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神女赋的原文是什么?(关于巫峡神女峰的诗句)

神女赋的原文是什么?(关于巫峡神女峰的诗句)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5-03    点击:  460 次

神女赋的原文是什么?

网上有关“神女赋的原文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于巫峡神女峰的诗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神女赋》为楚辞名家宋玉所作,紧承《高唐赋》而来,由梦遇巫山神女,进入对其“夺人目精”之美的刻画,再写神女拒绝楚襄王,是描写美女的名篇。

《神女赋》中之神女是一位美丽圣洁的仙姝,温婉娴雅,举止高贵,美艳无双。楚襄王(一说宋玉)苦苦追求神女,然而神女高贵绝伦,只可神交,不可亵渎,“欢情未接,将辞而去”,使楚王陷于回肠伤气之中,更衬出神女之美丽、高贵与神秘。

此前《高唐赋》写神女与楚之先王交合以促进楚国谷物丰收、人口繁衍,国家强盛的原始宗教神话观念。 而《神女赋》中神女拒绝与梦主交合,乃本赋深刻寓意之所在。

神女面对楚襄王(一说宋玉)时表现出来的哀叹与忧伤,以及弃之不忍、近之不甘的复杂心态,一方面体现了古代人民对于贞操的认知,同时巫山神女的行为既包含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否定情绪,又寄寓着对楚国现状与前途的忧患意识和感伤情绪。因而,《高唐》《神女》赋显然是在借遇合神女之事委婉批评楚襄王的昏庸无能和无所作为,旨在表达自己伤时忧国的感伤情绪,并以忧患意识警省襄王,劝其效法楚国先君,“思万方,忧国害,开贤圣,辅不逮”,励精图治,振兴楚邦。

赏析

《神女赋》接着《高唐赋》而来。《高唐赋》的迟回荡漾之笔,似乎在牵惹楚襄王乃致读者对巫山神女的怀想之情,只是到了《神女赋》,这位隐身云烟、姗姗不临的美丽女神才终于在作者笔下翩然现形。但作者并没有因让她与早就心驰神往的楚襄王相遇,却幽幽显现在他的侍臣宋玉“梦”中,这是颇耐人寻味的。

此赋序文叙说的是宋玉和神女相遇。开笔写的格外迷离。先以宋玉的神情恍惚、纷纷扰扰为神女降临造境,未入梦已扰人心神,然后才是女神现身,仍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朦胧感觉,继写宋玉梦境又历历如画地重现。这一节叙说文字扑朔变化,一波三折,显示出作者行文上的腾挪纵收之妙。

这段序文,由于版本不同,“王”“玉”互讹,梦遇神女的究竟是宋玉还是楚王,自宋以来一直存有争议。这里暂依清人胡克家《文选考异》之说,考订为宋玉梦遇神女。

序文大意是说:宋玉跟着楚襄王游云梦,宋玉给楚襄王讲了巫山神女的故事,并为他作了《高唐赋》之后,当夜宋玉果然梦见神女了。第二天他把他梦见的神女的形象描述给楚襄王听,楚襄王叫宋玉用赋的形式把他梦中的情景描写一番,宋玉照办了。和《高唐赋》一样,这段散文小序也非常精彩。它描写宋玉作梦的情景说:“晡夕之后,精神悦忽,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目色仿佛,若有所喜”了,这恰如今天人们开玩笑所说的“第六感觉”。宋玉对楚王描述神女的形态说:“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须臾之间,美貌横生。晔兮如华,温乎如莹。五色并驰,不可殚形。详而视之,夺人目精。”这里突出地描写了神女的精神气质,她是那样地神采焕发,摄人魂魄。她作用于人们的,不仅是视觉的痴迷,而是整个灵魂的震颤。接着楚王又描写神女的装束与身段说:“其盛饰也,则罗纨绮缋盛文章,极服妙采照万方。振绣衣,被袿裳,秾不短,纤不长,步裔裔兮曜殿堂。忽兮改容,婉若游龙乘云翔。”这里不仅形象描写得生动传神。而且句法错落,韵节浏亮,读起来有一种音乐美。其中“白日初出照屋梁”、“皎若明月舒其光”、“罗纨绮缋盛文章”、“极服妙采照万言”、“婉若游龙乘云翔”诸句,形式新颖,被人称为“后来七言之祖。”

后面赋的部分大约说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描写神女的容貌情态。作品先是总体的说她“其象无双,其美无极。毛嫱障袂,不足程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接着又分别的说了她的面貌、眼睛、眉毛、嘴唇、身段等等如何美。这段描写虽也颇费工夫,但实际并不动人。第二层是描写神女想和楚王亲近,但由于某种原因,也许就是“圣贤”们所产的“以礼自持”吧,忽然又拿捏起来了。作品说:“望余帷而延视兮,若流波之将澜。奋长袖以正衽兮,立踯躅而不安。澹清静其愔嫕兮,性沉详而不烦。时容与以微动兮,志未可乎得原。意似近而既远兮,若将来而复旋。褰余帱而请御兮,愿尽心之惓。怀贞亮之洁清兮,卒与我乎相难。陈嘉辞而云对兮,吐芬芳其若兰。精交接以来往兮,心凯康以乐欢。神独亨而未结兮,魂茕茕以无端。含然诺其不分兮,喟扬音而哀叹。頩薄怒以自持兮,曾不可乎犯干。”这段描写神女的心理情态非常细致生动。她想:你去找楚王是为了什么呢?不就是为了和他相爱吗?可是等到见面之后,当两情相通,互相爱悦,意津津而将要不能自持的时候,神女忽然变卦了,她“扬音哀叹”,甚至还带出一层薄薄的怒容。她要保持自己“贞亮之洁清”,她的尊严是不可侵犯的,于是就和《西厢记》里崔莺莺第一次邀请张生私会一样的不欢而散了。但神女毕竟是爱楚王的,她虽然没有和楚王同床共枕,但她的心却是毫无保留地给了楚王,因此她们的离别是异常痛苦的。作品对此描写说:“于是摇佩饰,鸣玉鸾,整衣服,敛容颜。顾女师,命太傅。欢情未接,将辞而去。迁延引身,不可亲附。似逝未行,中若相首。目略微眄,精采相授。志态横出,不可胜记。”这就是后一部分中的第三层意思。无情的离别无所谓,有情的离别是痛苦的,更何况仙凡相隔,后会无因,“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说的就是这种终生难忘的遗憾。

整个后一部分是用骚体句和四言句结构成的,它用词浅显,贯通流畅。诸如“其状峨峨,何可极言。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温润之玉颜。眸子炯其精朗兮,瞭多美而可观。眉联娟以蛾扬兮,朱唇的其若丹。”读起来唇吻调利,与《高唐赋》后一部分的侈意铺排景物、堆砌辞藻大不相同。

序文和赋辞两部分中都有对宋玉与神女梦遇景象的描摹,似乎重复,实际却各有侧重。序文中对话部分的描摹,侧重在传写神女初临时给宋玉带来的印象,妙在从虚处落笔。才思横溢的宋玉竟然也因神女的显现而陷入失态和拙于言辞的境地,正有力的烘托出神女的惊世骇俗之美,给读者以非同寻常的审美感受。赋辞部分侧重在对神女的容貌、情态作精工细雕的刻画。肖像的勾勒中特别注重其生气、神情的活现。静态的描摹之后是动态和心理的传写,展现出神女美丽多情,但又洁清守身,非礼难近,似乎向世人表明她的心早已交付给长眠幽冥的先王。赋辞尾部又刻划了神女脉脉含情和依依不舍的一瞥,读来令人更加令人回肠荡气和思致绵远。

数百年后,“建安之杰”的曹植受到此赋的激发,以青出于蓝的高妙彩笔创造出同样神情美丽的洛神形象,才使巫山神女在北国有了一位冰清玉洁的神女姐妹遥遥与之辉映千古。

1935年,闻一多先生曾写过一篇《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他认为巫山神女是楚民族的第一位母亲,就和北方中原地区的女娲等人相同。巫山神女掌管着行云布雨,也是一位造福于农业社会的精灵。同时巫山神女也掌管着男女之事,就如同《牡丹·惊梦》一场中牵合杜丽娘与柳梦梅并助其欢会的花神一样。这在原始社会本来是一位神圣、高洁而又极其富有人情味的形象。但流传到封建社会,尤其是到了受封建礼教束缚的文人士大夫笔下,原有的巫山神女的形象也就渐渐地起了变化。即以此文中的神女而论,她竟然也讲究起“怀贞亮之洁清”来了,她最后竟然完全违背个人意愿扼制了内心的冲动,吞下了人生的苦果,而符合了“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先王”的教导。这纯粹是宋玉意识的自我表现。果然这点受到后人的称赞了,清代何焯说:“‘不可犯干’,守礼之正,所以抑流荡之邪心也。”男女爱情本来是一种极其自然的'事,但在封建社会里被人看成是一种“邪恶”,因此巫山神女以及描写巫山神女的作品也就连带着被诋为“诲*”了。

但人性是任何封建礼教所扼杀不了的,只要有男女,就会有爱情,巫山神女也就会受到人们的喜爱与崇敬。三峡中巫山神女的形象高耸入云,吸引着古往今来的过客们翘首仰观;巫山神女的传说遍布中外,家喻户晓,与日俱新;有关高唐神女的文学作品,诗词曲赋,戏剧小说,层出不穷;类似曹植的《洛神赋》这种作品就更是模拟着《神女赋》写出来的。在这些地方读者都可以体会到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赋》是具有着极大的生命力,以及它们对后世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说:“宋发巧谈,实始*丽。”似乎有些贬意。这是与屈原作品的功利主义相对而言的。倘若从文学发展、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看,则宋玉的“巧谈”与“*丽”正自不可缺少,正应该大提倡。

再补充一下版本争议问题。前面说过,《神女赋》中的一些文字,从宋代以来一直存有争议。如“其夜玉寝”,《文选》作“其夜王寝”,历代文人多因《文选》而作楚王梦遇神女。其实,文选版《神女赋》有很多讲不通的地方。首先看《高唐赋》,在那里是宋玉给楚王讲故事,楚王听着高兴,叫宋玉再给他“赋”一回。而到了《神女赋》中,却成了楚王作梦,楚王给宋玉讲梦,讲完后又让宋玉给他“赋”一回。两篇作品的结构不一致。再看《神女赋》中的写法,是楚王给宋玉描写神女的形象说:“茂矣美矣,诸好备矣”,一直到“性和适,宜侍旁,顺序卑,调心肠”云云一大段,而后又是“王曰:‘若此盛矣,试为寡人赋之。’”两段相连都是“王曰”,从内容上看从逻辑上看都有问题。因此人们认为这是由于作品在传抄流传中产生讹误造成的。《神女赋》序中的“王寝”、“王异之”、“王曰晡夕之后”、“王曰茂矣美矣”四句中的“王”字皆应作“玉”;而“明日以白玉”、“玉曰其梦若何”、“玉曰状何如也”三句中的“玉”字皆应作“王”。这样一来,就成了宋玉作梦、宋玉给楚王讲梦,楚王听后心里高兴,于是叫宋玉再给他“赋”一回。这样,一切矛盾就都解决了。这个说法是可以成立的。但是由于这篇作品流传日久,以讹传讹,楚襄王会神女的故事已经广泛地传播于口头,记载于简书,今天恐怕也只能是任其考订归考订,流传归流传了。

关于巫峡神女峰的诗句

一、雕刻大师 吴昌硕 原名俊,字昌硕。1844.8.1生 —1927.11.29病逝,.

二、印文“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诗句来自毛泽东词 《水调歌头·游泳》(1956年6月作)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三、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四、可见毛泽东写这首词时(1956年),吴昌硕已经去世(1927年)多年,由此可断定 这方印是后人伪造无疑。

关于神女峰的诗句

1.关于巫峡的诗句

写巫峡的诗句: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描写巫峡的诗:

巫峡

陆龟蒙

巫峡七百里,巫山十二重。

年年自云雨,环佩竟谁逢。

过巫峡

唐代:李频

拥棹向惊湍,巫峰直上看。

削成从水底,耸出在云端。

暮雨晴时少,啼猿渴下难。

一闻神女去,风竹扫空坛。

巫峡

唐代 曹松

巫山苍翠峡通津,下有仙宫楚女真。

不逐彩云归碧落, 却为暮雨扑行人。

年年旧事音容在,日日谁家梦想频。

应是荆山留不住,至今犹得睹芳尘。

2.描写巴东三峡神女峰的诗词

神女峰

舒婷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江城子》

纳兰性德

湿云全压数峰低,

影凄迷,

望中疑.

非雾非烟,

神女欲来时.

若问生涯原是梦,

除梦里,

没人知.

3.关于巫峡的雾的诗句

1、醉蓬莱

宋代:黄庭坚

对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乱峰相倚。巫峡高唐,锁楚宫朱翠。画戟移春,靓妆迎马,向一川都会。万里投荒,一身吊影,成何欢意。

尽道黔南,去天尺五,望极神州,万重烟水。樽酒公堂,有中朝佳士。荔颊红深,麝脐香满,醉舞裀歌袂。杜宇声声,催人到晓,不如归是。

译文:

朝云暮雨,烟雾氤氲,微露云端的乱峰互相偎依。站在巫山县城楼上,遥望楚阳台,想象楚襄王梦与神女相会的情景。春光明媚之中,宫府的仪仗队行进,盛装艳服之人迎接着马队,迤逦向城中走去。被贬谪放逐到偏荒之地,对影自怜,有什么值得高兴的。

到达黔州之后,山愈高,势愈险,而距中原更远,隔断了眺望京城的视线,但乡愁却越过千山万水飞向神州。有贬谪之地的地方官摆酒接风、欢宴公堂。醉舞欢腾,满堂香气,声歌盈室,美人容颜娇艳,香气氤氲馥郁。听着那杜鹃一声一声地到天明,直唤着“不如归去”。

2、度荆门望楚

唐代:陈子昂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译文:

已经远远地离开了巫峡,一再瞻望着走下章华台。过尽了巴国的山山水水,荆门在濛濛烟雾中敞开。

城邑分布在苍茫田野外,树林苍翠茂密,一望无际。今天我这狂傲的行客,谁知竟会走进这楚天中来。

3、玉楼春·华堂帘幕飘香雾

宋代:周端臣

华堂帘幕飘香雾。一搦楚腰轻束素。翩跹舞态燕还鹭,绰约妆容花尽妒。

樽前谩咏高唐赋巫峡云深留不住。重来花畔倚阑干,愁满阑干无倚处。

译文:

在一次华堂宴会上,帘幕开处,随着袅袅香雾,走出一位美若天仙的女子。但见她腰肢细软,身着流素,翩翩起舞,那飘逸柔美的舞姿让善舞的飞燕也为之嫉妒。

我因相思而借酒浇愁,一边随意吟咏《高唐赋》。楚王得以如愿以偿,而自己心目中的佳人却像巫山之云一样飘然而来又飘然而去,始终无法得到,只能望而兴叹。

失望之中我又一次来到昔日的华堂庭院前,独自倚栏,望着满园的花儿呆呆出神。愁云惨雾遍布庭中,积满栏杆,竟使人不堪其压迫,痛苦不已。

4、答谢中书书

南北朝: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5、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代: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译文: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转动,像无数的船只在舞动风帆。梦魂仿佛回天庭,听见天帝在对我说话。他热情而又有诚意的问我要到哪里去。

我回报天帝路途还很漫长,现在已是黄昏还未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4.描写神女峰的古诗词

杜甫

老向巴人里,今辞楚塞隅。

入舟翻不乐,解缆独长吁。

窄转深啼狖,虚随乱浴凫。

石苔凌几杖,空翠扑肌肤。

叠壁排霜剑,奔泉溅水珠。

杳冥藤上下,浓澹树荣枯。

神女峰娟妙,昭君宅有无。

曲留明怨惜,梦尽失欢娱。

摆阖盘涡沸,欹斜激浪输。

风雷缠地脉,冰雪耀天衢。

鹿角真走险,狼头如跋胡。

恶滩宁变色,高卧负微躯。

书史全倾挠,装囊半压濡。

生涯临臬兀,死地脱斯须。

不有平川决,焉知众壑趋。

乾坤霾涨海,雨露洗春芜。

鸥鸟牵丝飏,骊龙濯锦纡。

落霞沉绿绮,残月坏金枢。

泥笋苞初荻,沙茸出小蒲。

雁儿争水马,燕子逐樯乌。

绝岛容烟雾,环洲纳晓晡。

前闻辨陶牧,转眄拂宜都。

县郭南畿好,津亭北望孤。

劳心依憩息,朗咏划昭苏。

意遣乐还笑,衰迷贤与愚。

飘萧将素发,汩没听洪炉。

丘壑曾忘返,文章敢自诬。

此生遭圣代,谁分哭穷途。

卧疾淹为客,蒙恩早厕儒。

廷争酬造化,朴直乞江湖。

滟滪险相迫,沧浪深可逾。

浮名寻已已,懒计却区区。

喜近天皇寺,先披古画图。

应经帝子渚,同泣舜苍梧。

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卢。

旄头初俶扰,鹑首丽泥涂。

甲卒身虽贵,书生道固殊。

出尘皆野鹤,历块匪辕驹。

伊吕终难降,韩彭不易呼。

五云高太甲,六月旷抟扶。

回首黎元病,争权将帅诛。

山林托疲苶,未必免崎岖。

唐代 刘禹锡

“巫山十二郁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

晓雾乍开疑卷幔,山花欲谢似残妆。

星河好夜间清佩,云雨旧时带异香。

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间眸就楚襄王。”

5.关于巫峡的诗句

写巫峡的诗句:(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描写巫峡的诗:巫峡 陆龟蒙巫峡七百里,巫山十二重。

年年自云雨,环佩竟谁逢。过巫峡 唐代:李频 拥棹向惊湍,巫峰直上看。

削成从水底,耸出在云端。 暮雨晴时少,啼猿渴下难。

一闻神女去,风竹扫空坛。巫峡唐代 曹松巫山苍翠峡通津,下有仙宫楚女真。

不逐彩云归碧落, 却为暮雨扑行人。年年旧事音容在,日日谁家梦想频。

应是荆山留不住,至今犹得睹芳尘。

神女赋的作品赏析

《竹枝词(九首)》杨慎

神女峰前江水深,襄王此地几沉吟。

暖花温玉朝朝态,翠壁丹枫夜夜心。

《大历三》杜甫

老向巴人里,今辞楚塞隅。入舟翻不乐,解缆独长吁。

窄转深啼狖,虚随乱浴凫。石苔凌几杖,空翠扑肌肤。

叠壁排霜剑,奔泉溅水珠。杳冥藤上下,浓澹树荣枯。

神女峰娟妙,昭君宅有无。曲留明怨惜,梦尽失欢娱。

摆阖盘涡沸,欹斜激浪输。风雷缠地脉,冰雪耀天衢。

鹿角真走险,狼头如跋胡。恶滩宁变色,高卧负微躯。

书史全倾挠,装囊半压濡。生涯临臬兀,死地脱斯须。

不有平川决,焉知众壑趋。乾坤霾涨海,雨露洗春芜。

鸥鸟牵丝飏,骊龙濯锦纡。落霞沉绿绮,残月坏金枢。

泥笋苞初荻,沙茸出小蒲。雁儿争水马,燕子逐樯乌。

绝岛容烟雾,环洲纳晓晡。前闻辨陶牧,转眄拂宜都。

县郭南畿好,津亭北望孤。劳心依憩息,朗咏划昭苏。

意遣乐还笑,衰迷贤与愚。飘萧将素发,汩没听洪炉。

丘壑曾忘返,文章敢自诬。此生遭圣代,谁分哭穷途。

卧疾淹为客,蒙恩早厕儒。廷争酬造化,朴直乞江湖。

滟滪险相迫,沧浪深可逾。浮名寻已已,懒计却区区。

喜近天皇寺,先披古画图。应经帝子渚,同泣舜苍梧。

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卢。旄头初俶扰,鹑首丽泥涂。

甲卒身虽贵,书生道固殊。出尘皆野鹤,历块匪辕驹。

伊吕终难降,韩彭不易呼。五云高太甲,六月旷抟扶。

回首黎元病,争权将帅诛。山林托疲苶,未必免崎岖。

赋的正文,首先以极度夸赞的口吻写道:“夫何神女之姣丽兮,含阴阳之渥饰.披华藻之可好兮,若翡翠之奋翼.”称颂神女禀天地阴阳造化之妙,得天独厚,含有天地间一切之美.她华装美饰,就像一只展开双翅的翡翠鸟,飘然而至.称她说:「其象无双,其美无极」,她的相貌容颜,无人能比,「其状峨峨,何可极言」,其状貌之美,已到了无可言谈的地步。下文接著从体貌,仪态,举止,情思等几方面,对神女做了生动的描绘.其体貌:「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温润之玉颜.眸子炯其精朗兮,了多美而可观.眉联娟以蛾扬兮,朱唇的其若丹.素质干之醲实兮,志解泰而体闲.」她外貌丰满而矜重美好,玉颜温和润泽.双目明亮有神,多麼美丽悦目.长眉弯曲而微扬,红唇鲜明似朱砂.肤色白净,身段丰盈,情志闲散平和,姿态优雅.其仪态:「既姽嫿於幽静兮,又婆娑乎人间.宜高殿以广意兮,翼放纵而绰宽.动雾縠以徐步兮,拂墀声之珊珊.」既娴静而美好,又盘旋於人中.宜於在高殿之上任从心意而行,似鸟儿舒翼放纵,宽绰自在.轻纱如雾般飘动,缓缓举步,衣裾玉佩拂著阶梯发出沙沙的声音.从「望余帷而延视兮,若流波之将澜」以下,则写她的进退举止,并通过她的举止,写她的情思,表现其复杂的内心世界.当走进室内望见帷帐时,她秋波暗转,脉脉多情,但旋即奋袖正衣,又表现出“踯躅而不安”。她意似靠近而又远去,好像要来而又回转(“意似近而既远兮,若将来而复旋”)。

对方向她表示惓惓之意,她却以节操自持,终不情愿(“怀贞亮之絜清兮,卒与我兮相难”)。下文写她在嘉辞应对之际,感情又再起伏不定。先是表现出无限的倾心欢情(“精交接以来往兮,心凯康以乐欢”),接着又因犹豫不决而伤感(“含然诺其不分兮,喟扬音而哀叹”),最后则表示一副不可干犯的微怒之态(“頩薄怒以自持兮,曾不可乎犯干”)。霎那间的乐欢,哀叹和薄怒三种感情变化,表现出一个女子在情与礼的冲突中,一波三折的内心世界。末了,“欢情未接,将辞而去”,但在临行未行之际,神女又表现出恋恋不舍的无限深情美意:“似逝未行,中若相首.目略微眄,精彩相授”,但终于还是“神女称遽”,匆匆离去了。对这段失之交臂的恋情,徒然引起男主人公的无限遐思和惆怅。在宋玉笔下,神女既美丽,多情,又庄重,自持,虽有佚荡之情,却又终以礼自防,而从其内心的情与礼的冲突看来,作者所塑造的实际是古代的一位端庄典雅,举止有礼,有教养,可遇而不可犯的贵族女子形象。〈神女赋〉用细致的笔触,明丽的色彩,动静兼备的描写和富於情节性的构思,活脱脱地塑造出一个姣丽多姿,超尘绝世和情思绵绵的神女形象。 “欢情未接,将辞而去”。虽在临行之际,“似行未逝,中若相首。目略微眄,精彩相授”,似有所眷念,但终于还是“神女称遽”,匆匆而去。“喟扬音而哀叹”,“欢情未接”,匆匆离去。神女对待楚先王和楚襄王的态度可谓迥然有别。而《高唐》《神女》二赋的创作用意,正隐含在这一对比描写中。《左传·庄公三十二年》载史官之言说:“国之将兴,明神降之,监其德也;将亡,神又降之,观其恶也。故有得神以兴。亦有以亡。”又日:“神聪明正直而壹也,依人而行。”也就是说,国家将要兴盛,神降之以察看其德行;国家将要灭亡,神降之以察看其罪恶。所以有的国家见神而兴盛,有的国家见神而灭亡。而且,神是聪明正直而专一不偏的。全依人的善恶而行事。可见,在古人的原始宗教意识中,神具有监察天下的职能,他根据善恶是非以不同的态度对待不同的人。从这种观念出发,人神交接的成功与否往往因人而异。并非都能如愿以偿,有德有功者容易获得神的青睐,反之则可能被神所责或所弃。《高唐》《神女》突出描写了楚先王和楚襄王与神女交接时受到的不同礼遇,当是与这一原始宗教观念相关的有意之笔。

再结合楚国的兴衰史来考察,则宋玉的意图就彰明较著了。楚在立国之初虽然弱小,但自春秋始,楚国就迅速强盛起来。春秋初期,楚武王便以“敝甲”北犯中原,“欲以观中国之政”(《史记·楚世家》),并且敢于“僭号称王”,自立于诸侯强国之林。春秋中期,楚庄王“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并称霸中原,“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左传·宣公三年》)。楚国自此雄踞南方,横戈九州,成为诸候一霸。到楚怀王时,楚又灭越国。将疆域扩展到长江中下游的沿海地区,政治、军事力量空前强大。在诸候合纵攻秦之时,楚怀王被推为合纵长,号令诸候,楚国可谓盛极一时。然而,自怀王末年始,楚国内忧外患迭至,以至到楚襄王之时,由于君王的昏庸、权臣的枉法、奸佞的邪恶以及意识形态的落后,在强秦的不断侵凌之下,楚国已处于山河破碎的境地之中。楚先王得到始祖神的青睐和恩宠,得以在轻松浪漫的气氛中成功实现人神交接,正是对其功业与作为的赞赏。而始祖神面对楚襄王时表现出来的哀叹与忧伤,以及弃之不忍、近之不甘的复杂心态,既包含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否定情绪,又寄寓着对楚国现状与前途的忧患意识和感伤情绪。因而,《高唐》《神女》赋显然是在借遇合神女之事委婉批评楚襄王的昏庸无能和无所作为,旨在表达自己伤时忧国的感伤情绪,并以忧患意识警省襄王,劝其效法楚国先君,“思万方,忧国害,开贤圣,辅不逮”,励精图治,振兴楚邦。 《神女赋》接着《高唐赋》而来。《高唐赋》的迟回荡漾之笔,似乎在牵惹楚襄王乃致读者对巫山神女的怀想之情,只是到了《神女赋》,这位隐身云烟、姗姗不临的美丽女神才终于在作者笔下翩然现形。此赋序文叙说的是宋玉和神女相遇。开笔写的格外迷离。先以宋玉的神情恍惚、纷纷扰扰为神女降临造境,未入梦已扰人心神,然后才是女神现身,仍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朦胧感觉,继写宋玉梦境又历历如画地重现。这一节叙说文字扑朔变化,一波三折,显示出作者行文上的腾挪纵收之妙。

此赋序文,由于版本不同,“王”“玉”互讹,梦遇神女的究竟是宋玉还是楚王,自宋以来一直存有争议。这里暂依清人胡克家《文选考异》之说,考订为宋玉梦遇神女。

序文大意是说:宋玉跟着楚襄王游云梦,宋玉给楚襄王讲了巫山神女的故事,并为他作了《高唐赋》之后,当夜宋玉果然梦见神女了。第二天他把他梦见的神女的形象描述给楚襄王听,楚襄王叫宋玉用赋的形式把他梦中的情景描写一番,宋玉照办了。和《高唐赋》一样,这段散文小序也非常精彩。它描写宋玉作梦的情景说:“晡夕之后,精神悦忽,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目色仿佛,若有所喜”了,这恰如今天人们开玩笑所说的“第六感觉”。宋玉对楚王描述神女的形态说:“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须臾之间,美貌横生。晔兮如华,温乎如莹。五色并驰,不可殚形。详而视之,夺人目精。”这里突出地描写了神女的精神气质,她是那样地神采焕发,摄人魂魄。她作用于人们的,不仅是视觉的痴迷,而是整个灵魂的震颤。接着楚王又描写神女的装束与身段说:“其盛饰也,则罗纨绮缋盛文章,极服妙采照万方。振绣衣,被袿裳,秾不短,纤不长,步裔裔兮曜殿堂。忽兮改容,婉若游龙乘云翔。”这里不仅形象描写得生动传神。而且句法错落,韵节浏亮,读起来有一种音乐美。其中“白日初出照屋梁”、“皎若明月舒其光”、“罗纨绮缋盛文章”、“极服妙采照万言”、“婉若游龙乘云翔”诸句,形式新颖,被人称为“后来七言之祖。”

后面赋的部分大约说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描写神女的容貌情态。作品先是总体的说她“其象无双,其美无极。毛嫱障袂,不足程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接着又分别的说了她的面貌、眼睛、眉毛、嘴唇、身段等等如何美。这段描写虽也颇费工夫,但实际并不动人。第二层是描写神女想和楚王亲近,但由于某种原因,也许就是“圣贤”们所产的“以礼自持”吧,忽然又拿捏起来了。作品说:“望余帷而延视兮,若流波之将澜。奋长袖以正衽兮,立踯躅而不安。澹清静其愔嫕兮,性沉详而不烦。时容与以微动兮,志未可乎得原。意似近而既远兮,若将来而复旋。褰余帱而请御兮,愿尽心之惓。怀贞亮之洁清兮,卒与我乎相难。陈嘉辞而云对兮,吐芬芳其若兰。精交接以来往兮,心凯康以乐欢。神独亨而未结兮,魂茕茕以无端。含然诺其不分兮,喟扬音而哀叹。頩薄怒以自持兮,曾不可乎犯干。”这段描写神女的心理情态非常细致生动。她想:你去找楚王是为了什么呢?不就是为了和他相爱吗?可是等到见面之后,当两情相通,互相爱悦,意津津而将要不能自持的时候,神女忽然变卦了,她“扬音哀叹”,甚至还带出一层薄薄的怒容。她要保持自己“贞亮之洁清”,她的尊严是不可侵犯的,于是就和《西厢记》里崔莺莺第一次邀请张生私会一样的不欢而散了。但神女毕竟是爱楚王的,她虽然没有和楚王同床共枕,但她的心却是毫无保留地给了楚王,因此她们的离别是异常痛苦的。作品对此描写说:“于是摇佩饰,鸣玉鸾,整衣服,敛容颜。顾女师,命太傅。欢情未接,将辞而去。迁延引身,不可亲附。似逝未行,中若相首。目略微眄,精采相授。志态横出,不可胜记。”这就是后一部分中的第三层意思。无情的离别无所谓,有情的离别是痛苦的,更何况仙凡相隔,后会无因,“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说的就是这种终生难忘的遗憾。

整个后一部分是用骚体句和四言句结构成的,它用词浅显,贯通流畅。诸如“其状峨峨,何可极言。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温润之玉颜。眸子炯其精朗兮,瞭多美而可观。眉联娟以蛾扬兮,朱唇的其若丹。”读起来唇吻调利,与《高唐赋》后一部分的侈意铺排景物、堆砌辞藻大不相同。

序文和赋辞两部分中都有对宋玉与神女梦遇景象的描摹,似乎重复,实际却各有侧重。序文中对话部分的描摹,侧重在传写神女初临时给宋玉带来的印象,妙在从虚处落笔。才思横溢的宋玉竟然也因神女的显现而陷入失态和拙于言辞的境地,正有力的烘托出神女的惊世脱俗之美,给读者以非同寻常的审美感受。赋辞部分侧重在对神女的容貌、情态作精工细雕的刻画。肖像的勾勒中特别注重其生气、神情的活现。静态的描摹之后是动态和心理的传写,展现出神女美丽多情,但又洁清守身,非礼难近,似乎向世人表明她的心早已交付给长眠幽冥的先王。赋辞尾部又刻划了神女脉脉含情和依依不舍的一瞥,读来令人更加令人回肠荡气和思致绵远。

数百年后,“建安之杰”的曹植受到此赋的激发,以青出于蓝的高妙彩笔创造出同样神情美丽的洛神形象,才使巫山神女在北国有了一位神女姐妹遥遥与之辉映千古。

1935年,闻一多先生曾写过一篇《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他认为巫山神女是楚民族的第一位母亲,就和北方中原地区的女娲等人相同。巫山神女掌管着行云布雨,也是一位造福于农业社会的精灵。同时巫山神女也掌管着男女之事,就如同《牡丹·惊梦》一场中牵合杜丽娘与柳梦梅并助其欢会的花神一样。这在原始社会本来是一位神圣、高洁而又极其富有人情味的形象。但流传到封建社会,尤其是到了受封建礼教束缚的文人士大夫笔下,原有的巫山神女的形象也就渐渐地起了变化。即以此文中的神女而论,她竟然也讲究起“怀贞亮之洁清”来了,她最后竟然完全违背个人意愿扼制了内心的冲动,吞下了人生的苦果,而符合了“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先王”的教导。这纯粹是宋玉意识的自我表现。果然这点受到后人的称赞了,清代何焯说:“‘不可犯干’,守礼之正,所以抑流荡之邪心也。”男女爱情本来是一种极其自然的事,但在封建社会里被人看成是一种“邪恶”,因此巫山神女以及描写巫山神女的作品也就连带着被诋为“诲*”了。

但人性是任何封建礼教所扼杀不了的,只要有男女,就会有爱情,巫山神女也就会受到人们的喜爱与崇敬。三峡中巫山神女的形象高耸入云,吸引着古往今来的过客们翘首仰观;巫山神女的传说遍布中外,家喻户晓,与日俱新;有关高唐神女的文学作品,诗词曲赋,戏剧小说,层出不穷;类似曹植的《洛神赋》这种作品就更是模拟着《神女赋》写出来的。在这些地方读者都可以体会到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赋》是具有着极大的生命力,以及它们对后世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说:“宋发巧谈,实始*丽。”似乎有些贬意。这是与屈原作品的功利主义相对而言的。倘若从文学发展、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看,则宋玉的“巧谈”与“*丽”正自不可缺少,正应该大提倡。



晔兮如华温乎如莹的意思

晔兮如华,温乎如莹的意思:绚烂似鲜花,温润如美玉。晔:繁盛的样子。莹:似玉的美石。该句出自战国时期辞赋家宋玉创作的《神女赋》。此赋赋序写楚襄王夜梦神女后命作者作赋;正文则先细致描写神女的容颜、装饰、仪态和楚襄王向神女求爱而遭拒绝的过程,再写神女离去之态和楚襄王对她的思念。全赋交错运用了各种句式,做到整散相间而错落有致,使语言不仅具有一种鲜明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而且具有一种散文体的自如流畅的气势。

 

《神女赋》原文

 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王寝,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王异之,明日以白玉。玉曰:“其梦若何”王对曰:“晡夕之后,精神恍忽,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目色仿佛,乍若有记。见一妇人,状甚奇异。寐而梦之,寤不自识。罔兮不乐,怅然失志。于是抚心定气,复见所梦。”玉曰:“状何如也”

 王曰:“茂矣美矣,诸好备矣。盛矣丽矣,难测究矣。上古既无,世所未见,瑰姿玮态,不可胜赞。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须臾之间,美貌横生。晔兮如华,温乎如莹。五色并驰,不可殚形。详而视之,夺人目精。其盛饰也,则罗纨绮缋盛文章,极服妙采照万方。振绣衣,被袿裳。秾不短,纤不长,步裔裔兮曜殿堂。忽兮改容,婉若游龙乘云翔。嫷披服,侻薄装。沐兰泽,含若芳。性合适,宜侍旁。顺序卑,调心肠。”

 王曰:“若此盛矣,试为寡人赋之。”玉曰:“唯唯。”

 夫何神女之姣丽兮,含阴阳之渥饰。披华藻之可好兮,若翡翠之奋翼。其象无双,其美无极。毛嫱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近之既姣,远之有望。骨法多奇,应君之相。视之盈目,孰者克尚私心独悦,乐之无量。交希恩疏,不可尽畅。他人莫睹,玉览其状。其状峨峨,何可极言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温润之玉颜。眸子炯其精朗兮,了多美而可视。眉联娟以蛾扬兮,朱唇的其若丹。

 素质干之醲实兮,志解泰而体闲。既姽婳于幽静兮,又婆娑乎人间。宜高殿以广意兮,翼放纵而绰宽。动雾縠以徐步兮,拂墀声之珊珊。望余帷而延视兮,若流波之将澜。奋长袖以正衽兮,立踯躅而不安。澹清静其愔嫕兮,性沉详而不烦。时容与以微动兮,志未可乎得原。意似近而既远兮,若将来而复旋。

 褰余帷而请御兮,愿尽心之惓惓。怀贞亮之洁清兮,卒与我兮相难。陈嘉辞而云对兮,吐芬芳其若兰。精交接以来往兮,心凯康以乐欢。神独亨而未结兮,魂茕茕以无端。含然诺其不分兮,喟扬音而哀叹。頩薄怒以自持兮,曾不可乎犯干。

 于是摇佩饰,鸣玉鸾;整衣服,敛容颜。顾女师,命太傅。欢情未接,将辞而去。迁延引身,不可亲附。似逝未行,中若相首;目略微眄,精彩相授。志态横出,不可胜记。意离未绝,神心怖覆。礼不遑讫,辞不及究。愿假须臾,神女称遽。徊肠伤气,颠倒失据。黯然而暝,忽不知处。情独私怀,谁者可语惆怅垂涕,求之至曙。

《神女赋》翻译

 楚襄王与宋玉在云梦泽边游览,他要宋玉为他讲述先王梦遇高唐神女的故事。那天夜里,楚襄王就寝,梦见与神女相遇,神女容貌极美。楚襄王觉得很惊奇,第二天便将梦遇高唐神女的事告诉了宋玉。宋玉问:“梦中情景怎样呢”

 楚襄王答道:“黄昏以后,我精神恍惚,好像有好事来临,心里喜滋滋的,不知是什么缘故。当时眼睛模糊,看不真切,忽然好像似曾相识。梦中见到的那一位女子,长得十分奇异。睡时梦见了她,醒来已记不清。我闷闷不乐,怅惘失意。我用手摸胸口,使自己的情绪安定下来,于是眼前又再次出现了梦中那位美女。”

 宋玉问:“美女样子长得如何”

 楚襄王说:丰满、漂亮啊,各种美质都集于她一身;艳丽、秀美啊,她的姣美难以形容。上古没有人能和她相比,在当代更是见所未见。她那艳丽的客貌,美好的姿态,怎么赞美也赞美不完。她刚出现时,光芒四射,宛如旭日照屋梁;稍靠近时,皎洁照人,又如皓月放光华。顷刻之间,她的美丽的姿容全部呈现出来,绚烂似鲜花,温润如美玉,用众多的色彩也难以描绘出她美丽的形貌。

 仔细端详则见她容光焕发,光彩耀眼夺目。她的服饰众多而美好,绫罗绸缎,花纹密布;珠光宝气,遍体生光。她拂拭着精美华丽的衣裳,披着长袍,穿着短裙。穿着宽松的衣服不显得矮,穿着紧身的衣服不显得高。步履轻盈婉美,光彩照耀殿堂。忽然又改变容态,好似游龙驾云翱翔。她穿着漂亮的罩衣,得体地化着淡妆;涂抹了兰膏的美发,散发着杜若的芳香。她性情温和安闲,适宜侍候君王;举止有节而又温柔,最会调和人的心肠。

 楚襄王说:“神女是如此美丽啊,你就尝试我详细描绘一番。”宋玉回答道:“是。”

 神女是何等姣美艳丽啊!她集天地间的浓艳美色于一身。她穿上文彩华丽的服饰是多么合体漂亮啊,仿佛翠鸟振翅飞向高空。她的形象仪态世上无双,她的美貌秀色天下无比。毛嫱舞袖弄姿,与神女比,也不值得效法了;西施掩面动人,与神女比,也显得没有姿色了。近看既姣美,远看亦漂亮。骨相奇异不凡,与嫔妃的相貌相应。天下尽管美女满目,到处都是,但有谁能超过她

 我满心喜悦,快乐无比。只是交往稀少,恩爱疏浅,不能向她诉说衷肠。别人不能亲眼目睹,只有宋玉能饱览她的形状。她体态庄严高贵,怎能用言语描述完体态丰满,端庄娴淑;肤色洁白,温润如玉;眼睛明亮,炯炯有神。一双美丽的大眼睛特别好看!她的眉毛弯弯的,就好像蚕蛾的触须;她的嘴唇红红的,就如同鲜艳的丹砂。她本性朴素纯正而又温厚诚实,意志懈弛安泰而一身清闲。

 她既处于幽隐的深山仙境,又在人世间逗留盘旋。高堂大殿之上,最适合于她无拘无束,自由伸展。飘舞着薄雾般的轻纱,缓缓漫步;衣裳轻拂着台阶,沙沙作响。她久久地注视着我的床帐,两眼如秋水将要掀起波澜。她挥动长袖,整理衣襟,伫立徘徊,心神不定。她神情安静而和顺,性格沉稳而不烦躁。她时而闲适自得,时而举止不定,使人摸不透她的心思。她看似有意要靠近我,却又远远离开;好像要向我走来,却又回身转去。

 她撩起床帐,请求上床陪伴我,以表达她拳拳的诚意。但她怀着坚贞高尚、纯洁清白的节操,最终还是离开了我。她用嘉美的言辞回答我的问话,她的谈吐宛如杜若和兰草散发着浓郁的芳香。我和神女精神上交接往来,内心无比快乐。然而虽有心灵的沟通,却没有实际的结合,我感到孤独无依,心绪烦乱。她虽曾许诺,但并不心甘情愿,因此叹息不止,哀伤不已。最终她收起笑容,微露怒色,态度矜持,表现出凛然不可侵犯的神态。

 于是,神女摇动佩饰,鸣响玉鸾,整好衣服,收起笑容,顾问女师,传令太傅,准备启程。我俩未及亲热,她将辞别离去。她引身后退,难以亲近。她似去未去,内心好像充满了思慕。她微微瞟我一眼,即已传出千般神采;情意姿态表露无遗,难以一一描述。

 她心想离去而又依依不舍,因此惶恐不安,方寸已乱。她急急忙忙离去,临别的礼仪来不及做完,告别的话儿来不及说尽。我希望她多停留一会几,而她却表示要立刻离去。我柔肠寸断,颠倒失据。忽然感到夜色沉沉,心中恍惚,不知身在何处。我的衷情,向谁倾诉心中帐惘,泣下沾襟,思念不已,直至天明。

《神女赋》注释

 1、浦(pǔ):水滨。

 2、王寝:一作“玉寝”。序中除最后一个“王”和“玉”外,“王”均又作“玉”而“玉”均又作“王”。梦:一作“果梦”。

 3、对曰:一作“曰”。

 4、晡(bū)夕:傍晚,黄昏。恍忽:同“恍惚”,神思不定。若有所喜:好像心有所悦。

 5、纷纷扰扰:心神纷乱的样子。

 6、目色:视力。仿佛:朦胧、看不真切的意思。乍若有记:最初好像有些印象。乍,刚,初。

 7、妇人:指神女。识(zhì):记。

 8、罔:通“惘”,怅然失意的样子。怅(chàng)然:失意的样子。

 9、茂:美好。备:具备。

 10、测:衡量,估量。究:推寻,探究。

 11、瑰姿:艳丽的姿容。瑰,美好。玮(wěi)态:美好的姿态。胜(shēng):尽。赞:赞美。

 12、白日:太阳。

 13、少进:稍微近前。皎:洁白。

 14、须臾:瞬间。横生:横逸而出,充分展现出来。

 15、晔(yè):盛貌。华:通“花”。温:温润,指人的风度、容色、言语温和柔顺。莹:似玉的美石。

 16、五色:古代以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为正色,其他为间色,这里泛指各种颜色。驰:施用。殚(dān)形:穷尽其形貌。殚,穷尽。

 17、详而视之:仔细观察神女。夺人目精:耀人眼目。

 18、盛饰:服饰盛多。罗:质地轻软经纬组织显现眼纹的丝织品。纨(wán):白色细绢。绮:平纹起花的丝织品。缋(huì):布帛的头尾部分,可作服饰。文章:文采,错综华美的色彩或花纹。极服妙采:最高贵的衣服,最美妙的色彩。万方:泛指四面八方。

 19、振:弃除、拂拭(灰尘)。绣衣:华丽、精美的衣服。被:同“披”。袿(guī):古时妇女所穿的上等长袍。裳(shang):古称下身的衣服。

 20、秾(nóng)不短:穿厚衣服身材不会显得短小。秾,衣厚的样子,这里指穿着厚衣服。纤(xiān)不长:身穿薄衣身材不会显得瘦长。纤,衣薄的样子,这里指穿着薄衣。裔(yì)裔:步履轻盈的样子。曜(yào):照耀。殿堂:古代泛指高大的堂屋,后来专指帝王所居及朝会或举行典礼的场所。

 21、改容:改变姿态。婉:柔美的样子。游龙:游动的龙,这里比喻姿态婀娜。乘云翔:驾云飞翔。

 22、嫷(tuǒ):同“媠”,美好。被服:罩在外面的衣服。侻(tuó):恰好,相宜。薄装:淡妆。

 23、沐:洗头发,这里是涂抹的意思。兰泽:含有兰香的润发油。含若芳:散发着杜若的芳香。若,杜若,一种香草。

 24、性合适:性情温和安闲。宜侍旁:适宜侍候在君王旁边。

 25、顺序卑:举止适度而又温柔。顺序,又作“顺叙”,和顺,适宜。卑,柔弱也。调心肠:调和心神。心肠,心地。

 26、若此盛矣:像这样美好啊。

 27、姣(jiāo)丽:美丽。姣,容貌美好。含:集中。阴阳:这里指天地,天为阳,地为阴。渥(wò):浓厚,丰厚。

 28、华藻:指有华丽文采的衣服。可好:合适美好。翡翠:鸟名,又称翠雀,羽毛有蓝、绿、赤、棕等色,可为饰品。奋翼:振翅飞翔。

 29、毛嫱(qiáng):古代美女名。鄣(zhāng):遮掩。袂(mèi):衣袖。程式:法式,标准。

 30、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掩面:指西施惭愧地以手掩面。比之无色:与神女相比就没有姿色了。

 31、姣(jiāo):一作“妖”。

 32、骨法:骨相。旧时相人,根据人的骨骼相貌来判断人的贵贱。多奇:非常奇特。应君之相:正合适伺候君王。

 33、孰:谁。克:能。尚:超过。

 34、交希恩疏:交往稀少,情义淡薄。希,通“稀”,稀少。

 35、玉:一作“王”。

 36、峨峨:指仪容端庄盛美。何可极言:怎能用语言描述得尽。极,尽。

 37、丰盈:丰满。庄:庄重,庄严。姝(shū):美好。苞:美盛。温润之玉颜:容颜如玉一样温润而有光泽。

 38、眸(móu)子:眼中瞳仁。炯:明亮。精朗:纯净明朗。了(liào):眼珠明亮。

 39、联娟(juān):微微弯曲的样子。以:而。蛾扬:蛾眉上扬。蛾,蛾眉。的:鲜明,鲜亮。丹:丹砂,又称朱砂。

 40、素:纯洁。质干:身段。醲(nóng):厚,丰满。志:情志。解泰:闲适安宁。体闲:体态闲雅。

 41、姽婳(guǐ huà):娴静美好的样子。幽静:神仙居住的幽隐之地,这里当指巫山。婆娑(suō):徘徊。

 42、广意:舒展心意。绰(chuò):宽广。

 43、雾縠(hú):薄如云雾的绉纱。徐步:缓步。拂:擦过。墀(chí):台阶。珊(shān)珊:这里形容衣裙擦过台阶的声音。

 44、望:指神女凝望。帷(wéi):床帐。延视:久久地注视。若流波之将澜:好像流水将要掀起波澜,形容神女眼波流动。

 45、奋:扬起,举起。正衽(rèn):整理衣襟。踯躅(zhí zhú):徘徊不定的样子。

 46、澹(dàn):安静。愔嫕(yīn yì):安闲和静的样子。性:性情。沉详:深沉安详。烦:烦躁。

 47、容与:闲适自得的样子。微动:指神女举止行为隐微幽妙。志:心志,即心意。原:推求,推测。

 48、意:心意。将:将要,打算。旋:归,还。

 49、褰(qiān):撩起,掀起。进御;侍奉,这里指求欢。惓(quán)惓:同“拳拳”,诚恳、恳切。

 50、贞亮:坚贞高尚。洁清:纯洁清白。卒:最终。难(nàn):拒绝。

 51、陈:陈述。嘉辞:嘉言善语。云对:述说,应答。吐芬芳其若兰:神女的言辞好像兰草散发着浓郁的香气那样美好。

 52、精交接以来往:精神感情的交相往来。心:内心。凯康:和乐安宁。

 53、神:精神。亨:通。结:结合。茕(qióng)茕:孤独无依的样子。无端:没有头绪,指心绪烦乱。

 54、然诺:许诺。不分(fèn):不甘愿。喟(kuì):叹息。扬音:扬声。

 55、頩(pīng):怒时面色变青的样子。薄怒:微怒。自持:自我矜持。曾:竟,乃。犯干:冒犯,触犯。干,犯。

 56、摇:摇曳。佩饰:身上佩戴的各种饰物。鸣:鸣响。玉鸾(luán):以玉为饰系在马勒或车前横木上的铃,动则发声。鸾,通“銮”。

 57、敛(liǎn)容颜:意思是脸色变得庄重。

 58、顾:问。女师:女子之师。命:吩咐,传令。太傅:本为辅导太子的官,这里代指神女的侍从,与“女师”类似。

 59、欢情:欢爱之情。未接:指没有结合。将:将要。辞:辞别。去:离开。

 60、引身:动身,抽身。亲附:亲近。

 61、逝:往。中:心中。相首:相向。

 62、略:稍微。微眄(miǎn):微微斜视。眄,斜视。精彩:精神光彩。授:授予,传递。

 63、志态:意态,指留恋不舍的心意和神态。横出:横溢而出,即充分表露出来。不可胜记:不能一一描述出来。胜,尽。

 64、意:心意。离:离去。神心:心神。怖:惶恐。覆:翻覆,颠倒。

 65、礼:这里指告别的礼仪。不遑(huáng):来不及。讫(qì):完毕。辞:这里指告别的言辞。究:完结。

 66、假:借。称:声称。遽(jù):急,指神女要急于离开。

 67、徊肠伤气:痛苦得肠子倒转,呼吸困难,形容十分痛苦。徊,通“回”,旋转。据:依托。

 68、黯(àn)然:忽然。黯,通“奄”,忽然。暝(míng):通“冥”,日暮,昏黑。忽:通“惚”,精神恍惚。

 69、情:感情,衷情。独:独自。私怀:内心的情感。语(yù):告诉,诉说。

 70、求之:寻求神女。至曙(shǔ):到天亮。

《神女赋》赏析

 此赋写楚襄王与作者游云梦之浦,楚襄王梦中遇见巫山神女,因慕其色而产生爱悦之情,但神女以礼自守,最终欢情未接,怅恨而别。全篇分为两层,赋前之序为第一层,这一层说明写作缘起,概述作者游云梦而遇神女之事;正文第二层,这一层则极力铺陈描写神女之美。

 赋序中,在开篇略作交代之后,作者便运用铺陈排比的方法,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描写梦中所见的神女形象。在这里,作者首先以一种不胜称赏赞叹的感情,极写神女“上古既无,世所未见”的瑰姿玮态,显示她的美所达到的难画难描的程度,用这种感官视觉上产生的强烈感受、印象、形象,形成一种笼罩全文的气势,有力地领起下文。

 接着,连续运用比喻,以旭日和皓月的光华、花玉的色彩和温润这一系列鲜艳美好的事物描写神女的容貌,显示她颜色的艳丽和光彩照人。尔后,又从她的衣着、装饰和体态,步履等方面精雕细刻,细致描摩,表明她的美不仅是外部形体方面的,而且是性格、气质方面的。这样,就不仅写出了她的外貌和形体美,而且显示了她的气质和丰彩神韵之美,从而多侧面多角度地刻画了这位美丽动人的神女形象。

 正文则极写神女之美,并由人神相恋的不谐进而写到分别之后作者的怅恨和思念之情,在行文上大体按照梦中遇见神女,由相慕尔后怅别的顺序写下来,与序言部分的描写有同也有异。

 作者一开首即极写神女的“姣丽”、和稀世之美,充分施展和发挥辞赋铺陈排比、渲染夸张的写法特长,不仅通过比喻、夸张、对比等艺术手法的反复运用,显示她的美达到的程度,而且从她的形象给予观者的感受及产生的客观效果这个角度,极写神女形貌的姣好美丽。

 其中着力对她的明眸、蛾眉、朱唇以及步履、体态等等方面予以精雕细刻的描绘,十分生动地表观了神女那种无与伦比、超凡脱俗的美,以及这美貌中表现出来的高雅、娴丽的气质和丰采,从而为读者塑造了一位“醲实”而“体闲”,既飘忽于仙境,而又盘旋停留在人间的神女形象。

 在对神女外部形貌进行充分描写之后,作者随即转入神人相恋,即对神女的感情话动、内心世界的描写,通过她眉目的含情,踯躅不前、若即若离、若近若远,以至最后以礼良守,不可干犯的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精彩描写,不仅表现了她真挚、纯洁、富于感情,然而又沉详自重的性格特点,而且表现了她能“怀贞亮之沽清”,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洁志行的灵魂和精神世界的美。

 最后一节,写神女将辞而去时,作者恋恋不舍、非礼而求的情况以及求之不得后的怅叹之情。

《神女赋》创作背景

 此赋与《高唐赋》历来被看作是姊妹篇,二赋带有明显的回忆性,应是宋玉晚年回忆青年时代的事情而作。由此赋篇首“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可知,此赋作于《高唐赋》之后,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神女赋》作者介绍

 宋玉,楚国鄢(今属湖北)人,屈原之后楚国有名的辞赋家,王逸《楚辞章句》中说宋玉是屈原的学生。出身寒微,曾事楚襄王,为小臣,不得志,《汉书·艺文志》载有宋玉赋16篇,但篇目已不可考证。《隋书·经籍志》载有《宋玉集》三卷,现已亡佚。其中《登徒子好色赋》广为流传。其辞赋作品铺陈排比,描写细腻,辞意婉转,情景交融,在艺术上有所创新和贡献,对汉代辞赋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先秦文观止》编委会 编.先秦文观止.上海:学林出版社

2、赵逵夫 编.历代赋评注 1(先秦卷).成都:巴蜀书社

3、王飞鸿 主编.中国历代名赋大观.北京:燕山出版社

4、杨义 着.楚辞诗学//杨义文存.北京:人民出版社

5、田兆民.历代名赋译释.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宋玉《神女赋》并序(全文译解)

宋玉《神女赋》并序(全文直译)

名诗词解读2018-10-23 22:26:36

《《神女赋》并序

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玉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玉异之。

宋玉跟随楚襄王游云梦泽,宋玉给楚襄王讲了神女的故事后,楚襄王令宋玉作了《高唐赋》。而就在这个晚上宋玉睡觉时,真的梦中与神女相遇。神女容貌如此的美丽,宋玉感到十分惊异。

(解读:《高唐赋》中巫山神女,愿为楚王侍寝,而引发了宋玉的朝云暮雨,云雨高唐之绝世山水之作。作为姊妹篇的《神女赋》才将’神女之恋画与众人。此开篇引人入胜,遐想连篇。)

明日,以白王。王曰:“其梦若何?”玉对曰:“晡夕之后,精神恍忽,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目色仿佛,乍若有记:见一妇人,状甚奇异。寐mèi而梦之,寤wù不自识;罔wǎng兮不乐,怅然失志。于是抚心定气,复见所梦。”

第二天,宋玉将此事告诉了楚襄王。楚王问:“这梦是什么样子?”宋玉回答说:“黄昏之后,我精神恍惚,感觉好像有什么喜事要来临,心神不定,不知道预示着什么?眼光迷迷糊糊,忽然好像有个曾经相识的人到来。睁眼一看是个女人,相貌非常奇特。睡时梦见了她,醒来她就不见了。这让我非常迷惘,也很不痛快,心情非常的沮丧,怅然若失。于是我收敛心神调整呼吸,又回到了梦中,见到了所梦的人。”(解读:楚王的梦,只有神女的出现,化为云雨滋润了山河大地,宋玉之梦,抚心定气,才得以目睹神女之美。)

王曰:“状何如也?”玉曰:“茂矣美矣,诸好备矣。盛矣丽矣,难测究矣。

楚王问:“她到底什么样子啊?”宋玉说:“她的颜容如花似玉的美丽,什么优点都在她一身了。她的体态 绰约多姿的迷人,让人不敢上前看一眼,更不要说去问她是谁了。”(解读:神女既入楚王梦,又入宋玉梦,楚王梦中的神女是生殖繁衍,宋玉梦中的神女是圣洁的精神。)

上古既无,世所未见,瑰姿玮态,不可胜赞。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须臾之间,美貌横生:晔兮如华,温乎如莹。

她那种美是远古的时候没有的,今生今世也不可能见到的,她高挺瑰丽的身姿如奇石般的珍稀,再美的词也无法来赞美。她刚刚展现出来时,如初升的旭日照亮屋梁,灿烂耀人。当她稍微走进时,如皎洁的明月光撒满屋,占据一切。一会儿功夫,她的美妙风采完全遮挡了我的视线,光芒四射华美无比、光芒四射,又如月光般柔顺莹洁如玉。

五色并驰,不可殚形。详而视之,夺人目精。其盛饰也,则罗纨绮绩盛文章,极服妙采照万方。

她出现时,各种色彩一起闪现,各种美感结合在一起,再美妙的词汇也无法描绘她的形象。想要仔细观看,却被她的光采吸引过去使我目晕眼花。她那华丽的服饰,用的是全天下最上等的绫罗绸缎,还绣满了精美的绝伦图案。设计非常极致巧妙,光彩照耀着四方。

振绣衣,被袿裳,秾不短,纤不长,步裔yì裔兮曜殿堂,忽兮改容,婉若游龙乘云翔。嫷tuǒ披服,侻薄装,沐兰泽,含若芳。性合适,宜侍旁,顺序卑,调心肠。”

她慢慢地走来,绣衣随风闪动,披风好似云裳,她该丰满的地方不显瘦,该纤细的位置不见粗。步履轻盈袅娜光彩照亮了殿堂。她忽而又改变姿态,宛如游龙乘云飞翔。华丽服饰随风飘扬,轻薄合体恰到好处服装,更展示出她那美丽的侗体。她沐浴着兰草的芳露,蕴含着迷人的芳香。她性情温柔娴雅,很适合侍奉在君王身旁。她懂得长幼尊卑的礼仪,还善解人意的能为人解忧。”

王曰:“若此盛矣,试为寡人赋之。”玉曰:“唯唯。”

楚王说:“这么完美的神女啊!你就尝试着为我替她写首赋吧。”宋玉说:“好的,好的。”

夫何神女之姣丽兮,含阴阳之渥饰。披华藻之可好兮,若翡翠之奋翼。其象无双,其美无极;毛嫱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

为何神女如此的美丽啊,那是她蕴含着得天独厚的美质。她身披的华丽服饰如此的美好啊,就像那翡翠的翅膀。她的相貌举世无双,她的美妙无人所及。毛嫱见了她举袖遮面,自知不足不够标准;西施见了也要双手捂脸,比起她来没有光彩。

(解读:毛嫱qiáng鄣zhāng袂mèi,毛嫱,中国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之一,大体与西施同时,相传为越王勾践的爱姬。鄣袂,用袖子阻档。)

近之既妖,远之有望,骨法多奇,应君之相,视之盈目,孰者克尚。私心独悦,乐之无量;交希恩疏,不可尽畅。

靠近她叫人丢魂失魄,远离她更让人望眼欲穿。她气质奇特,合君王的命相。眼见她那丰盈的体态,谁还能克制得了高尚的情操?谁不想私下独自与她交好?那种快乐无法估量。只担心与她交往太少恩情不深,不能尽吐衷肠。

他人莫睹,王览其状。其状峨峨,何可极言。貌丰盈以庄姝shū兮,苞温润之玉颜。眸子炯其精朗兮,了多美而可视。

她的高贵,她的美,其他人是无法看到的,只有我王能才配见到她那迷人的体态。她体态的高大端庄,如何可以用言语来描绘得极致呢?她的外形丰满轻盈、庄重柔顺,她的颜容含苞欲放、温润如玉。她的眼睛炯炯有神、清澈明亮。她的睫毛细长灵美、闪闪可见。

眉联娟以蛾扬兮,朱唇地其若丹。素质干之实兮,志解泰而体闲。既姽guǐ 婳huà于幽静兮,又婆娑乎人间。

她的眉毛娟细弯弯、蛾须上扬,她的红唇质地天然、胜似朱丹。她的体态笔直挺拔、妖娆丰满,既娴静优雅、恬淡自然。又裙纱飘动、随风轻舞将美妙带至人间。

宜高殿以广意兮,翼故纵而绰宽。动雾以徐步兮,拂声之珊珊。

以高唐殿的宽敞正合她的意境,可任她尽展羽翼、纵情欢舞而绰绰有余。轻慢小步、裙纱如雾,风拂玉佩、珊珊作响。

望余帷而延视兮,若流波之将澜。奋长袖以正衽兮,立踯躅而不安。澹清静其兮,性沉详而不烦。时容与以微动兮,志未可乎得原。意似近而既远兮,若将来而复旋。

她望着我的床帘良久注视,目光中掩饰不住的激动象激流里的波涛将要奔涌。她抬起衣袖整理衣襟,站在那里犹豫不决,难以安宁。她的表情平淡文静、和悦淑善,秉性安详而又不显烦躁。时而露出微微的激动,似乎她的渴望并未如愿。情在眼前却心向久远,想要走来忽而又回转。

褰qiān余而请御兮,愿尽心之。怀贞亮之清兮,卒与我兮相难。陈嘉辞而云对兮,吐芬芳其若兰。精交接以来往兮,心凯康以乐欢。神独亨而未结兮,魂茕qióng茕以无端。含然诺其不分兮,扬音而哀叹!薄怒以自持兮,曾不可乎犯干。

眼看她撩起我的床帐将要款待,得以尽情地结合在一起时。她却贞守着纯真的情怀,终就难与我相从。她陈述着美好的言语与我相劝,谈吐时芬芳的气息,如兰花香。两情交融你来我往,内心微妙的激动,充满着欢愉。独享着精神上的欢乐而不是肉体上的交合,我无端的感到孤独无依。分不清她是否真心相对,忍不住长长的叹息发散心中的哀思。她轻嗔微怒更加庄重矜持,显出一副不可触犯的表情。(解读:神女的接近,两情相悦,却坚守着贞洁,让宋玉疑心神女的真心,从而引起神女的娇怒。)

于是摇佩饰,鸣玉鸾;奁衣服,敛容颜;顾女师,命太傅。

就这样,她的佩饰摇动,她要转过身去,她车铃响起,她整好衣装,收敛容颜,带着女乐师,吩咐着侍从们起驾。

欢情未接,将辞而去;迁延引身,不可亲附。似逝未行,中若相首;目略微眄,精采相授。志态横出,不可胜记。

两情相欢还未交合,神女就要辞别而去。她将永远地离我而去,再也不能亲近依附。在欲去还留之时,她好像回首。情意脉脉地瞥了我一眼,眼光中传送着无恨的爱恋。她的心态展露无遗,我实在难以尽数细说。

意离未绝,神心怖覆;礼不遑讫,辞不及究;愿假须臾,神女称遽jù。

决意离去而又情意未绝,她的神态被痛苦所覆盖。匆忙中礼不达意,言不由衷。我心中唯愿留住这短暂的美好,神女却骤然离开。

徊肠伤气,颠倒失据,黯然而暝,忽不知处。情独私怀,谁者可语?惆怅垂涕,求之至曙。

我的肠已断,心已伤,身体失去了依靠,神魂已颠倒,瞑瞑中只有无尽的黑暗,恍恍惚惚不知自己身在何处?这独寂失落的情怀,我能说给谁听呢?无奈之中黯然泪下,苦苦追寻直到天明。

名诗词解读:

《神女赋》与《高唐赋》为姊妹篇,先《高唐赋》后《神女赋》,均为楚王与宋玉游云梦泽时宋玉所作,两赋中《高唐赋》是神女在楚王的梦中,《神女赋》中神女又在宋玉的梦中,两赋风格也迥然不同,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带珊字的诗词 积极向上一点~~~

1、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出自唐代诗人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原诗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译文

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下边撒落下来,拾起殿前的桂花,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 到现在也不知道天上发生了什么事,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

2、动雾以徐步兮,拂声之珊珊。

出自先秦宋玉的《神女赋》

原文节选

《神女赋》

眉联娟以蛾扬兮,朱唇地其若丹。素质干之实兮,志解泰而体闲。既姽婳于幽静兮,又婆娑乎人间。宜高殿以广意兮,翼故纵而绰宽。动雾以徐步兮,拂声之珊珊。望余帷而延视兮,若流波之将澜。奋长袖以正衽兮,立踯躅而不安。澹清静其兮,性沉详而不烦。时容与以微动兮,志未可乎得原。

意似近而既远兮,若将来而复旋。褰余而请御兮,愿尽心之。怀贞亮之清兮,卒与我兮相难。陈嘉辞而云对兮,吐芬芳其若兰。精交接以来往兮,心凯康以乐欢。神独亨而未结兮,魂茕茕以无端。含然诺其不分兮,扬音而哀叹!薄怒以自持兮,曾不可乎犯干。

译文

弯弯的细眉象蚕蛾飞扬,鲜亮的红唇似点过朱砂。娇娆的身段富有弹性,娴雅的神态安闲无躁。既能在幽静处表现文静,又能在众人面前翩翩起舞。高唐殿这宽敞的地方正合她意,可任她尽情欢舞或是信步徜徉。裙纱飘动,她轻盈绰约地走来,纱裙拂阶,发出玉佩的响声,她望着我的门帘良久注视,灼热的目光象流波将要奔涌。她抬起衣袖整理衣襟,站在那里犹豫不决。

表情文静又和悦淑善,秉性安详而又不烦躁。时而露出微微激动的面容,似乎她的渴望并未如愿。情在眼前却心向久远,想要走来忽而又回转。眼看她揭起我的床帐将要款待,我正想尽情地倾吐诚挚的衷肠。

她却怀着坚贞洁清守身,突然表现出对我实难相从。她委婉地把我规劝一番,高雅的谈吐如嗅兰草。相互交流着彼此的爱恋,心里充满激昂和欢乐的情绪。独享着精神欢乐却未能交合,我又无端的感到孤独惆怅。分不清她是否答应相好,忍不住发出长长的叹息。她却怒而不发庄重矜持,一副不可触犯的表情。

3、珊珊佩响,方惊玉蹬之敲。

出自宋代词人李清照的《打马赋》

原词节选

《打马赋》

岁令云徂,卢或可呼。千金一掷,百万十都。樽俎具陈,已行揖让之礼;主宾既醉,不有博奕者乎!打马爰兴,樗蒱遂废。实博奕之上流,乃闺房之雅戏。齐驱骥騄,疑穆王万里之行;间列玄黄,类杨氏五家之队。珊珊佩响,方惊玉蹬之敲;落落星罗,急见连钱之碎。若乃吴江枫冷,胡山叶飞,玉门关闭,沙苑草肥。

译文

时光流逝,曾经也在赌桌前高声唤喊“卢”。那时一掷千金,下注百万。在宴度上主宾行揖谦让;主宾喝醉了,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行,玩玩下棋掷采的游戏也行呀!如今打马游戏开始流行,渐渐取代了樗蒱游戏。这个游戏是末枝中的高端游戏,是女子之间的高雅游戏。

下棋就像昔日周穆王乘八骏去西王母处作客,那是一日千里;棋子不同颜色各自列队,就像杨氏姊妹五人的扈从一样各家各着一色衣服。佩环相击发出“珊珊”的声音,就像上马时玉蹬发出的声音;马队像天上的群星那样布列稀松,急切间看到好马更是分散。行马像吴江枫叶飘落,像燕山乱飞的叶子没有头绪,当如退居玉门关内,养精蓄锐以待战机。

4、谁见?谁见?珊枕泪痕红泫。

出自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如梦令·纤月黄昏庭院》

原诗

《如梦令·纤月黄昏庭院》

纤月黄昏庭院,语密翻教醉浅。知否那人心?旧恨新欢相半。谁见?谁见?珊枕泪痕红泫。

译文

黄昏时的庭院,纤月当空,两人情话绵绵,醉意也渐渐消减。现在,情人已长久未来相会,不知那人心,是真情还是假意?旧恨新欢,旧情新怨,交织在一起,说不清,理还乱。有谁能见到我忧伤思念,长夜难眠,脸上红泪涟涟,浸湿了珊瑚枕函。

5、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出自明代诗人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原文节选

《项脊轩志》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堦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译文

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屋里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这座百年老屋,(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积聚的流水一直往下流淌;我每次动书桌,环视四周没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屋子又朝北,不能被阳光照到,白天过了中午(屋内)就已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

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我在庭院里随意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草木,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

家中的书摆满了书架,我仰头高声吟诵诗歌,有时又静静地独自端坐,自然界的万物皆有声音;庭院台阶前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走到它跟前也不离开。农历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过影子摇动,可爱极了。

关于“神女赋的原文是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nmgx.cn/zhishi/15443.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