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苏东坡写罗浮山的诗句(罗衫的诗句罗衫的诗句是什么)

苏东坡写罗浮山的诗句(罗衫的诗句罗衫的诗句是什么)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4-24    点击:  115 次

苏东坡写罗浮山的诗句

网上有关“苏东坡写罗浮山的诗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罗衫的诗句罗衫的诗句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 苏东坡关于罗浮山的诗句

苏东坡关于罗浮山的诗句 1. 关于罗浮山的诗句

1、坐想罗浮山下、羽衣轻(宋·黄庭坚·《南歌子》)

2、罗浮山下蘼芜烟(元·王冕·《梅花 其一》)

3、罗浮山下雪三尺(元·王冕·《素梅 十五》)

4、罗浮山下梅花村(宋·苏轼·《再用前韵》)

5、罗浮山下雪来未(宋·文天祥·《至温州》)

6、罗浮山忽来(宋·仇远·《五更》)

7、数要罗浮山下月(宋·张道洽·《梅花七律》)

8、罗浮山远云水隔(元·王冕·《题墨梅送宋太守之山东运使》)

9、前望罗浮山(宋·白玉蟾·《明发石壁庵》)

10、罗浮山以南(宋·白玉蟾·《西湖大醉走笔百韵》)

11、罗浮山色浓泼黛(宋·杨万里·《正月十二日游东坡白鹤峰故居,其北思无邪斋》)

12、罗浮山上月衔梅(明·韩上桂·《紫陌行》)

13、罗浮山上有心期(唐·施肩吾·《赠别王炼师往罗浮》)

14、罗浮山中春昼长(宋·白玉蟾·《青华吟》)

15、方从罗浮山(宋·陈师道·《和苏公洞庭春色》)

16、罗浮山崒嵂(宋·陈允升·《钓鱼台》)

17、千仞罗浮山(宋·五迈·《寄惠州陈史君真卿》)

18、罗浮山头老松树(宋·郑玠·《白云庵》)

19、初来罗浮山(宋·留元崇·《中阁禅院》)

20、罗浮山峨南海岸(宋·曾丰·《赋马漕桂岩》)

2. 描写罗浮山的诗句

1、《登罗浮山》

宋·吴泳

要闲终是不曾闲,猛歇当头名利关。揩洗一双清净眼,稻花雨里看浮山。

2、《罗浮山人与葛篇》

唐·李贺

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博罗老仙时出洞,千岁石床啼鬼工。

3、《罗浮山多有道人倚嵌岩为室仅可容膝引泉贯其》

宋·陈元晋

山家境界无畦畛,住处随人意所便。涧汲岩栖忘世累,石耕略种尽天年。

4、《重忆山居六首·罗浮山》

唐·李德裕

龙伯钓鳌时,蓬莱一峰坼。飞来碧海畔,遂与三山隔。其下多长溪,潺湲。

5、《罗浮山》

唐·张又新

江北重峦积翠浓,绮霞遥映碧芙蓉。不知末后沧溟上,减却瀛洲第几峰。

6、《寄罗浮山道者二首》

唐·黄滔

天际双山压海濆,天漫绝顶海漫根。时闻雷雨惊樵客,长有龙蛇护洞门。

7、《罗浮山下书逸人壁》

唐·曹松

海上亭台山下烟,买时幽邃不争钱。莫言白日催华发,自有丹砂驻少年。

8、《赋得送轩辕先生归罗浮山》

唐·李洞

旧山归隐浪摇青,绿鬓山童一帙经。诗帖布帆猿鸟看,药煎金鼎鬼神听。

9、《罗浮山》

宋·无名氏

四百余峰海上排,根连蓬岛荫天台。百灵若为移中土,蒿华都为一小堆。

10、《罗浮山》

唐·文丙

罗浮多胜境,梦到固无因。知有长生药,谁为不死人。根虽盘地脉,势自。

11、《游罗浮山一首示儿子过》

宋·苏轼

人间有此白玉京,罗浮见日鸡一鸣。南楼未必齐日观,郁仪自欲朝朱明。

12、《罗浮山》

宋·陆游

十里山光翠障开,重游何事意徘徊?石楼自向云中见,仙岛谁知海上来?。

13、《罗浮山上过铁桥》

宋·白玉蟾

飞云顶下见罗浮,五色珍禽绕石楼。行过铁桥猿啸罢,稚川丹灶冷飕飕。

14、《罗浮山》

宋·陈某

乾坤未失鹿,沧海欲飞灰。人已逃时去,山犹择地来。寒流清有影,怪木。

15、《登西樵后即往罗浮山》

宋·区仕衡

大科百丈兴翛然,东向朱明七洞天。蹑级修衢通绝巘,凿空灵罕架飞烟。

16、《次韵子瞻游罗浮山》

宋·苏辙

客迷堕涧逢玉京,云行夭乔风号鸣。暗中过尽石髓滑,惊喜观阙朝霞明。

17、《舟中望罗浮山》

宋·杨万里

罗浮元不是罗浮,自是道家古蓬丘。弱水只知断舟楫,葛仙夜偷来惠州。

18、《题惠州罗浮山》

宋·周敦颐

红尘白日无间人,况有鱼绯击此身。关上罗浮间送目,浩然心意复吾真。

3. 苏东坡在惠州写的诗句

绍圣元年十一月,苏东坡住在惠州水东的嘉佑寺,当他看到 松风亭下盛开的梅花,禁不住写下了他的第一首梅花诗:《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 盛开》:

春风岭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断魂。?

岂知流落复相见,蛮风延虫雨 愁黄昏。?

长条半落荔支浦,卧树独秀桄榔园。?

岂惟幽光留夜色,直恐冷艳排冬温。?

松风亭下荆棘里,两株玉蕊明朝暾。?

海南仙云娇堕砌,月下缟衣来扣门。?

酒醒梦觉起绕树,妙意有在终无言。?

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清尊。

第二首,《再用前 韵》:?

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

纷纷初疑月挂树,耿耿独与参横昏。?

先生索居江海上,悄如病鹤栖荒园。?

天香国艳肯相顾,知我酒熟诗清温。?

蓬莱宫中花鸟使,绿衣倒挂扶桑暾。?

抱丛窥我方醉卧,故遣啄木先敲门。?

麻姑过君急扫洒,鸟能歌舞花能言。?

酒醒人教山寂寂,惟有落蕊粘空樽。

第 三首是《花落复次前韵》:

玉妃谪堕烟雨村,先生作诗与招魂。?

人间草木非我对,奔月偶桂成幽昏。?

暗香入户寻短梦,青子缀枝留小园。?

披衣连夜唤客饮,雪肤满地聊相温。?

松明照座愁不睡,井华入腹清而暾。?

先生年来六十化,道眼已入不二门。?

多情好事馀习气,惜花未忍终无言。?

留连一物吾过矣,笑领百罚空垒尊。

惠州一绝

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游惠山(并叙)

余昔为钱塘倅,往来无锡未尝不至惠山。即去五年,复为湖州,与高邮秦太虚、杭僧参寥同至,览唐处士王武陵、窦群、朱宿所赋诗,爱其语清简,萧然有出尘之姿,追用其韵,各赋三首。

梦里五年过,觉来双鬓苍。还将尘土足,一步漪澜堂。俯窥松桂影,仰见鸿鹤翔。炯然肝肺间,已作冰玉光。虚明中有色,清净自生香。还従世俗去,永与世俗忘。

薄云不遮山,疏雨不湿人。萧萧松径滑,策策芒鞋新。嘉我二三子,皎然无缁磷。胜游岂殊昔,清句仍绝尘。吊古泣旧史,疾谗歌小旻。哀哉扶风子,难与巢许邻。(谓窦群。)

敲火发山泉,烹茶避林樾。明窗倾紫盏,色味两奇绝。吾生眠食耳,一饱万想灭。颇笑玉川子,饥弄三百月。岂如山中人,睡起山花发。一瓯谁与共,门外无来辙。

赠惠山僧惠表

行遍天涯意未阑,将心到处遣人安。山中老宿依然在,案上《楞严》已不看。欹枕落花馀几片,闭门新竹自千竿。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杨梅尚带酸。

焦千之求惠山泉诗

兹山定空中,乳水满其腹。遇隙则发见,臭味实一族。浅深各有值,方圆随所蓄。或为云汹涌,或作线断续。或鸣空洞中,杂佩间琴筑。或流苍石缝,宛转龙鸾蹙。瓶罂走四海,真伪半相渎。贵人高宴罢,醉眼乱红绿。赤泥开方印,紫饼截圆玉。倾瓯共叹赏,窃语笑僮仆。岂如泉上僧,盥洒自挹掬。故人怜我病,蒻笼寄新馥。欠伸北窗下,昼睡美方熟。精品厌凡泉,愿子致一斛。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寸根千里不易到,衔子飞来定鸿鹄。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

4. 求写罗浮山的诗词,越多越好,高分悬赏

惠州一绝

食荔枝二首·之二 ·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轼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

春风岭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断魂。(予昔赴黄州,春风岭上见梅花,有两绝句。明年正月往岐亭,道中赋诗云: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岂知流落复相见,蛮风蜒雨愁黄昏。长条半落荔支浦,卧树独秀桄榔园。岂惟幽光留夜色,直恐泠艳排冬温。松风亭下荆棘里,两株玉蕊明朝暾。海南仙云娇堕砌,月下缟衣来扣门。酒醒梦觉起绕树,妙意有在终无言。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清樽。

再用前韵

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纷纷初疑月挂树,耿耿独与参横昏。先生索居江海上,悄如病鹤栖荒园。天香国艳肯相顾,知我酒熟诗清温。蓬莱宫中花鸟使,绿衣倒挂扶桑暾。抱丛窥我方醉卧,故遣啄木先敲门。麻姑过君急洒扫,鸟能歌舞花能言。酒醒人散山寂寂,惟有落蕊黏空樽。(岭南珍禽有倒挂子,绿毛红喙,如鹦鹉而小,自东海来,非尘埃中物也。)

5. 苏轼诗中“罗浮山下梅花村”在今天的惠州何县何乡镇

苏轼: 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

纷纷初疑月挂树,耿耿独与参黄昏。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罗浮山又名东樵山,是中国十大道教名山之一,汉朝史学家司马迁曾把罗浮山比作为“粤岳”。它位于中国广东省博罗县的西北部,横跨博罗县、龙门县、增城市三地,总面积260多平方公里,和位于中国广东省佛山市境内的西樵山是姐妹山。

罗浮山的主峰是飞云峰,海拨1296米。其山势雄浑,风光秀丽,四季气候宜人,是中国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避暑胜地,被誉为“岭南第一山”。

罗衫的诗句罗衫的诗句是什么

罗_的诗句有:失脚奇祸曹罗_,失脚奇祸曹罗_。

罗_的诗句有:失脚奇祸曹罗_,失脚奇祸曹罗_。注音是:ㄌㄨㄛ_ㄐㄨ。结构是:罗(上下结构)_(上下结构)。拼音是:luójū。

罗_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1.罗网。2.喻法网。

二、引证解释

⒈罗网。引宋周密《齐东野语·杭学游士聚散》:“时有引喙鸣灵鸦,失脚奇祸遭罗_。”⒉喻法网。引清洪_《长生殿·贿权》:“失意空悲头角,伤心更陷罗_。”

三、网络解释

罗_罗_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luójū,是指罗网或法网。

关于罗_的成语

罗织构陷罗掘俱穷门可罗雀门可张罗天罗地网罗掘一空吉网罗钳森罗万象自投罗网罗织罪名

关于罗_的词语

棋布星罗甲第星罗罗织罪名天罗地网吉网罗钳门可罗雀罗掘俱穷珠翠罗绮自投罗网东搜西罗

点此查看

苏轼名句,罗浮山下四时春

苏轼的名句"罗浮山下四时春"是对中国传统山水诗歌中崇尚山水之美的一种表达。这句名句意味深长,寓意丰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此句以"罗浮山下"作为描写背景,突出了它所处的环境。罗浮山位于福建南平市武夷山脉东麓,山势绵延起伏,景色秀美。诗人用罗浮山下的自然风光作为诗歌的背景,使整个诗歌更加有情感和情调。

其次,"四时春"是此句名句的精髓所在。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景观的赞美。"四时春"不仅表现出春季的美景,还暗示着其他季节的美丽。在这里,“四时春”被当作一种美好的境界,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

此外,苏轼的名句还激发了人们对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罗浮山作为天然的旅游胜地,这里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保护。诗人对罗浮山下的自然环境的称道也体现了其对环保事业的重视。苏轼的名句"罗浮山下四时春",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描写,更是对中国传统山水诗歌、自然环境保护和人生理想的高度概括。

从历史背景上来看,苏轼是宋代着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中国自古就有山水诗歌的传统,这种诗歌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追求和赞美。在苏轼的时代,由于和平安定、科技发达以及经济繁荣等因素的影响,山水诗歌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也给后人留下了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此外,"罗浮山下四时春"还反映出了苏轼的人生理想。在他的诗歌中,经常表现出一种不同于凡俗尘世的趋向。"罗浮山下四时春"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生命的把握和对境界的追寻。这种思想不仅在苏轼的诗歌作品中有所体现,而且也具有普遍的意义,引导着人们追求理想境界。

总之,"罗浮山下四时春"是苏轼的名句,它不仅仅是对罗浮山的自然风光的赞美,更是对自然环境保护和人生理想的高度概括。这句名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对历史背景的呈现以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反映了诗人深邃的思想、艺术造诣和个人情感。它不仅是中国传统山水诗歌的杰出代表,也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谁知道苏轼踏上海南这块土地时写下的第一首诗?大意是表现诗人携着妻子儿女远道来琼的辛苦及失意的。

  罗浮山下四时春(曾枣庄)

  苏轼于元皊8年(1093)9月出知定州。在苏轼知定州期间,朝廷政局进一步发生变化。御史赵挺之等又搬出苏轼所撰的贬斥吕惠卿的敕文,弹劾他“诽谤先帝”。

  于是,哲宗于绍圣元年4月把苏轼贬知英州(今广东英德)。苏轼在《被命南迁途中寄定武同僚》中感叹道:

  人事千头及万头,得时何喜失时忧。

  只知紫绶三公贵,不觉黄粱一梦游。

  适见恩纶临定武,忽遭分职赴英州。

  南行若到江干侧,休宿浔阳旧酒楼。

  紫绶,系官印的丝带。恩纶,皇帝的诏令。“适见恩纷临定武”

  是指哲宗不久前还曾派人到定州“赐日历”,“赐衣袄”给他;而现在却突然受到“落两职,降一官”(“分职”)的惩处而被远谪英州。浔阳楼在江西九江,是白居易贬官的地方。苏轼怕触景伤情,因此说“休宿浔阳旧酒楼”。

  苏轼头年赴定州任时,风沙很大,未曾看清太行山。这次贬官赴岭南途中,天气晴朗,西望太行,草木可数。他不禁想起,韩愈从贬所北还,经过衡山,天气由阴转晴;这次自己途经太行东麓,天气也很晴朗,是否意味着“吾南迁其速返乎”于是苏轼写道:“逐客何人着眼看,太行千里送征鞍。未应愚谷能留柳,可独衡山解识韩”(《临城道中作》)后两句的意思是说,他不会像柳宗元那样长期留贬所(愚谷),而会像韩愈那样很快从贬所回来,因为难道只有衡山才了解韩愈吗太行山不也同样了解我苏轼吗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这种美好愿望又落空了。苏轼在赴贬所途中,作了很多纪行诗,抒发他的抑郁心情。他时而后悔奔走官场:“宦游岂不好,毋令到千锺”(《过高邮寄孙君子》);有时又自我宽解:“莫言西蜀万里,且到南华一游”(《见长芦天禅师》);时而感叹人间的坎坷不平:“且并水村欹侧过,人间何处不砏岩”(《慈湖峡阻风》);有时又深感人生如梦:“四十七年(自十二岁父亲苏洵游天竺寺以来已四十七年)真一梦,天涯流落泪横斜。”(《天竺寺》)。他在经过洞庭湖时,写了一首《南康望湖亭》,更是感慨万千:

  八月渡长湖,萧条万象疏。

  秋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

  许国心犹在,康时术已虚。

  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

  前四句着重写景而景中有情,一派萧条的秋天景象正反映了他凄凉的心情。后四句着重抒情,报国心存,救国无术,岷峨远隔,垂老难归。

  苏轼这时已年近六旬,千里迢迢赴贬所,途中的艰难困苦是不难想象的。可贵的是他在感叹个人艰难时,并没有忘记民间疾苦。他在《过汤阴市,得豌豆大麦粥,示三儿子》一诗中写道:“朔野方赤地,河濡但黄尘。秋霖暗豆漆,夏旱馰麦人。”在灾情这样严重的情况下,有豌豆大的麦粥吃就不错了,就算山珍海味了。他安慰儿子说:“逆旅唱晨粥,行庖得时珍。”苏轼在途中还曾上书哲宗,要求从小路赴贬所。他说他自闻命以来,忧悸成疾,两目昏花,仅辨道路,左手麻木,右手无力,六十之年,发白齿落。加之他平时不会安排生活,所得俸禄,随手用尽。他说他本想走陆路,日夜奔驰,快点到贬所,但由于疾病这样重,经济也困难,英州来接他的人未到,定州送他的人又不肯再往前,自己又无钱雇人买马。他说:“臣若强衰病之余生,犯三伏之毒暑,陆走炎荒四千余里,则僵仆中途,死于逆旅之下,理在不疑。”他希望哲宗“念八年经筵之旧臣”,允许他舟行赴英州(《《赴英州乞舟行状》)

  苏轼在赴英州途中,就担心会有“后命”:“言者尚纷纷,英州之命,未保无改。”(《与孙子发书》)果不出他所料,他还未到英州,8月又被贬为远宁军节度副使(宋代,节度使是无权的虚衔),惠州(今广东惠阳)安置。他在《与程德孺书》中说:“老兄(自指)罪大责薄,未塞公议,再有此命(指再贬惠州)。兄弟俱窜,家属流离(苏轼已命长子苏迈带领全家去常州就食,自己带着三子苏过,侍妾朝云赴贬所),污辱亲旧。然业已如此,但随缘委命而已。” 苏轼深受老庄思想影响,确实善于“随缘委命”。他在《十月二日初到惠州》一诗中写道:

  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

  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

  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老辽东。

  岭南户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

  这首诗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吏民惊怪坐何事”,借以表达他是无罪被逐。二是借苏武、管宁表明他作好了长期贬谪的思想准备。苏武,汉武帝时人,出使匈奴,十九年不得返汉。

  管宁,三国时人,汉末避乱辽东,三十七年始归。三是以随缘自适的思想安慰自己。新丰,陕西临潼东北有新丰镇。汉高祖刘邦是丰邑(江苏丰县)人,建都长安后,其父思归,刘邦就在这里仿照丰邑改筑城寺街里,并把丰邑之民迁来,故叫新丰。

  广东也有新丰县,在惠州之北。苏轼虽然是“初到惠州”,但觉得“仿佛曾游”,连新丰的鸡犬似乎都是老相识,为自己的到来高兴。这里的父老都手牵手地来欢迎自己,以“岭南万户酒”款待自己;自己也就没有必要为贬到这里难过了。他未到惠州时,就有人为他介绍“惠州风物之美”:

  江云漠漠桂花湿,海雨悠悠荔子然。

  闻道黄柑常抵鹊,不容朱橘更论钱。

  (《舟行至清远县见顾秀才》)

  苏轼到达惠州后,更觉得惠州风物,确实名不虚传: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惠州一绝》)

  他每到一地,都会对那里产生深厚的感情。

  苏轼在惠州先后住过三个地方:合江楼、嘉皊寺、白鹤峰。

  他在《迁居》诗序中说:

  吾绍圣元年十月二日至惠州,寓居合江楼。是月十八日,迁于嘉皊

  寺。2年3月19日,复迁于合江楼。3年4月20日得归于嘉皊寺。时方卜筑白鹤峰之上,新居成,庶几其少安乎

  《迁居》诗写道:

  前年家水东,回首夕阳丽。

  去年家水西,湿面青雨细。

  东西两无择,缘尽我辄逝。

  今年复东徙,旧馆聊一憩。

  已买白鹤峰,规作终老计。

  苏轼初到惠州住在合江楼,即惠州东门楼。楼位于东江、西江汇合处,海山葱胧,江流环抱,秋风初凉,百鸟合鸣,有如仙境。他在《寓居合江楼》诗中说:

  海山葱胧气佳哉,二江合处朱楼开。

  蓬莱方丈应不远,肯为苏子浮江来。

  苏轼在这里住了不久,就迁居嘉皊寺松风亭。苏轼以前赴黄州贬所,经过湖北麻城的春风岭,遇上梅花盛开。这次贬官惠州,住在嘉皊寺松风亭又遇上梅花盛开。苏轼在《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诗中写道:

  春风岭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断魂。

  岂知流落复相见,蛮风谯雨愁黄昏。

  苏轼贬官惠州,一住又是几年,他深感“中原北望无归日”,就开始作长远打算。他在白鹤峰买了几亩地,筑屋二十来间,凿井四十来尺深,并栽上各种果木。他对果木树秧的要求是不大不小,太大不易栽活,太小又怕等不到果木成林,自己就死了。

  苏轼在惠州期间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安闲自在的。“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

  ……天香国艳肯相顾,知我酒熟诗清温。”(《再韵松风亭下梅花盛开》)——这是在赏梅:“烂煮葵羹斟桂醑(美酒),风流可惜在蛮村。”(《新酿桂酒》)——这是在酿酒;“初日下照,潜鳞俯见。意钓忘鱼,乐此竿线。”(《江郊》)——这是在垂钓。苏轼偶尔也曾访僧会友,惠州太守詹范对苏轼很好,曾携酒拜访苏轼,可能还在经济上帮助过他:“酒材已遣门生致,菜把尚叨地主恩。”(《新酿桂酒》)又说:“欲求公瑾一穂米,试满庄生五石樽。”(《惠守詹君见和,复次韵》)循州(今广东龙川)太守周彦质也曾在经济上帮助过苏轼:“未敢扣门求夜话,时叼送米续晨炊。知君清俸难多辍,且觅黄精与疗饥。”(《答周循州》)苏轼在惠州期间,他的表兄程正辅为广州提刑,曾到惠州看望他:“我兄清庙器,持节瘴海头。……人言得汉吏,天遣活楚囚。惠然再过我,乐哉十日留。”(《闻正辅兄将至,以诗迎之》)在程正辅到达惠州后,他们曾一起游白云山、香积寺等名胜。总的来说,苏轼在惠州还过得不错:“风土食物不恶,吏民相待甚厚。”(《答陈季常》)

  苏轼每次贬官皆多因文字得罪。苏轼在惠州时,“子由(苏辙)及诸相识皆有书,痛戒作诗”;苏轼也深感“其言切至,当焚砚弃笔,不但作而不出也。

  不忍违其忧爱之意,遂不作一字。”(《与程正辅书》)但是作为一个关心国事,关心民间疾苦的文人,苏轼很难做到这点。他在惠州期间,仍作了很多诗文。在这些作品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荔支叹》

  十里一置飞尘埃,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籍,知是荔支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永元荔支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

  至今欲食林甫肉,无人举觞酹伯游。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臡。

  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君不见武陵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

  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这首诗的前十六句是揭露汉唐官僚争献荔支、龙眼的丑态。他们十里五里密设驿站(置堠),快马奔驰,尘土飞扬,催征荔支,急如兵火,弄得人倒马毙,尸骨成山。车马跨山越岭,就像猛鹘横海一样急速;荔支运到京城,枝叶风露犹存,好像刚从树上采下来一样。这些家伙为了赢得“宫中美人一破颜”,不惜弄得人民“颠坑仆谷相枕籍”,“惊尘溅血流千载”。

  从东汉和帝永元年间交州(今广东西南部)贡荔支起,到唐玄宗天宝年间涪州(今四川涪陵)贡荔支,人们只知痛恨以贡荔支固宠的奸相李林甫,却没有人纪念汉和帝时上疏反对贡荔枝的唐伯游。也就是说,人们虽然痛恨暴政,但敢于效法直臣、反对暴政的人却太少了。这些话显然是有感而发。苏轼希望老天爷怜悯老百姓,不要出产那些成为老百姓祸害(“疮臡”)的珍贵物品(“尤物”),只要风调雨顺,百谷丰登,民无饥寒,就是最大的祥瑞了。这些话表现了苏轼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对荒*腐朽的统治者的极端不满。

  诗的后八句直接揭露本朝官僚的“争新买宠”,指名道姓揭露的就有三人。一是“前丁”,指宋真宗时的宰相丁谓,他开始以福建武夷山的初春芽茶(“粟粒芽”)进贡。二是“后蔡”,指北宋书法家蔡襄,他在宋仁宗时,曾造小片龙茶进贡。

  三是“洛阳相君”,指历仕真宗、仁宗的钱惟演,他的父亲吴越王钱归顺宋朝时,宋太宗曾称赞他“以忠孝而保社稷”,故称“忠孝家”。钱惟演作洛阳留守时,开始设驿站,向宫廷进贡牡丹珍品“姚黄花”。苏轼曾把钱惟演这种行为叫做“宫妾爱君之意”,并说“洛花有识,鄙之”(《仇池笔记》卷上《万花会》)。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斗品充官茶”一句,苏轼在这句下自注说:“今年闽中监司乞进斗茶,许之”。所谓“斗茶”,“斗品”,是指参加比赛的高级茶;“充官茶”即充贡茶。如果哲宗没有接受这种“斗茶”,还可说这些话仅仅是指责“闽中监司”;但哲宗“许之”,这“致养口体何陋耶”(一心在口体上下功夫是何等鄙陋),就无异于直斥哲宗了。在封建时代,敢于直接揭露本朝大臣,甚至揭露当今皇上,这是需要勇气的。

  苏轼是很关心民事的人,在贬官惠州期间,他“率众为东西二桥,以济病涉者。”(《东坡先生墓志铭》)在惠州城东江水合流处原有桥,但久已废坏,老百姓靠小舟渡河,十分艰难,经常淹死人:“嗟此病涉久,公私困留稽。……不知百年来,几人陨沙泥!”罗浮山道士邓守安主张用四十只船作浮桥,随水涨落,叫东新桥。桥修好后,大大方便了群众:“岂知涛澜上,安若堂与闺。往来无晨夜,醉病休扶携。”惠州西面有丰湖,又叫西湖。苏轼一生到过三处西湖:“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杭州西湖)颍水《颍州西湖)更罗浮(惠州西湖)。东坡原是西湖长,不到罗浮便得休”(杨万里《游西湖》)丰湖原有长桥,屡作屡坏。

  栖禅院的和尚用“白蚁不敢跻”的石盐木建桥,“坚若铁石”,非常牢固。为修这两座桥,苏轼捐了一条犀带;他的弟媳苏辙之妻也把自己入宫所得的赏赐用来“助施”。桥修好后,群众非常高兴:“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三日饮不散,杀尽西村鸡”(《两桥诗》)。

  广州同杭州一样,近海,饮水咸苦,只有有钱有势之家才能饮刘王山的井水。道士邓守安主张把离广州二十里的蒲涧山滴水岩的水引入广州城中,解决居民的饮水问题。苏轼很赞成邓的主张,并积极向当地官吏建议施行。惠州驻军缺乏营房,军队散居市井,骚扰百姓,苏轼又建议修营房三百间。为了减轻漕运,当时收税要钱不要米,岭南闹钱荒,苏轼又主张百姓纳税交钱交米“并从其便”。总之,正如宋人费衮《梁溪漫志》所说:“凡此等事,多涉官政,亦易指为恩怨。而坡公行之不疑,其勇于为义如此!谪居尚尔,则立朝之际,其可以生死祸福动之哉!”

  苏轼本来“家有数妾”,但近几年来“相继辞去”,只有朝云随他来到惠州贬所。苏轼在《朝云诗》中写道:

  不似杨枝别乐天,恰似通德伴伶玄。

  阿奴络秀不同老,天女维摩总解禅。

  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扇旧姻缘。

  丹成随我三山去,不作巫阳云雨仙。

  这首诗用典较多。白居易的侍妾樊素能歌善舞,特别是以唱《杨枝》着名,一般人就叫她杨枝。白居易晚年辞去家中歌妓,樊素不愿离去。但从后来白居易《别杨枝》诗“病与乐天相伴住,春随樊子一时归”看,攀素最后还是离开白居易了。而朝云却愿跟随苏轼到当时还比较落后的岭南,所以苏轼以“不似杨枝别乐天”赞她。伶玄即伶元,《赵飞燕外传》的作者。通德即樊通德,伶元之妾,“能言飞燕子弟故事”,伶元的《赵飞燕外传》即根据她所讲的故事写成的。苏轼以“恰如通德伴伶玄”赞朝云随他南迁。晋人李络秀有三子:周凯、周嵩、周谟(即阿奴)。她对他们说:“尔等富贵,并列目前,吾复何忧”周嵩回答道:“恐不如尊旨。伯仁(周凯)好乘人之弊,非自全之道;嵩性抗直,亦不容于世;阿奴碌碌,当在阿母目下耳。”苏轼反用其意,以阿奴比喻朝云之子、夭折的苏,以络秀比朝云,故说“阿奴络秀不同老”。朝云原不识字,在苏轼薰陶下,开始读书习字,并“粗有楷法”;又曾跟随泗上比丘尼义冲学佛,“亦略闻大义”。

  “天女维摩总解禅”即指朝云学佛并粗知佛学大义。朝云不能适应岭南水土,到惠州后经常生病,平时不是念佛就是熬药。“经卷药炉新活计”即写她的惠州生活;“舞衫歌袖旧姻缘”

  是回忆从前。前已提到,秦观曾以巫山神女比朝云,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反用秦观意,说朝云学佛功成,将随他到海中的蓬莱、瀛州、方丈去,不会满足于作巫山神女。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认为:“东坡《朝云》诗,诗意绝佳,善于为戏,略去洞房之气,翻为道人之家风。”

  这首诗确有飘飘欲仙的味道。

  苏轼写有一首《蝶恋花》词,内容是:

  花褪残红轻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元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词上阙写伤春,下阕写“墙外行人”的单相思,他看见墙里秋千高荡,听见佳人笑声飞扬,不由得心荡神怡,产生了爱慕之情;可惜墙里佳人并不知道墙外还有个“多情”的行人,翩然离去,结果是“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这里的恋情是健康的,纯朴的,充满了青春活力。但上阕的伤春,调子却比较低沉。苏轼很善于把握残春初夏的特征;红花凋谢,青杏尚小,燕子轻飞,溪水深绿,柳絮将尽,芳草无际。

  特别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两句,把伤春之情写得十分缠绵悱恻。这首词是否作于贬官惠州期间已不可考。但据说苏轼在惠州时,见落木萧萧,有悲秋之感,曾叫朝云唱这首词。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苏轼问其故,朝云说:“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二句。”苏轼大笑道:“吾正悲秋,而汝又伤春矣!”朝云很喜欢这两句词,“日诵‘枝上柳绵’二句,为之流泪。病亟,犹不释口”。由此可见,这两句感人之深。“朝云不久抱疾而亡,子瞻终身不复听此词。”(《冷斋夜话》《林下词谈》)

  朝云到惠州不到两年,即于绍圣3年(1096)7月病卒,年仅三十四岁。苏轼在《朝云墓志铭》中写道:

  东坡先生侍妾曰朝云,字子霞,姓王氏,钱塘人。敏而好义,事先生二十有三年,忠敬若一。绍圣3年7月壬辰,卒于惠州,年三十四。八月庚申,葬之丰湖之上,栖禅山寺之东南。生子,未期而夭。盖尝从比丘尼义冲学佛法,亦粗识大义。且死,诵《金刚经》四句偈以绝。铭曰:浮屠是瞻,伽蓝是依。如汝宿心,惟佛之归。

  志铭虽短,却相当全面的概括了朝云的一生,从中我们可准确了解到朝云的姓氏、籍贯、生卒年,跟随苏轼的时间、品格和信仰。苏轼说她“敏而好义”,“忠敬若一”,朝云是完全无愧于这样的评价的。

  苏轼对朝云之死是很悲痛的,除为她写了《墓志铭》外,还至少写了三首诗词来悼念她。《和陶(渊明)诗》中的《和胡西曹示顾贼曹》主要是写朝云夭折的原因:

  长春如稚女,飘摇倚轻闺。

  卯酒晕玉颊,红绡卷生衣。

  低颜香自敛,含睇意颇微。

  宁当娣黄菊,未肯姒戎葵。

  谁言引弱质,阅岁观盛衰。

  輌然疑薄怒,沃盥未可挥。

  瘴雨吹蛮风,凋零岂容迟

  老人不解饮,短句余清悲。

  前八句主要写朝云身体弱,品格高尚,她像稚弱的长春花飘摇于轻风中一样,脸颊红晕,身着绡衣,低头香艳自敛,顾盼含情脉脉。她宁作傲霜的黄菊之娣,不作趋炎的戎葵(夏日开花)之长(旧时侍妾,年小者为娣,年长者为姒)。后八句是说,像她这样的“弱质”,怎么经得住瘴雨蛮风的摧残,而能“阅岁观盛衰”呢《左传》僖公二十三载:“晋公子重耳之秦,秦伯纳女五人奉沃盥洗之器(捧着盥洗之器为之浇水洗手),既而挥之。”从“輌然疑薄怒,沃盥未可挥”两句可看出,苏轼远谪岭南时,曾劝朝云离去。朝云不但没有离去,还为此生过苏轼的气,容颜上曾微含怒意。苏轼咏梅的《西江月》词也是为朝云之死而作的,主要是歌颂朝云高洁的品格:“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面临恶劣的环境,却能泰然处之,飘飘然仍有神仙之态。苏轼还有一首《悼朝云诗》,主要是抒发自己的悲痛之情:“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她是一去不返了。

  朝云死后半年多,又一个打击落到了苏轼头上。绍圣4年(1097)2月苏轼在白鹤峰的新居建成,这里是“下有碧潭,可饮可濯。江山千里,供我暇瞩”。

  恰好这时,长子苏迈被任命为韶州仁化(今广东县名)令,带着诸孙来惠州看他:“子孙远至,笑语纷如。”(《和陶诗·和时运》)正当苏轼一家人为久别重逢而高兴的时候,同年4月苏轼再贬儋州(今广东海南儋县),他的“已买白鹤峰,规作终老计”,“新居成,庶几其少安”的计划,又成泡影了。

  看看有你需要的每~

苏轼写吃的诗

惠州一绝 食荔枝

宋代: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初到黄州

宋代: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关于“苏东坡写罗浮山的诗句”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nmgx.cn/zhishi/11474.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