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留园的诗词(有关园林的诗词)

留园的诗词(有关园林的诗词)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4-02    点击:  127 次

留园的诗词

网上有关“留园的诗词”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有关园林的诗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描写苏州的古诗词有很多,其中“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描写了苏州的小桥流水。

苏州园林是私家园林数量多名气大,现在对外开放的园林有70多处。其中有拙政园、留园、退思园等9座园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之列。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说。清朝几代皇帝因深慕苏州园林之美,便在圆明园和颐和园中仿造之。

苏州城市的粉墙黛瓦、河街相邻风格就是园林要素的城市化推广,苏州的街景小品,不少古街上的民居广泛深入渗透着园林建筑要素,现在的很多新造建筑中,仍然贯彻着园林建筑要素,苏州城市的街、巷、河、树、桥、井等各种要素莫不体现着园林气质和精神。

苏州人和文化有着强烈的园林精神。

精细雅,或者说精细雅洁是苏州文化精神的核心要素。这种文化精神的养成,是与园林城市的特有风格气质互动的,苏州人以精细雅洁的精神对待对待生活,进行各种建设创造。所以,园林之于苏州,不仅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内在的、精神的。苏州是一座不折不扣的江南园林城市。

有关园林的诗词

1. 急中国古代关于园林的诗词歌赋

沈园

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阿房宫赋

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 描写"南方园林美景"的诗句有哪些

1、《满江红·暮春》

宋代:辛弃疾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始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2、《于中好·小构园林寂不哗》

清代:纳兰性德

小构园林寂不哗,疏篱曲径仿山家。昼长吟罢风流子,忽听楸枰响碧纱。

添竹石,伴烟霞。拟凭樽酒慰年华。休嗟髀里今生肉,努力春来自种花。

3、《渡湘江》

唐代: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4、《蝶恋花·小雨初晴回晚照》

宋代:王诜

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5、《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宋代:苏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人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

3. 宋朝文人园林的特点

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简远、疏朗、雅致、天然四个方面。

简远:即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这是对大自然的风致的提炼与概括,是宋代艺术的普遍风尚,也是创作方法趋于写意的表征。司马光的独乐园因其在“洛中诸圆最简素”而名重一时。李成《山水诀》论山水画:“上下云烟起秀不可太多,多则散漫无神;左右林麓铺陈不可太繁,繁则堆塞不舒”《宣和画谱》则直接提出要“精而造疏,简而意足”的主张。

疏朗:园内的景物数量不求其多,因而整体性强而不流与碎琐,园林的筑山往往主山连绵而客山拱伏成一体,且山势多平缓,不做故意的大起大伏。水体多以大面积来形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植物配置亦以大面积的丛植或群植成林为主,林间留余空地,虚实相衬托,于幽奥中见旷朗。建筑密度低、数量少,且个体多于群体,不见有游廊连接的描写,更没有以建筑群围和或划分景域的情况,景观开朗。

雅致:文人士僚不同于流俗的清高、文雅,园林的经营就成为其人格物化的体现,故园林的景致多呈现雅致的文人化风格。

天然:力求园林本身同外部自然环境的契合,内部成景往往以植物为主要内容。是宋代园林天然之趣的追求和表现。园林的选址很重视因山就水,利用原始地貌,园内建筑更注意收纳、摄取园外之景,使得园内园外两相结合而浑然一体。

4. 宋代建筑的园林建筑

宋朝的园林可分为四大类别,供帝王休息享乐的皇家园林与宗室外戚、高官富商所拥有的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和陵寝园林。一般来说,一个成熟的园林都有自己要表现的内容与主旨,配以假山、人造池、廊、亭、堂、榭、阁、花木与动物。虽然宋朝国力不比唐朝强,园林规模也比较小,但园林内的设计更见精巧。

宋代园林中的个体建筑与群体形象都是千变万化,从现存的宋画中可以看得出来。譬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中见到一字形、折带形、丁字形、十字形、工字形等布局,造形各异,如架空、覆道、两坡顶、九脊顶、五脊顶、平顶、平桥、廊桥、亭桥、十字桥、拱桥、九曲桥等等。倚山临水、架岩跨洞都是落院的基本模式,充分发挥衬托风景的效用。

北宋的皇家园林-艮岳是中国著名的宫苑。宋徽宗于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下令在开封的东北部兴建,在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完工,初名万岁山,后改名艮岳、寿岳,或连称寿山艮岳,亦号华阳宫。根据八卦,艮代表东北方,又代表山。艮岳位于东华门内以北,景龙江以南,占地大约750亩。艮岳以一山三峰的形状设计,突破了汉朝以来的传统营造模式,不再强调模仿真实山水。由于宋徽宗是一位具有高深艺术文化修养的皇帝、天才艺术家。他对诗画艺术迷恋,对奇石着迷,对美的追求近乎苛刻。为了寿山艮岳的假山,搜集苏州盛产具有“皱、透、瘦、漏”四大特色的太湖石,并且在苏州设立应奉局。他又深信道教, 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建造艮岳的主旨是追求意境,不拘泥细节或者强调神似,把诗情画意加入园林之中,典型山水成了主题。他对置石、挖池、叠山等技术非常 讲究。园内山峦起伏,众山环列,东有艮岳,南有寿山,西有万松岭。园林中央只有小小的平地,但山峡之间却有池水与瀑布。除了自然景观,还添置不少建筑物, 譬如药寮、田圃筑室、栈道、介亭、书馆和八仙馆屋。因此艮岳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巧妙、以石为主的假山所组成的皇家园林。最后,金人灭了北宋,把这个皇家园林拆毁。

琼林苑,建于乾德2年(公元964年),位于河南开封外城顺天门西南。苑内满种长松古柏、石榴、樱桃等,大部分来自福建广东一带,并且建有很多亭榭,以茱莉、山丹、瑞香、含笑点缀。苑内东南角落,有高约数十米的华嘴冈,冈上的横观层楼辉煌华丽。山下池塘有画船,名叫凤炯,水面建有拱桥,称作若虹,杨柳布满堤岸。

金明池,北宋著名别苑,又名西池,始建于后周显德四年(公元957年),位于开封市以西郑门口村附近。原本周世宗为了征服南唐,所以训练水军,让水军在金明池演习,故又名教池。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宋太宗曾在金明池检阅水军演练。政和年间,宋徽宗下诏兴建许多亭台、楼阁、花木、假山作为春游和观赏龙舟比赛之用。金明池呈方形,四周有围墙,北接汴河西水门,南临琼林苑的宝津楼,池中建有仙桥。桥尽处建有五殿,对岸的龙奥停放大龙舟。沿岸种植杨柳,东岸搭盖临时观众棚,让百姓观看龙舟比赛。金明池的殿宇一般采用**、蓝色、绿色琉璃瓦,线条十分工整,庄严瑰丽。北宋诗人梅尧臣、王安石和司马光等人赞赏金明池风光明媚,建筑瑰丽。可是,到了明崇祯15年(公元1642年),金明池被洪水摧毁了。

除了皇家园林,开封也有不少私家园林。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宋仁宗的宰相富弼所建的富郑公园,宣徽南院使王拱辰的环溪,前身为唐代宰相裴度的湖园。这些圆林的特点就是娇小、简约、雅致、天然。富弼的富郑公园位于他的宅院的东侧,入口设有探春亭。园中挖了一个大水池,水从东北方引入,经过方流亭,从西南方流出。水池北岸建造假山,假山之北有竹林,假山内有水洞,利用大竹引水出洞。假山之南建有四景堂,隔着水池,遥望南岸的卧云堂。卧云堂之南堆土成山,种有梅与竹,山顶建有天光台与梅台。两者高于丛林,能够观看园内景色。竹林内建有五个亭,名为从玉、披风、漪岚、夹竹与兼山。北宋李格非所写的《洛阳名园记》曾经对这些竹子景观作专门描述。整体布局分南北两区,北区以山为主,比较幽静,南区以平地为主,比较开朗。

北宋《金明池争标图》描绘了金明池当时的景况

环溪布局比较别致,南北各有水池一个,东西各有小桥连接中央的大洲,因此而得名。主要建筑物都集中在岛上,南池北岸建有法华亭,北池南岸建有凉榭。岛上山丘之上则有多景楼,能欣赏远方景物。园林各处种植松树、桧树。树林间空地模仿岛屿。这种水景与借景的处理手法成为环溪的特色。

宋朝寺院多集中在临安,因为当时临安是江南的佛教中心,寺院园林遍布各处,以环溪最甚。

5. 宋代的古诗有什么 至少要50首

苏轼 秦观

生查子 减字木兰花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

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

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晏殊 宋祁

木兰花

东风昨夜回梁苑。日脚依稀添一线。

旋开杨柳绿蛾眉,暗拆海棠红粉面。

无情一去云中雁。有意归来梁上燕。

有情无意且休论,莫向酒杯容易散。 玉楼春 春景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陆游

汉宫春 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

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

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

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

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

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

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贺铸

薄幸

艳真多态。更的的、频回眄睐。

便认得、琴心相许,与写宜男双带。

记画堂、斜月朦胧,轻颦微笑娇无奈。

便翡翠屏开,芙蓉帐掩,与把香罗偷解。

自过了收灯后,都不见、踏青挑菜。

几回凭双燕,丁宁深意,往来翻恨重帘碍。

约何时再。正春浓酒暖,人闲昼永无聊赖。

厌厌睡起,犹有花梢日在。

6. 形容绿化的诗句

1、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游湖》宋代: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渡 一作:度)

释义:

一对对燕子,你们什么时候飞回来的?小河两岸的桃树枝条浸在水里,鲜红的桃花已经开放。下了几天雨,河水涨起来淹没了小桥,人不能过河,正在这时候,一叶小舟从柳阴下缓缓驶出。

2、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

《东鲁门泛舟二首.其二》唐代:李白

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

释义:

水似青龙盘绕着石堤,鲁门西桃花夹岸。假如在这晶莹月色中泛舟,王子猷雪夜访友的潇洒又岂能比拟!

3、郁郁层峦夹岸青,春山绿水去无声。

《水口行舟二首》宋代:朱熹

其一: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其二:

郁郁层峦夹岸青,春山绿水去无声。烟波一棹知何许?鶗鴃两山相对鸣。

释义:

其一

昨晚我乘着一条小船航行在江上,天下起雨来,我披上蓑衣,在船上尽情瞭望。一夜来,风急浪高,我在舱中默默地思念,外面的景色究竟变得怎样?今天天一亮,我赶紧卷起船篷仔细观看,原来一点没改,那青山,那绿树,还是郁郁苍苍。

其二:

两岸层叠的山峦绿树重重,一派青苍;春天秀丽的山峰无比寂静,绿水也静静地流淌。一只小船冲破了烟波驶去,它要驶向何方?传来阵阵杜鹃啼鸣,在两岸的山中回荡。

4、红蓼花香夹岸稠,绿波春水向东流。

《浣溪沙·红蓼花香夹岸稠》宋代:晏殊

红蓼花香夹岸稠,绿波春水向东流。小船轻舫好追游。

渔父酒醒重拨棹,鸳鸯飞去却回头。一杯销尽两眉愁。

释义:

红蓼花开,夹岸香浓。绿波春水,向东流去。此时正好坐着小船,在江上愉快地遨赏。渔翁酒醒,又再划舟前行。鸳鸯被惊飞去。屡屡回头而望。一杯在手,便解开紧锁的双眉,销尽愁绪。

5、垂柳开处见青山。毵毵绿发覆烟鬟。

《浣溪沙·舟逐清溪弯复弯》近现代:王国维

舟逐清溪弯又弯。垂柳开处见青山。毵毵绿发覆烟鬟。

夹岸莺花迟日里,归船萧谷夕阳间。一生难得是春闲。

释义:

小船儿沿着弯弯的清溪曲折而行。两岸是浓密的杨柳,偶在风吹开处窥见远远的青山——仿佛像那丝丝绿发披覆着女子的髻鬟。夹岸莺啼花放,在那迟迟的春日里;归船吹箫击鼓,在那西下的夕阳间。啊,一生难得的正是这春天的闲暇。

7. 宋代的园林发展的原因

中国的封建社会到宋代已经达到了发育成熟的境地,而文化方面尤为突出。园林作为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当然也不例外。它之所以能够继隋唐全盛之后而臻于成熟的境地,自有其特殊的背景。

首先,宋代,地主小农经济十分发达,庄园经济几乎绝迹。城市商业和手工业空前繁荣,资本主义因素已在封建经济内部孕育。然而,宋代却又是一个国势羸弱的朝代,处于隋唐鼎盛之后的衰弱之始。宋王朝从建国之初的澶渊之变历靖康之难,最后南渡江左,偏安于半壁河山,以割地赔款的屈辱政策换来暂时的安定局面。一方面是城乡经济的高度繁荣,另一方面则无论统治阶级的帝王士大夫或者是一般的庶民都始终处于国破家亡的忧患意识的困扰中。宋人的诗词中多见于此类感喟之情。这于盛唐文学中常见的杖剑远游,气吞山河的豪情和开辟异域、立功边塞的气概简直不可同日而语。社会的忧患意识固然能够激发有志之士的奋发图强、匡复河山的行动,同时也相反地导致了人们沉溺于享乐、苟且偷生的心理。而经济发达与国势羸弱的矛盾状况又成为这种心理普遍滋长的温床,终于形成了宫廷和社会的生活浮荡、侈糜和病态的繁华。因此,园林的大量修建,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较之隋唐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次,城乡经济的高度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园林的建筑、观赏花卉和树木的栽培技术、叠石技艺的水平等大为提高,为园林的广泛兴造提供了技术的保证,也是当时园林艺术水平成熟的标志。

第三,宋代重文轻武,文人的社会地位比以往任何朝代都高。科举取士制度更为完善,文官执政可说是宋代政治的特色,并成为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从另一方面刺激了文人士大夫的造园活动,民间的士流园林更进一步文化化,又促成“文人园林”的兴起。第四,宋代诗词虽然失去唐代宏放的、波澜壮阔的气度,主流转向缠绵悱恻、空灵婉约,规划设计的精致则又过之。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以绘画艺术为重的朝代,尤其是山水画受到社会上的重视已达到了最高水平,因而达到了绘画与文学在更高层次上的结合。确立了独特的艺术创作和鉴赏方法对于文人园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士流园林兴盛和文人广泛参与园林规划设计,在园林中熔铸诗画意趣比之唐代就更为自觉,同时也开始重视园林意境的创造。山水画、山水园林互相渗透的密切关系,到宋代已经完全确立。

萌芽于唐代的文人园林,到宋代已成为私家造园活动中的一股新兴潮流,同时影响着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简远、疏朗、雅致、天然四个方面。著名的有艮岳、苏州的沧浪亭等。

8. 苏州园林的古诗

苏州古典园林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她之所以富于诗情画意,富于典雅美丽的神韵风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文学语言的点缀、形容、渗透、生发。

苏州园林

君到姑苏间,

人家皆枕河。

故宫闲地少,

水巷小桥多(唐。杜荀鹤)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东西南北桥相望,画桥三百映江城

春城三百七十桥,两岸朱楼夹柳条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清·徐崧《秋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寄踏莎行》。怀云亭即今苏州北半园)

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清·乾隆《狮子林得句》)

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清·王赓言《游狮子林》)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洞仙歌》:园林佳辑,已多年珍玩,拙政诸园寄深眷。想童时常与窗侣嬉游,踪迹遍山径楼廊汀岸。今秋通简札,投甓招琼,妙绘频贻抱惭看。古趣写朱梅,兰石清妍,更风筱幽禽为伴。盼把晤沧浪虎丘时,践雅约兼聆造形精鉴。

苏州园林中的建筑题名,几乎都取材于著名诗文或古诗,如留园自在处,留园水池北岸的一幢楼房,楼上名“远翠阁”,楼下名“自在处”,于此举目南望,留园中部景色尽收眼底。不远处又有牡丹花台,是赏花赏景的佳处,故取陆游“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诗句名之。楼上“远翠”一名,取方干诗“前生含远翠,罗列在窗中”之意,也是因为景诗相符的缘故。 又如狮子林问梅阁,就是极富文学意味的称谓。取李俊明诗“借问梅花堂上月,不知别后几回圆”,原来阁来多种梅,旧有古梅“卧龙”颇具清韵。

苏州园林中又多有书条石,上面镌刻着文学名著,如留园法帖中,唐代诸遂良的《诗经》、宋代苏轼亲笔《赤壁赋》、明代董其昌所书曹植的《洛神赋》等,都是著名的例子。

9. 苏州园林 诗词

拙政园 兰雪堂 : 兰雪堂是东部的主要厅堂,堂名取意于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的诗句。

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据园主王心一《归园田居》记载,兰雪堂为五楹草堂,“东西桂树为屏,其后则有山如幅,纵横皆种梅花。梅之外有竹,竹临僧舍,旦暮梵声,时从竹中来”,环境幽僻。

堂前两棵白皮松苍劲古拙,墙边修竹苍翠欲滴,湖石玲珑,绿草夹径,东西院墙相连。堂坐北朝南三开间,“兰雪堂”匾额高挂 ,长窗落地,堂正中有屏门相隔,屏门南面为一幅漆雕《拙政园全景图》,屏门北面为《翠竹图》,全部采用苏州传统的漆雕工艺,屏门两边的隔扇裙板上刻有人物山水。

缀云峰 缀云峰位于兰雪堂北,山峰高耸在绿树竹荫中,山西北双峰并立,取名“联璧”。缀云峰、联壁峰为归园田居的园中景点。

王心一《归园田居记》,兰雪堂前有池,“池南有峰特起,云缀树杪,名之曰缀云峰。池左两峰并峙,如掌如帆,谓之联壁峰。”

两峰为明末叠石名家陈似云作品,所用湖石,玲珑细润,以元末赵松雪山水画为范本。缀云峰的形态自下而上逐渐状大,其巅尤伟,如云状,岿然独立,旁无支撑。

1943年夏夜,缀云峰突然倾圮。后来,在园林专家汪星伯的指导下,重新堆成了这座高达两丈、玲珑夭矫的奇峰,如今此峰苔藓斑驳,藤蔓纷披,不乏古意。

秫香馆 秫香,指稻谷飘香,以前墙外皆为农田,丰收季节,秋风送来一阵阵稻谷的清香,令人心醉,馆亦因此得名。秫香馆为东部的主体建筑,面水隔山,为单檐歇山结构,室内宽敞明亮,长窗裙板上的黄杨木雕,共有 48幅,缘据行家考证,一部为《西厢记》,另一部为《金玉如意》。

其中《西厢记》一出中,有“张生跳墙会鸳鸯”、“拷红”、“长亭送别”等场景,雕镂精细,层次丰富,栩栩如生。夕阳西下,一抹余辉洒落在秫香馆的落地长窗上。

加上精致的裙板木雕,把秫香馆装点得古朴雅致,别有情趣。 涵青亭 园林建筑,以亭的变化为多。

亭是一种只有屋顶而没有墙的小屋,玲珑轻巧,一般由屋顶、柱身和台基三部分组成。在园林中可点景、观景,又可供人小憩、纳凉、避雨。

拙政园不仅亭多,而且形式不一。涵青亭居于一隅,空间范围比较逼仄。

但造园家以高大的白墙作底,建了一座组合式的半亭,一主二从,主亭平座挑出于水面之上,犹如水榭,两侧副亭略向后退,朝左右展开,似廊又非廊,主亭发两只戗,副亭发一只戗,整座亭子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给本来平直、单调的墙体增添了飞舞的动势。斜倚亭边美人靠小坐,天光云影水间,锦鲤遨游,荷莲轻荡。

梧竹幽居 建筑风格独特,构思巧妙别致的梧竹幽居是一座方亭,为中部池东的观赏主景。此亭外围为廊,红柱白墙,飞檐翘角,背靠长廊,面对广池,旁有梧桐遮荫、翠竹生情。

亭的绝妙之处还在于四周白墙开了四个圆形洞门,洞环洞,洞套洞,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叠交错的分圈、套圈、连圈的奇特景观。四个圆洞门既通透、采光、雅致,又形成了四幅花窗掩映、小桥流水、湖光山色、梧竹清韵的美丽框景画面,意味隽永。

“梧竹幽居”匾额为文徵明体。“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对联为清末名书家赵之谦撰书,上联连用二个借字,点出了人类与风月、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亲密之情;下联则用一动一静,一虚一实相互衬托、对比,相映成趣。

听雨轩 听雨轩在嘉实亭之东,与周围建筑用曲廊相接。轩前一泓清水,植有荷花;池边有芭蕉、翠竹,轩后也种植一丛芭蕉,前后相映。

五代时南唐诗人李中有诗曰:“听雨入秋竹,留僧覆旧棋”;宋代诗人杨万里《秋雨叹》诗曰:“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现代苏州园艺家周瘦鹃《芭蕉》诗曰:“芭蕉叶上潇潇雨,梦里犹闻碎玉声。”这里芭蕉、翠竹、荷叶都有,无论春夏秋冬,只要是雨夜,由于雨落在不同的植物上,加上听雨人的心态各异,自能听到各具情趣的雨声,境界绝妙,别有韵味。

远香堂 远香堂为四面厅,是拙政园中部的主体建筑,在原明正德若墅堂的旧址上,为清乾隆时所建,青石屋基是当时的原物。它面水而筑,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

堂北平台宽敞,池水旷朗清澈。荷池宽阔,红裳翠盖,清香宜人。

堂名取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的名句,水中遍植荷花,因荷得名。夏日池中荷叶田田,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是赏荷的佳处。

园主借花自喻,表达了园主高尚的情操。堂内装饰透明玲珑的玻璃落地长窗,规格整齐,由于长窗透空,四周各具情趣的景物,山光水影,尽收眼底,犹如观赏山水长卷。

室内陈设典雅精致。 小飞虹 苏州是水乡,拙政园是水园,有水必有桥。

拙政园里有石板桥、石拱桥等,小飞虹的型制很特别。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

取南北朝宋代鲍昭《白云》诗“飞虹眺秦河,泛雾弄轻弦而命名”。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故以为名。

虹,是雨过天晴后横跨大地的一架绚丽的彩桥,古人以虹喻桥,用意绝妙。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的通道,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

小飞虹桥体为三跨石梁,微微拱起,呈八字型。桥面两侧设有万字护栏,三间八柱,覆盖廊屋,檐枋下饰以倒挂楣子,桥两端与。

形容园林 的诗句

鸟啼花落屋本东,柏子烟青芋火红。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二)

叠石疏泉不数旬,水芝开出似车轮。 石幢一夕桃花雨,便有红鱼跳绿萍。

《游拙政园》 叶圣陶

纤雨值休辰,园游恣幽赏。回沼抱南轩,几窗爰净朗……

环顾卉树森,浓绿弥众象。稀处现楼台,微风动帘幌。北方是长安,冠盖属朋党。白日妖霾现,杀人弃沟壤。鸡鸣上客尊,狗苟公道枉。豪游金买笑,怜乞血殷颡。

陆游留园 “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

李俊明狮子林诗“借问梅花堂上月,不知别后几回圆”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描写“园林”的诗句有哪些?

1.邱壑在胸中,看叠石疏泉,有天然画意;园林甲吴下,愿携琴载酒,作人外清游。(题杭州诂经精舍)

2.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拙政园与谁同坐轩联)

3. 俯水枕石游鱼出听;临流枕石化蝶忘机。(虎丘花雨亭联)

4. 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5. “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唐代诗人杜荀鹤)

6. 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7. 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清?王赓言《游狮子林》)

8. “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 (陆游题留园)

9.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蒋堂《北池赋》,北池为唐宋时代苏州官府园林)

10. 王安石 “绿漪堂前湖水绿,归来正复有荷花。花前若见余杭姥,为道仙人忆酒家。”(王诗所写之地是杭州的聚景园。)

11. 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清?徐崧《秋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寄踏莎行》。怀云亭即今苏州北半园)

12.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拙政园绣绮亭旧联)

13.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题大观园》清?曹雪芹)

14.上士爱清辉,开门向翠微。抱琴看鹤去,枕石待云归。野坐苔生席,高眠竹挂衣。旧山东望远,惆怅暮花飞。(《题崔端公园林》唐?李端

15.四面青山是四邻,烟霞成伴草成茵。年年洞口桃花发,不记曾经迷几人 。(《题独孤少府园林》唐?陆畅)

16.花源一曲映茅堂,清论闲阶坐夕阳。 麈尾手中毛已脱,蟹螯尊上味初香。 春深黄口传窥树,雨后青苔散点墙。 更道小山宜助赏,呼儿舒簟醉岩芳。(《题张逸人园林 》唐?韩翃)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珍宝,造园艺术更是源远流长,早在周武王时期就有建宫苑的活动,她的形成主要受统治阶级的思想及佛道、绘画、诗词的艺术影响,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争夺激烈,国家呈分裂状态,加之道、佛盛行的影响,产生了玄学,这时的士大夫,或人欲享乐,或洁身自好,或遨游山水,导致了自然审美观的形成,治园特点也多为自然情趣的田园山水。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铺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诗、词、绘画的思想境界。

中国古代园林的分类,从不同角度看,可以有不同分类方法。一般有两种分类法。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是古典园林建筑。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国园林

1、题杭州诂经精舍?

邱壑在胸中,看叠石疏泉,有天然画意;

园林甲吴下,愿携琴载酒,作人外清游。

2、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拙政园与谁同坐轩联)

3、 俯水枕石游鱼出听;临流枕石化蝶忘机。(虎丘花雨亭联)

4、 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5、 “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唐代诗人杜荀鹤

6、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7、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清?王赓言《游狮子林》)

8、“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 陆游题留园

9、 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蒋堂《北池赋》,北池为唐宋时代苏州官府园林)

10、王安石 “绿漪堂前湖水绿,归来正复有荷花。花前若见余杭姥,为道仙人忆酒家。”(王诗所写之地是杭州的聚景园。)



描写“园林”的诗句有哪些?

1、题杭州诂经精舍

邱壑在胸中,看叠石疏泉,有天然画意;

园林甲吴下,愿携琴载酒,作人外清游。

2、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拙政园与谁同坐轩联)

3、 俯水枕石游鱼出听;临流枕石化蝶忘机。(虎丘花雨亭联)

4、 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5、 “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唐代诗人杜荀鹤

6、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7、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清王赓言《游狮子林》)

8、“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 陆游题留园

9、 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蒋堂《北池赋》,北池为唐宋时代苏州官府园林)

10、王安石 “绿漪堂前湖水绿,归来正复有荷花。花前若见余杭姥,为道仙人忆酒家。”(王诗所写之地是杭州的聚景园。)

关于园林的诗句并赏析

1描写园林的诗句并赏析一千字

《辋川别业》王维

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赏析:

唐代诗人兼画家王维(701-761)在辋川山谷(兰田县西南10余公里处)在宋之问辋川山庄的基础上营建的园林,今已湮没。

从山口进,迎面是“孟城坳”,山谷低地残存古城,坳背山冈叫“华子岗”,山势高峻,林木森森,多青松和秋色树,因而有“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和“落日松风起”句。背冈面谷,隐处可居,建有辋口庄,于是有“新家孟城口”和“结庐古城下”句。

越过山冈,到了“南岭与北湖,前看复回顾”的背岭面湖的胜处,有文杏馆,“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大概是山野茅庐。馆后崇岭高起,岭上多大竹,题名“斤竹岭”。这里“一径通山路”,沿溪而筑,有“明流纡且直,绿筱密复深”句,状其景色。 仿辋川别业 缘溪通往另一区,题名“木兰柴”(木兰花),这里景致幽深,有诗说“苍苍落日时,鸟声乱溪水,缘溪路转深,幽兴何时已。”溪流之源的山冈,跟斤竹岭对峙,叫“茱萸片”,大概因山冈多“结实红且绿,复如花更开”的山茱萸而题名。翻过茱萸片,为一谷地,有“仄径荫宫槐”句,题名“宫槐陌”,“是向欹湖道”。以上供参考。

2描写园林的诗句并赏析一千字

《辋川别业》王维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赏析:唐代诗人兼画家王维(701-761)在辋川山谷(兰田县西南10余公里处)在宋之问辋川山庄的基础上营建的园林,今已湮没。

从山口进,迎面是“孟城坳”,山谷低地残存古城,坳背山冈叫“华子岗”,山势高峻,林木森森,多青松和秋色树,因而有“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和“落日松风起”句。背冈面谷,隐处可居,建有辋口庄,于是有“新家孟城口”和“结庐古城下”句。

越过山冈,到了“南岭与北湖,前看复回顾”的背岭面湖的胜处,有文杏馆,“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大概是山野茅庐。馆后崇岭高起,岭上多大竹,题名“斤竹岭”。

这里“一径通山路”,沿溪而筑,有“明流纡且直,绿筱密复深”句,状其景色。 仿辋川别业 缘溪通往另一区,题名“木兰柴”(木兰花),这里景致幽深,有诗说“苍苍落日时,鸟声乱溪水,缘溪路转深,幽兴何时已。”

溪流之源的山冈,跟斤竹岭对峙,叫“茱萸片”,大概因山冈多“结实红且绿,复如花更开”的山茱萸而题名。翻过茱萸片,为一谷地,有“仄径荫宫槐”句,题名“宫槐陌”,“是向欹湖道”。

以上供参考。

3关于园林的古诗词

赞美园林的诗句

1、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2、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

3、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

4、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5、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清·王赓言《游狮子林》

6、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清·乾隆《狮子林得句》

7、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

8、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9、俯水枕石游鱼出听;临流枕石化蝶忘机。

10、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11、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

12、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13、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14、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

15、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

16、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17、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4关于园林的诗句

1、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清·王赓言《游狮子林》

2、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

3、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4、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

5、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乳盈瓯,细剥小庭幽。

6、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宋·苏舜钦《沧浪亭》

7、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8、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蒋堂《北池赋》,北池为唐宋时代苏州官府园林

9、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5给几首赞美园林的古诗

“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

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唐代诗人杜荀鹤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宋·苏舜钦《沧浪亭》)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维则《狮子林即景》)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

(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清·徐崧《秋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寄踏莎行》。

怀云亭即今苏州北半园)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

(清·乾隆《狮子林得句》)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清·王赓言《游狮子林》)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

(蒋堂《北池赋》,北池为唐宋时代苏州官府园林)懒云仙,蓬莱深处恣高眠……林泉爱我,我爱林泉。(吴西逸《殿前欢·懒云窝》,懒云窝为元代苏州宅园)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沧浪亭联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狮子林立雪堂联)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拙政园与谁同坐轩联)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拙政园绣绮亭旧联)俯水枕石游鱼出听;临流枕石化蝶忘机。

(虎丘花雨亭联)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虎丘)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老板爱吃南边菜,都到苏州城里来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乳盈瓯,细剥小庭幽东西南北桥相望,画桥三百映江城春城三百七十桥,两岸朱楼夹柳条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夜读苏州诗,襟怀尽冰雪。飘飘关塞云,微微河汉月。

秋兰南窗前,清香静中发。怀我千载心,岁晚更幽绝。

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6有关风景的诗句 并加赏析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这是古代送别诗中的名作。前二句起兴,于清晨景物中特拈出"青青柳色",这是自《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以来,文学作品表现惜别之情时常用的意象。以下两句将深切的惜别、关切、担忧等复杂的感情寄寓在"劝酒"这一举动之中。"西出阳关无故人",一言朋友所去之地陌生,二言那里人迹稀少;三言你我朋友自此一别,则知己难求。如此,则对友情的珍惜,对离别的无奈,对朋友的关切,尽蕴于杯中矣。所谓"惜别意悠长不露",情真意切而不说破也。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7形容园林的诗句

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

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

俯水枕石游鱼出听;临流枕石化蝶忘机。

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

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

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懒云仙,蓬莱深处恣高眠。

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

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

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唐代诗人杜荀鹤

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宋·苏舜钦《沧浪亭》)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清·徐崧《秋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寄踏莎行》。怀云亭即今苏州北半园)

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清·乾隆《狮子林得句》)

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清·王赓言《游狮子林》)

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蒋堂《北池赋》,北池为唐宋时代苏州官府园林)

懒云仙,蓬莱深处恣高眠……林泉爱我,我爱林泉。(吴西逸《殿前欢·懒云窝》,懒云窝为元代苏州宅园)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沧浪亭联

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狮子林立雪堂联)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拙政园与谁同坐轩联)

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拙政园绣绮亭旧联)

俯水枕石游鱼出听;临流枕石化蝶忘机。(虎丘花雨亭联)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

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虎丘)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8有关园林的诗词

鸟啼花落屋本东,柏子烟青芋火红。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二)

叠石疏泉不数旬,水芝开出似车轮。 石幢一夕桃花雨,便有红鱼跳绿萍。

《游拙政园》 叶圣陶

纤雨值休辰,园游恣幽赏。回沼抱南轩,几窗爰净朗……

环顾卉树森,浓绿弥众象。稀处现楼台,微风动帘幌。北方是长安,冠盖属朋党。白日妖霾现,杀人弃沟壤。鸡鸣上客尊,狗苟公道枉。豪游金买笑,怜乞血殷颡。

陆游留园 “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

李俊明狮子林诗“借问梅花堂上月,不知别后几回圆”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9形容园林 的诗句

林 的诗句 查看全部7个回答 我来答 我来答 查看全部7个回答 爱做作业的学生 来自科学教育类认证团队 2018-08-11 一、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二、枫 桥--[唐]杜牧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城岁月遥。

惟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疏雨过枫桥。三、宿枫桥--- [宋]陆 游 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风月未须轻感慨,巴山此去尚千重。四、过枫桥留别城西诸友--[明]谢晋 烦君远饯意偏饶,念我离群怎寂寥。

祖帐西催诗欲就,邮亭风劲酒频浇。舟移射渎黄昏近,路转江村碧树遥。

记取今宵分手处,乌啼时节过枫桥。五、枫桥歌送吴秀才之金陵--[明] 谢晋 君不见枫桥水,奔流直泻太湖来。

环绕阖闾城西地,其问风土何佳哉。层楼叠榭侵云起,望处人家半临水。

水边歌舞不胜春,桥下帆樯停似蚁。复有大道接金陵,送客每来桥上行。

山寺钟鸣知夜半,渔村月落见灯明。今朝却饯吴公子,解我金貂酤绿醑。

帆挂长洲苑外烟,衣沾虎阜山头雨。暮烟秋雨益凄其,别绪离情无限期。

昔时应是今时景,今人还须昔人诗。见说长干花似绮,君归更英思乡里。

传统中国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受到传统“礼乐”文化影响很深。通过地形、山水、建筑群、花木等作为载体衬托出人类主体的精神文化。

园林具有很多的外延概念:园林社区、园林街道、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国家园林县城等等。现代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对于园林有着迫切的功能性和艺术性的要求。

对于我们现代的生活和未来的人民发展方向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 3 分享 更多 查看全部7个回答 下一条回答 评论 发句走心的,交个知心友 发布 还没有人评论,快来抢沙发~ 相关问题 形容别离的诗句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贺新郎》 张元干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易老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 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2 浏览105 2016-11-24 给几首赞美园林的古诗 “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

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唐代诗人杜荀鹤 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宋·苏舜钦《沧浪亭》)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

(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清·徐崧《秋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寄踏莎行》。

怀云亭即今苏州北半园) 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

(清·乾隆《狮子林得句》) 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清·王赓言《游狮子林》) 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

(蒋堂《北池赋》,北池为唐宋时代苏州官府园林) 懒云仙,蓬莱深处恣高眠……林泉爱我,我爱林泉。(吴西逸《殿前欢·懒云窝》,懒云窝为元代苏州宅园)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沧浪亭联 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狮子林立雪堂联)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拙政园与谁同坐轩联) 闲寻诗册。

10古代诗歌鉴赏

《春日京中有怀》 唐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释]京中:指西京长安。

游寓:寓寄他乡。 秦:指长安。

上林苑: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二年(公元前138)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宫苑,规模宏伟,宫室众多,有多种功能和游乐内容,今已无存。这里借指长安园林。

徒:徒然。 细柳: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西南,渭河北岸。

汉文帝时周亚夫为将在此驻军,称为“细柳营”,这里借指军营。 漫:随意,没有约束。

南桥:洛阳城中一游览处。 西第: 东汉外戚梁冀为大将军,起府第在洛阳城西。

因马融曾为写《大将军第颂》,后人称之为西第 。这里泛指豪华府第。

留宾:汉游侠陈遵,豪饮好客,宴会时常取客人车辖投入井中,以防客人中途离去,留宾即出自此曲故。 风日:指洛阳的春日美景。

这里是借代在洛阳赏春的朋友。 [译文] 今年外出游玩的时候,自己独自来到了长安, (没有朋友同游)心中带着春愁来看春天,没有了春天的感觉 上林苑中的花白白地开放了, 细柳营前的柳叶也徒有新芽 朋友们这时在南桥应该玩得正是尽兴, 将军府里朋友们欢聚都不愿散去 我在这里向着遥远的洛阳,对着春天的景物说, (等我和朋友再相聚的时候)明年的春天一定要加倍地还给我一个更美的春色啊! [作者]杜审言,初唐诗人,是我国大诗人杜甫的祖父。

他当年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并结识了许多文臣武将,成为知己和好友,长安二年春天,他又伴驾回到西都长安,时逢春日,鲜花盛开,面对美景,思友之情油然而生。因此,他欣然命笔,写下了这篇声情并茂,情感真挚的《春日京中有怀》。

唐代洛阳为东都。杜审言曾任洛阳丞,其家又在洛阳西巩县,因此他对洛阳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

这首《春日京中有怀》诗,就是作于诗人当年随武则天离开洛阳回西京期间所作。诗人抒发怀友思归之离情,表达了对洛阳和在洛阳的朋友的眷恋和思念之情。

[赏析]京中,指西京长安。首联,“今年游寓独游秦”,游寓,指官员出外游览。

秦,指西京长安。一个“独”字写出今年春游不在东都洛阳,倍感孤独寂寞的情怀。

颇有“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意味。“愁思看春不当春”,因为朋友不在身边,虽然面对春日美景,却是万般愁思,美好的春景也不好看了,这两句巧用“重字”,生动地刻画出一个身居他乡,哀春伤怀的诗人形象。

颔联,“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上林苑,指皇帝的园林。

细柳营,是军营所在地。花徒发,叶漫新,是说鲜花白白的开放,叶子空有清新,为什么如此呢?愁思所致,不能和朋友欣赏这大好的春光,这是上联内容的具体化。

以上两联是实写,作者睹物伤怀,思念朋友的孤独寂寞之情溢于言表。 颈联,“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南桥,游览胜地。西第,将军的豪华府第。

作者身在西都,想像东都的公子们,在桥头尽兴游玩,在将军府宴饮欢聚。这里用反衬手法,更进一步表现自己的寂寞孤独,表现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尾联,“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风日道,指洛阳的春日美景。

这里是借代,代指在洛阳赏春的朋友,寄语自己思念的东都朋友。今年春光好,明年春光更胜于今年。

这里作者一反孤独伤感之情,将感情基调由孤独忧愁升华为喜悦自信,表现出昂扬向上乐观的情怀。将思念化为祝愿,将孤独化为自信,淋漓尽致抒发了对洛阳万物无比眷恋和热爱之情,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有关园林的诗词

鸟啼花落屋本东,柏子烟青芋火红。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二)

叠石疏泉不数旬,水芝开出似车轮。 石幢一夕桃花雨,便有红鱼跳绿萍。

《游拙政园》 叶圣陶

纤雨值休辰,园游恣幽赏。回沼抱南轩,几窗爰净朗……

环顾卉树森,浓绿弥众象。稀处现楼台,微风动帘幌。北方是长安,冠盖属朋党。白日妖霾现,杀人弃沟壤。鸡鸣上客尊,狗苟公道枉。豪游金买笑,怜乞血殷颡。

陆游留园 “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

李俊明狮子林诗“借问梅花堂上月,不知别后几回圆”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宋代关于园林的诗句

1 急中国古代关于园林的诗词歌赋

沈园

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阿房宫赋

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 描写"南方园林美景"的诗句有哪些

1、《满江红·暮春》

宋代:辛弃疾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始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2、《于中好·小构园林寂不哗》

清代:纳兰性德

小构园林寂不哗,疏篱曲径仿山家。昼长吟罢风流子,忽听楸枰响碧纱。

添竹石,伴烟霞。拟凭樽酒慰年华。休嗟髀里今生肉,努力春来自种花。

3、《渡湘江》

唐代: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4、《蝶恋花·小雨初晴回晚照》

宋代:王诜

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5、《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宋代:苏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人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

3 宋朝文人园林的特点

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简远、疏朗、雅致、天然四个方面。

简远:即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这是对大自然的风致的提炼与概括,是宋代艺术的普遍风尚,也是创作方法趋于写意的表征。司马光的独乐园因其在“洛中诸圆最简素”而名重一时。李成《山水诀》论山水画:“上下云烟起秀不可太多,多则散漫无神;左右林麓铺陈不可太繁,繁则堆塞不舒”《宣和画谱》则直接提出要“精而造疏,简而意足”的主张。

疏朗:园内的景物数量不求其多,因而整体性强而不流与碎琐,园林的筑山往往主山连绵而客山拱伏成一体,且山势多平缓,不做故意的大起大伏。水体多以大面积来形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植物配置亦以大面积的丛植或群植成林为主,林间留余空地,虚实相衬托,于幽奥中见旷朗。建筑密度低、数量少,且个体多于群体,不见有游廊连接的描写,更没有以建筑群围和或划分景域的情况,景观开朗。

雅致:文人士僚不同于流俗的清高、文雅,园林的经营就成为其人格物化的体现,故园林的景致多呈现雅致的文人化风格。

天然:力求园林本身同外部自然环境的契合,内部成景往往以植物为主要内容。是宋代园林天然之趣的追求和表现。园林的选址很重视因山就水,利用原始地貌,园内建筑更注意收纳、摄取园外之景,使得园内园外两相结合而浑然一体。

4 宋代建筑的园林建筑

宋朝的园林可分为四大类别,供帝王休息享乐的皇家园林与宗室外戚、高官富商所拥有的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和陵寝园林。一般来说,一个成熟的园林都有自己要表现的内容与主旨,配以假山、人造池、廊、亭、堂、榭、阁、花木与动物。虽然宋朝国力不比唐朝强,园林规模也比较小,但园林内的设计更见精巧。

宋代园林中的个体建筑与群体形象都是千变万化,从现存的宋画中可以看得出来。譬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中见到一字形、折带形、丁字形、十字形、工字形等布局,造形各异,如架空、覆道、两坡顶、九脊顶、五脊顶、平顶、平桥、廊桥、亭桥、十字桥、拱桥、九曲桥等等。倚山临水、架岩跨洞都是落院的基本模式,充分发挥衬托风景的效用。

北宋的皇家园林-艮岳是中国着名的宫苑。宋徽宗于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下令在开封的东北部兴建,在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完工,初名万岁山,后改名艮岳、寿岳,或连称寿山艮岳,亦号华阳宫。根据八卦,艮代表东北方,又代表山。艮岳位于东华门内以北,景龙江以南,占地大约750亩。艮岳以一山三峰的形状设计,突破了汉朝以来的传统营造模式,不再强调模仿真实山水。由于宋徽宗是一位具有高深艺术文化修养的皇帝、天才艺术家。他对诗画艺术迷恋,对奇石着迷,对美的追求近乎苛刻。为了寿山艮岳的假山,搜集苏州盛产具有“皱、透、瘦、漏”四大特色的太湖石,并且在苏州设立应奉局。他又深信道教, 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建造艮岳的主旨是追求意境,不拘泥细节或者强调神似,把诗情画意加入园林之中,典型山水成了主题。他对置石、挖池、叠山等技术非常 讲究。园内山峦起伏,众山环列,东有艮岳,南有寿山,西有万松岭。园林中央只有小小的平地,但山峡之间却有池水与瀑布。除了自然景观,还添置不少建筑物, 譬如药寮、田圃筑室、栈道、介亭、书馆和八仙馆屋。因此艮岳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巧妙、以石为主的假山所组成的皇家园林。最后,金人灭了北宋,把这个皇家园林拆毁。

琼林苑,建于乾德2年(公元964年),位于河南开封外城顺天门西南。苑内满种长松古柏、石榴、樱桃等,大部分来自福建广东一带,并且建有很多亭榭,以茱莉、山丹、瑞香、含笑点缀。苑内东南角落,有高约数十米的华嘴冈,冈上的横观层楼辉煌华丽。山下池塘有画船,名叫凤炯,水面建有拱桥,称作若虹,杨柳布满堤岸。

金明池,北宋着名别苑,又名西池,始建于后周显德四年(公元957年),位于开封市以西郑门口村附近。原本周世宗为了征服南唐,所以训练水军,让水军在金明池演习,故又名教池。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宋太宗曾在金明池检阅水军演练。政和年间,宋徽宗下诏兴建许多亭台、楼阁、花木、假山作为春游和观赏龙舟比赛之用。金明池呈方形,四周有围墙,北接汴河西水门,南临琼林苑的宝津楼,池中建有仙桥。桥尽处建有五殿,对岸的龙奥停放大龙舟。沿岸种植杨柳,东岸搭盖临时观众棚,让百姓观看龙舟比赛。金明池的殿宇一般采用**、蓝色、绿色琉璃瓦,线条十分工整,庄严瑰丽。北宋诗人梅尧臣、王安石和司马光等人赞赏金明池风光明媚,建筑瑰丽。可是,到了明崇祯15年(公元1642年),金明池被洪水摧毁了。

除了皇家园林,开封也有不少私家园林。其中比较着名的有-宋仁宗的宰相富弼所建的富郑公园,宣徽南院使王拱辰的环溪,前身为唐代宰相裴度的湖园。这些圆林的特点就是娇小、简约、雅致、天然。富弼的富郑公园位于他的宅院的东侧,入口设有探春亭。园中挖了一个大水池,水从东北方引入,经过方流亭,从西南方流出。水池北岸建造假山,假山之北有竹林,假山内有水洞,利用大竹引水出洞。假山之南建有四景堂,隔着水池,遥望南岸的卧云堂。卧云堂之南堆土成山,种有梅与竹,山顶建有天光台与梅台。两者高于丛林,能够观看园内景色。竹林内建有五个亭,名为从玉、披风、漪岚、夹竹与兼山。北宋李格非所写的《洛阳名园记》曾经对这些竹子景观作专门描述。整体布局分南北两区,北区以山为主,比较幽静,南区以平地为主,比较开朗。

北宋《金明池争标图》描绘了金明池当时的景况

环溪布局比较别致,南北各有水池一个,东西各有小桥连接中央的大洲,因此而得名。主要建筑物都集中在岛上,南池北岸建有法华亭,北池南岸建有凉榭。岛上山丘之上则有多景楼,能欣赏远方景物。园林各处种植松树、桧树。树林间空地模仿岛屿。这种水景与借景的处理手法成为环溪的特色。

宋朝寺院多集中在临安,因为当时临安是江南的佛教中心,寺院园林遍布各处,以环溪最甚。

5 宋代的古诗有什么 至少要50首

苏轼 秦观

生查子 减字木兰花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

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

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晏殊 宋祁

木兰花

东风昨夜回梁苑。日脚依稀添一线。

旋开杨柳绿蛾眉,暗拆海棠红粉面。

无情一去云中雁。有意归来梁上燕。

有情无意且休论,莫向酒杯容易散。 玉楼春 春景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陆游

汉宫春 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

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

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

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

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

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

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贺铸

薄幸

艳真多态。更的的、频回眄睐。

便认得、琴心相许,与写宜男双带。

记画堂、斜月朦胧,轻颦微笑娇无奈。

便翡翠屏开,芙蓉帐掩,与把香罗偷解。

自过了收灯后,都不见、踏青挑菜。

几回凭双燕,丁宁深意,往来翻恨重帘碍。

约何时再。正春浓酒暖,人闲昼永无聊赖。

厌厌睡起,犹有花梢日在。

6 形容绿化的诗句

1、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游湖》宋代: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渡 一作:度)

释义:

一对对燕子,你们什么时候飞回来的?小河两岸的桃树枝条浸在水里,鲜红的桃花已经开放。下了几天雨,河水涨起来淹没了小桥,人不能过河,正在这时候,一叶小舟从柳阴下缓缓驶出。

2、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

《东鲁门泛舟二首其二》唐代:李白

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

释义:

水似青龙盘绕着石堤,鲁门西桃花夹岸。假如在这晶莹月色中泛舟,王子猷雪夜访友的潇洒又岂能比拟!

3、郁郁层峦夹岸青,春山绿水去无声。

《水口行舟二首》宋代:朱熹

其一: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其二:

郁郁层峦夹岸青,春山绿水去无声。烟波一棹知何许?鶗鴃两山相对鸣。

释义:

其一

昨晚我乘着一条小船航行在江上,天下起雨来,我披上蓑衣,在船上尽情了望。一夜来,风急浪高,我在舱中默默地思念,外面的景色究竟变得怎样?今天天一亮,我赶紧卷起船篷仔细观看,原来一点没改,那青山,那绿树,还是郁郁苍苍。

其二:

两岸层叠的山峦绿树重重,一派青苍;春天秀丽的山峰无比寂静,绿水也静静地流淌。一只小船冲破了烟波驶去,它要驶向何方?传来阵阵杜鹃啼鸣,在两岸的山中回荡。

4、红蓼花香夹岸稠,绿波春水向东流。

《浣溪沙·红蓼花香夹岸稠》宋代:晏殊

红蓼花香夹岸稠,绿波春水向东流。小船轻舫好追游。

渔父酒醒重拨棹,鸳鸯飞去却回头。一杯销尽两眉愁。

释义:

红蓼花开,夹岸香浓。绿波春水,向东流去。此时正好坐着小船,在江上愉快地遨赏。渔翁酒醒,又再划舟前行。鸳鸯被惊飞去。屡屡回头而望。一杯在手,便解开紧锁的双眉,销尽愁绪。

5、垂柳开处见青山。毵毵绿发覆烟鬟。

《浣溪沙·舟逐清溪弯复弯》近现代:王国维

舟逐清溪弯又弯。垂柳开处见青山。毵毵绿发覆烟鬟。

夹岸莺花迟日里,归船萧谷夕阳间。一生难得是春闲。

释义:

小船儿沿着弯弯的清溪曲折而行。两岸是浓密的杨柳,偶在风吹开处窥见远远的青山——仿佛像那丝丝绿发披覆着女子的髻鬟。夹岸莺啼花放,在那迟迟的春日里;归船吹箫击鼓,在那西下的夕阳间。啊,一生难得的正是这春天的闲暇。

7 宋代的园林发展的原因

中国的封建社会到宋代已经达到了发育成熟的境地,而文化方面尤为突出。园林作为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当然也不例外。它之所以能够继隋唐全盛之后而臻于成熟的境地,自有其特殊的背景。

首先,宋代,地主小农经济十分发达,庄园经济几乎绝迹。城市商业和手工业空前繁荣,资本主义因素已在封建经济内部孕育。然而,宋代却又是一个国势羸弱的朝代,处于隋唐鼎盛之后的衰弱之始。宋王朝从建国之初的澶渊之变历靖康之难,最后南渡江左,偏安于半壁河山,以割地赔款的屈辱政策换来暂时的安定局面。一方面是城乡经济的高度繁荣,另一方面则无论统治阶级的帝王士大夫或者是一般的庶民都始终处于国破家亡的忧患意识的困扰中。宋人的诗词中多见于此类感喟之情。这于盛唐文学中常见的杖剑远游,气吞山河的豪情和开辟异域、立功边塞的气概简直不可同日而语。社会的忧患意识固然能够激发有志之士的奋发图强、匡复河山的行动,同时也相反地导致了人们沉溺于享乐、苟且偷生的心理。而经济发达与国势羸弱的矛盾状况又成为这种心理普遍滋长的温床,终于形成了宫廷和社会的生活浮荡、侈糜和病态的繁华。因此,园林的大量修建,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较之隋唐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次,城乡经济的高度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园林的建筑、观赏花卉和树木的栽培技术、叠石技艺的水平等大为提高,为园林的广泛兴造提供了技术的保证,也是当时园林艺术水平成熟的标志。

第三,宋代重文轻武,文人的社会地位比以往任何朝代都高。科举取士制度更为完善,文官执政可说是宋代政治的特色,并成为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从另一方面刺激了文人士大夫的造园活动,民间的士流园林更进一步文化化,又促成“文人园林”的兴起。第四,宋代诗词虽然失去唐代宏放的、波澜壮阔的气度,主流转向缠绵悱恻、空灵婉约,规划设计的精致则又过之。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以绘画艺术为重的朝代,尤其是山水画受到社会上的重视已达到了最高水平,因而达到了绘画与文学在更高层次上的结合。确立了独特的艺术创作和鉴赏方法对于文人园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士流园林兴盛和文人广泛参与园林规划设计,在园林中熔铸诗画意趣比之唐代就更为自觉,同时也开始重视园林意境的创造。山水画、山水园林互相渗透的密切关系,到宋代已经完全确立。

萌芽于唐代的文人园林,到宋代已成为私家造园活动中的一股新兴潮流,同时影响着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简远、疏朗、雅致、天然四个方面。着名的有艮岳、苏州的沧浪亭等。

8 苏州园林的古诗

苏州古典园林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她之所以富于诗情画意,富于典雅美丽的神韵风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文学语言的点缀、形容、渗透、生发。

苏州园林

君到姑苏间,

人家皆枕河。

故宫闲地少,

水巷小桥多(唐。杜荀鹤)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东西南北桥相望,画桥三百映江城

春城三百七十桥,两岸朱楼夹柳条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清·徐崧《秋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寄踏莎行》。怀云亭即今苏州北半园)

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清·乾隆《狮子林得句》)

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清·王赓言《游狮子林》)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洞仙歌》:园林佳辑,已多年珍玩,拙政诸园寄深眷。想童时常与窗侣嬉游,踪迹遍山径楼廊汀岸。今秋通简札,投甓招琼,妙绘频贻抱惭看。古趣写朱梅,兰石清妍,更风筱幽禽为伴。盼把晤沧浪虎丘时,践雅约兼聆造形精鉴。

苏州园林中的建筑题名,几乎都取材于着名诗文或古诗,如留园自在处,留园水池北岸的一幢楼房,楼上名“远翠阁”,楼下名“自在处”,于此举目南望,留园中部景色尽收眼底。不远处又有牡丹花台,是赏花赏景的佳处,故取陆游“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诗句名之。楼上“远翠”一名,取方干诗“前生含远翠,罗列在窗中”之意,也是因为景诗相符的缘故。 又如狮子林问梅阁,就是极富文学意味的称谓。取李俊明诗“借问梅花堂上月,不知别后几回圆”,原来阁来多种梅,旧有古梅“卧龙”颇具清韵。

苏州园林中又多有书条石,上面镌刻着文学名着,如留园法帖中,唐代诸遂良的《诗经》、宋代苏轼亲笔《赤壁赋》、明代董其昌所书曹植的《洛神赋》等,都是着名的例子。

9 苏州园林 诗词

拙政园 兰雪堂 : 兰雪堂是东部的主要厅堂,堂名取意于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的诗句。

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据园主王心一《归园田居》记载,兰雪堂为五楹草堂,“东西桂树为屏,其后则有山如幅,纵横皆种梅花。梅之外有竹,竹临僧舍,旦暮梵声,时从竹中来”,环境幽僻。

堂前两棵白皮松苍劲古拙,墙边修竹苍翠欲滴,湖石玲珑,绿草夹径,东西院墙相连。堂坐北朝南三开间,“兰雪堂”匾额高挂 ,长窗落地,堂正中有屏门相隔,屏门南面为一幅漆雕《拙政园全景图》,屏门北面为《翠竹图》,全部采用苏州传统的漆雕工艺,屏门两边的隔扇裙板上刻有人物山水。

缀云峰 缀云峰位于兰雪堂北,山峰高耸在绿树竹荫中,山西北双峰并立,取名“联璧”。缀云峰、联壁峰为归园田居的园中景点。

王心一《归园田居记》,兰雪堂前有池,“池南有峰特起,云缀树杪,名之曰缀云峰。池左两峰并峙,如掌如帆,谓之联壁峰。”

两峰为明末叠石名家陈似云作品,所用湖石,玲珑细润,以元末赵松雪山水画为范本。缀云峰的形态自下而上逐渐状大,其巅尤伟,如云状,岿然独立,旁无支撑。

1943年夏夜,缀云峰突然倾圮。后来,在园林专家汪星伯的指导下,重新堆成了这座高达两丈、玲珑夭矫的奇峰,如今此峰苔藓斑驳,藤蔓纷披,不乏古意。

秫香馆 秫香,指稻谷飘香,以前墙外皆为农田,丰收季节,秋风送来一阵阵稻谷的清香,令人心醉,馆亦因此得名。秫香馆为东部的主体建筑,面水隔山,为单檐歇山结构,室内宽敞明亮,长窗裙板上的黄杨木雕,共有 48幅,缘据行家考证,一部为《西厢记》,另一部为《金玉如意》。

其中《西厢记》一出中,有“张生跳墙会鸳鸯”、“拷红”、“长亭送别”等场景,雕镂精细,层次丰富,栩栩如生。夕阳西下,一抹余辉洒落在秫香馆的落地长窗上。

加上精致的裙板木雕,把秫香馆装点得古朴雅致,别有情趣。 涵青亭 园林建筑,以亭的变化为多。

亭是一种只有屋顶而没有墙的小屋,玲珑轻巧,一般由屋顶、柱身和台基三部分组成。在园林中可点景、观景,又可供人小憩、纳凉、避雨。

拙政园不仅亭多,而且形式不一。涵青亭居于一隅,空间范围比较逼仄。

但造园家以高大的白墙作底,建了一座组合式的半亭,一主二从,主亭平座挑出于水面之上,犹如水榭,两侧副亭略向后退,朝左右展开,似廊又非廊,主亭发两只戗,副亭发一只戗,整座亭子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给本来平直、单调的墙体增添了飞舞的动势。斜倚亭边美人靠小坐,天光云影水间,锦鲤遨游,荷莲轻荡。

梧竹幽居 建筑风格独特,构思巧妙别致的梧竹幽居是一座方亭,为中部池东的观赏主景。此亭外围为廊,红柱白墙,飞檐翘角,背靠长廊,面对广池,旁有梧桐遮荫、翠竹生情。

亭的绝妙之处还在于四周白墙开了四个圆形洞门,洞环洞,洞套洞,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叠交错的分圈、套圈、连圈的奇特景观。四个圆洞门既通透、采光、雅致,又形成了四幅花窗掩映、小桥流水、湖光山色、梧竹清韵的美丽框景画面,意味隽永。

“梧竹幽居”匾额为文徵明体。“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对联为清末名书家赵之谦撰书,上联连用二个借字,点出了人类与风月、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亲密之情;下联则用一动一静,一虚一实相互衬托、对比,相映成趣。

听雨轩 听雨轩在嘉实亭之东,与周围建筑用曲廊相接。轩前一泓清水,植有荷花;池边有芭蕉、翠竹,轩后也种植一丛芭蕉,前后相映。

五代时南唐诗人李中有诗曰:“听雨入秋竹,留僧覆旧棋”;宋代诗人杨万里《秋雨叹》诗曰:“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现代苏州园艺家周瘦鹃《芭蕉》诗曰:“芭蕉叶上潇潇雨,梦里犹闻碎玉声。”这里芭蕉、翠竹、荷叶都有,无论春夏秋冬,只要是雨夜,由于雨落在不同的植物上,加上听雨人的心态各异,自能听到各具情趣的雨声,境界绝妙,别有韵味。

远香堂 远香堂为四面厅,是拙政园中部的主体建筑,在原明正德若墅堂的旧址上,为清乾隆时所建,青石屋基是当时的原物。它面水而筑,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

堂北平台宽敞,池水旷朗清澈。荷池宽阔,红裳翠盖,清香宜人。

堂名取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的名句,水中遍植荷花,因荷得名。夏日池中荷叶田田,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是赏荷的佳处。

园主借花自喻,表达了园主高尚的情操。堂内装饰透明玲珑的玻璃落地长窗,规格整齐,由于长窗透空,四周各具情趣的景物,山光水影,尽收眼底,犹如观赏山水长卷。

室内陈设典雅精致。 小飞虹 苏州是水乡,拙政园是水园,有水必有桥。

拙政园里有石板桥、石拱桥等,小飞虹的型制很特别。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

取南北朝宋代鲍昭《白云》诗“飞虹眺秦河,泛雾弄轻弦而命名”。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故以为名。

虹,是雨过天晴后横跨大地的一架绚丽的彩桥,古人以虹喻桥,用意绝妙。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的通道,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

小飞虹桥体为三跨石梁,微微拱起,呈八字型。桥面两侧设有万字护栏,三间八柱,覆盖廊屋,檐枋下饰以倒挂楣子,桥两端与。

形容园林 的诗句

1邱壑在胸中,看叠石疏泉,有天然画意;园林甲吴下,愿携琴载酒,作人外清游。(题杭州诂经精舍)

2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拙政园与谁同坐轩联)

3 俯水枕石游鱼出听;临流枕石化蝶忘机。(虎丘花雨亭联)

4 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5 “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唐代诗人杜荀鹤)

6 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7 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清王赓言《游狮子林》)

8 “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 (陆游题留园)

9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蒋堂《北池赋》,北池为唐宋时代苏州官府园林)

10 王安石 “绿漪堂前湖水绿,归来正复有荷花。花前若见余杭姥,为道仙人忆酒家。”(王诗所写之地是杭州的聚景园。)

11 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清徐崧《秋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寄踏莎行》。怀云亭即今苏州北半园)

12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拙政园绣绮亭旧联)

13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题大观园》清曹雪芹)

14上士爱清辉,开门向翠微。抱琴看鹤去,枕石待云归。野坐苔生席,高眠竹挂衣。旧山东望远,惆怅暮花飞。(《题崔端公园林》唐李端

15四面青山是四邻,烟霞成伴草成茵。年年洞口桃花发,不记曾经迷几人 。(《题独孤少府园林》唐陆畅)

16花源一曲映茅堂,清论闲阶坐夕阳。 麈尾手中毛已脱,蟹螯尊上味初香。 春深黄口传窥树,雨后青苔散点墙。 更道小山宜助赏,呼儿舒簟醉岩芳。(《题张逸人园林 》唐韩翃)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珍宝,造园艺术更是源远流长,早在周武王时期就有建宫苑的活动,她的形成主要受统治阶级的思想及佛道、绘画、诗词的艺术影响,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争夺激烈,国家呈分裂状态,加之道、佛盛行的影响,产生了玄学,这时的士大夫,或人欲享乐,或洁身自好,或遨游山水,导致了自然审美观的形成,治园特点也多为自然情趣的田园山水。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铺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诗、词、绘画的思想境界。

中国古代园林的分类,从不同角度看,可以有不同分类方法。一般有两种分类法。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是古典园林建筑。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国园林

关于“留园的诗词”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nmgx.cn/zhishi/1430.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