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古诗氓赏析(如何赏析古典诗词)

古诗氓赏析(如何赏析古典诗词)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4-26    点击:  399 次

古诗氓赏析

网上有关“古诗氓赏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如何赏析古典诗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古诗《氓》里描述的 爱情 故事 之所有令人为之赞叹,是因为诗经里美妙的语言表达!下面请欣赏我为你带来的古诗《氓》赏析 ,希望你能够喜欢!

古诗《氓》原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古诗《氓》译文:

 那个人老实忠厚,拿布来换丝。并不是真的来换丝,到我这来是商量婚事的。送你渡过淇水,直送到顿丘。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而是你没有好媒人啊。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登上那倒塌的墙,遥望那来的人。没看见那来的人,眼泪簌簌地掉下来。终于看到了你,就又说又笑。你用龟板、蓍草占卦,没有不吉利的预兆。你用车来接我,我带上财物嫁给你。

 桑树还没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新鲜润泽。唉,斑鸠啊,不要贪吃桑葚!唉,姑娘呀,不要沉溺于男子的爱情中。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姑娘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摆脱了。

 桑树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枯黄,纷纷掉落了。自从我嫁到你家,多年来忍受贫苦的生活。淇水波涛滚滚,水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女子没有什么差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多年来做你的妻子,家里的苦活儿没有不干的。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你的心愿满足后,就对我开始施暴。兄弟不了解我的处境,都讥笑我。静下来想想,只能自己伤心。

 原想同你白头到老,但相伴到老将会使我怨恨。淇水再宽总有个岸,低湿的洼地再大也有个边(意思是什么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制,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少年时一起愉快地玩耍,尽情地说笑。誓言是真挚诚恳的,没想到你会变心。你违背誓言,不念旧情,那就算了吧!

古诗《氓》赏析

 《氓》是一首被喜新厌旧的丈夫无端抛弃的女子的自伤之诗。全文共分六章,章章娓娓道来,生发对无情丈夫的血泪控诉,诉尽弃妇的悲苦。第一章(第一段)弃妇回忆了她与丈夫订立婚约时的情形:那傻小子借买丝之名前来与?我?谈婚嫁之事。?我?依依不舍的送他归去,同时告诉他,等他有了?良媒?,两人就在秋天谈婚论嫁。第二章(第二段)是弃妇的怀想。弃妇登高怀远,热切盼望着那小伙子的迎亲车队。终于,吉时已到,弃妇嫁到他家,如愿以偿。第三章(第三、四段)描述了弃妇色盛与色衰时的生活状况。弃妇色盛时,夫妻缠绵,色衰时,丈夫三心二意,空留弃妇独自悲伤。第四章(第五段)弃妇自述自己辛苦劳作却反遭丈夫抛弃的不幸遭遇。行文里,弃妇如泣如诉,充满感伤。第五章(第六段)弃妇自叹身世的不幸,以自己对现实的无可奈何作结。

 短短的几章文字,描绘了一个女子被丈夫无情抛弃的悲惨经历,其在揭示古代女性婚姻生活的不幸,倡导维护女性权益,反对社会压迫方面的主题不言而喻。这么一个忠于爱情,吃苦耐劳,性格刚强的中国古代妇女的不幸,正是当时千千万万弃妇形象的缩影。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文中弃妇的惨遭抛弃不仅是其个人的悲剧,而且是当时整个社会的悲剧。从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出父系社会中对女性权利的漠视以及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诟病。反观我们的现实生活,女性各方面的权利已经得到了极大的维护,但是仍有不少婚姻悲剧的发生,如?闪婚?,?闪离?,?第三者插足?等现象屡见不鲜。我们是否应该通过《氓》对我们的婚姻现状及婚姻道德进行 反思 与思考,我想,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氓》在艺术手法上,赋,比,兴得到了充分的运用,这使弃妇的形象呼之欲出。赋是铺陈直叙,诗中弃妇对自己不辞辛劳,操持家务,却落得被丈夫抛弃,被兄弟讥笑的境地的叙述,就是一个典型。比,即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文中,?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以水流之有岸畔,反喻自己的痛苦无穷无尽,形象生动。而?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喻男女情意浓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喻男女情意已衰,则是很精到的起兴。

 本文是一篇叙事诗,却插入了女主人公的议论与抒情,呈现出表达方式的多样性,这在先秦时期是难能可贵的。《氓》全诗以叙事为主,较为详细的叙述了弃妇婚姻生活前后的点点滴滴。同时,诗中弃妇又慨叹自身的不幸,抒发其自怨自艾之情;生发男易薄情,而女易陷入情网无法自拔的议论。

 修辞手法运用的多样性也是本文的一大特点。艺术手法中的?比?自不必说。除此以外,《氓》诗中还巧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就大的方面而言,弃妇的丈夫在婚姻前后迥然相异的表现是本诗最大的对比。从小的细节来看,也有?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的德行之比。值得一提的是,诗中用?总角?借代 儿童 的修辞,也是一个小亮点。总而言之,多种修辞手法并用,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丰富性、生动性。

 本文的结构安排上,采用了回忆倒叙的手法,这也是值得称道的。

 《氓》是一首早期的叙事诗,开了后世叙事诗的先河。同时也是古代以婚姻爱情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中的优秀篇章,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猜你还感兴趣的:

1. 诗经伯兮赏析

2. 《诗经?卫风?氓》原文及赏析

3. 高中语文《氓》优秀教案设计

4. 高中经典诗词鉴赏

5. 高二语文古诗文鉴赏

如何赏析古典诗词

讲解☆

一、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1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2、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年,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

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盛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5、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二、评价作品思想内容注意的问题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3、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

4、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当然,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之上发挥想象,进行再创作。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趣向和风格要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

三、鉴赏各类诗歌,要掌握一些宏观鉴赏要领:

1、借景抒情诗,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把握其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托物言志诗,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志趣融于某种具体事物中,达到言志的目的;

2、咏史怀古诗,要联系背景,领悟情感(感慨兴衰或寄托哀思或托古讽今);

3、伤春伤别诗,是借对春光流逝抒发韶华易逝、壮志未酬的感慨,或表达对亲朋、好友、爱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4、山水田园诗,是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5、边塞征战诗,反映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

6、赠友送别诗,通过景物渲染离别时凄凉氛围,抒发难离或勉励之情;

7、闺怨诗,写闺房女子对丈夫久客不归的埋怨或对远在边地征戍的夫君的思念;羁旅行役诗,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家乡的憧憬;

8、谈禅说理诗,是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诗句中,这类诗往往有不食人间烟火之空灵境界等等。

四、鉴赏诗词感情、内容、主旨时规范的答题语言

题材方面的:写景抒情诗(如王维《山居秋暝》、杜甫《登高》、《登岳阳楼》);咏物言志(情)诗(如李商隐《锦瑟》、杜甫《春夜喜雨》、贺知章《咏柳》);怀古咏史诗(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杜甫《蜀相》、刘禹锡《石头城》);即事感怀诗(如李煜《虞美人》、柳永《雨霖铃》、李清照《一剪梅》、姜夔《扬州慢》;边塞征战诗(如王昌龄《出塞》、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评价思想内容方面的:抒发……的思想感情 反映……的社会现实 表现……的情趣 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 表达……的追求 流露……的倾向 发出……的感慨 袒露……的心迹 造就……的情致

揣摩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友)、忆友怀旧、别恨离愁、相知相思、儿女情长、坚贞爱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登高览胜、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

☆考查方向☆

1、对所抒感情的理解

2、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揭示

3、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题目类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

解题格式:

1、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2、概括诗歌主旨: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答题要领:

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二是揭示主旨,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如何做好古诗文鉴赏?

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 又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尾联透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二、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要正确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最根本的是要学会知人论世,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如前面李清照的《如梦令》,我们必须联系当时的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但是“结缡 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刘逸生《宋词小札》),并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感伤情怀,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又有红颜易老的伤感,更有惜别怀人的烦闷,几股愁思扭结,于“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所以,评价古诗词,要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 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基础。 四、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的咏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像,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首句以“碧玉”(指乐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喻树,使诗歌开篇即以崭新的形象引人入胜。次句,写柳树万千柔弱下垂的枝条,恰似女郎身上条条绿色丝带在披拂,以丝带喻柳条,突出轻柔披拂的特征,活画出春柳如丝的形象,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感。末两句一问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赞美春柳。一“细”一“裁”,把新柳嫩叶的细长柔软、清新可爱加以精心传神的描绘,透露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喻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变虚为实,想像奇特。贺知章把柳树比作一个嫋娜多姿的女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因此,鉴赏古诗词,必须弄清修辞手法及其所指的具体形象,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诗句的深刻内涵。 五、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薰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如:陆游《卜运算元?咏梅》与范成大《霜天晓角?梅》两首咏梅都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借梅抒怀,但意境不同。从环境看,陆词选了一个风雨黄昏,突出环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词为笔下的梅花选择了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烘托了梅花的幽独形象。从作者的感情寄托来看,陆词写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独自”、“如故”两层含义深化梅花不邀宠、不取媚、独自承受风雨打击,独自承受狐独凄苦的主观精神。“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作者依据梅花开于百花之先的特点,生发为梅花的精神境界,她并不追求在春天开放,为的是不与百花争宠斗艳,任随百花妒忌,甘愿独受凄寒,赋予梅花不求荣华的高尚情操。“如故”进一步赞美了梅花高洁刚强、永葆节操的可贵的品格。“零落”、“成泥”、“碾作尘”逐层强化地假设出梅花的惨烈命运,反跌出“只有香如故”的可贵。作者以咏梅言志,花品人格融汇一体。范词中的梅花没有陆词梅花的多层次品格,诗人用“胜绝”,愁亦绝”来表现梅花的神韵:美到极点,而忧愁也到极点,并以独倚画楼之人的形象来与梅花互相映衬,渲染了愁思,梅花的形象是幽怨动人的。一经比较,两词意境深浅尽出。 古诗词鉴赏是富于创造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不仅作家在创作,读者也在创作,他们是创作中的伙伴,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象诗人。”(易卜生语)所以,真正的领悟,必须建立在对古诗词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般人对这首诗的理解,只停留在成功地描画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上,这当然谈不上鉴赏。有的读者能进一步看到这首诗不限于壮丽景色的描绘,而是注进了诗人昂扬向上的 *** 。然而,这也还是没有品出本诗的“诗昧”与意蕴。鉴赏能力强的读者能透过壮丽的画面,开阔的意境,看到这首诗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领悟这首诗所蕴含的耐人寻味的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成功在于追求,事业永无止境。这说明,如果没有对作品的透彻领悟,便不可能有真正的鉴赏。“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晴,一只眼晴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晴看到纸的背面。”歌德的名言一语道破了古诗词鉴赏的真谛。 其次,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鉴赏水准,还要力求做到“三多”: 一、要多读。刘勰说得好:“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一个古诗词读得很少的人,是谈不上有鉴赏能力的。鉴赏古诗词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诸如语言文字知识、古诗词技巧知识、作家作品知识以及必备的社会科学知识等等。所有这些,只有靠广泛阅读才能获得。古人也说:“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都强调了多读的重要性。 当然,培养和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笼统地提“多读”是不够的,因为“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培育的”(《歌德谈话录》)。车尔尼雪夫斯基也曾经说过:“凡是好书,必定会在读者心中唤起对真、善、美的向往,这是一切好书所具有的共性。”可见,通过多读好的作品,培养自己的想像力,并在情感的介入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对于提高鉴赏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二、要多看。要指导学生多看名家赏析的文章,或向学生推介优秀的鉴赏名篇。可以说,名家赏析的文章是比较典范的,而且很多东西是可供学生借鉴的范例,只要引导学生带着分析的、扬弃的眼光去看,对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三、要多练。清代的唐彪曾经说过:“读书而无评注,即偶能窥其微妙,日后终至茫然,故评注不可以已也。”因此,每次阅读古诗词时,若能坚持让学生写点眉批、夹批和总评之类,对于训练思维,提高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另外还要注意: 了解古诗词特殊之处 古诗词有不少特殊之处,了解这些特殊之处,可以帮助我们读懂并进而鉴赏它们。如语法方面,倒装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王维《山居秋暝》一诗中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是“浣女归而竹喧,渔舟下而莲动”的倒置,其目的,前一句让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后一句让人先见其动,后睹其物。先果后因,隐显结合,写得十分生动优美。 格律方面,近体诗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对偶)。同样拿王维的《山居秋暝》来说,其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形容词对形容词,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方位结构对方位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上下词性一样,结构相同,对得非常工整。 了解古诗词抒情方法 古诗词大都是抒情诗。抒情方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之分。古诗词的抒情方法以间接抒情为主,即通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方法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以情景交融为最高境界。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描写赤壁古战场的“如画”景色,下片由景而人,想到在此建功立业、年轻有为的儒将周瑜,又由周瑜想到自己被贬谪的处境,从而抒发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的无限感慨。所以我们鉴赏古诗词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1、这首诗写了什么———什么人(包括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作者)?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写了什么“物”“景”?抒发了什么“志”“情”?2、怎样写———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这些“物”“景”?3、为什么这样写———运用这种手法写这些“物”“景”,对抒发这种“情”“志”有什么作用(效果)?

一、作者背景。包括作者此时的人生迹遇,是穷困潦倒还是心花怒放,是壮志难酬还是踌躇满志,是刚被罢黜还是新官上任。不同的时间作者的心境也会不同,就说杜甫,虽然一直走的忧国忧民的悲情路线,但总有几首透露着欢快,像那“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那时他在杜甫草堂过着安定的生活,所以诗中也流露着喜悦祥和。

二、时代背景。国家的安定与否,是否昌盛,关系着作者写诗是的心态。怎么说古代的诗人也是些知识分子,总会牵挂着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人民,会为自己的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了解诗词的所在的年代,是欣赏古诗文的必要前提,知道了自作背景,才能对整首诗有一个大体的把握,明白这首诗的精魂所在。

三、表现手法。古诗文在创作的时候,经常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或者表现手法,像现在依旧常用的比喻、拟人、借代、对比,以小见大、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等等。不要小看这些,这些手法是使诗文变得优美含蓄的法宝,也是鉴赏古诗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如果说前面的背景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深度,那么这些表现手法则可以看出作者的文学造诣,这也是所谓的文采的一方面。

四、音韵之美。我国古代的诗歌都讲究押韵,一首诗的韵脚一般都要相同。押韵不仅指韵脚,还包括平仄的区分,一首律诗或者绝句,前一句是怎样的平仄,后一句是怎样的对应,都有严格的规定,我们老师说,连教授也搞不清楚到底古代的诗歌是怎样的的写作要求。中国的古诗读起来都朗朗上口,就是因为讲究押韵的缘故,像儿歌一样易读,又像散文一样深刻。所以说,音韵之美也是鉴赏的一个方面。

五、遣词造句。其实。这是比较现代的一种说法,放在古诗鉴赏里有点不伦不类,但我暂时也想不出什么更恰当的词了,⊙﹏⊙汗…简单点说就是看看他的用词,有时一字之差,诗的意境就会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我们熟悉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再比如“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并由此而来的“推敲”的典故。这样富有新奇意味的,或者运用的十分恰当的,令人眼前一亮的字就是我们所说的诗眼。

六、诗的结构。《诗经》中赋比兴的手法,也是欣赏的一个方面,像《孔雀东南飞》的开篇就运用了兴的手法。有时作者还会独出心裁,来个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情写乐景,对比突出鲜明。比如《红楼梦》里林妹妹惨死时暴雨那边欢天喜地的娶媳妇。

七、整体意境。每首诗都有自己独到的风格,李白的大多是潇洒飘逸,杜甫的通常是沉郁顿挫,王维的多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的经常是豪放洒脱,等等。找到了诗自己的风格,你再鉴赏它就不困难了。

总共就这点家底了,⊙﹏⊙汗…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的读音和意思

""这个符号的读音是"wèn hào",意思是疑问、不确定或没有明确答案。

1、符号的起源:

问号最早出现在英国的一种手写体中,用来标记疑问句的结尾。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现代标点符号之一,并被广泛使用于各种语言中。

2读音的解释:

""的读音"wèn hào"源自汉字拼音系统,其中"wèn hào "表示疑问、不确定的意思。它常用于语言交流中,表示提出问题或寻求回答的语气。

3不同语言中的问号:

不同语言中对于疑问句的标记方式并不相同。例如,英语和法语使用""作为问号,而西班牙语使用""在问题句子的开头,并以""结尾。这些不同的标记方式反映了不同语言文化的特点。

4问号的语义功能:

问号在语言中具有重要的语义功能。它可以表达疑问、询问、请求、质疑、惊讶等不同的情感和意图。通过使用问号,人们可以更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图,促进有效的沟通和理解。

5引申意义:

除了在语言中的基本意义外,问号在一些文化和艺术领域也有引申的意义。例如,在写作中,问号可以用于表达反问、讽刺或引起读者的思考。在艺术作品中,问号也可以用来探索哲学问题、表达生命的不确定性和无限可能性。

6问号的简介:

问号是语气语调的辅助符号工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语气。用于疑问句、设问句和反问句结尾。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

反问句的末尾,也用问号,问号一般情况下不出现在一行之首。有反问、设问等用法。

疑问句是实际交流中常用的句式,疑问句分为一般疑问句、选择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和反意疑问句。一般疑问句通常用来询问一件事情是否属实。

结尾:

问号作为一种标点符号,不仅在语言交流中起到重要的语法和语义作用,还反映了不同语言文化的特点。通过准确使用问号,人们可以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和情感。此外,问号还具有引申的意义,在文化和艺术领域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关于“古诗氓赏析”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nmgx.cn/zhishi/12042.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