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有关扬州的诗词韵事.(有关江河湖海的诗词成语)

有关扬州的诗词韵事.(有关江河湖海的诗词成语)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9-09    点击:  249 次

有关扬州的诗词韵事.

网上有关“有关扬州的诗词韵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有关江河湖海的诗词成语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有的版本叫“穿空”),惊涛裂(有的版本叫“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大江东去,大浪淘沙,通古今而观之,多少才志之士,无论当日何等辉煌,现在俱往矣,都已成过眼云烟。我个人被贬一地又一地,算得了什么,终究还是要过去的,古人中那么多风流人物,但所有的风流人物终将成为过去。在残余的战壁西边,当地有人传,说那就是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了,你看看那里,那大江多么汹涌,乱石都能“崩云”,惊险的涛水能“裂岸”,将岸拍裂,卷起的波涛像千堆雪那么壮观、宏伟、有力。这么美好的江山,像画一般,当时有多少英雄豪杰,周瑜当年23岁,风华正茂啊,还有诸葛亮,那个时候才28岁。还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当年54岁,曹操口气多大啊,要孙权的儿子送来当人质,否则打。出了个周瑜,诸葛亮,不怕你曹操了。

想想周公瑾当年,20 多岁,小乔初嫁了,娶了天下有名的美女小乔。一股英雄气概。看他那儒将的风流,手里拿着一把羽毛扇、戴着纶巾,在谈笑之间,火少战船,把号称几十万大军的曹操打得“灰飞烟灭”。

周公瑾有能耐吧,建立这么大功业,现在在哪里呢?还不是被“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了?

如果我死我去的妻子王弗的魂魄神游回到我们的家乡,她一定会笑我苏东坡,如今头发都白了,却一事无成,还差点死在监狱里,至今穷困无定居、在外面漂泊。人家小乔初嫁的时候,周公瑾才二三十岁,这么年轻,就建功立业,我如今快50岁了,还在为生计发愁。

我当然比不了周公瑾了,但是,那么风流的人物不是也成为历史了吗?人生就像一场梦,我拿了一杯酒,洒在江里,给江心之中那轮寂寞的明月喝一杯吧。我可以把感情寄托给明月兄。

苏东坡这首词,豪放,够味,气象开阔,豪迈超拔,很多人爱读。中学教材里面也喜欢选这一首。一些企业家讲课的时候,也喜欢举这个例子,说苏东坡这首词有力量,有气魄,格局大。格外大,才能成大事,有胆量才能有产量嘛。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向沟渠”,我觉得,这是误读了苏东坡。这词写得不是什么魄力,“格局大”那也只是表象,写的是悲哀,是他理想落空的悲哀。但他没有沉在悲哀中不能自拔,没有。他看得很开,很放达,很超脱,很高远,他把自己的心溶化到江水和明月中去了。

台湾郑骞先生认为,“故国”指的是苏东坡的故乡。“多情”指的是苏东坡的夫人。苏东坡一生共娶了两妻,陪伴他的还有一妾。“多情”指的是苏东坡的哪个夫人呢?是死去的夫人王弗。

王弗是原配,是乡贡进士王方的女儿,四川青神乡人,和苏东坡的老家眉山滨江距离也就是10多里路。至和元年田午(1054),16岁的王弗嫁给比她大三岁的苏东坡。后来伴随苏东坡到惠州和海南岛的长子苏过是苏东坡和他的第二任夫人所生。元佑八年(1093年)27岁的王弗去世,伴随苏苏东坡十一年。在这十一年里,王弗和苏东坡的生活非常幸福,是苏东坡一生中比较得意的日子。

就在1093年的秋天,还有一个女人,他生命重要的女人去世,那就是太后——宋神宗的母亲。王弗和太后,对苏东坡的一生的影响非常玄妙,她们两个人的去世,直接影响了苏东坡的命运,两个守护神走了,苏东坡从此开始倒霉,颠沛流离,历经忧患,饱偿了生者人世的辛酸,仕途就没有顺利过。林语堂先生说,王弗死的时候,苏东坡的福禄达到最高峰,她死得恰是时候,不必陪他度过一生最悲惨的年华。苏东坡由扬州回京,先当了两个月的兵部尚书,十个月的礼部尚书,他弟弟官拜门下侍郎。苏夫人王弗曾陪皇后祭拜皇陵,享受贵妇的一切荣幸。孩子都已娶亲,留在她身边。苏迈34岁,苏迨23岁,苏过21岁。次子娶了欧阳修的孙女。苏夫人的葬礼非常隆重。她的棺材放在京城西郊的一座佛寺中,十年后才把他们夫妻合葬在一起。(见《苏东坡传》,林语堂著,海南出版社)

用今天的话来说,王弗是个有帮夫运的女人。在她和苏东坡相处的十一年里,王弗见东坡为人太直,说话容易得罪人,总是劝导东坡:“待人处事要秉公执正,谨慎行事。”而每当苏东坡读书时,她便在旁边“红袖添香”,陪伴在侧,终日不去。王弗特别聪明,记忆力好。有时候,苏东坡读过的书有所忘,她总能记起来,问她其他的书,她大概都能记得。苏东坡说她“敏而静”,聪明又不张狂,不轻易显露才华,沉稳而安静。据《侯鲭录》记载:作者妻王弗,知书懂诗。随作者官颍州时,在一个正月夜里,见庭前梅花盛开,月色霁清,谓作者曰:“春月胜于秋月色,秋月让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可召赵德麟辈饮此花下。”东坡喜日:“此真诗家语也。”

王弗是苏东坡的贤内助,这一点名副其实。连老学究苏洵也对这个儿媳妇异常满意,王弗去世后,苏洵悲伤不已,嘱咐儿子:“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诸其姑之侧。” 东坡听从老父亲的话,始终没有忘记结发之妻。是年后,还写词悼念,“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有关江河湖海的诗词成语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光粲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饮别有用心上初晴雨后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雨湖比西子,淡汝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秦淮夜泊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送郭司仓 王昌龄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缘,春潮夜夜深。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册外,行舟绿水前。

湖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春游湖 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南浦 张炎

波溪绿粼粼,燕飞来,好是苏堤才晓。鱼没浪痕圆,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荒桥灿浦,柳 阴撑出扁舟小。回首池塘青欲滴,绝似梦中芳草。

和云流出空山,甚年年净洗,花香不了?新绿乍生时,孤村路,犹忆那;回曾到。余情渺渺 ,茂林斛咏如今悄。前度刘郎归去后,溪上碧桃多少。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 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监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墓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六前流少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鸣。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面阳外。黯 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怨王孙 李清照

湖上风光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 ,萍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浣溪沙 孙光宪

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 兰红波碧忆潇湘。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心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湿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 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西江月 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进路如今忆惯,此心到处 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闻鹊喜 周密

天水碧,染成一江秋色。鳌戴雪山龙起蛰,快风吹海立。数点烟鬟青滴,一抒霞绡红湿,白 鸟明边帆影直,隔江闻夜笛。

挨山塞海 百川朝海 百川赴海 百川归海 碧海青天

拔山超海 八仙过海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才大如海 醋海翻波

沧海横流 沧海桑田 沧海一鳞 沧海一粟 沧海遗珠

曾经沧海 辞金蹈海 持蠡测海 愁山闷海 春深似海

地负海涵 荡海拔山 倒海翻江 东海鲸波 大海捞针

东海捞针 东海逝波 东海扬尘 刀山火海 堆山积海

倒山倾海 道山学海 东洋大海 恩山义海 法海无边

覆海移山 翻江倒海 翻江搅海 放龙入海 福如东海

放鱼入海 放诸四海而皆准 放之四海而皆准 海不波溢 河奔海聚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习习谷风,维风及雨。将恐将惧,维予与女。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仰彼朔风。用怀魏都。愿骋代马。倏忽北徂。凯风永至。思彼蛮方。愿随越鸟。翻飞南翔。

大风从北来,汹汹十万军。草木尽偃仆,道路瞑不分。山泽气上腾,天受之为云。山云如马牛,水云如鱼龟。朝暗翳白日,暮重压厚坤。高城岌欲动,我屋何足掀。儿怖床下伏,婢恐坚闭门。老翁两耳聩,无地著戚欣。夜艾不知雪,但觉手足皲。布衾冷似铁,烧糠作微温。岂不思一饮,流尘暗空樽。已矣可奈何,冻死向孤村!

旭日悬清景,微风在绿条。入松声不发,过柳影空摇。长养应潜变,扶疏每暗飘。有林时杳杳,无树暂萧萧。慢逐清烟散,轻和瑞气饶。丰年知有待,歌咏美唐尧。

微风蹙水靴文浪,薄日烘云卵色天。

同云幕幕,狂风浩浩,激就六花飞下。

夕阳在西峰,叠翠萦残雪。狂风卷絮回,惊猿攀玉折。

青海风,飞沙射面随惊蓬。洞庭风,危墙欲折身若空。西驰南走有何事,会须一决百年中。



古代诗人为什么经常提到扬州

因为扬州自古以来就很繁华。

自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后,古代扬州几度繁荣,是我国水陆交通枢纽和盐运中心,东南第一大都会、着名的风景旅游城市,素有“雄富冠天下”之称。

这里有春秋时代的邗沟(中国最古老运河段),汉代广陵王墓,隋代炀帝陵,南北朝古刹大明寺,唐宋古城遗址,唐鉴真纪念堂,宋伊斯兰教普哈丁墓,仙鹤寺,明清私家园林个园(以四季叠石闻名于世),何园(以中西合壁建筑风格享誉海内)等众多名胜古迹,使古城扬州散发出无穷的魅力。1982年国务院公布扬州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扬州还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来是人文荟萃之地,风物繁华之城,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雅致园林。扬州的"瘦西湖"历史悠久,受历代造园专家的青睐,在十里长的湖区两岸,营造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湖区圣境;观音山上寺院遍布,有“江南第一灵山”之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河处教吹箫”,自古是赏月的佳绝处。

扬州还有历史悠久的古刹大明寺,有“城市山林”美誉的何园,四季假山着称的个园,有隋炀帝、康熙、乾隆等皇帝留下的行宫遗址等等,美景数不胜数,实是江南瑰宝。

扬州,江苏省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是世界遗产城市、世界美食之都、世界运河之都、东亚文化之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具有传统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

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扬州在中国古代几乎经历了通史式的繁荣,并伴随着文化的兴盛,有江苏省陆域地理几何中心(扬州高邮市)之称,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又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被誉为扬一益二、月亮城 。

隋炀帝三下扬州有何风流韵事

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

史书记载,隋炀帝有个妹妹叫杨琼,十分美丽。无耻的隋炀帝居然打起了妹妹的歪主意,但杨琼坚决不从,羞愤自尽。

隋炀帝为掩盖真相,把妹妹的尸体运送到扬州安葬。杨琼埋葬的地方,长出了一株奇异的花卉,开出了几十朵盘子大的花朵,颜色洁白如玉,花团锦簇,花香袭人。

人们从来没有见过这种花,便称之为“琼花”。隋炀帝闻讯来看,花迅即凋落。隋炀帝大怒,用剑砍树。奇怪的是,隋炀帝死后第二年,琼花老根上又长出了新枝。

隋炀帝的政治成绩

1、开凿运河

隋炀帝开凿南北大运河与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一样,是名垂千古的伟大工业。自运河开通之后,中国大地可是真的紧密连在一起了,通长江,跨淮河,过黄河。

中国的南方和北方自此融为一体,不但沟通了南北的经济,更重要的是对中国统一疆土的贡献,中国现在没有成为以长江为界或以黄河为界的几个国家,运河可谓功不可没。

2、进击林邑(今越南北部)

隋炀帝对林邑的用兵,是隋朝开疆拓土、巩固边防的战略策略的具体体现,其直接的结果是使隋朝的势力范围在南部沿海疆域向前延伸了许多,甚至已经超出了传统的以日南郡南端构成的疆域界限。

3、开拓流求(台湾)

隋代对流求的开拓,是继孙吴之后的又一次重要的拓边巩固国防的行为,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在于进一步加强了流求与大陆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联系。

4、征服吐谷浑

隋炀帝征服吐谷浑,并设置“新四郡”(区别于汉武帝设置的“河西四郡“),使青海和新疆部分统一于中国,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的疆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广

关于“有关扬州的诗词韵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nmgx.cn/zhishi/36495.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