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风·秦风·蒹葭》诗词赏析(诗名里带蒹葭字的诗词有哪些)
-
《诗经·风·秦风·蒹葭》诗词赏析
网上有关“《诗经·风·秦风·蒹葭》诗词赏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诗名里带蒹葭字的诗词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诗经·风·秦风·蒹葭》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qī),白露未晞(xī)。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赏析
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然而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好诗都能创造意境。意境是一种格局、一种结构,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备相似格局、类同结构的异质事物的性能。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但跟《诗经》中多数诗内容往往比较具体实在不同,此诗并没有具体的事件与场景,甚至连“伊人”的性别都难以确指。上述两种理解也许当初是有根据的,但这些根据或者没有留存下来,或者不足以服人,因而他们的结论也就让人怀疑了。
现代大多数学者都把它看作是一首爱情诗,先以苍苍的蒹葭起兴,再写男子追求意中人,所追的人在何方?在茂密的蒹葭丛里,似见非见,时隐时现。这首诗用反复重章来表现悬念迭起。“苍苍”、“萋萋”、“采采”近义;白露“未霜”“未晞”、“未已”,内容也差不多。总之,这首诗的重章整齐、浅显,读起来节奏明快、动听。
点评
《诗经通论》云:“此自是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诗."
诗名里带蒹葭字的诗词有哪些
《蒹葭》是秦国民歌、情诗,是诗经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它的主要特点,集中体现在事实虚化、意象空灵、整体象征这紧密相关的三个方面.
相关成语:秋水伊人,在水一方
许浑在他的《咸阳城东楼》的诗句中也提到过“蒹葭”这个词 作品名称《咸阳城东楼》 作品别名《咸阳城西楼晚眺》 创作年代晚唐 作者姓名许浑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原文 咸阳城东楼①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②. 溪云初起日沉阁③,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④. 行人莫问当年事⑤,故国东来渭水流。
吴文英《踏莎行》中的“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愁怨”.
宋玉《九辩》中的一段描写:“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兮收潦而水清;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这里通过对秋天的气象和草木摇落的情状的描写,制造一种肃杀的气氛,表达了诗人悲凉凄苦的心情.
《古诗十九首》中《西北有高楼》的发端,赋中见兴、以景托情的写法,也沿用了《蒹葭》诗的笔法.
曹丕,从本诗中化出了“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诗句.
孟郊《古别离》“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古诗欣赏
1、 《鹧鸪天·秋入蒹葭小雁行》
宋·苏庠
2+
秋入蒹葭小雁行。参差飞堕水云乡。直须银甲供春笋,且滴糟床覆羽觞。...
2、 《蒹葭》爱情诗
先秦·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
3、 《蒹葭》
唐·杜甫
摧折不自守,秋风吹若何。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沉波。体弱春风早,丛长...
4、 《水龙吟·露寒烟冷蒹葭老》
宋·苏轼
露寒烟冷兼葭老,天外征鸿寥唳。银河秋晚,长门灯悄,一声初至。应念...
5、 《菩萨蛮·蒹葭风外烟笼柳》
宋·米芾
蒹葭风外烟笼柳。数叠遥山眉黛秀。微雨过江来。烦襟为一开。沙边临望...
6、 《菩萨蛮·平波不尽蒹葭远》
宋·叶梦得
平波不尽蒹葭远。清霜半落沙痕浅。烟树晚微茫。孤鸿下夕阳。 ...
7、 《菩萨蛮·西风转柂蒹葭浦》
宋·赵长卿
西风转柂蒹葭浦。客愁生怕秋阑雨。衾冷梦魂惊。声声滴到明。不眠敧枕...
8、 《菩萨蛮·烟汀一抹蒹葭渚》
宋·刘学箕
烟汀一抹蒹葭渚。风亭两下荷花浦。月色漾波浮。波流月自留。若耶溪上...
9、 《念奴娇·白尽蒹葭》
宋·阳枋
白尽蒹葭,蓑从蒲柳,我只松筠节。君民尧舜,老翁揩眼勋业。 ...
10、《蒹葭》
宋·李兼
蒹葭漫漫秋风多,陂池水落枯苇柯。青山断处落日下,欸乃一声渔子
分类: 艺术 >> 诗词歌赋
问题描述:
我想要一篇关于<诗经>里面<蒹葭>这首诗词的欣赏 就是那首: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诗三百字就够了 可以发到我的邮箱***********@163 也可以在这里写给我
解析: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在人们四季轮回的生活里,有一个季节常让人感怀不已,有一种思绪总在不经意间掠过我们文学浸染的心田,那就是寄寓文人伤感情怀的——秋季。
没有比秋天更能让文人心神摇荡的季节了,“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秋风、秋雨、秋叶、秋情,多少情感在萧瑟秋意中化为漫天飞舞的诗语,这其中就有《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深秋的景色自有一份不能割舍的悠远与悲怆。在这样的季节里,独行于佳人不再的芳草地时,物是人非的感伤自是难免。远望的时候,只见曾经的水边留下一缕“伊人”依稀的身影。“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总被无情恼。”但不管如何,多情总比无情好,只要心中有情,追逐着便是一种无边的幸福。“所谓伊人”不管在水何方,“溯洄从之”“溯游从之”都是心甘情愿的向往。想着念着从前的美好,思着恋着曾经的欢笑,把一切艰难险阻视若等闲,在追逐爱情的秋天里尽情放飞自己无拘的心结,于是,一份充实便悄悄的在心中自由地绽放。也许,这是一份无人知晓的牵挂,但真实的爱情并不限于当面的表达;也许这是一场没有结局的守候,然而心灵的呼唤已经昭示着真情无价。忧伤并不全都是一种痛,朦胧的水边自有甜蜜的回想。“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很多时候,对爱情的渴望只是一种心意的自然流泻,没有语言可以真切表达。
拥有着是幸福的,追寻着是诗意的。在人的一生中,很多东西是可望而不可求的。不必执著于佳人在怀的唯一期待,也许,在“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忧伤里,你就在不经意间悟出了爱情的真义。
心洒天地,情随境飘,朦胧之韵,云淡天高。
《蒹葭》运用什么表现手法?
运用了赋比兴。
诗每章的头两句都是以秋景起兴,引出正文。它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
“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
《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作者无名氏。全诗三章,每章八句。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全诗(节选)如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译文如下: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这首诗是为追求心中思慕之人而不可得而作。陈子展《诗三百解题》说:“《蒹葭》一诗,无疑地是诗人想见一个人而竟不得见之作。这一个人是谁呢?他是知周礼的故都遗老呢,还是思宗周、念故主的西周旧臣呢?解说纷歧,难以判定。
“在水一方”,可望难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徊从之,道阻且长”的困境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人们可能经常受到从追求的兴奋。
到受阻的烦恼、再到失落的惆怅这一完整情感流的洗礼,更可能常常受到逆流奋战多痛苦或顺流而下空欢喜的情感冲击;读者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爱情的境遇和唤起爱情的体验,也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理想、事业、前途诸多方面的境遇和唤起诸多方面的人生体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风·秦风·蒹葭
蒹葭翻译全文赏析
《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全诗三章,每章八句。接下来分享蒹葭翻译全文赏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国风·秦风·蒹葭》翻译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国风·秦风·蒹葭》赏析《国风·秦风·蒹葭》。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只知道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河水的另外一边。
以下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这种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章叠唱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具体到此诗,这种改动都是在韵脚上——首章“苍、霜、方、长、央”属阳部韵,次章“凄、唏、湄、跻、坻”属脂微合韵,三章“采、已、涣、右、浊”属之部韵——如此而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给人的感觉是:变化之中又包涵了稳定。同时,这种改动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如“白露为霜”“白露未唏”“白露未已”——夜间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气温升高而融为露水,露水在阳光照射下蒸发——表明了时间的延续。
关于“《诗经·风·秦风·蒹葭》诗词赏析”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nmgx.cn/zhishi/20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