破敌人以骑兵布防江岸,以步兵摆阵阔野的破绽,令部将以手持长枪的步兵攻敌骑兵,使其阵脚大乱,互相争挤夺路,落入江中。又以骑兵将敌步兵杀得丢盔卸甲,击溃伪齐主力。

仅三个月即顺利收复六州,保住了长江中游,打通了通往川陕之路,扭转了南宋的被动局面,增强了军民抗敌的勇气和信心。32岁的岳飞被破例提升为清远节度使,又进封武昌郡开国侯,享受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同等的宋朝最高殊荣。

由于高宗严令不得越界追敌扩大事态,岳飞只得率军回鄂州(今湖北武昌)驻防,期盼着“何日请缨提劲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年底,金、齐联军进逼庐州(今安徽合肥),高宗“御札”岳飞东下解围。

牛皋等13骑先遣,略展“岳”字旗,已使敌军心动摇,待援军赶到又追杀敌军30余里,以至百里外的兀术大营也闻风北逃。 1135年夏,岳飞率军镇压洞庭湖地区杨么起义,被朝廷封为开国公。

岳家军由于收编起义军人数猛增。次年,岳家军第二次北上出击,收复洛阳西南险要之地,夺取烧毁伪齐粮秣,逼近黄河。

因朝廷不供军粮,功败垂成。虽升职太尉,壮志难酬,填《满江红 》抒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137年,金下令取消节节败退的伪齐,以归还河南、陕西为条件诱使南宋议和称臣纳贡。1139年元旦,秦桧代高宗向金使跪拜称臣、接受金朝皇帝诏书,达成和议。

岳飞坚决反对,上表称“和好不可恃”,并四次奏辞因和议而赏封给他的官衔,遭秦桧忌恨。 果然,金军于1140年5月撕毁和约,四路伐宋。

高宗大惊失色,不得不下令各军分别抵抗。岳飞第三次出击,令所部一支分路进攻河南,一支重返河北,自己率主力从正面向汴京推进。

40多天,先后收复陈州(今河南淮阳)等重镇,从三面形成对汴京的包围圈。7月初,岳飞以少数轻骑驻守郾城,每天派小股人马向金军挑战。

兀术由小路进军至城北20里处与岳家军相遇。 岳飞命岳云先闯敌阵,苦战几十回合,获胜。

兀术遂以有“常胜军”之称的“铁塔兵”、“拐子马”袭来。“铁塔兵”是金兀术侍卫亲军,由三千余头戴双层铁盔、身披重甲的骑兵组成,每推进一段,后面便置障碍,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正面冲锋时,犹如一道铁墙。左右两翼配备轻骑兵一万五千,常在战斗最激烈时突然出击,称“拐子马”。

待敌军临近,岳飞指挥经过专门训练的。

4诗句“路尽蜀道难,气增秦地雄

大散关

大散关亦称散关,是关中四关之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南郊20余公里的秦岭北麓,在陕西宝鸡县南大散岭上,扼南北交通要道,自古为"川陕咽喉"。昔日的大散关是“重门临巨墩,连栋起崇隈”的雄师关隘。它横锁陈仓古道,真是“路尽蜀山险,气增秦地雄”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宋时金兵南下,侵犯陕川,宋将吴玠、吴璘兄弟聚兵扼险于此固守,打败金兵的多次进攻。 现在散关,有关城等遗址存在,川陕公路,宝成铁路皆由此经过,天堑变为通途。山岩上所留前人镌刻的“古大散关”几字尚见。 楚汉相争时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从这里经过;三国时曹操西征张鲁亦经由此地;据陈寿《三国志》记载:“(建兴六年)春,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 特别是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吴氏弟兄与金兵在此进行了激烈的战斗,金兀术仅以身免。后人为纪念吴氏兄弟,在关西修有吴公祠,祠内有吴氏弟兄像。关下竖有“古大散关”碑石一通。今川陕公路的山岩上留有前人镌刻的"古大散关"几个大字。这里山势险峻,层峦叠嶂,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今有古散关城故址、瀑布山、宝成铁路秦岭北坡8字型盘山道等景胜,雄伟壮观。

大散关,为关中最西的一座重要关口,也是关中河川文化与秦巴文化、陇西文化的物质分野性标志。同时,军事化的命名也强调着大散关地理区划意义之外的另一种含义。北宋时岳家军在此与金兀术的兵勇刀戈相向。而南宋的陆游让散关一举成名,用"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把边关风雪的豪迈给予了意象化的表达。从此大散关成了中国人心目中最具男性气概的载体,也是千百年来无数英雄的终极梦境。

5求:关于游长江的诗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参考资料: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唐]李白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杜甫

\"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唐]白居易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唐]李白

参考资料:

关于“岳飞的诗句”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nmgx.cn/zhishi/23474.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