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如何评价中国诗词大会-(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如何评价中国诗词大会-(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4-27    点击:  257 次

如何评价中国诗词大会?

网上有关“如何评价中国诗词大会?”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平常不太爱看综艺类的节目,春节期间在家开这电视,被电视正在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深吸引,用手机搜了一下,搜索的次数多远超于同时段的偶像剧和娱乐节目。这个节目做的太好了,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并且有全国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的诗词爱好者共同参与诗词知识的比拼。它是这喧嚣复杂中的一股清流,它带给我们在思想和文化内涵方面的思考,它没有靠明星来吸引我们,里面都是地道的老百姓来做主角,来演绎最真实的中国诗词文化。

有一期是讲述一位从村妇女40岁的白茹云,弟弟在脑中长了一颗瘤子,发作疼痛是就自己打自己的头,白茹云为了让弟弟安静下来,不那么的痛苦,就会背诗给弟弟听,弟弟听了之后就会安静下来。从那之后便于诗词结下缘。他觉着在诗词的世界里能更多的品尝到人生的喜怒哀乐,并能从中汲取力量,在30多岁的她,被确诊为淋巴癌,在住院一年多的时将间,她自己将一本《诗词名句鉴赏辞典》去不看完。在生活里她习惯从电视和孩子的课本里摘抄诗句,记在本在上随身携带,一有空闲就会拿出来看看,多年的日积月累,白茹云学会自己做诗,其中有几句是这样说的“胸有家肴胜万种,心头酸辣味千般。人间捧腹俱欢笑,冷暖有他若等闲。”如果没有诗词,或许白茹云的人生会是另一番景象。在参加《中国诗词大会》一出场,一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不知感动了多少观众,在节目中有位教授陪评价白茹云说“那是一种跨过重重困难之后的胸怀和淡定的气魄”。再台上的表现更让我深深的佩服,虽是一名农村妇女,但是远胜过城里的白领千万倍。虽然只差一点点就成功了,但是她淡定自如,出口成诗,经典句子随口就来,还有那种坚强乐观的性格深深的吸引我。

这一当节目后,全国掀起了学诗潮,好长一段时间图书馆,书城的诗词书都热卖。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熊猫天使”韦华:

仫佬族青年韦华放弃大城市的生活,钻进深山做熊猫保护。他意外被熊猫咬伤,血几乎流光,生命垂危,留下终身残疾,他仍坦然笑对,无怨无悔。

“深山护宝人”冯开平:海拔1700米的林虑山巅,无水、无车、无信号、无人烟,只有500余尊佛像,云雾缭绕宛如仙境。守护国宝金灯寺,冯开平一守就是22年。

“轮椅上的幼篮大家” 余绍森:40多年的轮椅生涯没能阻止余绍森追逐梦想,这位前运动员将全部热情和精力投入幼儿体育教育,他说,“一切付出都是为了下一代。”

“农村淘宝海归”王琪:在英国留学两年学成回国,王琪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做农村淘宝。扎根大地,她凭睿智铺展乡村电商未来路,扶贫济困,用网络架起农村淘宝希望桥。

“光明使者”杜诚诚:85后独腿女孩杜诚诚,七年来,义务为盲人讲**200余场,累计服务人群超过7000人次,为50多部**写下近百万字讲解稿,培训了100余名盲人**讲解员。

“康复天使”符良玲:街道禁毒办副主任符良玲把戒毒(康复)人员当亲人,不厌其烦地为他们回归正常生活而奔走,紧紧围绕“全、异、情、诚、实、新‘六字真经’”,全心帮教,用爱铺就“回归路”。

“鸿雁天路的快递小哥”葛军:在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可可西里,有一条邮路叫做“鸿雁天路”。葛军就是这条邮路上唯一的快递员。一个人一辆车,一走就是7年、35万公里,他开玩笑说:“再开3万公里我就到月球了。”

“人生如诗”白茹云:河北邢台农妇白茹云身患重病,从古诗词中汲取力量,坚强面对人生。2017年2月,她参加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精彩的表现感动了无数观众。

“器官捐献协调员”王璐:器官捐献协调员是一份神秘的职业。当患者无法救治,他们会来到悲痛的家属身边问:“你愿意捐出他(她)的器官吗?”即使被拒绝了无数遍,王璐也要问。因为每问一次,就可能有人因此活下去。

“盲潜英雄”潜水员:台风下展开生死营救,6次盲潜被淹车库“黑水潭”,历经3小时低温与漏油的危情考验,十余名潜水员自发前往、奋不顾身,最终成功救出车库被困人员。他们的无私义举诠释了何谓平民英雄。

此中有真意散文随笔

看完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最终身高一米八的16岁上海复旦附中女生武亦姝一路过关斩将,成为诗词大会本季冠军。

这个高颜值的女生凭借强大的实力和淡定的气魄一炮而红。不禁令人感叹:腹有诗书气自华!

还有13岁的初一学生叶飞,擅长文言文写作,小小年纪就有不俗的诗词积累。

北大博士生陈庚工科出身,却满腹文采,诵读诗词时总展现着自信的笑容。

……

整季大会,最触动我的却是来自我们河北邢台一个小村庄的农民选手白茹云。

弟弟八岁的时候脑子里长了个瘤,发作时就会捶打自己的头,

这个时候白茹云就会背诗给他听,弟弟就会安静下来。弟弟再哭再打头,她就再背。那段时间,她积累了很多诗词。

六年前,白茹云患了淋巴癌,需要到石家庄省四院做化疗。为了省24块车费,她放弃村里直达石家庄的大巴,早晨5点起床,辗转换车5次,上午10点才能到医院。

那段时候,她给女儿买了一本诗词鉴赏,在住院的一年多时间里,自己就这么把整整一本书看完了。

做完化疗以后,她的鼻子、眼睛、耳朵、嗓子都出了问题,耳朵听不清,眼睛老流泪,声带发音也不好,但她从没放弃过自学诗词。

回到家里,做饭扫地时,她背诵古诗;在玉米地里拔草,她吟诵宋词。她还把诗词当歌儿唱,从中感受诗词的优美韵律。她在背诗唱词时,女儿也跟着唱。

她没钱买诗词书籍,就自己抄写了几本诗词,学了两千首古诗。遇到不懂的,自家没电脑,她便到邻居家上网查,或用手机搜索,学习诗词的意境。生活中的日积月累,让她的诗词量不断地增加。

至于来参加节目,白茹云说,就是要证明给别人看,农村人也同样有理想有追求;乐观面对疾病,也是对病友的激励;给两个女儿树立榜样,也给家人留一个可能是最后的美好回忆……

她出场念的那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就是她最真实的写照。

她全程淡定地答题,不骄不躁,一笔一划。她答对了全部的9道题目,拿下了285分的高分,也只是微微一笑。当她笑着说出“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些波折,这些不算这么”的时候,全场人无不动容,潸然泪下……

这是一种跨越所有障碍后的淡定和胸襟!

白茹云走到了台上,台下百人团中还有一位让我肃然起敬的选手王海军。

王海军来自来自内蒙太仆寺旗千斤镇沟七号村,65岁。

他做了一辈子农民,只读了4年书;但他却非常热爱诗词,在去过的三年写了一千多首诗。

为了补贴家用,他平时摆地摊修自行车。修车的间隙,他喜欢琢磨写诗,写了很多,却不知道好坏,于是就想了一个办法:在自行车摊前挂了一个小黑板,把自己的诗写在上面,和大家探讨。如果有人能帮他改一个字,他就请对方喝一瓶啤酒……

对他来说,这一辈子,诗就像荒漠中的一点绿色,总能带给他希望和渴求。

中国诗词歌赋真是让所有语言都失色的存在!

当生活给你压力给你打击,你要告诉自己其实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等着你去做,一切都会越来越好,越努力越幸运。坚持你的爱好,带上你的理想,勇敢地行走在路上!

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为了找到自己的那片海去不顾一切……

《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很烂?

晚上,好友打来电话:快看《中国诗词大会》,鏖战正酣,扣人心弦!

打开电视,四位选手正在角逐,三位年轻人,一位中年妇女。

中年妇女一出场,就感觉到她与这个舞台的不相配。四五十岁,面容沧桑,说话吐字不清,还好,她微笑的样子很温暖。她的名字叫白茹云。

主持人大概与我有同样的疑问,没有直接出题,先与她聊天。

她是农民,家住偏远小村。六年前患上了癌,因为病在口腔内,手术使她耳鼻喉受损,说话不再利索,耳内嗡嗡不断,听力也大为降低。在化疗期间,她都是独自去,早上5点起床,花5个小时转5趟车到省城的大医院。村里也有直达省城的客车,但比转车要多花二十多块钱,她舍不得。一次化疗要花一万元,报销几千,丈夫挣几千,再借几千,从而维持下一次的治疗。

怎么跟诗词结上了缘呢?她说,弟弟小时候生病头疼,头一痛,就打头。她把弟弟抱在怀里,唱诗给他听,他才能安静下来一会儿。她就一首一首地唱给他听。那个时候,她背了不少诗。后来,在她生病期间,自己一个人上街,给女儿买了一本诗词鉴赏书,自己躺在病床上看,一年多的时间,看完了。

她讲自己的病时,一直是微笑着的,讲到弟弟时,眼泪却忍不住落下来。

比赛开始了。“春来江水绿如蓝”“雄关漫道真如铁”“遍插茱萸少一人”……我暗暗替她担心,但她从容淡定地答对了。当出现辛弃疾词“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提问“寄奴”是何人时,我心慌了。因为我对这个人也不知道。少时背诗,不求甚解,囫囵吞枣,此人是谁呢?她选择了“刘裕”,答对了。我还自命读书人呢,在她面前,自愧不如,又由衷敬佩。

一连九题,她都顺利答对。连评委都很惊讶、佩服,称她大姐。她说,化疗使她面容苍老,其实,她才四十岁。

在她回答的题中,有一道是陶渊明的诗“此中有真意”。评委老师说陶的本意肯定有玄言的`意思,但对生活的热爱,不就是诗的真意嘛。只要它能唤起我们对文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它对我们每个人来讲,都是有真意的。

这句话令我怦然心动。诗中有真意,书中有真意。诗书不一定带来物质财富,却会带来内心的善良、丰富和高贵。读诗让一个普通的农妇从苦难的生活中解脱了出来,从平庸的人群里凸显了出来,从暗淡的困境中明亮了起来。她还是她,外表也许没有大的变化,但她已不是她,她的心态平和乐观,她的内心丰盈饱满。所有的苦难都虚化成背景,衬托着她的朴实与平凡、美丽与高贵。难怪主持人说,这是大美啊。

只要爱读书,谁都会了不起。白茹云给我上了一堂课:读书吧,此中有真意。

董卿说本季诗词最后一期不再是目前的形式,而是由前面擂主选手的答题情况来排名对决,这样就避免了我在评价第一季时说的最后决赛与前面几次比赛割裂的赛制问题,看来央视还是对节目做了不少改进的。很喜欢郦波老师的点评,非常到位,引人入胜,既有文采又有情怀,比康震老师多了一些儒雅,比蒙曼老师又多了一些风趣。

董卿也是展现了作为央视一姐的文化素养,前几期她讲到父亲对女儿的爱的时候引用了叶赛宁的诗,当时真是觉得她美得发光。第8期董卿又引用了博尔赫斯的话,感觉很有文化积淀。发现成语大会第二季有好几个之前成语大会的选手,除了彭敏,还有第7期替补出场又因母亲手术离开的王轶隆,以及当初“邯郸四霸”、“灵赵菡芮”中的韩焕。可惜韩焕没有上场过,倒是在百人团中露了几个镜头。昨天在微博看到有人说,目前为止第二季的擂主,除了彭敏都是女的,除了武亦姝都是北大的,仔细想想还真是北大威武。



如何评价《2023 中国诗词大会》

跟之前几季比起来,这一季的比赛形式和题目质量相当好了。

首先是从比赛形式上,团战和积分战的形式让比赛的竞技性有所减弱,但是也使得比赛更加公平,实力强的选手总会有表现的机会,不会因为一些偶然性因素被提前淘汰(没错,说的就是你千人千问,终于不拿这道题直接淘汰人了)。

同时,这样的比赛安排也会让大家更多的来关注诗词本身,来赏析、感受这些诗句,而不会整场比赛都只关注那个分数。

从题目的角度来说,这一季的题目对诗词的理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是单纯的背诵诗句了。说来惭愧,我有不少题背过诗句但是不知道答案。

从题目的难度来说,题目涉及的诗词大多都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也有不少我们可以答对的题,这给观众带来了很好的的观赛体验,让我们大家可以在观看节目的同时,对这些诗词有一个新的领悟,而不是对着一堆自己从来没见过的诗句全程懵逼,只剩下看神仙打架了。

还是找几个槽点,算是鸡蛋里挑骨头吧。

一是比赛结果没啥悬念,马保利从头到尾都是无敌状态,跟谁比都是乱杀。(最后总决赛竟然能打到4平,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不过最后一题相当的有难度,马保利实力上还是更胜一筹)

二是建议以后少点十岁以下的小孩子,他们对诗词的理解,甚至单纯背诗的能力,和其他选手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甚至比我们一般的观众还差不少,这样的上去就只会让人觉得很尬。当然还是有谢雅丹、高鹤鸣这样有实力的小朋友的。

最后,祝诗词大会越办越好!

关于“如何评价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nmgx.cn/zhishi/12844.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