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北宋有哪些写过用煤的诗词-(炭黑的诗句炭黑的诗句是什么)

北宋有哪些写过用煤的诗词-(炭黑的诗句炭黑的诗句是什么)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5-31    点击:  293 次

北宋有哪些写过用煤的诗词?

网上有关“北宋有哪些写过用煤的诗词?”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炭黑的诗句炭黑的诗句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北宋写过用煤的诗人有:苏东坡、苏轼、王安石、黄庭坚。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石炭》一诗是中国最早的专门以煤炭为题作诗的,苏东坡早在900多年前就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石炭》诗,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煤炭最早,最具有文献价值的文字记载。苏东坡在这首诗的序言中说:“彭城旧无石炭,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遗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也。”

《石炭》写出了徐州人采煤的热火朝天、兴高采烈的场面。古代人认为煤近乎石,故称之为石炭,以区别于木炭。石炭这一称呼,出自魏晋时代并流传至今。石炭是古代最常见的一种名称。

带煤的诗句

1、煤炱著天无寸空,白沫上岸吹鱼龙。——出自北宋·王安石《久雨》

2、书窗拾轻煤,佛帐扫余馥。——出自宋·苏轼《欧阳季默以油烟墨二丸见饷各长寸许戏作小诗》

3、万里风帆水著天,麝煤鼠尾过年年。——出自北宋·黄庭坚《戏赠米元章二首》

4、冰肤浅渍麝煤春,花香石髓和云洗。——出自元·王国器《踏莎行 金盆沐发》

5、懒起麝煤重换火,暖香浓处敛眉山。——出自宋·赵长卿《浣溪沙》

6、瓦池研灶煤,苇管书柿叶。——出自宋·苏轼《孙莘老寄墨四首》

7、添尽香煤,紫貂相拥夜深语。——屈大均《长亭怨·与李天生冬夜宿雁门关作》

8、糯瓮篘香酿,熏炉续麝煤。——出自宋·石孝友《南歌子》

9、光煤叠乱叶,世与作者背。——出自北宋·黄庭坚《用前韵谢子舟为予作风雨竹》

10、烟煤已狼藉,吏卒尚呀咻。——出自宋·苏轼《壬寅二月有诏令郡吏分往属县减决囚禁十三日》

11、携提寒泉泓,松煤厌磨研。——出自北宋·黄庭坚《奉和公择舅氏送吕道人研长韵》

12、窗影落石泓处,松煤浅染饱霜兔。——出自北宋·黄庭坚《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

13、成都九经石,岁久麝煤寒。——出自北宋·黄庭坚《效进士作观成都石经》

14、古墙丹雘尽,深栋黑煤生。——出自唐·张祜《隋宫怀古》

15、粤秀峰头望帝魂,直与煤山相后先。——出自清·成鹫《仙城寒食歌·绍武陵》

炭黑的诗句炭黑的诗句是什么

《卖炭翁》古诗带拼音如下:

mài tàn wēng,fá xīn shāo tàn nán shān zhōng。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mǎn miàn chén huī yān huǒ sè,liǎng bìn cāng cāng shí zhǐ hēi。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bàn pǐ hóng shā yì zhàng líng,xì xiàng niú tóu chōng tàn zhí。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卖炭翁》此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

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伐:砍伐,薪:柴,南山:城南之山,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艺术上也很有特色,因而更含蓄,更有力,更引人深思,扣人心弦。

《卖炭翁》赏析

开头四句,写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卖炭翁的肖像,写出劳动的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南山中点出劳动场所,这南山就是王维所写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的终南山。

豺狼出没,荒无人烟,在这样的环境里披星戴月,凌霜冒雪,一斧一斧地伐薪,一窑一窑地烧炭,好容易烧出千余斤,每一斤都渗透着心血,也凝聚着希望。写出卖炭翁的炭是自己艰苦劳动的成果,这就把他和贩卖木炭的商人区别了开来。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卖炭翁》

炭炉的诗词炭炉的诗词是什么

炭黑的诗句有:琼霄惨澹煤炭黑,炭黑如飘浮的牢房拖着可怕的黑色雾气遮住天际垂死的昏黄太阳。

炭黑的诗句有:炭黑如飘浮的牢房拖着可怕的黑色雾气遮住天际垂死的昏黄太阳,琼霄惨澹煤炭黑。注音是:ㄊㄢ_ㄏㄟ。结构是:炭(上下结构)黑(上下结构)。拼音是:tànhēi。

炭黑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炭黑tànhēi。(1)由烧焦物质(如木炭或骨炭)组成的一种黑色颜料。

关于炭黑的成语

枘凿冰炭冰炭不投涂炭生灵生灵涂炭苍生涂炭万民涂炭雪里送炭踞炉炭上吞炭为哑坐于涂炭

关于炭黑的词语

生灵涂炭苍生涂炭踞炉炭上黎庶涂炭冰炭不投雪中送炭坐于涂炭万民涂炭涂炭生灵漆身吞炭

关于炭黑的造句

1、采用平衡溶胀法、力学性能以及老化性能,表征对白炭黑补强天然胶的影响。

2、研究了炭黑填充丁基橡胶硫黄硫化体系的硫化特性。

3、针对沉淀白炭黑超微粉的特点,介绍了一种用于该类物料的简易包装装置,并对样机进行了生产试验。

4、耐高温复合针刺毡是针对我国国情研制的新产品。广泛应用与钢铁、有色冶炼、化工、炭黑、建材、电力等部门。

5、炭黑已经影响到喜玛拉雅山上的冰川。每当春天来到,这些冰川便融化成雪水,形成亚洲主要河流的水源。

点此查看

关于写景的宋代诗句

1宋代写景的诗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其一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四时田园杂兴(昼出夜耕夜绩麻)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描写景色的宋代词

岳阳楼记

朝代:宋代

作者:范仲淹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 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 一作:隐耀;霪雨 通:*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3跪求15首北宋写景诗词啊 各位知识大哥 有诗有解释的就最好 没有的话

1秦观 江城子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这首《江城子》首片即以柳来引出。

柳,作为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常赋予离别相思之意。柳树生性柔而不弱,上片以柳起兴,牵动离忧,引发伤感。

下片则叹韶华易逝,感叹身世之不遇。 统观全文,弥漫着淡淡的哀愁。

首名“柳”(即“留”)表达离别之情,来句则是“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寥寥数字,即把诗人当时伤离别的情景写得如此传神,实属不易。 下片即从离愁转向感叹韶伞易逝,身世不遇,转接得十分严密,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便把思绪从“柳”至“愁”。

最后一句“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更是把感伤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 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连哀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樽。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侥孤村。 销魂。

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一首好的诗词往往是几个甚至更多的意象在一个统一的主题和构思下巧妙的组合起来,互相作用,妙趣横生,秦观的这首《满庭芳》即是如此。 据说此诗作于会稽,作者是年三十岁。

此词在处理形象之间关系时,运用了**的蒙太奇手法。所谓蒙太奇,是指**表示组接意义的专门术语。

山、微云、天、哀草、画角声等等一系列原来并无太大关联的意象由于作者主题的需要而拼揍在一起,虽说是拼凑,却也是天衣无缝,让人耳目一新。 古人在写诗词时,特别讲究炼字,秦观也不例外,为了表达自己特殊的伤感离别之情,特意在“鸦”前加“寒”,“村”前加“孤”,增加整体诗的愁味,更令人耐人寻味。

景物从远至近,从“天连哀草”至“流水侥孤村”,难道这不正是一幅意味深长的秋意萧落图吗?若不是这蒙太奇似的一连串的景物连接,恐怕这首诗的韵味、愁味都要大打折扣了吧?!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此词以古代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神话故事为题材,歌颂坚贞纯洁的爱情。历来歌咏牛郎织女的诗歌数不胜数,往往以双星会少离多为恨,带有伤感的情绪。

但本诗却不落俗套,推陈出新,形式与内容思想都别出心裁,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句结尾,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在细细品味之后,却又觉得秦观的情韵真是恰到好处! 2王安石 梅 墙角数枝梅, 淩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古人借用这些意象往往有这样一种模式:竹,多以画骨,而境界全在其中,些许文字,以竹之斑驳融文之参差,所谓景中写意。松,以画,画姿则联想尽在松姿中;以诗写神,则松姿尽在想象中,以画以诗,展姿现神,皆谓借物言志。

兰,以植,植之盆庭院,飞香于书斋,兰香清,书香雅,谓之淡泊,谓之文雅。而梅,亦如松,可诗可画,不同的是松以画传神,梅以诗传神。

另外,梅似乎具全了其它三“君子”的特征:如竹般清瘦,如松般多姿,亦如兰而有芳香。因而,“四君子”中就梅在诗中表达的意境尤为丰富。

王安石的《梅花》以寥寥几句诗句略出了几枝梅,恰把这几个特征都写出来了。在意象中,松往往唱独角戏,环境只是作为一种陪衬,主要还是看松姿,而梅不同,梅往往要与环境结合,当然在墨画中环境可以是空白,然而这就是一种环境,只不过比较朦胧。

《梅花》中以“墙角”两字点出环境,极其鲜明,极具意境。墙角显得特别冷清,看似空间狭小,其实作者以墙角为中心,展开了无限的空间,正是空阔处在角落外,见角落便想到空阔。

“数枝”与“墙角”搭配极为自然,显出了梅的清瘦,又自然而然地想到这“数枝梅”的姿态。“凌寒”两字更是渲染了一种特别的气氛,寒风没模糊掉想象中的视线,反而把想象中的模糊赶跑了,带来了冬天的潭水般的清沏。

所以,不管它是曲梅还是直梅,读者总会觉得脑海中有一幅有数枝定型的梅的清晰的画。“独自开”三字就如一剑劈出分水岭般巧妙地将梅的小天地与外界隔开了,梅的卓然独“横”(梅枝不“立”),梅的清纯雅洁的形象便飘然而至。

“遥知不是雪”,雪花与梅花——自然界的一对“黄金搭档”,两者相映成辉,相似相融,似乎是一体的。而作者明确“看出”“不是”,并且是“遥知”。

为什么?“为有暗香来”。“暗香”无色,却为画面上了一片朦胧的色彩。

清晰与朦胧交错,就像雪中闪烁着一个空洞,造成忽隐忽现的动感。也像飘来一缕轻烟,波浪式的前进,横拦在梅枝前。

作者用零星的笔墨层层展开意境,几笔实写提起无限虚景,梅之精神也被表达得淋漓尽致,此作者之神往,亦令读者神往。 因为梅花的清纯雅洁,人们也常用梅花来描写一些品格高尚的人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

4描写江南山水的宋代诗词

江南佳丽地,山水旧难名。

唐·孟浩然《送袁太祝尉豫章》。旧难名:自古以来就难以述说其美。名:名状,形容。这两句大意是:江南是山青水的秀美之地,自古以来就难以用语言形容她的佳丽。首句用谢眺《随王鼓吹曲·入朝曲》成句,赞美江南景色,下句独出机杼,进一步言其秀美难以名状,将江南景色描写得更为动人。这两句诗可用来赞美江南山水的清秀宜人。

唐代诗人 孟浩然 《送袁太祝尉豫章》

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

唐·李白《越女词五首》其五。镜湖:又名鉴湖,在今渐江绍兴。耶溪:即若耶溪,其水流入镜湖。这两句大意是:镜湖的水像月光一样清亮,耶溪的女子像雪一样洁白。这里连用两个比喻,先写越地湖水之秀美,再写越地女子之秀美,两相对照,相得益彰。可用来描写江南水乡女子白晳秀丽的外貌。

唐代诗人 李白 《越女词五首》

九江春水阔,三峡暮云深。

唐·陈陶《盈城赠别》。湓(pén盆)城:地名,故址在今江西省九江县以西,位于湓水流入长江处。这两句大意是:九江春天的水面多么宽阔,三峡暮云的颜色越来越深重。这两句是以九江春水和三峡暮云兴起进别友人时的依恋之情,“阔”、“深”二字是写景,也是表情,意思是说:无论你走到哪里,我的一颗“送别心”都随你远去。可化用以描写江南的春江暮色。

唐朝诗人 陈陶 《盈城赠别》

水边春寺静,柳下小舟藏。 关于江南的名言

宋·萧彦毓《西湖杂咏》。这两句大意是:在春天的西湖畔,寺庙分外寂静,柳下有一条小船,像是有人把它藏在那里。这两句写西潮春日幽静美丽的景色,水边静悄悄的寺院和柳荫下停泊的小舟,形成恬淡闲适的境界。可用来描写江南水边幽静的春景,表现闲适的心情。

宋代诗人 萧彦毓 《西湖杂咏》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南朝·齐·谢朓《随王鼓吹曲·入朝曲》。江:长江。佳丽地:指土壤肥沃、景物美好。金陵:今江苏南京古称金陵。三国时东吴及南朝刘宋、萧齐均建都于此,相传此地有“帝王之气”。这两句大意是:江南是土地肥沃、景物美好的地方,金陵是历代王朝建都的名城。诗句盛赞江南景色的秀美佳丽、地灵人杰,歌颂金陵自古为都城之地,极言其物阜人和,一派升平的气象。原诗是作者为歌赞盛世而作。可用来描写江南地富景丽、秀美迷人的景色和南京古城的繁荣富足、久负盛名,也可用来赞颂太平盛世。

南朝齐诗人 谢朓 《随王鼓吹曲·入朝曲》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5宋代写景的词和意思

岳阳楼记 朝代:宋代 作者:范仲淹 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具 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隐曜 一作:隐耀;霪雨 通:*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赋刻在它上面。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

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注释 记:一种文体。

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但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念)。

(1)选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现江苏省吴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岳阳楼在湖南岳阳西北的巴丘山下,楼高三层,下临洞庭湖,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2)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

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3)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jùn):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

滕子京,名宗谅,子京是他的字,范仲淹的朋友。古时朋友间多以字相称。

谪zhé①动>谴责;责备。《左传?成公十七年》:“国子~我。”

②动>被贬官,降职。《琵琶行》:“~居卧病浔阳城。”

③名>缺点;过失。《老子》:“善言无瑕~。”

谪戍把被革职的官吏或犯了罪的人充发到边远的地方。在这里作为动>被贬官,降职解释。

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4)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越,到了,及。

(5)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政,政事;通,通顺;和,和乐。

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6)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百,不是确指,形容其多。废,这里指荒废的事业。

具,通“俱”,全,皆。兴,复兴。

(7)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增,扩大。制:规模。

(8)唐贤今人:唐代和宋代的名人。(9)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嘱咐。

予,我。作文,写文章。

以,用来,连词。记,记述。

(10)予观夫巴陵胜状:夫,指示代词,相当于“那。

6写景的诗句

描写“月”的诗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写友情的诗句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带”鸟”的诗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带“雨”的诗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带“山”字的诗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带“花”的诗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宋- 杨万里 《宿新市徐公店》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寺桃花》

参考资料:

7宋代词人描写风景的美句

1、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2、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描写宋代生活的诗句

1 关于宋代文人生活的诗句

关于宋代文人生活的诗句 1宋代描写市井生活的诗词有哪些

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游山西村》(宋代:陆游)

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2、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清平乐·村居》(宋代:辛弃疾)

译文: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3、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清明》(宋代:王禹偁)

译文: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燃的火种,在清明节的一大早,就在窗前点灯,坐下来潜心读书。

4、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乡村四月》(宋代:翁卷)

译文: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5、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题临安邸》(宋代:林升)

译文: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约客 / 有约》(宋代:赵师秀)

译文:梅子黄时,家家都被笼罩在雨中,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

7、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宋代:苏轼)

译文: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想随便去哪找点水喝。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

8、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破阵子·春景》(宋代:晏殊)

译文: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怪不得我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它是预兆我今天斗草获得胜利啊!不由得脸颊上也浮现出了笑意。

9、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望海潮·东南形胜》(宋代:柳永)

译文: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10、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行香子·秋与》(宋代:苏轼)

译文:早晨来到院子里,感叹时光荏苒,岁月流逝,虽不吭声,似乎有意让我伤心。如今万念俱空,把所有心事,都换作千杯酒来饮。哪管它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1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夏日田园杂兴·其七》(宋代:范成大)

译文: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12、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江上渔者》(宋代:范仲淹)

译文: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13、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银铮 一作:银钲)——《稚子弄冰》(宋代:杨万里)

译文: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

14、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桑茶坑道中》(宋代:杨万里)

译文:一个牧童躺在柳荫下,睡梦正甜。而那头牛只管埋头吃草,越走越远,直吃到柳林西面。

15、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陶者》(宋代:梅尧臣)

译文:烧瓦工人成天挖呀挖,门前的土都挖光了,可自家的屋上却没有一片瓦。

2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

谈起宋代文人的精神生活,许多人顿生艳羡之情,认为那是一种平和优雅、含蓄蕴藉的诗意生活,“贵在适意耳”。

在宋代,文人尽得时代之幸,朝廷“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士大夫治天下”的文官制度,使得他们有极高的政治和生活待遇,比上,不像魏晋文人须依附强权且命在旦夕,也不似乱离的唐末五代,须仰武人鼻息;比下,更不像明清文人那般动辄文字狱、血光之灾。宋代文人在实现人生理想与政治抱负的同时,还能满足个人的现实欲望,满足身体与灵魂的多层次需要,享受丰富醇美的人生乐趣。

除了优待文士、以儒立国的政治环境之外,哲学思潮的流变也为文人的价值和品质生活奠定了基础。儒、道、佛三教渐趋合一,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使士人精神振奋,热情参政;道家任自然、轻就去和佛家自我解脱的思想又使他们超然对待荣辱得失,不入“纵欲”与“禁欲”之极端,自如游走在情与理之间,使得他们保持着健全的人格。

比如身为文坛盟主的欧阳修,“蓄道德而能文章”,人格风范令人钦敬,但他也流露出性情中多姿多彩的一面,绝非一个伪道学。他自称“曾间洛阳花下客”,也写有多首妩媚绮艳的词作,但绝非俗恶之词,抒发的是“幽微”之情,一种富闲愁。

再如大文豪苏轼,才情冠绝一时,心存理想与抱负,有志兴利除弊,在任也多有建树。后与当政者不合,频遭贬谪,仕途多舛,却也并不灰心绝望,而能于逆境中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从超迈的哲学高度俯视社会人生。从他的词“此心安处是吾乡”、“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中即可领悟他通脱旷达的情怀。

宋代文人士大夫很多就是艺术家、不仅擅长诗词歌赋,而且精通绘画、音乐、书法,成就斐然,世所公认。面对纷扰的外部世界,他们还多存隐逸之心,热衷园林艺术。

当然,他们的隐逸并非躬耕田亩的野隐,而是注重心性的主体修炼,是一种道隐,不必高卧林泉、脱离尘世即或获得隐逸的乐趣。即不放弃世俗之乐,又能不为外物所役,求取个体人格的独立与自由,守护和经营心灵深处那片只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使得文人生活显示出高中娴雅的气质,而不至沦为俗恶的官僚。

就社会政治而言,宋代理学盛行,又高度集权专制。这些都严重地束缚了文人士大夫的思想,压抑着他们的精神。尽管理学影响着他们行为,但宋代的文人较好地处理了社会与个人、政治与人生、情与理等诸多矛盾,因此多坦荡而真实,虽有“人生如梦”、“为欢几何”的感叹,但内心仍不乏道义的担当,忠实于兼济天下的理想。

我们当前正在极力打造“品质生活”,这是政治昌明、社会进步的表现。但试看今日官场中人,即便是文化圈内人,也少了文化气息,多少人背负沉重的肉身,沦为物质的奴隶,得意轻狂、失意颓丧,少有君子坦荡磊落之气,这真是一个时代的缺憾,是精神与心灵的哀伤。“品质生活”所强调的,除了物质生活丰富之外,更强调提升文化层次,充盈文化精神,培养情趣。

3谈谈宋代文人对人生诗意消遣的“雅玩”

谈起宋代文人的精神生活,许多人顿生艳羡之情,认为那是一种平和优雅、含蓄蕴藉的诗意生活,“贵在适意耳”。

宋 佚名 《槐荫消夏图》在宋代,文人尽得时代之幸,朝廷“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士大夫治天下”的文官制度,使得他们有极高的政治和生活待遇,比上,不像魏晋文人须依附强权且命在旦夕,也不似乱离的唐末五代,须仰武人鼻息;比下,更不像明清文人那般动辄文字狱、血光之灾。宋代文人在实现人生理想与政治抱负的同时,还能满足个人的现实欲望,满足身体与灵魂的多层次需要,享受丰富醇美的人生乐趣。

除了优待文士、以儒立国的政治环境之外,哲学思潮的流变也为文人的价值和品质生活奠定了基础。儒、道、佛三教渐趋合一,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使士人精神振奋,热情参政;道家任自然、轻就去和佛家自我解脱的思想又使他们超然对待荣辱得失,不入“纵欲”与“禁欲”之极端,自如游走在情与理之间,使得他们保持着健全的人格。

宋 欧阳修 《致端明侍读尺牍》比如身为文坛盟主的欧阳修,“蓄道德而能文章”,人格风范令人钦敬,但他也流露出性情中多姿多彩的一面。他自称“曾间洛阳花下客”,也写有多首妩媚绮艳的词作,但绝非俗恶之词,抒发的是“幽微”之情,一种富闲愁。

宋 苏轼 《潇湘竹石图》再如大文豪苏轼,才情冠绝一时,心存理想与抱负,有志兴利除弊,在任也多有建树。后与当政者不合,频遭贬谪,仕途多舛,却也并不灰心绝望,而能于逆境中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从超迈的哲学高度俯视社会人生。

从他的词“此心安处是吾乡”、“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中即可领悟他通脱旷达的情怀。宋代园林宋代文人士大夫很多就是艺术家、不仅擅长诗词歌赋,而且精通绘画、音乐、书法,成就斐然,世所公认。

面对纷扰的外部世界,他们还多存隐逸之心,热衷园林艺术。当然,他们的隐逸并非躬耕田亩的野隐,而是注重心性的主体修炼,是一种道隐,不必高卧林泉、脱离尘世即或获得隐逸的乐趣。

即不放弃世俗之乐,又能不为外物所役,求取个体人格的独立与自由,守护和经营心灵深处那片只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使得文人生活显示出高中娴雅的气质,而不至沦为俗恶的官僚。

宋元 钱选 《卢仝烹茶图》就社会政治而言,宋代理学盛行,但当时的文人较好地处理了社会与个人、政治与人生、情与理等诸多问题,因此多坦荡而真实,虽有“人生如梦”、“为欢几何”的感叹,但内心仍不乏道义的担当,忠实于兼济天下的理想。

41浅述宋代文人的优逸生活对宋词繁荣的影响

日常生活是目前学术界和文化界关注讨论的热点后现代思潮对于传统哲学地位的解构,使得更多的学者将研究视点转向日常生活作为哲学范畴的日常生活,是指与人类本能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饮食男女、婚丧嫁娶、节俗交际等层面的生活日常生活与文学艺术属于不同的社会文化层面,但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日常生活的需求往往成为文学艺术创作的内在动力,促使文学艺术创作者感悟、加工、表达,以文学艺术形式来呈现生命本体的需求就唐宋词的发展历程而言,中唐以后,科举制度逐渐成熟,庶族地主阶级进入主流社会并对社会文化发挥出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中唐以后社会文化转型的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日常生活艺术化:游宴生活的兴起,歌舞表演成为宴饮生活的重要内容,歌妓“要索新词”,词人填词应歌成为文人宴饮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从而,文学创作活动与宴饮生活的结合日益紧密,文学世界与日常生活世界呈现出高度互渗的现象文学世界与日常生活世界互渗不仅表现在文学创作活动向日常生活的饮食行为中渗透,还表现在文学创作活动向交际行为、日常情感和节日活动渗透这一互渗的结果一方面形成了宴饮文学、礼俗文学、抒情文学和节日文学;另一方面,文学创作活动也成为了宴饮文化、礼俗文化、节日文化和情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文人生活的逐渐成熟,以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世界中的交际、节日庆典和男欢女爱等行为的模式化,文学创作活动就成为了他们日常生活中交往、言情、过节、饮酒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文人词在这样一种社会文化的背景之下兴起并逐渐走向繁荣从日常生活的层面加以考察,词的娱乐功能、抒情功能、社交功能都是词与日常生活高度互渗的结果;词在体制上、风格上的特点、词的发展演变都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歌舞佐酒和填词听歌为唐宋词兴盛的渊薮,文人的歌妓情结和歌妓对文人的谢娘心曲是花间范式确立的根本原因正因为词与文人的宴饮生活和情感生活的互渗,使得唐宋词在风格上形成了“词为艳科”的本色,并使得词在体制上表现出音乐性的特点就宋代而言,由于官吏选拔任用制度造成了官员的频繁转徙,从而形成了羁旅生活羁旅词的创作远离了酒筵歌席,歌妓舞姬,所以被漂洗了秾艳的脂粉气,表现出悲情雅化的特点由于唐宋社会文化特定的氛围,词被用于搭建日常生活中的交际桥梁大量的寿词和干谒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所以表现出喜庆、阿谀、千篇一律的特点总之,从日常生活入手来研究文学现象,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解析文学文化现象在社会文化学研究领域还是一次尝试,期待为文学文化学研究带来一点有意义的启示 宋词繁荣的原因: 宋词发展的几个阶段: 宋初是令词继续发展和长调勃兴的时期,晏、欧等词家主要承继南唐词风,柳宗则大力创作长调,扩大了词的容量 北宋后期为词的雅化时期柳永将词引向市井,引起文人雅士的不满苏轼进行了题材内容上的开拓,“以诗为词”;周邦彦则主要在艺术手法上去俗求雅,因而形成词坛的两个流派 南宋词风转变,爱国志士感于亡国之痛,以词抒发爱国思想与身世之感,趋于苏轼一路至辛弃疾,遂极大开拓了词的境界,影响巨大,形成辛派词人群体,豪放派得以确立 姜夔重音律,格调骚雅,宋金形势渐趋稳定之后,南宋后期词人大多以姜夔为宗,刻意追求音律谐和、韵味悠长和形式精美,导致宋词韵高和寡,无以为继 唐代皇帝的爱好与唐诗的兴盛 一般都认为盛唐是东方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它以气吞日月的磅礴声势、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刻意求新的独创精神,缔造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又一个光彩夺目的高峰,而唐诗无疑是这座文化高峰上的璀璨明珠唐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精华,蜚声四海,映照古今,其内容之广泛,体裁之多样,艺术之精湛,都是历代无法与之相比的若追溯唐诗的起源,应该说是魏晋以来文风不断转变发展的结果,但唐诗的繁荣又确实得益于唐代统治者的“导向”作用唐朝的皇帝,特别是前期的皇帝几乎都擅长诗赋,多有作品传世作为一代英主的唐太宗不但在政治上具备雄才大略,同时也是一位写诗高手虽然他的诗宫廷味较浓,但他的示范作用影响了他周围的文人学士,并进而影响了一个时代唐玄宗的祖母武则天与伯父唐中宗也都是诗人,他们倡导宴饮赋诗,群臣应制,有时一次多至百篇,那些不擅长作应制诗的大臣,便很难参与朝会到盛唐时期即玄宗、肃宗时期,也是唐诗最繁荣的时期,诗坛人才辈出,群星璀璨,风格各异,流派纷呈高适、王昌龄的边塞诗,王维、孟浩然的田园诗,更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终将唐诗推向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高峰 唐诗的繁荣,除皇帝爱好的原因外,也得益于诗歌在士子入仕中的导向作用唐以进士科取士,应试者必须长于作诗,而这也就成为士人们获取功名的正路,唐诗也因以诗赋取士而繁盛起来高宗时,进士科加试“杂文”(诗赋),是以诗文茂美者入选之始及至盛唐,诗赋取士更见推重,玄宗朝的进士及第或位极卿相者如张说、张嘉贞、张九龄等,都是精于诗赋的唐朝的文官几乎无一不是诗人,诗作数量之多实在惊人清康熙时曹寅辑。

5描写北宋社会繁荣的诗啊恩描写北宋社会繁荣的诗、亲们帮帮忙~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词从自然形胜和经济繁华两个角度真实地交错描绘出杭州的美景和民众的乐事这都市风情画,前所未有地展现出当时社会的太平气象,而为文人士大夫所激赏据说,金主就是因为看了这首词,向往“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西湖景色,而动了南下入侵的贪念。

关于端砚诗句

1 描写“端砚”的诗句有哪些

《谢人墨》

年代: 唐

作者: 齐己

珍重岁寒烟,携来路几千。只应真典诰,消得苦磨研。

正色浮端砚,精光动蜀笺。因君强濡染,舍此即忘筌。

毕履和惠端砚余以大歙砚报之佐以一诗》

年代: 宋

作者: 陈鉴之

履和惠端砚,玉质马肝色。

我有大砚卧蚕纹,元是新安龙尾石。

持以答佳贶,聊尔见此心。

极知不是双南金,未足报君绿绮琴。

我得履和砚,清润如履和。

天然粹德非琢磨,秋江印月平不波。

君刚甫砚,朴钝若刚甫。

不能轻捷随人后,默默寒窗守愚鲁。

端砚入手喜有余,展开古帖聊学书。

大砚知君不负渠,墨池飞出北溟鱼。

端砚

1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齐名。

2端砚(duān yàn)出产于唐代初期端州(今广东肇庆)。

3端砚的历史悠久,石质优良,雕刻精美。端砚、歙砚和洮砚,素来有"三大石质名砚"之美誉。

4端砚石出产在广东省肇庆市东部的烂柯山和肇庆市七星岩北面(西起小湘峡,东至鼎湖山)的北岭山一带,尤以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三地之砚石为最佳。

2 有关于端砚的说明文或诗歌吗

文房四宝,砚为其一。在中国所产的四大名砚中,尤以端砚最为称着。宋朝着名诗人张九成赋诗赞道:"端溪古砚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端砚的历史悠久,石质优良,雕刻精美。 有与端砚齐名的歙砚。

端砚石出产在肇庆市东部的烂柯山和肇庆市七星岩北面(西起小湘峡,东到鼎湖山)的北岭山一带,尤以老坑、麻子坑和宋坑三地之砚石为最佳。砚石多为青紫色、猪肝色、天青色,其上有凤眼、鹦哥眼者属上品,而眼中呈现出翠绿色者最为难得。无论是老坑砚石、麻于坑砚石,还是宋坑砚石,属佳品者,其上又多伴有冰纹、胭脂晕、马尾纹、金线纹,或单一纹路,或兼而有之,组合成一幅瑰丽多彩的画图。

端砚居中国四大名砚之首,更是不少人心头之结。端砚不但古来已十分名贵,更因几大名坑砚材枯竭,近年已所有名坑都已“封坑”,特别是老坑已封坑多年,无石可采,所有名坑:老坑、麻子坑、坑仔岩,梅花坑,宋坑等端砚身价日升,这些原料已经越来越珍贵。端砚之所以封坑,是因坑道闭塞、塌方和政府保护而封坑停采,砚资源越来越少了,现在销售的都是以前开采的砚石,卖一块就少一块了,故端砚之收藏价值越来越高,升值潜力越来越大。此其一。

端砚坊间做工很多品味不高,甚至俗不可耐,即使有方难得的好石,被庸工俗手一雕,令人痛恨不己,既爱其石,又实难接受收藏使用,此其二。因此,不少人孜孜以求,却难有佳遇,是为心结。

3 砚台的提什么诗句

砚亦称为研,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砚与笔、墨、纸合称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

汉代刘熙写的《释名》中解释:“砚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它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初期的砚,形态原始,是用一块小研石在一面磨平的石器上压墨丸研磨成墨汁。至汉时,砚上出现了雕刻,有石盖,下带足。魏晋至隋出现了圆形瓷砚,由三足而多足。箕形砚是唐代常见的砚式,形同簸箕,砚底一端落地,一端以足支撑。唐、宋时,砚台的造型更加多样化。

砚材的运用也极为广泛,其中以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洮州的洮河砚、山西绛县的澄泥砚最为突出,称“四大名砚”。

砚台历经秦汉、魏晋,至唐代起,各地相继发现适合制砚的石料,开始以石为主的砚台制作。其中采用广东端州的端石、安徽歙州的歙石及甘肃临洮的洮河石制作的砚台,被分别称作端砚、歙砚、洮河砚。史书将端、歙、临洮砚称作三大名砚。清末,又将山西的澄泥砚与端、歙、临洮,并列为中国四大名砚。也有人主张,以天然砚石雕制的鲁砚中的徐公石砚代替澄泥砚,合称四大名砚。

4 形容砚台的句子

七律 酬张枚大兄惠赠澄泥砚

君惠赠自情长,从此珍藏砚一方。

润泽澄泥濡紫笔,论交潘陆尽华章。

幸哉来日茶烹雪,误却初春锥处囊。

歌凤接舆知世运,北窗高卧任炎凉。

黄庭坚诗题澄泥砚

北宋时,大书法家黄庭坚与名人何书铭有隙。唐宋盛行墓志,何生前写好铭文,想让黄庭坚在其死后为其撰书,病危时嘱咐其子,把其珍藏多年的一块铜雀台瓦送给黄庭坚,待黄收下后再明其意。因三国时曹操建造铜雀台的瓦是用澄泥制作的,后人用来做砚不伤笔、不渗水、易发墨。至北宋传世甚少,当时文人雅士对此钟情有加。何书铭死后,其子遵父遗言而行,黄庭坚看到铜雀台瓦后,视若拱璧,欣然为何书铭写了墓志。后来黄庭坚把此瓦制成砚台,并为其作铭镌刻于砚背,其铭曰:

邺城宫殿已荒凉,

依旧山川半夕阳,

古瓦凿成今日砚,

待教人世写兴旺。

清乾隆御铭题刻诗文,山水,浮雕福寿龙纹澄泥砚砚身前端所刻文字内容为

清乾隆御铭臣董诰

幽人得天趣,

竹室在山间,

永怀当盛世,

所乐在人和

子瞻见许骊山澄泥砚

作者:苏辙 朝代:宋

长安新砚石同坚,不待书求遂许颁。岂必魏人胜近世,强推铜雀没骊山。寒煤舒卷开云叶,清露沾流发涕潸。早与封题寄书案,报君湘竹笔身斑。

次韵和子由欲得骊山澄泥砚

作者:苏轼

年代:宋朝\代

诗文:

举世争称邺瓦坚,一枚不换百金颁。

岂知好事王夫子,自采临潼绣领山。

经火尚含泉脉暖,吊秦应有泪痕潸。

封题寄去吾无用,近日従戎拟学班。

5 描写砚台的句子有哪些

1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 —— 清 · 郑板桥《沁园春·恨》

2一砚梨花雨 —— 宋 · 周晋《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3拂砚轻冰散,开尊绿酎浓 —— 唐 · 李商隐《乐游原》

4就砚旋研墨 —— 宋 · 晏几道《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5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 —— 唐 · 李白《冬日归旧山》

6砚水池先冻,窗风酒易消 —— 唐 · 温庭筠《雪二首》

7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 —— 唐 · 周贺《冬日山居思乡》

8杜陵折柳狂吟,砚波尚湿红衣露 —— 宋 · 吴文英《水龙吟·寿梅津》

9笔砚为辘轳,吟咏作縻绠 —— 唐 · 贾岛《戏赠友人》

10闲几砚中窥水浅,落花径里得泥香 —— 唐 · 郑谷《燕》

11几砚昔年游,于今成十秋 —— 宋 · 司马光《送龚章判官之卫州·新及第》

12看半砚蔷薇,满鞍杨柳 —— 宋 · 文天祥《齐天乐·庆湖北漕知鄂州李楼峰》

13透窗疑漏网,落砚似流泉 —— 唐 · 李远《咏壁鱼》

14觅得归来临几砚 —— 宋 · 李之仪《蝶恋花·为爱梅花如粉面》

15一池砚水太平洋 —— 现代 · 于右任《浣溪沙 寿张大千先生六十》

16清诗未就冰生砚 —— 宋 · 苏轼《蝶恋花·密州冬夜文安国席上作》

6 描写砚台的句子有谁知道一些赏砚台的诗词,句子

江城子(饯黄魁)

朝代:宋代

作者:洪适

当年提笔上词坛。琢琅玕。涌波澜。晁董声名,一日满人间。底事远烦骐骥足,梅岭外,砚台边。

元戎倾盖有余欢。酒杯宽。语离难。只恐江边,明日起青翰。暂去平分风与月,迎细札,步金銮。

偶诗五首

朝代:唐代

作者:司空图

闲韵虽高不炫才,偶抛猿鸟乍归来。

夕阳照个新红叶,似要题诗落砚台。

芙蓉骚客空留怨,芍药诗家只寄情。

谁似天才李山甫,牡丹属思亦纵横。

贤豪出处尽沉吟,白日高悬只照心。

一掬信陵坟上土,便如碣石累千金。

声貌由来固绝伦,今朝共许占残春。

当歌莫怪频垂泪,得地翻惭早失身。

中宵茶鼎沸时惊,正是寒窗竹雪明。

甘得寂寥能到老,一生心地亦应平。

7 形容“砚台”的句子有哪些

形容“砚台”的句子如下: 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 清 · 郑板桥《沁园春·恨》一砚梨花雨 —— 宋 · 周晋《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拂砚轻冰散,开尊绿酎浓 —— 唐 · 李商隐《乐游原》就砚旋研墨 —— 宋 · 晏几道《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 —— 唐 · 李白《冬日归旧山》砚水池先冻,窗风酒易消 —— 唐 · 温庭筠《雪二首》笔砚为辘轳,吟咏作縻绠 —— 唐 · 贾岛《戏赠友人》闲几砚中窥水浅,落花径里得泥香 —— 唐 · 郑谷《燕》几砚昔年游,于今成十秋 —— 宋 · 司马光《送龚章判官之卫州·新及第》看半砚蔷薇,满鞍杨柳 —— 宋 · 文天祥《齐天乐·庆湖北漕知鄂州李楼峰》。

关于“北宋有哪些写过用煤的诗词?”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nmgx.cn/zhishi/28006.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