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古诗词中经典的七言律诗(诗人柳宗元的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中经典的七言律诗(诗人柳宗元的古诗词赏析)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5-16    点击:  314 次

古诗词中经典的七言律诗

网上有关“古诗词中经典的七言律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诗人柳宗元的古诗词赏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诗词鉴赏# 导语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其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下面 就给大家分享下古诗词中经典的七言律诗,欢迎阅读!

1、《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贫女》

唐·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敛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3、《自咏》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本为圣朝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4、《送唐州崔使君侍亲赴任》

唐·白居易

连持使节历专城,独贺崔侯最庆荣。

乌府一抛霜简去,朱轮四从板舆行。

发时止许沙鸥送,到日方乘竹马迎。

唯虑郡斋宾友少,数杯春酒共谁倾。

1、《见于给事暇日上直寄南省诸郎官诗》

唐·白居易

倚作天仙弄地仙,夸张一日抵千年。

黄麻敕胜长生箓,白纻词嫌内景篇。

云彩误居青琐地,风流合在紫微天。

东曹渐去西垣近,鹤驾无妨更着鞭。

2、《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唐·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纹身地,犹是音书滞一乡。

3、《西塞山怀古》

唐·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4、《遣悲怀(其一)》

唐·元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1、《利州南渡》

唐·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2、《苏武庙》

唐·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3、《宫词》

唐·薛逢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

4、《昨以拙诗十首寄西川杜相公,相公亦以新》

唐·白居易

诗家律手在成都,权与寻常将相殊。

剪截五言兼用钺,陶钧六义别开炉。

惊人卷轴须知有,随事文章不道无。

篇数虽同光价异,十鱼目换十骊珠。

诗人柳宗元的古诗词赏析

一 纹身孝敬父母四字成语霸气

恩重如山 晨昏定省 寸草春晖 冬温夏清 返哺之恩

二 求适合纹身的励志八字成语。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bǎi chǐ gān tóu,gèng jìn yī bù

解释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结构复句式成语

用法复句式;作谓语、状语;比喻即使取得好成绩,还要努力

正音更;在这里不能读作“ɡēnɡ”;一,不能读作“yí”。

辨形竿,不能写作“杆”。

近义词再接再厉

反义词每况愈下、固步自封

辨析~和“再接再厉”;都比喻要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不同在于“~”偏重在不满足于现有成绩;“再接再厉”偏重在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

例句故聊复言之,恐或可以少助~之势也。(宋·朱熹《答巩仲至书》)

三 励志名言短句霸气四字用来纹身的

四字的霸气励志名言短句有:

志在必得。( zai bi de)

锲而版不舍。(qie er bu she)

水滴石穿权。(shui di shi chuan)

命为志存。(ming wei cun)

坚持到底。(jian chi di)

自强不息。(zi qiang bu xi)

勤能补拙。(qin neng bu zhuo)

四 求大家帮忙想三个成语作纹身

纹身纹成语是根据个人性格来决定的及像心表达,想我纹身就是虎父无犬子养虎为患

五 纹身纹什么成语

勇往直前解释:勇敢地一直向前进。出自:宋·朱熹《朱子全书·道统一·周子书》:“不顾旁人是非,不计自己得失,勇往直前,说出

六 我个人冲动,纹身想纹一个警示自己的成语

既然是个性纹身,那就没什么讲究不讲究的,想纹哪儿就纹哪儿。

个人冲动,纹身想纹一个警示自己的成语

一个字吧忍~

七 适合纹身的古诗词 成语 6-8个字 类似贝克汉姆身上的也可以 急求

你要什么类型的

天凉好个秋

八 有哪些霸气、励志又不 *** 丝的成语或诗句适合纹身

霸气、励志又不 *** 丝的成语:

悬梁刺股[ xuán liáng cì gǔ ]

释义:形容刻苦学习.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闻鸡起舞[ wén jī qǐ wǔ ]

释义: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出处:宋·松洲《念奴娇·题钟山楼》:“击楫誓清;闻鸡起舞;毕竟英雄得。”

晨钟暮鼓[ chén zhōng mù gǔ ]

释义:暮:傍晚。 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出处:宋·陆游《短歌行》:“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休时。”

力争上游[ lì zhēng shàng yóu ]

释义:上游:河的上流,比喻先进的地位。 努力奋斗,争取先进再先进。

出处:清·赵翼《闲居读书作》诗:“所以才智人;不肯自弃暴;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

金石为开[ jīn shí wéi kāi ]

释义:金石:金属和石头,比喻最坚硬的东西。 连金石都被打开了。形容一个人心诚志坚,力量无穷。

出处:晋·葛洪《西京杂记》:“至诚则金石为开。”

中国古诗词中有哪些让人看完气血上涌的非常燃的作品?

诗人柳宗元的古诗词篇一:《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

 作者: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 飐 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纹身地,犹是音书滞一乡。

 注解:

 1、芙蓉:指荷花。

 2、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

 3、百越:即百粤,指当时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

 4、纹身: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纹的风俗。

 译文:

 柳州城上的高楼,接连着旷野荒原;

 我们愁绪象茫茫的海天,无限宽广。

 狂风阵阵,猛烈吹乱了水上的芙蓉;

 暴雨倾盆,斜打着爬满薜荔的土墙。

 岭上树木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

 柳江弯弯曲曲,象百结九转的愁肠。

 咱五人同时遭贬,到百越纹身之地;

 而今依然音书不通,各自滞留一方。

 赏析:

 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谦、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后来五人都被召回,大臣中虽有人主张起用他们,终因有人梗阻,再度贬为边州刺史。这首诗就是这时写的。他们的际遇相同,休戚相关,因而诗中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而相思之苦,无法自抑。诗的首联先写柳州,再总写四人分处之地都是边荒。颔联写夏日柳州景物,写景,报告当地气候。颈联写远景,写相望之勤,相思之苦,融情入景。尾联写五人遭际,天各一方,音书久滞。

 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楚楚动人。

 

诗人柳宗元的古诗词篇二:《夏昼偶作》

 作者: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和七年,写得恬静淡雅,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用笔含蓄,意蕴丰富。

 地处南国的永州,盛夏确实酷热,白天尤甚。诗的首句,直白与细描并用,交代了夏昼的气候特点:“溽暑”,既潮湿,又闷热,这与北方迥然不同。“醉如酒”,形象地状写出了人们的难熬溽暑之态。由于湿度大,温度高,自然憋闷难禁,体力不支,心烦意懒,疲惫欲睡。这一句话张力颇大,叙事、抒情和寄慨,均由此而生发。

 接下三句,写诗人夏昼的闲逸生活。

 第二句紧承前脉,并与首句构成因果关系。溽暑难档,就打开北边的窗户,以透进丝丝凉意;困乏不堪,俯倚几案就酣然大睡,而且睡得既香且久。在这里,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亦无一觞一咏之乐,但能身舒神爽,逸兴遄飞,岂不快哉!三四句写诗人中午醒来,万籁俱寂,只听见隔着竹林的那边,有山村的儿童敲茶臼的声音。静,它作为一种存在,要有恰当的表现形式,常用的形式是借声显静,如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就是用对立两极的事物互为衬托,展现了一种静中之动、动中显静的自然景观。而这首诗中以有声写无声,衬托出夏日中午环境的分外幽静,从而在极端偏僻、极端孤寂的境界中,微微透露出一点空灵生动的契机。

 诗人写闲逸的生活,写幽静的心境,反映了他在沉重压抑中追求的一种精神寄托。怀才遭谤,处境孤立,久贬不迁,而今是良马羁于厩内,猛虎囚禁柙中,因此对悠闲自在的生活十分向往。诗人的这一苦衷却常常被一些帮闲文人画匠所歪曲,如《江雪》这一五绝,后来的某些画家竟屡屡以诗中情景为题材绘成《寒江钓雪图》,把渔家生活描绘成闲情逸致,飘飘欲仙,这完全违背了社会现实。对此,明代的孙承宗曾作《渔家》诗为其翻案:“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真是有理有据,深中肯綮。

 

诗人柳宗元的古诗词篇三:《江雪》

 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像拍**,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落泪艺伎身上纹,从此再无心上人下一句

中华诗词浩如烟海,留下了无数流芳百世的佳作。诗词歌赋历来都是文人墨客的专属,内容或叹风花雪月,或叹人生际遇等等。提及历史上的诗词歌赋,大家心中都会想起?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些美丽如画的词句。但在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些气势恢宏的诗词,读来是荡气回肠,豪情万丈。

8、夏日绝句?李清照(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这首诗仅仅二十个字,却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可杀不可辱?的英雄豪气,漫染纸卷,扑面而来。李清照写这首诗时,正值南宋王朝山河破碎,朝廷皇族丢下江山百姓仓皇逃命,苟且求生,于是李清照想起了宁死不肯过江的霸王项羽。项羽兵败乌江,几千江东子弟兵伤亡殆尽,但他感觉自己没脸活着逃回去,便独身死战,斩杀敌兵过百后自刎。西楚霸王项羽虽败,但其悍烈之气,足以名史。

7、从军行?王昌龄(唐)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他诗中的肃杀豪迈之气非常强烈。诗中的前两句提到了?青海?和?玉门关?,代指了当时唐朝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之外,就是突厥的势力范围。前两句一片肃杀之气,辽阔苍凉;后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气势恢宏,豪气干云,至今读来尤能热血沸腾。

6、侠客行?李白(唐)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诗仙永远是心头挚爱。诗仙笔下诗章堪称光耀青史,?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诗仙活的恣意,活的浪漫。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充满了苟且,李白的生活只有诗与远方。李白在《与韩荆州书中》写到:?自幼好任侠,有四方之志,年十五而修剑术,二十而怀纵横之策,欲遍干诸侯。?李白除了一身的文艺细菌,还有侠客之气。

5、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宋)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天狼?,在诗中喻指辽和西夏。?澶渊之盟?之后,北宋又与西夏议和,每年都要给西夏进贡:每年纳贡白银七万二千两,绢十五万三千匹,茶叶三万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大量的进贡令宋朝日渐孱弱,国力衰微。苏轼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渴望能够带兵上阵,建功立业的强烈感情。但天不遂人愿,苏轼仕途并不如意,辗转飘零,晚年被贬。

4、贺新郎?辛弃疾(宋)

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辛弃疾的名字,取自汉代战神?霍去病。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功起事,而最终却以文为业,成为一代大词作家的只有辛弃疾一人。宋绍兴三十一年,金国完颜亮率军入侵,屠杀抢掠汉人,21岁的辛弃疾起义抵抗,参加了一支2000人左右的义军。辛弃疾在与宋朝朝廷联络的返回军队途中,他参加的义军统帅被叛徒杀害,导致义军溃散,叛徒逃入敌营。辛弃疾听闻此事后,血性激发,率50余骑兵杀入敌军大营,把叛徒活捉,突围后奔驰千里把叛徒带回建康,交给朝廷砍头。

3、示僧?朱元璋(明)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出身布衣的明太祖?朱元璋,原名重八。?强汉盛唐?、?富宋刚明?。明朝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臣死社稷,就冲明朝定都北京,就无愧于?刚明?二字。除此之外,不再多说。

2、满江红?岳飞(宋)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精忠报国?的岳王爷,一生为国为民征战天下,就连他的死敌金军都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样的赞誉,可见岳飞实力之强悍。绍兴十一年,金国久战不胜,感觉灭不了宋,就想与宋议和。而宋朝的皇帝此时心里居然想的是打压岳飞,先把岳飞的兵权夺了,再关入牢狱罗织罪名。据说在审讯岳飞时,岳飞露出背上?精忠报国?的纹身,主判官大为感动,想定岳飞无罪,但被秦桧压下,更换主判官。最后,岳飞、岳云被杀,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下一句是:右肩身披彼岸花,此生命里再无她。这句话是描写爱情的。意思是绝望的爱情,生命里再也没有那个爱着的人。

其他关于爱情的古诗:唐代-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一、原文: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二、译文

经历过波澜壮阔的大海,别处的水再也不值得一观。陶醉过巫山的云雨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

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元稹的离思五首,都是为了追悼亡妻韦丛而作,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韦丛20岁时下嫁元稹,其时元稹尚无功名,婚后颇受贫困之苦,而她无半分怨言,元稹与她两情甚笃。七年后韦丛病逝,韦丛死后,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这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组诗。



六句七言的古诗有哪些?

1、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代: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2、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宋代: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3、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宋代: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译文

清明时节,春光满地,熏风洋洋。 玉炉中的残烟依旧飘送出醉人的清香。 午睡醒来,头戴的花钿落在枕边床上。

海外的燕子还未归来,邻家儿女们在玩斗草游戏。 江边的梅子已落了,绵绵的柳絮随风荡漾。零星的雨点打湿了院子里的秋千,更增添了黄昏的清凉。

4、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清代:纳兰性德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译文

残雪凝辉让温暖的画屏变得冰冷。梅花随凉风飘落,忧伤的笛声传来,已是寂寞黄昏。深夜想起了往事,月色于无人处也好像朦胧起来。

我,世间哀愁的过客,身世凄凉。为何我在知道你的故事后泪流满面?痛彻心扉地哭泣,在断肠声里,因朱彝尊的遭遇而辗转难眠。

5、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

宋代: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译文

堤上踏青赏春的游人如织,踊跃追逐着湖里的画船,春水荡漾,四周水天相接,波涛击打着堤岸。湖畔绿杨掩映的小楼之外,传出秋千少女的欢愉之声。

莫要笑话满头白发的老翁还头插鲜花,我随着委婉动听的《六幺》琵琶曲调,频频交杯换盏。人生万事,何似对酒当歌?

激励人上进的古诗词(七言律诗)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律,属于近体诗范畴。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_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七言律诗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代表作品有崔颢的《黄鹤楼》、杜甫的《登高》、李商隐的《安定城楼》等。

关于“古诗词中经典的七言律诗”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nmgx.cn/zhishi/21213.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