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描写梅花白的古诗是什么(白梅这首古诗的意诗)

描写梅花白的古诗是什么(白梅这首古诗的意诗)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6-02    点击:  151 次

描写梅花白的古诗是什么

网上有关“描写梅花白的古诗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白梅这首古诗的意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白梅

元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忆梅

元·段克己

姑射仙人冰雪肤,昔年伴我向西湖。 别来几度春风换,标格而今似旧无。

西湖梅

元·冯子振

苏老堤边玉一林,六桥风月是知音。 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

画梅

明·陈道复

梅花得意占群芳,雪后追寻笑我忙。 折取一技悬竹杖,归来随路有清香。

画梅

明·方孝孺

微雪初消月半池,篱边遥见两三枝。 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话寻常草木知。

白梅这首古诗的意诗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着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注释〕

①著:放进,置入。

②混:混杂。芳尘:香尘。

③乾坤:天地。

[解说]这首诗歌咏了白梅的高洁品格。她生长在冰天雪地的严冬,傲然开放,不与桃李凡花相混同。忽然一夜花开,芳香便传遍天下。诗人既是咏物,也是歌咏人的精神品格。

王冕的七言绝句《白梅》赏析

白 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意思:白梅生长在冰天雪地的严冬,傲然开放,不与桃李凡花相混同.忽然一夜花开,芳香便传遍天下.

这首诗歌咏了白梅的高洁品格.诗人既是咏物,也是歌咏人的精神品格.

前两句将“冰雪林”中洁白的梅花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出梅花之高洁守志,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白梅》诗中借梅自喻的诗句是哪句?

#诗词鉴赏# 导语《白梅》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作者借梅花不与“桃李混芳尘世”的风骨,来表达自己坚持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德。下面就和 一起来了解下王冕的诗词《白梅》,欢迎阅读!

《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赏析

 “冰雪林中著此身”,梅花生长于冰雪之中,就色而言,它有冰雪之白;就品性而言,它不畏严寒,有坚韧顽强的意志。作者以梅自况,表明自己既有冰清玉洁的品格又有不畏强权、坚持自我的风骨。“不同桃李混芳尘”,梅花不与桃李一起开放,也不屑于与万物争春,它自甘寂寞,高洁脱俗。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一夜之间,梅花绽放,清香四溢,这清香飘散到人间各处,为人们传来春的消息。然而在此之前,它都是“寂寞开无主”的,都是不为人们所欣赏的。这正是王冕的自我写照,他不屑于追名逐利与人勾心斗角,而是像梅花一样,默默无闻,以自己的精神品质感染别人,以自己无私的奉献为世间造福。这白梅或许只是诗人笔下的一幅画,作者将芳香与玉骨冰肌都赋予了墨梅,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扩展阅读:王冕的家族历史

 王冕的祖代,原住在关西的王景(函谷关以西)。他的十世祖宗是王德元,在宋朝做清远军节度使的官。王德元有两个儿子,一是王琪,曾任阆州观察使;一是王琳,做过统制官。后王琳迁居浙江绍兴诸暨,为诸暨始迁祖。

 王冕的远祖,无疑是官僚家庭,但传到王冕的父亲已成为一个一贫如洗的农民。徐显的《稗史集传》载:“父力农,冕为田家子。”在王冕的《竹斋诗集》中说:“九里先生两鬓皤,今年贫胜去年多。敝衣无絮愁风劲,破屋牵萝奈雨何。数亩豆苗当夏死,一畦芦穄入秋瘥。相知相见无他语,笑看生前白鸟过。”(《九里山中》)“白日力作夜读书,邻家鄙我迂而愚。破甑无粟妻子闷,更采黄精作朝顿。”(《过山家》)“江南古客无寸田,半尺破砚输租钱。好山好水难夤缘,荃房日薄蒙荒烟。”(《有感》)

 从这些诗句来看,他是亲身参加各种劳动的,读书作画不过是他的一些农余活动,而且是为了生活,以卖画易米糊口和纳租付税,他写诗作画自然与一般士大夫吟风弄月、消愁遣恨有所不同。由于他“耕无寸田,牧无风刍”,生活一年不如一年,冬天无棉絮过冬,草屋破漏无力修补,庄稼抗不住天旱,家中破甑无粮,妻子忍饥挨饿,不得已只好采野菜充饥。在此情况下,自己就不得不直接参加体力劳动,蓬头赤脚,下田耕种,栽植竹、茶、桑、麻及杂粮等来维持生活。对这种贫苦生活的描述,在有关的著录中到处可以找到。例如在《竹斋诗集》中还有“我穷衣袖露两肘,回视囊中无一有”的描写。在《铁网珊瑚》里有“今年老异于上年,须发皆白,脚病行不得,不会奔趋,不能谄佞,不会诡诈,不能干禄仕,终日忍饥过”的记载。尽管有此惨苦遭遇,但他宁愿耕作卖画度日,不愿奔走豪门乞食,充分表现了一个艺术家的坚贞不屈的性格。

 

白梅

王冕?〔元代〕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冰雪林中著此身”,就色而言,以“冰雪”形“此身”之“白”也;就品性而言,以“冰雪”形“此身”之坚忍耐寒也,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寒冬中伫立的梅树比作自己。 已经表现白梅的冰清玉洁,接着就拿桃李作反衬。夭桃秾李,花中之艳,香则香矣,可惜争春太苦,未能一尘不染。“不同桃李混芳尘”的“混芳尘”,是说把芳香与尘垢混同,即“和其光,同其尘”、“和光同尘,不能为皎皎之操。”相形之下,梅花则能迥异流俗,所以“清香”二字,只能属梅,而桃李无份。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也许只是诗人在灯下画了一枝墨梅而已。而诗句却造成这样的意向:忽然在一夜之中,世间的白梅都齐齐绽放,清香四溢,弥漫整个大地。这首诗给人以品高兼志大,绝俗而又入世的矛盾统一的感觉,这又正是王冕人格的写照。

前两句写梅花冰清玉洁,傲霜斗雪,不与众芳争艳的品格。后两句借梅喻人,写自己的志趣、理想与抱负,讴歌了为广大民众造福的英雄行为及牺牲精神。本文通过对梅花的吟咏描写,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志趣和品格。

从诗歌大的构思技巧来看,这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诗人以梅自况,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在具体表现手法中,诗歌将混世芳尘的普通桃李与冰雪林中的白梅对比,从而衬托出梅花的素雅高洁。通过阅读与分析,我们便知这首的主要的艺术手法是:托物言志,对比衬托。



关于梅花和冬雪的古诗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因为变法被罢相后,退居钟山,这首诗就是在此时写下的。墙角梅花独自开放,即使不被人赏识,也毫不在乎,在恶劣的环境中,依然傲然开放。这何尝不是王安石自己的写照呢?即使条件再恶劣,依然不改心中的信念。

《山园小梅·其一》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檀板共金尊。

林逋被誉为“梅妻鹤子”,这首诗是写梅的名篇。“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成为写梅的名句。

这首诗赋予梅花以人的品格,突出地写出梅花特有的姿态美和高洁的品性,以梅的品性比喻自己孤高幽逸的生活情趣。

《早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

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销。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即是对梅花外貌的描写,形神兼备。“一树寒梅白玉条”描写早梅花开的娇美姿色。“一树”实为满树,形容花开之密集而缤纷;“白玉条”生动地写出梅花洁白娇美的姿韵,像一块块白玉似的晶莹醒目。

诗人立意咏赞早梅的高洁,但并没有发一句议论和赞语,却将早梅的高洁品格和诗人的赞美之情清晰地刻划出来。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驿外断桥边,梅花寂寞的开着。黄昏来了,梅花独自承受着风雨。即使是这样,梅花依然傲然盛放,即使村落下来,被碾作了尘土,依然不改芳香。

这首词上片写梅花艰难的处境,下片写艰难处境中的梅花依然傲然盛放,不改其香。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上堂开示颂》

唐黄櫱禅师

尘劳迥脱事非常,

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

梅花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惧寒冷,在冬天盛放。历代骚人词客都对其坚贞的品质赞颂不已。诗人在梅花中体悟到人生的哲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表达了诗人劝诫世人为人做事应有梅花这般品性的思想。

《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着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白梅生长在有冰有雪的树林之中,并不与桃花李花混在一起,沦落在世俗的尘埃之中。忽然间,这一夜清新的香味散发出来,竟散作了天地间的万里新春。诗人歌咏白梅的高洁品格,同时借梅自喻,表达自己不与世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

《雪梅二首·其一》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和梅是冬天里最好的搭档,它们互相映衬,成为冬天最美丽的一道风景。雪和梅各有优劣,梅花不如雪花之白,而雪没有梅花的香。在这首诗中,可看出诗人赏雪、赏梅、吟诗的痴迷精神以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中华

诗词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宋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

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

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

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沈绿蚁。

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上阕写寒梅初放,表现梅花的光润明艳,玉洁冰清;下阕写月下赏梅,侧面烘托梅花的美丽高洁。写梅即写人,赏梅亦自赏。

诗人抓住寒梅的主要特征,由月光、酒樽、梅花织成了一幅如梦如幻、空灵优美的图画,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刻画梅花形象,赞颂梅花超尘绝俗的洁美素质和不畏霜雪、秀拔独立的坚强品格。

《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映春台。

作者在雪后出行看到早梅开放,遂作此诗,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艳的风韵,坚强地盛开,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其状物清润素雅,抒情含蓄隽永。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

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

才有梅花便不同。

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了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月光照射在窗前,与平时并没有什么两样,只是窗前有几枝梅花在月光下幽幽地开着,芳香袭人。有了梅花,这一切显得与往日格外地不同了。

梅花宋王安石古诗

这题我会!梅花宋王安石古诗: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

在寒冷的冬天,墙角上有几枝梅花开放,虽然它们独自一人,但仍然能够凌寒开放。

诗人知道这些梅花并不是雪花,因为它们有淡淡的香气传来。

注释:

凌寒:冒着严寒。

遥:远远地。知:知道。

为(wèi):因为。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汉族,抚州(今江西抚州市东乡县上池)人,北宋着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与“韩愈、柳宗元”等,并称“唐宋八大家”。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王安石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主张“发富民之藏”以救“贫民”,富国强兵,进行全面改革。而反对者谤议不断,熙宁七年(1074)春,天下大旱,饥民流离失所,王安石罢相。次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熙宁九年(1076),再次被罢相后,心灰意冷,放弃了改革,后退居钟山。此时作者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傲雪凌霜的梅花有着共通的地方,因此写下此诗。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梅花的坚韧和清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感慨。通过描绘墙角上孤零零的梅花,诗人表达了对坚强、自立的人或事物的敬仰之情;而对于梅花不是雪却能散发出香气的特点,则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刻理解力。整首诗意境深远、清新脱俗,给人一种宁静、美好的感受。

关于“描写梅花白的古诗是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nmgx.cn/zhishi/28901.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