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王守仁的诗歌(王阳明大彻大悟的诗有哪些-)

王守仁的诗歌(王阳明大彻大悟的诗有哪些-)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5-21    点击:  165 次

王守仁的诗歌

网上有关“王守仁的诗歌”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王阳明大彻大悟的诗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王新建守仁四十七首

化城寺(归越作)

化城高处万山深,楼阁凭空上界侵。

天外清秋度明月,人间微雨结轻阴。

钵龙浮处云生座,岩虎归时风满林。

最爱山僧能好事,夜堂灯火伴孤吟。

忆龙泉山(京师作)

我爱龙泉寺,寺僧颇疏野。

尽日坐井栏,有时卧松下。

一夕别山云,三年走车马。

愧杀岩下泉,朝夕自清泻。

忆诸弟

久别龙山云,时梦龙山雨。

觉来枕簟凉,诸弟在何许。

终年走风尘,何似山中住。

百岁如转蓬,拂衣从此去。

因雨和杜韵(赴龙场作)

晚堂疏雨暗柴门,忽入残荷泻石盆。

万里沧江生白发,几人灯火坐黄昏。

客途最觉秋先到,荒径谁怜菊尚存。

却忆故园耕钓处,短蓑长笛下江村。

移居胜果寺

江上但知山色好,峰回始见寺门开。

半空虚阁有云住,六月深松无暑来。

病肺正思移枕簟,洗心兼得远尘埃。

富春只尺烟涛外,时倚层霞望钓台。

宿萍乡武云观

晓行山径树高低,雨后春泥没马蹄。

翠色拖云开叠嶂,寒声隔竹隐晴溪。

已闻南去艰舟楫,漫忆东归阻杖藜。

夜宿仙家见明月,清光还似鉴湖西。

夜宿宣风馆

山石崎岖古辙痕,沙溪马渡水犹浑。

夕阳归鸟投深麓,烟火行人望远村。

天际浮云生白发,林间孤月坐黄昏。

越南冀北俱千里,正恐春愁入夜魂。

罗旧驿(居夷作)

客行日日万峰头,山水南来亦胜游。

布谷鸟啼村雨暗,刺桐花暝石溪幽。

蛮烟喜过青杨瘴,乡思愁经芳杜洲。

身在夜郎家万里,五云天北是神州。

沅水驿

辰阳南望接沅州,碧树林中古驿楼。

远客日怜风土异,空山惟见瘴云浮。

耶溪有信从谁问,楚水无情只自流。

却幸此身如野鹤,人间随地可淹留。

兴隆卫书壁

山城高下见楼台,野戍参差暮角催。

贵竹路从峰顶入,夜郎人自日边来。

莺花夹道惊春老,雉堞连云向晚开。

尺素屡题还屡掷,衡阳那有雁飞回。

始得东洞遂改为阳明小洞天(三首)

古洞瑀荒僻,虚设疑相待。

披莱历风磴,移居喜幽垲。

营炊就岩窦,放榻依石垒。

穹窒旋薰塞,阿坎仍扫洒。

卷帙漫堆列,樽壶动光彩。

夷居信何陋,恬淡意方在。

岂不桑梓怀,素位聊无悔。

童仆自相语,洞居颇不恶。

人力免结构,天巧谢雕凿。

清泉傍厨下,翠雾还成幕。

我辈日嬉偃,主人自愉乐。

虽无棨戟荣,且远尘嚣目舌。

但恐霜雪凝,云深衣絮薄。

我闻莞尔笑,周虑愧尔言。

上古处巢窟,杯饮皆污樽。

沍极阳内伏,石穴多冬暄。

豹隐文始泽,龙蛰身乃存。

岂无数尺榱,轻裘吾不温。

邈矣箪瓢子,此心期与论。

谪居粮绝请学于农将田南山永言寄怀

谪居屡在陈,从者有愠见。

山荒聊可田,钱矰还易办。

夷俗多火耕,放习亦颇便。

及兹春未深,数亩犹足佃。

岂徒实口腹,且以理荒宴。

遗穗及鸟雀,贫寡发余羡。

持耒在明晨,山寒易霜霰。

龙冈新构(二首)

谪居聊假息,荒秽亦须治。

凿惸杂林条,小构自成趣。

开窗入远峰,架扉出深树。

墟寨俯逶迤,竹木互蒙翳。

畦蔬稍溉锄,花药颇薙莳。

宴适岂专予,来者得同憩。

轮奂匪致美,毋令易倾敝。

营茅乘田隙,洽旬称苟完。

初心待风雨,落成还美观。

锄荒既开径,拓樊亦理园。

低檐避松偃,疏土行竹根。

勿剪墙下棘,束列因可藩。

莫撷林间萝,蒙茏覆云轩。

素昧农圃学,因兹得深论。

毋为轻鄙事,吾道固斯存。

龙潭夜坐(滁州作)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别希颜

后会难期别未轻,莫辞行李滞江城。

且留南国春山兴,共听西堂夜雨声。

归路终知云外去,晴湖想见镜中行。

为寻洞里幽栖处,还有峰头双鹤鸣。

登凭虚阁和石少宰韵(南京作)

山阁新春负一登,酒边孤兴晚堪乘。

松间鸣瑟惊栖鹤,竹里茶烟起定僧。

望远每来成久坐,伤时有涕恨无能。

峰头见说连阊阖,几欲排云尚未曾。

题王实夫画

随处山泉着草庐,底须松竹偃柴扉。

天涯游子何曾出,画里孤帆未是归。

小酉诸峰开夕照,虎溪春寺入烟霏。

他年还向辰阳望,却忆题诗在翠微。

赠潘给事

五月沧浪濯足归,正堪荷叶制初衣。

甲非乙是君休问,酉水辰山志未违。

沙鸟不须疑雀舫,江云先为扫鱼矶。

武陵溪壑犹深僻,莫更移家入翠微。

登阅江楼

绝顶楼荒旧有名,高皇曾此驻龙旌。

险存道德虚天堑,守在蛮夷岂石城。

山色古今余王气,江流天地变秋声。

登临授简谁能赋,千古新亭一怆情。

用实夫韵

诗从雪后吟偏好,酒向山中味转佳。

岩瀑随风杂钟磬,水花如雨落袈裟。

喜雨(南赣作)

吹角峰头晓散军,横空万骑下氤氲。

前旌已贺洗兵雨,飞鸟犹惊卷阵云。

南亩渐欣农事动,东山休共凯歌闻。

正思锋镝堪挥泪,一战功成未足云。

闻曰仁买田霅上携同志待予归(二首)

见说相携霅上耕,连蓑应已出乌程。

荒畲初垦功须倍,秋熟虽微税亦轻。

雨后湖舠兼学钓,饷余堤树合闲行。

山人久有归农兴,犹向千峰夜度兵。

月色高林坐夜沉,此时何限故园心。

山中古洞阴萝合,江上孤舟春水生。

百战自知非旧学,三驱犹愧失前禽。

归期久负云门伴,独向幽溪雪后寻。

书草萍驿(二首)

(九月献俘北上,驻草萍,时已暮,忽传王师已及徐淮,遂乘夜速发,次壁间韵纪之。)

一战功成未足奇,亲征消息尚堪危。

边烽西北方传警,民力东南已尽疲。

万里秋风嘶甲马,千山斜日度旌旗。

小臣何尔驱驰急,欲请回銮罢六师。

千里风尘一剑当,万山秋色送归航。

堂垂双白虚频疏,门已三过有底忙。

羽檄西来秋黯黯,关河北望夜苍苍。

自嗟力尽螳螂臂,此日回天在庙堂。

三山晚眺

南望长沙杳霭中,鹅羊只在暮云东。

天高双橹哀明月,江阔千帆舞逆风。

花暗渐惊春事晚,水流应与客愁穷。

北飞亦有衡阳雁,上苑封书未易通。

九华山下夜泊

维舟谷口傍烟霏,共说前冈石径微。

竹杖穿云寻寺去,藤匡采药带花归。

诸生晚佩联芳杜,野老春霞缀衲衣。

风咏不须沂水上,碧山明月更清辉。

舟夜

随处看山一叶舟,夜深霜月亦兼愁。

翠华此际游何地,昼角中宵起戍楼。

甲马尚屯淮海北,旌旗初放楚江头。

洪涛滚滚乘风势,容易开帆不易收。

蟂矶次草泉心刘石门韵

中流片石倚孤雄,下有冯夷百尺宫。

滟滪西蟠浑失地,长江东去正无穷。

徒闻吴女埋香玉,惟见沙鸥乱雪风。

往事凄微何足问,永安宫阙草莱中。

江上孤臣一片心,几经漂没水痕深。

极怜撑住即从古,正恐崩颓或自今。

藓蚀秋螺残老翠,蟂鸣春雨落空音。

好携双鹤矶头坐,明月中宵一朗吟。

元日雾

元日昏昏雾塞空,出门咫尺误西东。

人多失足投坑堑,我亦停车泣路穷。

欲斩蚩尤开白日,还排阊阖拜重瞳。

小臣漫有澄清志,安得扶摇万里风。

二日雨

昨朝阴雾埋元日,向晓寒云迸雨声。

莫道人为无感召,从来天意亦分明。

安危他日须周勃,痛哭当年笑贾生。

坐对残灯愁彻夜,静听晨鼓报新晴。

丰城阻风

(前岁遇难于此,得北风幸免。)

北风休叹北船穷,此地曾经拜北风。

句践敢忘尝胆地,齐威长忆射钩功。

桥边黄石机先授,海上陶朱意颇同。

况是倚门衰白甚,岁寒茅屋万山中。

春日游齐山寺用杜牧之韵

倦鸟投枝已乱飞,林间暝色渐霏微。

春山日暮成孤坐,游子天涯正忆归。

古洞湿云含宿雨,碧溪明月弄清晖。

桃花不管人间事,只笑山人未拂衣。

重游开元寺戏题壁

中丞不解了公事,到处看山复寻寺。

尚为妻奴守俸钱,至今未得休官去。

三月开元两度来,寺僧倦客门未开。

山灵似嫌俗士驾,溪风拦路吹人回。

君不见富贵中人如中酒,折腰解酲须五斗。

未妨适意山水间,浮名于我亦何有。

谒伏波庙

楼船金鼓宿乌蛮,鱼丽群舟夜上滩。

月绕旌旗千嶂静,风传铃柝九溪寒。

荒夷未必先声服,神武由来不杀难。

想见虞廷新气象,两阶干羽五云端。

王阳明大彻大悟的诗有哪些?

正德二年初夏,时年36岁的王阳明被贬谪到贵州龙场驿站当驿丞。行至钱塘江,遇刘瑾所派锦衣卫刺客的追杀,急中生智,留下了两首《绝命诗》,并置衣冠于岸侧,托言投江,爬上商船出海,金蝉脱壳,才躲过一劫。

绝命诗一:

学道无成岁月虚,

天乎至此欲何如?

生曾许国惭无补,

死不忘亲恨不余;

自信孤忠悬日月,

岂论遗骨葬江鱼。

百年臣子悲何极?

日夜潮声泣子胥。

翻译:时间飞逝,现在我在却学业上一无所成,

老天这么做是为什么?

生前想报效祖国,现在深感惭愧无法补救。

现在要死了,想起双亲,感到无比的愤恨。

曾经自信满满一片忠心可比日月,

现在却要葬身鱼腹。

这对于臣子来说是多么悲惨的事情,

这日夜的潮声是在哭诉伍子胥吧?

绝命诗二:

敢将世道一身担,

显被生刑万死甘。

满腹文章宁有用,

百年臣子独无惭。

涓流裨海今真见,

片雪填沟旧齿谈。

昔代衣冠谁上品,

状元门第好奇男。

翻译:敢担当社会的责任,

即使粉身碎骨也心甘情愿。

这满腹的文章有什么用?

臣子做到这样也不用惭愧。

河流大海现在依旧在,

雪花却只能停留在人的交谈中。

过去哪个人品德高尚,

状元家里有个好男儿。

王阳明的诗

啾啾吟

王守仁?〔明代〕

知者不惑仁不忧,君胡戚戚眉双愁?信步行来皆坦道,凭天判下非人谋。

用之则行舍即休,此身浩荡浮虚舟。丈夫落落掀天地,岂顾束缚如穷囚。

千金之珠弹鸟雀,掘土何烦用镯镂?君不见东家老翁防虎患,虎夜入室衔其头?

西家儿童不识虎,报竿驱虎如驱牛。痴人惩噎遂废食,愚者畏溺先自投。

人生达命自洒落,忧谗避毁徒啾啾。

这首诗奇异,是因为其中“君不见东家老翁防虎患,虎夜入室衔其头?西家儿童不识虎,执竿驱虎如驱牛”一句,害怕老虎、防范虎患的东家老翁被老虎入室咬掉衔走了头,不知老虎是什么东西有多么厉害的西家小孩,却像赶牛一样拿竹竿赶走了老虎,这种奇特的想象力和表达方式像极了庄子,怎么看都不像王阳明所说。

老翁的寓言好理解,正如《淮南子》中所说,“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隐含着聪明反被聪明误、人算不如天算的实质。

儿童的寓言很多人都觉得是痴人说梦异想天开,怎么可能这样就赶走了老虎?殊不知正如俗话所说,“无知者无畏”、“初生牛犊不怕虎”,这样的人身上是有着一种气场的,见惯了看见自己就惊恐奔逃之气息状态的老虎,碰见这样的主儿完全可能被唬住。

柳宗元《黔之驴》中互相没见过的驴子和老虎,驴子不怕老虎,老虎还以为驴子是神物,就是生动的例子。

王阳明的诗有《蔽月山房》。

《蔽月山房》原诗: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原文解释是:山离得近,月亮离得远,就有人说山比月亮大;如果有人眼光开阔长远,便会发现不仅只是山高,而且月亮更为广阔。

一种思考,一种见识,年纪十二岁的儿童竟有如此意识,令人景仰,更为以后的思考呼应。其中“山高月更阔”更表示虽有想法,却知现实,山于月是小,但与我却很高大,与后来的“知行合一”也有预见,或许当年的王守仁没有想很多,但这不是为后人读诗的意识。

《蔽月山房》的作者:

王阳明原名叫王守仁。王守仁,幼名云,字伯安,谥文成,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封侯爵。

中国明朝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和书法家,后人归纳称其为“四大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平定宁王朱宸濠之乱,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封“先儒”,奉祀孔庙东庑第58位,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代表作品:《王阳明全集》、《传习录》、《大学问》。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蔽月山房



王守仁的七言律诗《登大伾山诗》赏析

《登大伾山诗》

 明王守仁

 晓披烟雾入青峦,山寺疏钟万木寒。

 千古河流成沃野,几年沙势自风湍。

 水穿石甲龙鳞动,日绕峰头佛顶宽。

 宫阙五云天北极,高秋更上九霄看。

  赏析

 王守仁虽善书法,但正如明代书画家徐渭所说:“古人论右军(指王羲之)以书掩人,新建先生(指守仁)乃不然,以人掩其书。”说由于王守仁其他方面的名气太大了,结果把他的善书之名掩盖掉了。《登大伾山诗》虽是王守仁早年诗作,但是从书法价值和文学价值两方面来看,不愧为“诗书双璧”。

 作者写诗的时间正如诗碑上落款,是“己未仲秋朔”。仲秋即秋天的第二个月,八月。八月初一这天,刚拂晓,诗人就和二三友人朝大伾山迤逦而来,诗人年轻体健,公务之余,早已对大伾山这座“禹贡”名山向往已久。大伾山方圆广袤,古木参天,是一个幽僻的隐居之处,因此诗人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披荆斩棘,穿云破雾,大有游仙之感。“晓披烟雾入青峦,山寺疏钟万木寒”两句描写诗人登山左键所感。白色的晨雾笼罩着碧绿的山峦,若隐若现,远远望去感觉很近,走起来却很远。山中深处的寺庙传出悠扬的钟声,作者形容钟声为“疏”,可见钟声是时有时无的,断断续续,回音不绝,更加表现出钟声的厚重与悠长,十分形象。这两句以动衬静,动静有致,使人真切地感受到深秋大伾山的幽静深邃,寒意浓浓,烟与树、山与人、声音与色彩,虚实相生,妙趣横生。

扩展阅读:王守仁的思想

 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根据王守仁一生中的经历,其受到道家的影响明显多于佛家,但其终究不离儒学本质,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阳明学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后传于日本,对日本及东亚都有较大影响。

  扩展阅读:王守仁的人物评价

 朱载垕:两肩正气,一代伟人,具拨乱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功高不赏,朕甚悯焉!因念勋贤,重申盟誓。

 徐渭:王羲之‘以书掩其人’,王守仁则‘以人掩其书’。

 朱彝尊:诗笔清婉,书法尤通神,足为临池之模范。

 李贽:阳明先生在江西与孙、许同时,则为江西三忠臣。先生又与胡端敏、孙忠烈同举乡荐,曾闻夜半时有巨人文场东西立,大言曰:“三人好作事!”已忽不见,则在浙江又为三大人矣。且夫古之立大功者亦诚多有,但未有旬日之间不待请兵请粮而即擒反者,此唯先生能之。然古今亦未有失一朝廷即时有一朝廷,若不见有朝廷为胡虏所留者。举朝晏然,三边晏然,大同城不得入,居庸城不得入,即至通州城下亦如无有,此则于少保之勋千载所不可诬也。若英宗北狩,杨善徒手片言单词,欢喜也先,遂令也先即时遣人随善护送上皇来归。以余观之,古唯厮养卒,今仅有杨善耳。吁!以善视养卒,则养卒又不足言矣。此皆今古大功,未易指屈,则先生与于与杨又为千古三大功臣焉者也。呜呼!天生先生岂易也耶!在江西为三大忠,在浙江为三大人,在今古为三大功,而况理学又足继孔圣之统者哉?

 张岱: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

 沈德符:惟王文成以理学建安壤,遂开国封,固书生之希固书生之希构矣乃知王文成真天植异禀,其用兵几同韩、白(韩信、白起),而见罗亦以良知余唾,妄希茅土,且兼十哲三良而有之,亦不知量矣。

 黄宗羲:王阳明可谓‘震霆启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来,未有若此深切着明者也。

 黄景昉:王新建(守仁)能用度外人,收罗甚富,如致仕县丞、捕盗老人、报效生员、儒士、义官、义民、杀手、打手等,皆在笼络奔走中,即土目亦为心死。大都眼高襟豁,从学问澄彻来。

 魏禧:阳明先生以道德之事功,为三百年一人。

 

王守仁《元夕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元夕二首原文: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月傍苑楼灯影暗,风传阁道马蹄回。炎荒万里频回首,羌笛三更谩自哀。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

元夕二首翻译及注释

翻译 故园的今天正是元宵节,我却在荒村独坐寂寞冷清。好在有剩下的经书可以作伴,也高兴没有车马经过相邀出游。春天到来时草阁的梅花率先开放,月亮照着空旷的庭院积雪尚未消溶。此时余姚家里的厅堂上灯火通明兄第们都来了,父母也一定思念我独自一人在遥远的地方。

去年的今天还住在京城,元宵节的铜鼓声隐约如滚地的雷响。月儿依傍着苑楼灯影暗淡,风中传来阁道上来回的马蹄声。在万里炎荒之地频频回首往事,夜深时听见百姓的笛声使人徒自悲哀。还记得先朝许多快乐的事情,孝宗皇帝曾经为两宫开禁。

注释 1虚庭:空空的庭院。2花灯:即灯花。诸弟:指在余姚家乡的兄弟。3重闱:父母居室。4卧燕台:住在京城。燕台,指燕京。5隐地雷:隐隐的雷声。6阁道:古宫苑中架木通车的复道。7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此处借指龙场苗族百姓吹奏的乐器。8孝皇:指 明朝 的孝宗皇帝。

元夕二首简析

 每逢佳节倍思亲,元霄之夜,诗人自然是要怀念亲人的,而在这种时候,远离亲人的游子更会感到寂寞冷清,回忆往事也是十分自然的了。作者把这种感受如实写来,更加显得真挚、深沉。 诗词作品: 元夕二首 诗词作者: 明代 王守仁 诗词归类: 元宵节、怀念、亲人、组诗

王阳明大彻大悟的诗有哪些

啾啾吟

王守仁〔明代〕

知者不惑仁不忧,君胡戚戚眉双愁?信步行来皆坦道,凭天判下非人谋。

用之则行舍即休,此身浩荡浮虚舟。丈夫落落掀天地,岂顾束缚如穷囚。

千金之珠弹鸟雀,掘土何烦用镯镂?君不见东家老翁防虎患,虎夜入室衔其头?

西家儿童不识虎,报竿驱虎如驱牛。痴人惩噎遂废食,愚者畏溺先自投。

人生达命自洒落,忧谗避毁徒啾啾。

这首诗奇异,是因为其中“君不见东家老翁防虎患,虎夜入室衔其头?西家儿童不识虎,执竿驱虎如驱牛”一句,害怕老虎、防范虎患的东家老翁被老虎入室咬掉衔走了头,不知老虎是什么东西有多么厉害的西家小孩,却像赶牛一样拿竹竿赶走了老虎,这种奇特的想象力和表达方式像极了庄子,怎么看都不像王阳明所说。

老翁的寓言好理解,正如《淮南子》中所说,“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隐含着聪明反被聪明误、人算不如天算的实质。

儿童的寓言很多人都觉得是痴人说梦异想天开,怎么可能这样就赶走了老虎?殊不知正如俗话所说,“无知者无畏”、“初生牛犊不怕虎”,这样的人身上是有着一种气场的,见惯了看见自己就惊恐奔逃之气息状态的老虎,碰见这样的主儿完全可能被唬住。

柳宗元《黔之驴》中互相没见过的驴子和老虎,驴子不怕老虎,老虎还以为驴子是神物,就是生动的例子。

关于“王守仁的诗歌”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nmgx.cn/zhishi/23214.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