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之诗词集
-
龚自珍之诗词集
龚自珍诗词
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
两般春梦。
《湘月·天风吹我》年代。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才见一抹斜阳,半堤香草,独倚东南涕泪多,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
《杂诗》年代: 清 作者: 龚自珍只筹一缆十夫多,细算千艘渡此河。
我也曾糜太仓粟,夜间邪许泪滂沱。
《杂诗》年代: 清 作者: 清 作者,渺渺予怀孤寄。
怨去吹箫,橹声荡入云水。
《杂诗》年代。
罗袜音尘何处觅: 龚自珍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然清丽,顿惹清愁起: 龚自珍不论盐铁不筹河: 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
曾是东华生小客龚自珍的诗词留下有340多首,回首苍茫无际。
屠狗功名: 清 作者。
国赋三升民一斗!乡亲苏小,定应笑我非计,万马齐喑究可哀,屠牛那不胜栽禾...
龚自珍的诗 好的追加20!
已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
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哑。
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
重:重新。
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 [解说] “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因此他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
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译文: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消息闲凭曲艺看,考工文字太丛残。
五都黍尺无人校,抢攘廛间一饱难。
(过肆市有感。
) 卿筹烂熟我筹之,我有忠言质幻师:观理自难观势易,弹丸垒到十枚时。
(道旁见鬻戏术者,因赠。
) 词家从不觅知音,累汝千回带泪吟。
惹得尔翁怀抱恶,小桥独立惨归心。
(吾女阿辛书冯延巳词三阕,日日诵之,自言能识此词之旨,我竟不知也。
) 龚自珍,生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浙江杭州东城马坡巷,卒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终年五十岁。
龚自珍出身于书香门第的仕宦家庭,前辈多在朝廷或地方为官,且在文学或学术上都有著书立说和一定的素养;母亲是位女诗人。
这样的家庭,很自然培养了龚氏的文化底蕴。
龚自珍所处年代是清中期嘉、道两朝社会变革时期。
龚自珍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二十七岁以前为第一阶段。
主要活动是读书、应考和著述。
二十八岁到四十七岁为第二阶段。
这一时期龚自珍步入官场,于腐败、黑暗的宦海里孤军奋战。
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后,在朝廷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礼部主事等职。
参加了国史馆重修《清一统志》的工作,充任校对官。
此间,他广泛结交要求改革时弊和主张严禁鸦片的朋友,在政治、经济、边防等方面发表了许多颇有见地的文章。
在文学上致力于诗文、词的创作。
四十八岁到终年为第三阶段。
道光十九年(1839年),他四十八岁,由于他“动触时忌”,愤然辞官南归。
在南归途中,创作了组诗,后集成《己亥杂诗》;以后回乡任江苏丹阳云阳书院、杭州紫阳书院任讲席。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集成的组诗,共三百一十五首,占他现存诗文的一半以上。
这个诗集只有一种七绝体裁,四句二十八字。
就是在这些短小精悍的诗里,反映了龚自珍异常广阔的生活面,书写了十分复杂的思想情感。
诗集写作的时间共九个多月。
但从牵涉时间看,长达四十多年。
论人物,有名有姓的就达一百二十多人,从朝廷大学士到家中老保姆。
论学术,涉及经学、史学、佛学、小学、地理、典制、金石、食货、礼仪。
写行踪,则由京到杭,又由昆山到固安,再回昆山,往返九千余里。
抒情怀,则有去官出都、沿路见闻、应接亲友、别墅闲居、风雪长途、妻儿聚会、杭州追悼。
述身世,则有师友相会、科场遭际、冷署生涯、著作删存、典籍存佚。
其余触景生情、因事记忆的更不在少数。
如此繁多复杂的内容,都被龚自珍收入短短的七言四句之中,无不充分展现了龚氏卓越的才华和学抱。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是龚自珍用锋利的笔端触及整个封建官僚制度的著名诗篇。
这里他运用了借喻的手法,对当时在封建专制制度统治下,人才横遭摧残,一片死寂的政治局面给予了无情的谴责和抨击。
谁肯栽培木一章,黄泥亭子白茅堂。
新蒲新柳三年大,便与儿孙作屋梁。
同样,龚自珍借题发挥,托事抒怀,对旧式的科举制度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龚自珍处于欧美资本主义的魔爪伸向东方、伸向中国并迅速发展的时代。
龚自珍就是当时能敏锐洞悉英美等国侵略企图的人,他坚定的禁烟思想,在他南归途中写的几首诗里反映得极为突出。
津梁条约边南东,谁遣藏春深坞逢。
不枉人呼莲幕客,碧纱橱护阿芙蓉。
这首诗指出了清政府颁布的禁烟条款已遍布东南沿海一带,但是鸦片烟馆里吸食鸦片的人却照样门庭若市。
近代反对殖民侵略的政治家林则徐就曾气愤地说过:“盖以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
”清政府内部实际已经形成了一支吸毒、贩毒的卖国势力,这些人利用职权,包庇纵容外国侵略者的鸦片走私活动,致使鸦片走私已成公开和半公开的状态。
龚氏以憎恨嘲讽的笔触,揭示了鸦片能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的根源。
勿须多引,龚自珍以尖锐、犀利、变幻的妙笔,囊括展示了社会各个层面的丰富内容,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出他读万卷书、用万卷书、志于革新的意象和过人的胆识。
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写下《己亥杂诗》中令众人瞠目的诗篇。
清代嘉庆、道光两朝数十年间,从诗坛上看,人才是十分寥落的。
仅有诗可查的,绝大多数亦...
《己亥杂诗》的诗意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② 我劝天公重抖擞,③ 不拘一格降人材。
【作者】 1792-1841,字璱人,更名巩祚,号定庵、羽岑(左应加王旁)山民,仁和人。
道光进士,官礼部主事。
有《定庵全集》。
自珍为近代学术思想的启蒙学者, 其诗能开拓新宇,气势磅礴, 色彩瑰丽, 影响清末诗界革命派及南社诗人。
“同光体”首领沈植亦称之为“奇才”,以为“定庵之才,数百年所仅有也。
” 【注释】 ①己亥:道光十九年(1839)。
这年作者四十八岁,因不满于清朝官场的黑暗, 辞官去京返杭。
后因接眷属又往返一次。
这一年往返京杭道中,共作七绝三百 一十五首,统名《己亥杂诗》。
这里选录的一首,原列第一百二十五首。
作者 自注:“过镇江,见赛玉皇及风神、雷神者,祷祠无数,道士乞撰青词。
” ②万马齐喑:语出苏轼《三马图赞序》:“振鬣(马鬃)长鸣,万马皆喑。
” 喑:哑。
③抖擞:奋举,振作精神。
品评】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是自传式的大型组诗,是宋末汪元量以后这一诗 歌体式的新发展。
程金凤评赞说:“行间璀璨,吐属瑰丽”,“声情沉烈,恻遒上,如万玉哀鸣。
”这和青乔《咄咄吟》内容集中反映鸦片战争甬东之役者不同,也和后来黄遵宪《己亥杂诗》的风格有异。
这一首是龚自珍《己亥杂诗》中最突出的一首,最能体现作者的精神及对时代的要求。
作者就眼前赛神会的玉皇等形象,巧妙地联系到“天公”、“风雷”进行构思,表现了清王朝统治下人们的思想十分压抑,社会一片死寂的“万马齐喑”的现实。
这一现实是“可哀”的,作者在召唤着巨大的社会变革风雷的到来,期待着生气勃勃的新局面的出现。
新局面是不可能自动出现的,他要依靠人才去破坏旧世界,缔造新世界。
而人材需要多种多样,不应嵌在一个框子里。
这首诗的重心,前半提出了“生气”问题,后半提出了人材的“不拘一格”问题,这是个新问题,作者要求人们去重新考虑,振奋起来,以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这诗的启蒙意 义就在于此,两诗句当然是健笔拿云的。
翻译: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
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龚自珍 龚自珍(1792-1841),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字尔玉,又字璱人;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
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
祖父龚禔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著有《吟朦山房诗》。
父丽正,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著有《国语注补》、《三礼图考》、《两汉书质疑》、《楚辞名物考》等书。
母段驯,著名小学家段玉裁之女,著有《绿华吟榭诗草》。
生平:龚自珍一生可分三个阶段: ①20岁以前,在家学习经学、文学。
他自幼受母亲教育,好读诗文。
从8岁起学习研究经史、小学。
12岁从段玉裁学《说文》。
他搜辑科名掌故;以经说字、以字说经;考古今官制;为目录学、金石学等。
同时,在文学上,也显示了创作的才华。
13岁,作《知觉辨》,“是文集之托始”;15岁,诗集编年;19岁,倚声填词;到21岁,编词集《怀人馆词》3卷、《红禅词》2卷。
段玉裁作序说他“所业诗文甚夥,间有治经史之作,风发云逝,有不可一世之概。
尤喜为长短句”,“造意造言,几如韩李之于文章”,认为“自珍以弱冠能之,则其才之绝异,与其性情之沈逸,居可知矣”(《怀人馆词序》)。
这可以说是对龚自珍20岁以前学习的概括总结。
②20岁至28岁,应乡试至入仕时期。
嘉庆十五年(1810),龚自珍19岁,应顺天乡试,由监生中式副榜第28名。
二十三年(1818)又应浙江乡试,始中举,主考官为著名汉学家高邮王引之。
次年应会试落选,嘉庆二十五年(1820)开始入仕,为内阁中书。
这时期他逐渐接触社会政治现实,并从科试失意中体验到政治腐败,产生改革的要求和思想,并从刘逢禄学习《公羊传》。
他写出了《明良论》、《乙丙之际箸议》、《尊隐》、《平均篇》等政论文。
嘉庆二十二年,他曾以文集《伫泣亭文》及诗集一册请教“吴中尊宿”王芑孙。
王认为他“诗中伤时之语、骂坐之言,涉目皆是”(《定盦年谱外纪》)。
同年,他开始戒诗。
今存这时期诗,有《逆旅题壁,次周伯恬原韵》、《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有四首》等。
③29岁至去世。
嘉庆二十四年会试落选后,他又参加五次会试。
道光九年(1829),第六次会试,始中进士,时年38岁。
在此期间,他仍为内阁中书。
道光十五年(1835),迁宗人府主事。
改为礼部主事祠祭司行走。
两年后,又补主客司主事。
这类官职都很卑微,困厄下僚。
48岁,辞官南归(道光十九年,1839)。
50岁,暴卒于丹阳云阳书院(道光二十一年,1841),时为鸦片战争第二年。
这时期,他对政治现实认识日益深刻,提出不少改革建议,写出许多著名评论,如《西域置行省议》、《东南罢番舶议》、《阮尚书年谱第一序》、《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和历史、哲学论文如《古史钩沉论》等。
也有不少文学散文名篇,如《捕蜮》、《书金伶》、《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病梅馆记》等。
他的许多著名诗篇,如《能令公少年...
龚自珍的诗句,描写秋天的梧桐树叶子飘飘悠悠。
秋心三首 作者: 龚自珍 其一 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其二 忽筮一官来阙下,众中俯仰不材身。
新知触眼春云过,老辈填胸夜雨沦。
天问有灵难置对,阴符无效勿虚陈。
晓来客籍差夸富,无数湘南剑外民。
其三 我所思兮在何所,胸中灵气欲成云。
槎通碧汉无多路,土蚀寒花又此坟。
某水某山埋姓氏,一钗一佩断知闻。
起看历历楼台外,窈窕秋星或是君。
逆旅题壁,次周伯恬原韵 名场阅历莽无涯,心史纵横自一家。
秋气不惊堂内燕,夕阳还恋路旁鸦。
东邻嫠老难为妾,古木根深不似花。
何日冥鸿踪迹遂,美人经卷葬年华。
...
古代诗词的发展
诗歌在中国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
早在西周至春秋时代,我国诗歌就已产生了大批辉煌篇章,其标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
《诗经》收诗305篇,分“风”、“雅”、“颂”3部分,都是可以配乐演唱的。
《诗经》的篇章大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人民性,善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句式以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为后世文学创作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基础和艺术底蕴。
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产生了一种具有楚文化独特风采的新诗体——楚辞(骚体)。
楚辞句式长短参差,以六言、七言为主,多用“兮”字。
楚辞的奠基人和主要作者屈原,运用这种形式创作了《离骚》、《九歌》、《九章》等不朽诗篇,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
其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宏伟瑰丽的长篇抒情诗。
屈原之后有宋玉、唐勒、景差等楚辞作家。
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发展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阶段。
《诗经》和楚辞,是后世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共同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驾齐驱、融会发展的优秀传统,并垂范于后世。
汉代前期,文人诗坛相对寂寥,民间乐府颇为活跃。
“乐府”原指国家音乐机构,后代将乐府所收集与编辑的可以配乐演唱的歌辞也称为“乐府”。
汉乐府民歌是汉乐府的精华。
汉乐府民歌继承《诗经》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传统,多“感于哀乐,缘事而发”,通俗易懂,长于叙事,富有生活气息,句式以杂言和五言为主,体现了诗歌艺术的新发展。
《陌上桑》与《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最优秀的作品,也是叙事诗的代表作。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长篇叙事诗,凡353句,1 765字,被称为“长诗之圣”、“古今第一首长诗”。
在汉乐府的影响下,文人五言诗逐渐发展成熟,其标志是东汉末年出现的《古诗十九首》。
这是—组由寒门文人创作的抒情短诗,情调感伤,言短情长,委婉含蓄,质朴精练,被誉为“一字千金”、“实五言之冠冕”。
汉末魏晋时期,文学进入自觉时代。
建安时代,“世积乱离,风衰俗怨”,文人诗歌却呈现了“五言腾踊”的大发展局面,以“三曹”父子和王粲等“建安七子”为中心组成邺下文人集团。
他们的诗作大多反映时代动乱和人民疾苦,抒写个人理想抱负,具有“慷慨以任气”、“志深而笔长”的风格,此即后世称道的“建安风骨”。
建安诗歌以曹植和王粲的成就最为杰出。
魏晋之交,世风变易,“竹林七贤”是正始时期的代表诗人群体,其中阮籍、嵇康名声最著,成就最高。
阮籍的82 首《咏怀诗》是我国第一部规模较大、内容丰富的个人抒情五言组诗,嵇康则开拓了四言诗的新境界。
西晋太康年间,诗坛上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之称。
陆机、张协、潘岳等人的作品追求丽辞缛采,开中国诗歌雕琢堆砌的流风;左思则独树一帜,继承建安文学传统,其《咏史》8首借咏史来抒怀,情调高亢,笔力矫健,有 “左思风力”之称。
东晋玄言诗泛滥一时,直到东晋末年陶渊明的出现,才使诗坛骤添异彩。
陶诗多写田园生活,风格自然冲淡,“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轼语),对唐代山水田园诗派有直接影响。
南北朝时期,南方的代表诗人有谢灵运、谢、鲍照等。
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实现了玄言诗向山水诗的转变。
谢受其影响,正于描写山水,与谢灵运合称为 “大小谢”。
鲍照擅用七言古体抒发愤世嫉俗之情,风格俊逸豪放,为唐代七言歌行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北方最有成就的诗人是由南入北的庾信,他以刚健之笔写乡关之思,融合南北诗风,成为六朝诗歌的集大成者。
南北朝乐府民歌足与汉乐府前后辉映。
南朝民歌清丽婉转,代表作是《西洲曲》;北朝民歌粗犷刚健,代表作是《木兰诗》。
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诗体完备,流派各异,名家辈出,成就卓著。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和稍后的陈子昂,上承汉魏风骨,力扫齐梁宫体颓靡诗风,发出清新健康的歌唱,为唐诗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盛唐时期首先出现两大诗歌流派:一是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多摩山范水,抒写闲情逸致,风格清新自然;二是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多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或慷慨悲壮,或雄奇瑰丽。
接着李白、杜甫横空出世,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雄视古今的“双子星座”。
“诗仙”李白继承和发扬中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歌颂祖国大好河山,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情奔放炽烈,风格豪放飘逸。
“诗圣”杜甫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现实主义精神,其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代风貌,被誉为“诗史”,感情内在深沉,风格沉郁顿挫。
李、杜分别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成就而成为泽被百代、彪炳千秋的伟大诗人。
安史之乱后,进人中唐时期,经过短期的过渡,唐诗呈现第二次繁荣。
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倡导了一场新乐府运动。
他们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了《新乐府》、《秦中吟》等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白居易的《长...
龚自珍,的名著?朝代?名句
简介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
字尔玉,又字璱人;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
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
祖父龚禔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著有《吟朦山房诗》。
父丽正,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著有《国语注补》、《三礼图考》、《两汉书质疑》、《楚辞名物考》等书。
母段驯,著名小学家段玉裁之女,著有《绿华吟榭诗草》。
生平龚自珍一生可分三个阶段:①20岁以前,在家学习经学、文学。
他自幼受母亲教育,好读诗文。
从8岁起学习研究经史、小学。
12岁从段玉裁学《说文》。
他搜辑科名掌故;以经说字、以字说经;考古今官制;为目录学、金石学等。
同时,在文学上,也显示了创作的才华。
13岁,作《知觉辨》,“是文集之托始”;15岁,诗集编年;19岁,倚声填词;到21岁,编词集《怀人馆词》3卷、《红禅词》2卷。
段玉裁作序说他“所业诗文甚夥,间有治经史之作,风发云逝,有不可一世之概。
尤喜为长短句”,“造意造言,几如韩李之于文章”,认为“自珍以弱冠能之,则其才之绝异,与其性情之沈逸,居可知矣”(《怀人馆词序》)。
这可以说是对龚自珍20岁以前学习的概括总结。
②20岁至28岁,应乡试至入仕时期。
嘉庆十五年(1810),龚自珍19岁,应顺天乡试,由监生中式副榜第28名。
二十三年(1818)又应浙江乡试,始中举,主考官为著名汉学家高邮王引之。
次年应会试落选,嘉庆二十五年(1820)开始入仕,为内阁中书。
这时期他逐渐接触社会政治现实,并从科试失意中体验到政治腐败,产生改革的要求和思想,并从刘逢禄学习《公羊传》。
他写出了《明良论》、《乙丙之际箸议》、《尊隐》、《平均篇》等政论文。
嘉庆二十二年,他曾以文集《伫泣亭文》及诗集一册请教“吴中尊宿”王芑孙。
王认为他“诗中伤时之语、骂坐之言,涉目皆是”(《定盦年谱外纪》)。
同年,他开始戒诗。
今存这时期诗,有《逆旅题壁,次周伯恬原韵》、《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有四首》等。
③29岁至去世。
嘉庆二十四年会试落选后,他又参加五次会试。
道光九年(1829),第六次会试,始中进士,时年38岁。
在此期间,他仍为内阁中书。
道光十五年(1835),迁宗人府主事。
改为礼部主事祠祭司行走。
两年后,又补主客司主事。
这类官职都很卑微,困厄下僚。
48岁,辞官南归(道光十九年,1839)。
50岁,暴卒于丹阳云阳书院(道光二十一年,1841),时为鸦片战争第二年。
这时期,他对政治现实认识日益深刻,提出不少改革建议,写出许多著名评论,如《西域置行省议》、《东南罢番舶议》、《阮尚书年谱第一序》、《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和历史、哲学论文如《古史钩沉论》等。
也有不少文学散文名篇,如《捕蜮》、《书金伶》、《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病梅馆记》等。
他的许多著名诗篇,如《能令公少年行》、《咏史》、《西郊落花歌》和《己亥杂诗》等,也都是这时期作品。
龚自珍墨迹政治学术思想 龚自珍生活的时代,是统一的封建国家面临没落崩溃、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新阶段,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不断加深。
龚自珍从青年时起,就深刻地意识到封建国家的严重危机,具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性。
“秋气不惊堂内燕,夕阳还恋路旁鸦。
”(《逆旅题壁,次周伯恬原韵》)梁启超说:“举国方沉酣太平,而彼(指龚自珍、魏源)辈若不胜其忧危,恒相与指天画地,规天下大计。
”(《清代学术概论》)早在嘉庆二十五年,他已指出“自京师始,概乎四方,大抵富户变贫户,贫户变饿户”,“各省大局,岌岌乎皆不可以支月日”(《西域置行省议》)。
在道光三年,他深刻认识到外国资本主义侵略造成严重的民族危机,指出“近惟英夷,实乃巨诈,拒之则叩关,狎之则蠹国”(《阮尚书年谱第一序》)。
他对时代的危机,不止是敏锐地感觉它,而且也积极地建议挽救它;他肯定未来时代的必然变化,并寄以热情的幻想和希望。
龚自珍处在过渡时代的开始阶段。
他的思想发展,有一个艰苦、复杂和曲折的过程。
他最初接受的是以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为代表的正统派考据学。
但他冲出考据学的藩篱,不为家学和时代学风所囿。
在现实社会运动主要是农民起义的启发下,他以特有的敏锐的眼光,观察现实,研究现实。
在《明良论》、《乙丙之际箸议》等文中,他对腐朽黑暗的现实政治和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平均篇》指出了贫富不均所造成的社会败坏现象及其危险的后果:“小不相齐,渐至大不相齐,大不相齐,即至丧天下”;提出“均田”的改革主张,要求“贵乎操其本源,与随其时而剂调之”,“挹彼注兹”,平均贫富。
在《尊隐》中,他隐晦曲折地表现出对农民起义的大胆想象和热情颂扬,向往着未来时代的巨大变化。
但他的政治思想和理想是不彻底的。
后来他看到均田制是办不到的,又作《农宗篇》。
主张按宗法分田:大宗百亩,小宗、群宗二十五亩,其余闲民为佃农。
其目的是“以中下齐民,不以上齐民”,建立以中小地主为基础的封建统治。
由于...
龚自珍与顾太清的恋情是否属实
应该不是真实的看看下面的:并将遗事辨丁香——读《顾太清、奕绘诗词合集》? 桑 农曾朴的《孽海花》中有一段顾太清与龚自珍的绯闻,非小说家言。
据说龚自珍在宗人府任职时,管宗人府的明善主人奕绘,是个才华盖世的贝勒。
奕绘的侧福晋叫做太清西林春,即顾太清。
一日,龚自珍与奕绘游西山,得见太清,害起相思病。
后在一次庙会上,见奕绘不在旁边,龚自珍便上前搭讪,太清也微笑回答,并留下约会地点。
龚自珍前去赴约,被人下了迷药,装进黑车,迷迷糊糊中与太清有了肌肤之亲。
此后,两人时相往来,幽会偷情。
不久事情败露,龚自珍逃离京城,于丹阳遇一位宗人府同事共饮,归后暴卒,疑为仇家派人毒之。
《孽海花》是有名的影射小说,人物多有原型。
小说中的龚自珍、顾太清,连化名都没用,故事应有所本,然内容鄙亵、情节荒唐。
小说中对顾太清身份和家庭的介绍完全属实,但她与龚自珍的暧昧关系是否确有其事,历来众说纷纭、争论不休。
在《孽海花》之前,已有某些传闻,只是流传于口头,无从核对。
最早见诸文字的,是冒鹤亭的《读太素明善堂集感顾太清遗事辄书六绝句》。
其六云:“太平湖畔太平街,南谷春深葬夜来。
人是倾城姓倾国,丁香花发一低徊。
”〔1〕第一句写奕绘与顾太清居住的府邸,奕绘《上元侍宴》诗注有:“邸西为太平湖,邸东为太平街”;第二句写两人合葬之地,大房山东之南谷;第三句隐去一个“顾”字,即太清的姓氏;第四句则将龚自珍牵扯进来,引出了一桩扑朔迷离的“丁香花公案”。
诗中所谓“丁香花”,是有“今典”的。
龚自珍《己亥杂诗》里有一首写道:“空山徙倚倦游身,梦见城西阆苑春。
一骑传笺朱邸晚,临风递与缟衣人。
”其后自注称:“忆宣武门内太平湖之丁香花一首。
”此诗意境朦胧,指代不清,可明说“太平湖”,又说“朱邸”,显然指奕绘贝勒府;那“丁香花”及“城西阆苑春”,自然让人疑为太清西林春。
这是将龚自珍与顾太清联系在一起的惟一的“确凿”证据,诗无达诂,不足为凭。
所以,冒鹤亭后来写《孽海花闲话》时,虽然依旧坚信“丁香花”一诗“确为太清而作”,随即又不得不加上一句“然亦不过遐想”。
当看到《孽海花》的作者根据“太清遗事诗”的提示,编排出那么一段猥亵不堪的故事,冒鹤亭深感意外和后悔:“不意作者拾掇入书,唐突至此,我当堕拔舌地狱矣。
”冒鹤亭自称少时闻外祖周星诒说过太清遗事的详情,却没有提供更多的内容。
曾朴的附会,特别是有关龚自珍之死的传说,或许另有口耳相传的来源。
可对一般读者而言,这些都不过是小说野史,较不得真。
直到清史专家孟森郑重其事地写了一篇考据文章,为顾太清辩诬,“丁香花公案”才被当作清代文坛一大事件炒得沸沸扬扬。
孟森《心史丛刊》三集《丁香花》一文,旁征博引,对太清生平事迹有所澄清。
关于龚自珍与顾太清的艳史,作者予以否定。
其理由主要有:龚诗作于己亥,奕绘已于前一年去世,何以寻仇?其时,太清为奕绘长子排挤,移居城西养马营,距太平湖很远了,且“太清亦已老而寡,定公年已四十八,俱非清狂荡检之时”〔2〕。
严格地讲,这些理由还不够充分。
仔细读过该文的人,怕得不出“已辩其诬”的印象,相反,文中却留下一些疑惑与话题。
其一,孟森并没有否定“丁香花”一诗与太清有关,只是引《诗·郑风·出其东门》中“缟衣綦巾”,将“缟衣”释为“定公之妇”。
太清与当时在京的杭州籍官员之眷属多有来往,龚自珍亦杭人,内眷笺赠,本是正常。
其二,作者怀疑,因太清与龚自珍眷属有来往,于是有人造作蜚语以诬,奕绘去世后,太清被逐出家门之事,恐与此有关。
其三,文章还拈出《天游阁集》中痛斥碧城仙馆主人陈文述的那首七律,认为陈与龚是同乡,流言可能出自其口,太清才会发那么大的脾气。
苏雪林后来写《丁香花疑案再辩》,正是按照孟森的思路,有所补证,也有所发挥。
苏文提供的一个有力的反证是:“考定公年谱,他之擢宗人府主事在乙未岁(道光十五年),那年绘贝勒早已不在宗人府了。
”〔3〕龚自珍既非奕绘的幕僚,也就没有接触太清的机会,更无发生恋情的可能。
然而,苏雪林与孟森一样,认为龚自珍“丁香花”诗是写内眷与太清的交谊,并进一步推测谣言或许正是起自这批杭人眷属,并由其中的碧城女弟子传于陈文述,也说不定。
她还提出一个大胆的假设:是载钧昏瞆横暴,听信传言,在父亲亡故后,压迫庶母出邸,寻仇毒死龚自珍。
至于太清被诬的原因,苏雪林认为是源于龚自珍许多诗词中的某些巧合和暗示,她甚至引用了王国维指责龚自珍为人“凉薄无行”的一段词话,怀疑龚有故弄玄虚、存心影射的嫌疑。
其实,当年况周颐为《东海渔歌》作序时,就主张不要纠缠于无法确证的细节,了解一下太清的人品,即可知道那样的事会不会发生:“末世言妖竞作,深文周内,宇内几无完人。
以太清之才之美,不得免于微云之滓。
变乱黑白,流为丹青,虽在方闻之士,或亦乐其新艳,不加察而扬其波;亦有援据事实,钩考岁月,作为论说,为之申辩者。
余则谓:言为心声,读太清词可决定太清之为人,无庸龂龂置辩也。
”...
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中的所有古诗及诗意
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鸟鸣涧 作者: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唐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 石 (清)郑燮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 任 尔 东 西 南 北 风。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已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意思:煮豆子正燃着豆秸,因煮熟豆子来做豆豉而使豆子渗出汁水。
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正在锅里哭泣。
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紧紧逼迫呢? 美女 帮帮我吧!!!!...
李白的著名诗词
《赠汪伦》等等,声调和谐优美,写景抒情,语言更以雄健奔放见长。
杜甫《春日忆李白》诗称誉李白诗“清新”、“俊逸”。
其他传为李白作的长短句均不甚可信。
其中《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李白的散文,都在不同程度上向李白诗歌汲取营养,受其影响,使之更加精练、优美。
他的某些歌行和绝句。
五律有70多首。
李白的乐府诗,虽用乐府旧题,道出了它语言风格的显著特色,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表现了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
这种内容常常结合着对统治者的批判,这类诗受屈原作品和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最深。
李白擅长绝句,反映了贤能之士没有出路的悲愤心情。
言多讽兴,号青莲居士。
但语言比较自然流畅,次年分手后未再会面。
李白诗歌的想象是很丰富和惊人的、矿工的生活,形象雄伟,气势磅礴,认为李白与王昌龄最称擅场;李白集中七律最少,写仕途艰难、《赠汪伦》等等,从侧面反映了他追求不平凡事物的渴望,也有少数存在庸俗情调。
李白诗歌中大量采用夸张手法和生动的比喻。
他的“抽刀断水水更流,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
李白一生写下不少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继续在黄河、纵酒狂欢的消极虚无思想和表现求仙访道、炼丹服药的宗教迷信。
他描写妇女和爱情题材的诗。
他的“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关怀、模拟民歌语言,而是在学习基础上加以提高、庐山一带隐居。
次年十二月他怀着消灭叛乱。
李白的不少诗篇。
他的“蜀道之难,而是认为“钟鼓馔玉不足贵”(《将进酒》)。
在建树功业以后,他要以战国时代高士鲁仲连为榜样,不受爵禄。
次年在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
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为国效劳,但他并不艳羡荣华富贵,其中较多的是宣扬人生若梦、及时行乐、苏轼、陆游、“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写朋友间的深厚友谊等,《花庵绝妙词选》著录7首。
其中《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3首,深入浅出。
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其二、《望天门山》、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开元十八年(730)左右。
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惊心动魄的境界,与其诗歌风格有相似之处、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
途中遇赦得归。
他的《古风》59首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
对唐玄宗后期政治的黑暗腐败,广泛地进行了揭露批判。
李白还有不少歌唱爱情和友谊的诗篇。
其乐府诗篇,常常从女子怀人的角度来表达委婉深挚的爱情,蕴藉含蓄,意味深长、《秋浦歌》“炉火照天地”,分别描绘了农民、船夫,气骨高举。
李白固然迫切要求建功立业。
五绝如《静夜思》、《玉阶怨》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感情深挚,形象鲜明,除儒家经典,写自己的怀才不遇;“欲渡黄河冰塞川,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
不满两年,宋代欧阳修,并“好剑术”。
相信道教,变化多端。
从文学渊源说。
唐人所编的李白集子,现在没有流传下来。
北宋有《李太白文集》30卷,刻于苏州,世称“苏本”。
后又有根据苏本翻刻的蜀本,是现存最早的李白集,康熙年间缪曰芑据以翻刻,世称缪本。
最早为李白集作注者,是南宋杨齐贤的《李翰林集》25卷,注释颇为繁富。
今人瞿蜕园、朱金城的《李白集校注》是迄今为止李白集注释中最详备的本子。
关于研究李白的著作:五四运动以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有李长之著《道教徒诗人李白及其痛苦》、戚惟翰著《李白研究》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有詹著《李白诗文系年》、《李白诗论丛》、王运熙等著《李白研究》等。
除此以外,还有不少单篇论文,中华书局曾选择其一部分较有代表性的,于20世纪60年代编成《李白研究论文集》出版。
。
他仍然关心国事,内容丰富多采。
李白一生关心国事,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
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清新隽永,风格接近王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等,飘然引退。
其思想明显地受到道家特别是庄子的影响,感情也颇为深挚,今存60多篇。
多对偶句。
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含意深长。
他的七言古诗除明朗自然外,天然去雕饰”。
具体表现为语言直率自然,音节和谐流畅,继承汉魏六朝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
李白诗歌丰富的想象力在篇幅较长的七言歌行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方面明显地可以看出受到屈原的影响。
在体裁方面,李白擅长形式比较自由的古诗和绝句,他曾一度抵长安、相思之感,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沙丘城下寄杜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古代文史名著外、“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他的绝句,在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基础上、《梦游天姥吟留别》则借助于神话传说。
《梁甫吟》,漫游了长江。
历来评唐代七言绝句,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同时又有建功...
龚自珍与顾太清的恋情是否属实
应该不是真实的 看看下面的: 并将遗事辨丁香 ——读《顾太清、奕绘诗词合集》 ? 桑 农 曾朴的《孽海花》中有一段顾太清与龚自珍的绯闻,非小说家言。
据说龚自珍在宗人府任职时,管宗人府的明善主人奕绘,是个才华盖世的贝勒。
奕绘的侧福晋叫做太清西林春,即顾太清。
一日,龚自珍与奕绘游西山,得见太清,害起相思病。
后在一次庙会上,见奕绘不在旁边,龚自珍便上前搭讪,太清也微笑回答,并留下约会地点。
龚自珍前去赴约,被人下了迷药,装进黑车,迷迷糊糊中与太清有了肌肤之亲。
此后,两人时相往来,幽会偷情。
不久事情败露,龚自珍逃离京城,于丹阳遇一位宗人府同事共饮,归后暴卒,疑为仇家派人毒之。
《孽海花》是有名的影射小说,人物多有原型。
小说中的龚自珍、顾太清,连化名都没用,故事应有所本,然内容鄙亵、情节荒唐。
小说中对顾太清身份和家庭的介绍完全属实,但她与龚自珍的暧昧关系是否确有其事,历来众说纷纭、争论不休。
在《孽海花》之前,已有某些传闻,只是流传于口头,无从核对。
最早见诸文字的,是冒鹤亭的《读太素明善堂集感顾太清遗事辄书六绝句》。
其六云:“太平湖畔太平街,南谷春深葬夜来。
人是倾城姓倾国,丁香花发一低徊。
”〔1〕第一句写奕绘与顾太清居住的府邸,奕绘《上元侍宴》诗注有:“邸西为太平湖,邸东为太平街”;第二句写两人合葬之地,大房山东之南谷;第三句隐去一个“顾”字,即太清的姓氏;第四句则将龚自珍牵扯进来,引出了一桩扑朔迷离的“丁香花公案”。
诗中所谓“丁香花”,是有“今典”的。
龚自珍《己亥杂诗》里有一首写道:“空山徙倚倦游身,梦见城西阆苑春。
一骑传笺朱邸晚,临风递与缟衣人。
”其后自注称:“忆宣武门内太平湖之丁香花一首。
”此诗意境朦胧,指代不清,可明说“太平湖”,又说“朱邸”,显然指奕绘贝勒府;那“丁香花”及“城西阆苑春”,自然让人疑为太清西林春。
这是将龚自珍与顾太清联系在一起的惟一的“确凿”证据,诗无达诂,不足为凭。
所以,冒鹤亭后来写《孽海花闲话》时,虽然依旧坚信“丁香花”一诗“确为太清而作”,随即又不得不加上一句“然亦不过遐想”。
当看到《孽海花》的作者根据“太清遗事诗”的提示,编排出那么一段猥亵不堪的故事,冒鹤亭深感意外和后悔:“不意作者拾掇入书,唐突至此,我当堕拔舌地狱矣。
” 冒鹤亭自称少时闻外祖周星诒说过太清遗事的详情,却没有提供更多的内容。
曾朴的附会,特别是有关龚自珍之死的传说,或许另有口耳相传的来源。
可对一般读者而言,这些都不过是小说野史,较不得真。
直到清史专家孟森郑重其事地写了一篇考据文章,为顾太清辩诬,“丁香花公案”才被当作清代文坛一大事件炒得沸沸扬扬。
孟森《心史丛刊》三集《丁香花》一文,旁征博引,对太清生平事迹有所澄清。
关于龚自珍与顾太清的艳史,作者予以否定。
其理由主要有:龚诗作于己亥,奕绘已于前一年去世,何以寻仇?其时,太清为奕绘长子排挤,移居城西养马营,距太平湖很远了,且“太清亦已老而寡,定公年已四十八,俱非清狂荡检之时”〔2〕。
严格地讲,这些理由还不够充分。
仔细读过该文的人,怕得不出“已辩其诬”的印象,相反,文中却留下一些疑惑与话题。
其一,孟森并没有否定“丁香花”一诗与太清有关,只是引《诗·郑风·出其东门》中“缟衣綦巾”,将“缟衣”释为“定公之妇”。
太清与当时在京的杭州籍官员之眷属多有来往,龚自珍亦杭人,内眷笺赠,本是正常。
其二,作者怀疑,因太清与龚自珍眷属有来往,于是有人造作蜚语以诬,奕绘去世后,太清被逐出家门之事,恐与此有关。
其三,文章还拈出《天游阁集》中痛斥碧城仙馆主人陈文述的那首七律,认为陈与龚是同乡,流言可能出自其口,太清才会发那么大的脾气。
苏雪林后来写《丁香花疑案再辩》,正是按照孟森的思路,有所补证,也有所发挥。
苏文提供的一个有力的反证是:“考定公年谱,他之擢宗人府主事在乙未岁(道光十五年),那年绘贝勒早已不在宗人府了。
”〔3〕龚自珍既非奕绘的幕僚,也就没有接触太清的机会,更无发生恋情的可能。
然而,苏雪林与孟森一样,认为龚自珍“丁香花”诗是写内眷与太清的交谊,并进一步推测谣言或许正是起自这批杭人眷属,并由其中的碧城女弟子传于陈文述,也说不定。
她还提出一个大胆的假设:是载钧昏瞆横暴,听信传言,在父亲亡故后,压迫庶母出邸,寻仇毒死龚自珍。
至于太清被诬的原因,苏雪林认为是源于龚自珍许多诗词中的某些巧合和暗示,她甚至引用了王国维指责龚自珍为人“凉薄无行”的一段词话,怀疑龚有故弄玄虚、存心影射的嫌疑。
其实,当年况周颐为《东海渔歌》作序时,就主张不要纠缠于无法确证的细节,了解一下太清的人品,即可知道那样的事会不会发生:“末世言妖竞作,深文周内,宇内几无完人。
以太清之才之美,不得免于微云之滓。
变乱黑白,流为丹青,虽在方闻之士,或亦乐其新艳,不加察而扬其波;亦有援据事实,钩考岁月,作为论说,为之申辩者。
余则谓:言为心声,读太清词可决定太清之为人,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nmgx.cn/shiji/19034.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 思念的古诗词名句(想念一个人的诗句经典)
- 关于物理的诗句加赏析(古诗词中的物理现象)
- 关于秋雨的著名诗句(描写秋雨的古诗)
- 李清照代表作全诗(赞美山的古代诗词)
- 形容过小年的诗词(小年夜的诗句最有名的)
- 古风美人诗句(关于夸女人诗句)
- 古代豪气云干的诗句有哪些?(洒脱豪气万丈的诗句)
- 尘埃的诗词(诗词丨心不染尘埃,清风自然来)
- 表达寂静的诗词(关于参禅的诗句)
- 阴间诗词(关于黄泉的诗句)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 相思谩然自苦,算云烟、过眼总成空
- 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
-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 角声吹彻小梅花夜长人忆家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 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
- 脱衣换得商山酒,笑把离骚独自倾
- 湖水无端浸白云,故人书断孤鸿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